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
很多父母肯定地说, 私校出来的学生更优秀, 上好大学的更多, 好工作的更多, 收入高的更多, 成为公司和社会的管理者的人更多, 甚至还加上很多无法量化的软指标, 比如情商高, 人际关系好,更自信, 对社会更有责任感等等。
上私校和个人在社会上成才的关系是不是真的存在? 我同意在统计意义上, 肯定存在。 但这个存在只是一个相关性, 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举个例子, 穿高跟鞋的人涂口红的多, 这就是个相关性, 不是因果关系。 穿高跟鞋的人大多是女人, 当然涂口红的多。
上私校的家庭, 首先是能够负担学费, 重视孩子学习的的中产以上的家庭。 很多私校在入学前还有考试, 连小学都有。 这两样就基本保证了, 一, 父母在家庭中会督促孩子的学习, 二, 上私校的孩子在社会阶层上已近被筛选,(这一点也保证了父母的智商, 智商基本是遗传) 三, 上私校的孩子智商已经被测试过, 筛选过。
这样的一群孩子在需要智力竞争的现代社会表现得更优异,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是一个自证的存在, 和所谓私校的教育, 理念,和各种花样噱头,基本没有毛钱关系。
大家很容易就观察到, 成绩优异的公校就是亚裔或者白人为主的公校。 这些亚裔和白人父母也都是符合中产阶级以上的社会经济地位, 这样的公校一般很少有人领取免费午餐。 相反, 评分糟糕的公校, 学生构成也就基本是墨黑为主, 领取免费午餐的比列也很高。
你能说好的公校有更好的老师, 教育理念, 和对孩子更多的培养和关注吗?如果把两个公校的孩子换一换, 可能一切都要调过来。
举个列子
我所在的学区很混杂, 我们这个小城市属于同一个校区, 但是左边的房子比右边的便宜一半, 中间隔一条高速。你可以想象这两边的学校差距有多么大。 同一个学区的教育配备, 理念和老师, 会对左边和右边的学校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吗?可能决定性的影响力还是来自学生的家庭,包括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
那么私校卖的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父母的自尊心和焦虑感。
我写过私校就像名牌, 比如Gucci包质量好不好, 好, 但价格值不值, 不值。 它卖的是设计和质量吗? 不, 是牌子。 一个包的功能是装东西, 当然也有审美和搭配衣服的需要。 要满足这几个功能和需要, 对大多数人而言, 三百左右的包包就应该能够了, 但是为什么有人花三千买Gucci? 那多余的两千七百买的是什么?是自尊心。
人是阶层社会的动物, 我们都是这张大网上的蜘蛛。 我们崇拜比自己高的阶层, 同时在自己的同阶层中希望得到尊重和认可, 越接近比自己高的阶层, 越能在自己的阶层中获得尊严和重视, 因为这基本上是整个阶层的共同价值取向。
上层家庭出来的孩子, 我可以说按统计来讲, 他们更优秀, 上好大学的更多, 好工作的更多, 收入高的更多, 成为公司和社会的管理者的人更多, 甚至也可以说情商高, 人际关系好,更自信, 对社会更有责任感。 但是那时和他们上的高级私校有关系吗? 还是和他们父母的社会阶层有更直接的关系呢?
Gucci, Fendi 等等这样的牌子和私校一样, 基本是上层人的消费, 中产阶级追求这样的消费, 心理上是希望靠近比自己高的阶层。对中产阶层的人而言, 上层社会的人拥有的一定是更好的更值得追求的。
于是我们看到, 这些高级牌子开始专门为中产阶级设计轻奢产品, 很多私校也是在条件不能保证的情况下, 勉强拼凑的适合中产消费的低标准私校。
不管我们对上私校赋予多少意义, 但本质上来讲, 教育和家庭, 父母, 孩子的智商才有更直接的关系。 作为父母, 摒除我们没有获得满足的自尊心, 才能重回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