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食品掺假问题
浅谈美国食品掺假问题
2014年10月6日
最近,在美国化学学会《C&EN NEWS》周刊上读到关于食品掺假(food fraud)的文章,颇有感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头等大事。食品掺假的丑闻无处不在,而且天天发生。其实食品掺假是全球性的,也是一个长期存在并将持续存在的头疼问题。食品掺假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且常常有犯罪组织参与其中。在全球各地食品掺假问题的严重性有所不同。对于食品掺假,可谓防不胜防,以后会发生什么也无人知晓。 根据统计,今年年初,有33个国家,海关抽查发现1200吨不合格食品,43万升假饮料。这些抽查只是冰山一角,没有查到的肯定占大部分。
在中国,食品掺假世界闻名。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食品掺假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掺假食品五花八门,不胜枚举,像几年前的三聚氰胺导致六名婴儿死亡,三万多婴儿中毒;像地沟油,以及今年夏天曝光的麦当劳和肯塔基用污染的肉制作食品,都是全球性新闻。
在美国,绝大多数的食品掺假并不构成对公众健康的威胁,但肯定有漏洞。食品掺假不但破坏了消费者对所购买食品的消费信心和安全,还可能引入各种食源性疾病或过敏原进入食品供应链,导致对消费者造成破坏性影响。过去几年以来,食品掺假问题得到消费者,立法机构以及食品生产厂商的普遍关注。食品掺假的主要手段包括添加,替代,错贴标签等。根据位于亚特兰大的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统计,每年有4千8百万人得了经由食品传播的疾病。只有20%的情况确认为病原体。80%处于未知状况。
根据美国药典委员会USP (U.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数据库统计,最常见的5种掺假食品排名是:
1。牛奶(Milk):掺假成分包括水,乳清,甘蔗塘和黄豆油。最危险的是加三聚氰胺和甲醛。
2。橄榄油(Olive Oli):通常是低品质代替高品质的橄榄油,或者添加低价的榛子油,葵花油,黄豆油,核桃油,芝麻油,棉花籽油和玉米油。
3。 蜂蜜(Honey):通常便宜的蜂蜜当稀有更营养的蜂蜜卖,掺假成分包括:低价的甜味剂,像糖,玉米糖浆,蔗糖溶液和高果糖的玉米糖浆。
4。 藏红花(Saffron):这种香料价值是几千美元一磅,掺假成分包括:金盏花,山金车,姜黄,红木,红辣椒等,有毒的包括偶氮染料。
5。海鲜(Seafood): 大量丰产和低价的鱼类被当作稀有鱼类卖。像亚洲鲶鱼当石斑鱼,金枪鱼和鲶鱼鱼籽当白鲟鱼子酱,潜在有毒的河豚当安康鱼。2013年一项调查显示全美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海鲜产品错贴标签,宾州和南加州有超过50%的标签与海鲜产品不相符合。在华盛顿和纽约市抽查的卖寿司场所(餐馆和超市)100%海鲜产品与标签不符。
美国药典委员会是制定公共卫生安全标准的非盈利组织, 包括食品成分标准制定。所制定的标准由美国FDA国家食品保护和防御中心来执行。目前最主要的食品监测是潜在的污染物,像牛奶中的三聚氰胺。食品掺假是猫捉老鼠的游戏。要测定所有掺假品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食品的指纹测试包括食品基因分析,大型的仪器设备包括核磁共振,傅立叶转换红外仪,质谱,气相液相质谱等。全球食品安全测试费用是每年20亿美元。主要部分是卫生和食品安全的病原体方面的测试,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以及弯曲杆菌;对食品掺假部分的测试只有一亿美元(只占到5%)。除了检测以外,政府必须加强立法和监督;厂商也需要制定更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
2011年1月美国开始实施《食品安全现代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这项法律旨在加强美国的食品安全和加强预防食品故意掺假的行为。食品掺假是欺诈,是商业上不正当竞争和虚假广告的一种形式。不但是一种犯罪行为,而且也可以受到民事诉讼。
对于消费者来说,接触的食品和饮料成千上万,如何防范掺假食品?一般来讲,比较贵的食品,掺假的可能性比便宜的食品要高,因此要特别加以注意和小心。购买食品,最好到知名的,大的连锁超市,零售商,和便利店去买。如果可以自己做,尽量不要买成品和半成品食品,凡是从外观上无法鉴别的食品要小心,象华人喜欢的肉末,香肠,鱼丸等。中国人吃海鲜一般要活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买到掺假食品, 但要注意冰冻海鲜,肉类,加水是店家常见的手法。橄榄油也是,由于健康方面的炒作,价格比一般油贵不少。买到假的可能性很高,掺点其它油,一般很难检测出来。就象地沟油一样不好分辨。相对而言,尽量买知名大公司产品,不是因为他们100%不出问题,而是相对而言,大公司对产品控制的要求和执行的标准更高一些,更可靠一些。
食品原料,加工生产,运输,销售,到餐桌这条食品链,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食品掺假。许多情况下,像超市和餐馆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进了掺假的食品。一味指责他们可能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不是监督食品掺假的机构,他们跟消费者一样可能也是受害者。对餐饮业,一般大的连锁店都有自己严格的进货渠道,相对于小店或个体店,食品质量保证要高一些。中国人有句俗语,叫做“眼不见,心不烦”。买什么?吃什么?往往也不是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所以只要没看见,就最好不要为食品掺假这事过于操心,甚至烦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