Redian新闻
>
回望家史: 陈姓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回望家史: 陈姓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博客


回望家史
陈姓的起源、发展和变迁

姓名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据说,中国人的姓名文化起源很早,而同为东亚人种的韩国人直到很晚才开始模仿中国的这一文化并借用了几个常见的中国姓氏(此处无意贬低韩国人)。
   
据家父传讲,我们的祖先是陈国的先民,二千多年前陈国被灭后为躲避灾祸逃亡到了福建一带,大约几百年(具体数字需要考证)前再次因躲避战乱移居到湖南中部安化而定居下来的。湖南老家的祖屋大堂里至今依然挂着堂号“颍川堂”。这里的“颍”字与“颖”同音,且常被人与后者相混淆。其实,“颍川”指的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至今依然流淌在河南境内。当时逃难到湖南的有兄弟俩,一个叫海一公,另一个叫海二公。据说,海二公及其后代主要分布在了安化的邻县新化。我们这一分支是海一公的后代。
   
有趣的是,我在同济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工作期间,连续两位前任院长都姓陈,且都是颍川堂的后代。前任名叫陈世蓉,来自福建;后一任是陈学敏,来自湖南。
   
谈到自己的本姓氏起源问题时,在中华文化圈内难免会给人造成“认祖归宗”的印象。我想说的是,本文讨论这个问题无意传递此类思想,因为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各族各姓的士兵到处烧杀奸淫,另有各种机缘和形式的性行为导致的血缘混乱以及改姓、过继、领养、走失、盗婴、买卖儿童等,都有可能导致血亲和姓氏发生可知的和不可知的变异,因此,所谓的认祖归宗实无充分的必要性和绝对的可靠性。
   
虽然人类的生命是一代代的生物学血亲传承下来的,但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血亲始祖究竟是谁,所以,祖先崇拜体现了某种蒙昧的人性和文明特征。那些动不动开口闭嘴就用中国特色的国骂指责他人“数典忘祖”的人,最好在表现出这个文化习惯前敲敲自己的脑门,问问自己的“祖先是谁?”同样,那些喜欢自豪于自己“炎黄子孙”身份的人,也应该在激情澎湃地出口之前拍拍自己的后脑勺,问问自己“我真的是炎帝或黄帝的血缘后代吗?”就算是的,那么炎帝或黄帝的父亲乃至其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又是谁?想必这对一切人都是一笔不可较真的糊涂帐。
   
人当以自己为傲,因为无论你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你都是在一次仅有千万亿分之一的可能性的人类交配行为中战胜了千百万条精虫对手后才获得了一次生的机会,而且你在成长过程中还要经历疾病、饥饿甚至战乱等各种险境才成为了现在的这个你。因此,在如此残酷的生命竞争和成长中的胜者无疑就是宇宙世界中的一个奇迹,因而你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个个体。至于你的姓氏,仅仅只是你存在于世的一个表示符号而已,而你应该做的是要感谢那个决定了你来到这个世界并成为了现实中的你的“造物主”。
   
以下文字拷贝自网络,不保证100% 真实,仅供自己学习和参考。从中可知,即使最初的陈姓群体也非单一的血亲,而是在陈国立国后,其国人皆以本国之名“陈”为自家之门姓。

拷贝自:http://www.xici.net/main.asp?url=/b1157606/board.asp
引自:http://www.xici.net/b1157606/d100494086.htm

陈氏是黄帝之后,舜满之裔。黄帝生昌意,意生顼,顼生穷蝉,蝉生敬康,康生句望。勾亡,望生蜗牛,牛生鼓叟,叟生帝舜。至周武王时舜帝之三十二世孙遇父帮助武王伐纣而取得天下,武王封遇父之子满为胡公,把女儿太姬嫁给他,并封他于开封,定为陈国。
   
史记卷三十六陈氏世家第六载曰: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至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封之以陈,以奉舜祀,是为胡。从此是以国为姓。从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已巳岁定姓至今。已有三千一百多年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当时胡满公所拥有的陈国,大致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以东到安徽毫县以北,江苏徐州以西山东济宁以南。都城在宛丘,即现在淮南阳县。这块地方是陈氏最早发源地。
   
