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天的名义,给自己一个祝福——听《于丹妙语品春节》
以春天的名义,给自己一个祝福
——听《于丹妙语品春节》
时间过得真快,所以人们常用过隙之驹这个词汇来形容时间飞逝的速度。这不,壬辰龙年的春晚刚刚落幕,转眼就到了正月初三了。对于农民兄弟来说,过了正月十五就要开始准备春耕了,这又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万象更新,又一个春种秋收的欣欣向荣、五谷丰登就要开始了。因此,人生就像一个万花筒,在周而复始的更替中,灿烂着,绚丽着,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期望。
央视四频道中文国际台,有一个《文明之旅》栏目,在2012年1月16日推出一个节目叫做《于丹妙语品春节》,看了这个节目令人非常有感触,也很有收获。首先是因为这个节目创意设定得很有必要,虽然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可是因为受都市文化的影响,今天的春节该怎么过,是否还能有足够的年味,好像都成了一个课题需要关注与研讨了。于丹做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学者,对于这个话题是最有发言权的,事实上她果然讲得很精彩,很有新意。
《文明之旅》的主持人是刘芳菲,记得她好像也做过春晚的主持人,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就不做了。在《于丹妙语品春晚》这档节目中,可以看出刘芳菲的主持还是很专业,也是很有灵气的。她把这个节目组织调度得很好,为了能把话题表达得更加透彻与有更有意义,刘芳菲还邀请了常年住在中国的两位国际友人参与讨论,力图从东西方在节日上的文化异同,突出中国春节的特点与不同。最后再由于丹做归纳性的结论。
就像我们天天吃饭睡觉,却从未认真想过吃饭睡觉的深层意义一样,春节对我们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从小时候记事开始就年年过春节,可是看了这个节目,听了于丹的“品春节”之后,才是真得知道,在举国欢庆的这个节日的背后,却有着这么厚重的文化与传统,人文与天地间的相互关联。于丹的“品春节”里提到了中国的十三经之一《礼记》中的话:地载万物,天垂象。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对天地的认知是,取财于地,取法于天。因此做为一个人,一定要“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尊天就是有敬畏之心,亲地就是要有那种保护之情,不去透支大地的资源。用于丹的话来说,尊天亲地是个很好的观念。实际上这个思想也体现了中国人自古倡导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所以反应在节日上,东西方的观念既有差异,又有相似之处。差异是,西方的节日多是从宗教而来,中国的节日更是与节气时令有关,与农耕有关。相似之处是西方的节日更多的是对神的敬畏与感恩,中国的节日则是在尊天亲地的前提下,更多地享受人伦之情,重视的是家庭的团聚、团圆。在这点上,中国春节表现得尤其如此。
于是,于丹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过节就是要把节庆的源头,节庆本身的意味都过出来,唯由如此,人们才会越来越重视过节,这也是从源头上找到了过节的理由,这个理由也恰是人们获得天地祝福的缘由。为此于丹的呼吁令人振奋:过春节就是以春天的名义,给自己一个新的平台和起点,给自己一个祝福,为自己加油,把烦恼与不快,把挫折与失败都留在萧瑟的冬天里。
同时,于丹还强调:过春节也是为家人过。人们平时忙忙碌碌,对工作很上心,对外人很客气,可是对最亲近的人,对最爱自己的人,却是忽略忘记的。过春节就是要与他们在一起,让他们知道你有多在乎他们。听她讲到这里,不由得想起每年春节期间中国所独有的春运高潮的壮举。人们争先恐后不辞辛苦地回家过年,这就是国人最在乎家,最在乎家人亲属的有力见证。
最后于丹将话题转向了传统,她说:过春节也是为传统过个节。因为世界越来越全球化了,通用的资源越来越多,民族的烙印却越来越少。把春节这样一个节日认真地过下去,传统才有它生命不息的那些理由。的确如此,在今天的社会里,什么都在迅猛地发展变化着,如此一来,便倍显传统越发得遥远陈旧,满身沧桑。
其实传统才是血脉的真实,才是一群人,一国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富裕的结果不应是传统被摈弃,而是传统越发被张扬,被重视,被保护,被礼敬,被全社会所遵循。《文明之旅》栏目这个有关春节话题的热议,就是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个有意义的宣传与弘扬,具有极大的文化与社会价值。新闻人的心意与努力,令人钦佩,值得一赞。
于丹从讲论语开始,一步步走上了传播中华经典,解读圣贤思想的文化普及之路,成为海内外华人所熟知,所景仰,所公认的文化专才。听他的演讲,哪怕就是这样一个品春节的话题,都能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样的学者是国之栋梁,民之益友,在启迪民智,教化国粹上,成就斐然,独树一帜。
君不见,我们的春节观,不就是因为有她的这个讲演而全然成形,镌刻于心了?所以,要感谢于丹,感谢刘芳菲,感谢《文明之旅》栏目,感谢我们的新闻媒介,感谢为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而进行宣传介绍的一切有心之人。
文明源自文化,传统来自积累,泱泱大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独有的人文财富与灿烂篇章,表现在春节上的意义与传承,就是我们民族有别于他人的一个重要标志。保护与发扬这个标志,也是国运昌盛,民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元素。就让我们世世代代顶礼膜拜你吧——春节,我们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