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历史学---“贪官污吏”水平稳定
接着侃“人民日报”的出词率。
从1950年至今,“人民日报”上有些词属“昙花一现”,比如“吃饭不要钱”:
在1958-1959年太祖用全体同胞的资源请全体同胞中胃口好的同胞们一通大块朵硕之后,“吃饭不要钱”就从“人民日报”的词源里消失。至于对“三年饥荒”中死去的同胞们,“人民日报”大肆报道“吃饭不要钱”该不该负责任,这里不讨论了。(其中在1958年10月4日的报道“毛主席在安徽”中曾如此说---毛主席说:“吃饭不要钱,既然一个社能办到,其他有条件的社也能办到。既然吃饭可以不要钱,将来穿衣服也就可以不要钱了。”)
与“吃饭不要钱”这种快闪式明星词语不同,有些词语在“人民日报”几十年的历史中可以说是“稳定发挥”,以不变应万变。比如,“贪官污吏”:
是,1966年有个小峰1989年有另一个小峰。可这“峰“的峰值与平常水平相差甚微,绝对值才20,平均每两周半出现一次。六十多年如一日,超稳定。
稳定的有意思。
“贪官污吏”是咱国的老“发明创做”,用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属“自古以来”的款式。
后来,在太祖1927年的“成名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提起过。太祖成为太祖之后,有了对各种“版权”的随意掠夺,不管前面谁发明创做的,太祖用过就是太祖的了(此处太祖其实是“贪词污吏”)。于是“贪官污吏”就是太祖“革命”对象“坏蛋”们的一款专用帽子。太祖说的那类“贪官污吏”是贪官污吏,其他的贪官污吏不再是“贪官污吏”。
比如,咱国“解放后”被挂牌枪毙的两大官员刘青山与张子善,是不是官?是。贪没贪污?贪了。是不是“贪官污吏”?不是。当年“人民日报”称刘、张二位为“大贪污犯”,“可耻的叛徒”。在太祖驾崩前,“贪官污吏”只限于描述已经被太祖拿下的前朝官员。也有些现行犯,但都在太祖治外,比如台湾的,韩国的,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与红色高棉没掌权的地界),苏修的,甚至有美国的。但是太祖系统里一定不能有“贪官污吏”。
这个“毛规”,太祖后的销路一直不错,如上面曲线所示。
偶尔,“人民日报”上会有一言半语的“这与旧社会的贪官污吏有什么两样?”之类议论,但都埋在报纸的犄角旮旯里,不可太博眼球。
唯一的例外,朱镕基当总理时,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到他干嘛那么厉害?朱回说他只是在吓唬“贪官污吏”。系统里的贪官污吏公开亮了一次像。仅有。
直到此刻习王的所谓“打虎”,抓出许多富可敌国的有钱官员,依然不是“贪官污吏”。山西的金道铭是贪官污吏吗?没说是。广东的万庆良?没说是。铁道部的刘志军?没说是。咱军里论公斤送黄金的谷俊山谷中将?没说是。
大老虎而已。
“贪官污吏”出词率水平稳定,道理很简单。
咱党理论,太祖得天下,因为“历史选择”了太祖。为什么?“贪官污吏”当道,只有太祖这个“大救星”能拿下“贪官污吏”。如果像后来旅游鞋都是 Made in China 一样,“贪官污吏”由咱党负责量产,岂不成了“历史选择了量产‘贪官污吏’”?历史也太孙子了不是?
于是只有“大老虎”,有很有钱被双规了的“官员”,没有啥“贪官污吏”。
附:1950年至2015年,“贪官污吏”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次数。
1950 9
1951 7
1952 2
1953 3
1954 3
1955 2
1956 4
1957 6
1958 5
1959 9
1960 5
1961 5
1962 10
1963 3
1964 14
1965 6
1966 20
1967 8
1968 0
1969 2
1970 3
1971 1
1972 2
1973 3
1974 10
1975 7
1976 1
1977 5
1978 5
1979 5
1980 8
1981 4
1982 11
1983 6
1984 3
1985 3
1986 3
1987 4
1988 5
1989 20
1990 2
1991 8
1992 3
1993 7
1994 3
1995 12
1996 6
1997 9
1998 8
1999 8
2000 8
2001 7
2002 11
2003 4
2004 5
2005 5
2006 4
2007 8
2008 2
2009 6
2010 10
2011 14
2012 5
2013 3
2014 10
201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