但陈姓的组成部分也和其他大姓一样,并不仅为胡满公所传下来的这一支。中间还有四大支系改姓为陈。通志氏族略上面有一段记载:一是泯公二十四年,楚惠王使子西之子孙公孙朝灭之,公孙氏改姓为陈;二是广陵之陈,今江苏镇江东北,实则刘氏鲁相无子,外孙刘骄嗣之,刘之母姓陈,改姓为陈;三是候莫陈之后陈,晋南变,公元四一九年,至隋朝统一,三是白永贵族系,原是北方异族,隋初改为陈氏,是为万年之陈。这些支系的陈氏经过几千年的繁衍,已经遍布全国每一外角落,不过其中以满公封国定姓的陈氏,即颍川、汝南,今河南省下邳、今江苏东海、今山东南部与江苏交界处,繁衍的是最大的支系。
   
随着姓氏的产生,堂号也就出现。堂号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自武王分封诸侯,固定姓氏以后,做了官,又得到官谱上承认的姓氏,即官谱中的百家姓才可以定堂号。堂号既表示一个地区的望族。即最多人,又是该地最有威望,也是当时封建王朝选拔各级官吏的制度。在隋唐未开科取士以前,各级官吏,从县官、州官、府官工甚至王朝中的官员,都是从望族中选拔。这种望族制度是世袭的,在该地区拥有很大的权力,是封建王朝统治的支柱。
   
陈氏封固定姓的陈国,是当时开封府、陈州、许州、毫州、阳城、汝城、上蔡、新蔡、凤阳府、颖上县、徐州、封县等地。秦时皆属颍川郡,陈氏又是该地区最大望族,所以其堂号为颍川堂。随着人口繁衍,不断向各地播迁,同姓氏的人多了,又以郡堂(即望族中的籍贯)分别,同姓不同的地方,堂号就不相同。当时陈姓在颍川居住了一段时间,人口多了,有的迁汝南地区。到了汝南后的既做了官,又是该地最大的望族,所以其堂号则写汝南堂。除以该地区最大的望族定堂号外,还有以先祖美德定堂号的;陈氏四十三世实公,字仲弓,官任大邱长,官归住在颍川许昌县,是当时五百里内最大的贤人,敕封颍川堂,他生七子皆为贤人,钦赐德星聚会。实公卒后,海内外吊孝三万余人。因此,这支陈氏也有写星聚堂。
   
随着堂号的出现,伴随而来的也就产生堂联。从一对不多字的堂联中,就可看出其先祖在那里发祥,任过什么官或有什么美德。一般上联点出发祥地,下联称颂其先祖的美德。我们陈氏先祖原住中原这段历史念念不忘,为纪念源流,过去在春节除夕,在大门横额上张贴“颍川堂”,在大门两侧张贴“颍川世泽,大户家声”;“颍川世泽,乡贤家声”。陈氏迁汝南郡的后裔则写“汝南堂”,在大门两侧张贴“汝南世泽,颍水家声”;“汝南世泽,卫史家声”。
   
堂号、堂联是一部氏族简史,是汉民族各分支的徙止兴衰史。但前有些人对堂号堂联产生社会背景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不加研究,一无所知,矢口就说这是封建的东西。把这一重要历史事实一概否定。这对研究古代社会以及先祖的发源史、迁徙史、发展史、文化传统、姓氏学、谱学有着不利的条件。
   
但堂号不只是反映一个姓氏,如果该地区有一个或几个望族,其堂号也就相同。据历史记载,田氏始祖是陈满公的十世孙。通志氏族略这样记载:田氏即陈氏陈历公子元字敬仲,陈宣公杀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史记上还有一段田姓应该是陈姓分出去的,两姓在三千多年前本来是一家人,敬仲十一世孙田和取代齐国而为诸侯,历十七代,传七主共一百八十四年而止。虽然改姓,亦为满公之裔,并为当时颍川郡的望族。因此,田姓也写颍川堂。
   
据历史记载,楚汉相争时,钟离昧是楚霸王的重将,项羽自刎乌江以后,钟离昧自以韩信善,避难到韩信那里,汉高祖恨昧,听到,在韩信出诏那里捕昧,谒上,昧自刎。信将其首见高祖。钟离昧死后,其长子只好避难到河南颍川长社,为钟氏一世祖,生二世钟烈,烈生四子,长子复,次子宋,三子偃,四子项,为避株连,兄弟四分为姓,即钟陈赖邬。因堂号表示一郡望族,汉魏两晋名门望族都有堂号,当时颍川郡有陈钟赖邬田五姓均为望族,因此,其堂号都为颍川堂。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TNEGIETNI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