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强震中国在行动:敬礼,光荣的中国国际救援队!
2015年4月26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中国国际救援队搜救队员经过4小时艰苦搜救,成功从坍塌的楼房中营救出一名幸存的20多岁尼泊尔男青年。搜救现场的当地居民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而热烈鼓掌。“登亚巴德!秦!”、“纳玛斯代!秦!”
尼泊尔强震再次凸显中国军人的担当
[军网] 2015年4月25日14日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并发生7级余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军队闻令而动,在全力救助我在尼公民,以及强震波及的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受灾群众外,还主动承担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先后派出了有工兵、医疗等专业的多支多批次国际救援队,携带先进装备器材,飞赴尼泊尔震区实施紧急救援。在向尼泊尔震区派出国际救援队的国家中,中国是第一个有重型救援队到达震中、第一个全面展开施救、第一个救出幸存者的国家。连日来,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尼泊尔震区创下的一个个第一,频频赢得国际社会的赞扬,再次彰显了中国军人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良好形象,凸显了中国军人的担当,就连西方媒体也罕见地出现了对中国军队的正面报道多于负面新闻的现象。
中国军人的担当是我军光荣传统的发扬光大。尽管“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个概念是一个“舶来品”,1993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中首次提出,但就中国军队来说,从诞生后就成为我军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早在1927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江西宁冈县总结中国工农红军攻打茶陵县城战斗经验时,为红军规定了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并随着革命战争的进程不断丰富其内容。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又指出,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同时还是生产队。“三队”使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地位更加明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入了相对和平发展的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支有着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斗群体,我军在坚决完成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军事任务外,已成为党和政府倚重的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支援国家建设的突击力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军队支援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被确定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如修建引滦入津工程、1987年参加大兴安岭灭火救灾行动、多次参加抗洪救灾行动等。解放军救难为民,建立了一座座丰碑。人民群众亲切地说,哪里有难,哪里就有亲人解放军。可以说。非战争军事行动一直伴随着着我军不断成长壮大。此次中国军队能在异国他乡第一时间实现“无缝式”对接的国际大救援,是我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光荣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发扬光大。
中国军人的担当是我军使命任务进一步拓展的具体体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国际社会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高度重视,我军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也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探索。但与美军等西方国家军队有着本质区别的是,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通常是指使用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目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是诉诸战争的军事行动,其着眼点在我国国内事务上。军委总部科学统筹,在指导部队重点加强核心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同时,着眼我军使命任务和实际,出台了《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出了基本遵循。《规划》提出了“应急指挥体系顺畅高效,专业力量规模适度,装备器材适用管用,针对性训练扎实有效,综合保障基本配套,法规制度初步健全,能够满足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需要”的目标,同时还明确了我军主要担负的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6类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并确定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措施等内容。这其中,“国际维和”和“国际救援”,使过去主要在国内执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有了明显的变化,即走出国门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维和行动、派出专业力量向遭受重大灾害灾难的国家和地区实施紧急救援。此次赴尼泊尔实施国际救援,就是后者。在此之前。我军已经派出了多支专业力量走出国门实施国际救援。比如,先后派出救援队,参加海地地震、新西兰地震、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地震、印尼日惹地震、缅甸特强热带风暴等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再如,2014年9月,由解放军第302医院抽组的医疗队作为我国首次成建制派遣医疗队赴西非执行紧急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搏击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上述行动,受到当地民众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此次参加尼泊尔国际救援,既是我军对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不断探索的结晶,更是我军使命任务进一步拓展的具体体现,扬了国威军威,让世界再次从中国军人身上看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艰巨使命和重大责任。
中国军人的担当是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缩影。近些年,非战争军事行动逐步形成我军新常态,可谓“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主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着眼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要求要“在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的同时,要科学安排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全军各级在重点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同时,积极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成立各级处置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并与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第一时间作出决策部署,四总部和各大军区军兵种能快速高效组织指挥部队行动。总参应急办与公安、民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海洋、气象等20多个主要涉灾部门的联系,在总部层面上实现了信息共享。各级应急指挥机构还分别参加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应的防灾减灾、防汛抗洪、抗震救灾、安全生产以及森林防火等领导机构,建立起行动协调机制。全军各级不断改进完善野外应急指挥手段建设和装备物资器材预储预置,总参谋部研发配备了基于北斗卫星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并批量装备部队,为军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可以说,此次由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多个大单位紧急派出的多支多批次国际救援队能做到闻令而动,第一时间赶赴尼泊尔、第一时间展开救援、第一时间救出幸存者,正是建立在“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基础上,是新形势下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缩影。值得一提是的是,此次派出的每支救援分队,都是经过平时严格训练、有过数次重大国际或国内抢险救援经历、装备先进的国际救援专业分队,带队指挥员都是国际救援专家。以担任第14集团军某工兵团地震救援队队长的陈代荣为例,既是我军参加中越边境大扫雷时间最长、出国排除雷次数最多和排除地雷及爆炸物最多的国际地雷专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国际地震救援专家,先后参加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四川“4.20”地震等多次重大救援行动,经验十分丰富,震区连日来都有他果断、灵活指挥的故事传颂。其中他带领30余名官兵与尼泊尔军20余名官兵联合搜救,优势互补,上演的废墟“兄弟连”高效搜救的活剧,就被广为传播。类似的故事很多,每天都会在中国国际救援队发生。
毫不夸张地说,作为本世纪以来发生在陆地的第5次八级以上大地震,在尼泊尔展开的这场惊风密雨的救援,无论是从组织指挥的难度看,还是从任务的艰险和复杂程度看,在一定程度上不亚于打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但从中国国际救援队近日雷厉风行的行动可以看出,中国军人一定有决心能力出色完成救援任务,必将会为保护尼泊尔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巨大贡献,救援队也将在完成这场艰巨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得到摔打锻炼,战斗力定会有新的跃升。
敬礼,光荣的中国国际救援队!
截止2015年4月29日晚18时,广空航空兵某师5个任务机组空运34架次飞越喜马拉雅、飞行89小时38分,运送救援人员173名,物资166吨,有力支援了尼泊尔抗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