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影片“焦点新闻”的启示
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给了“焦点新闻”(Spotlight)。该片是根据“波士顿环球报”(以下简称“波球”),在2002年系列报道波士顿当地天主教堂丑闻而拍的故事片。
什么丑闻?波士顿天主教堂“高层”知道几十上百名牧师二十多年间性侵成百近千儿童教友,不但没做系统性纠正,反而试图掩盖事实,保护教堂的“名誉”。事实被掩盖,纠正则无从谈起,以致一些有疑似犯行的牧师被异地派放,接着疑似犯行。
下面只说电影中的故事,不涉电影外的其他现实。
新闻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社会现实是成为“新闻媒体”的基本要件。一旦新闻媒体对新闻用丈母娘的标准去报道,就失去了“新闻媒体”的身份,而进入“党媒姓党”的状态。
在波士顿,天主教友甚众,教堂影响力甚巨。“波球”虽然不是“天主媒姓天主”的报纸,但受天主教堂的牵制自然而然。“波球”能对天主教堂调查,新来的主编 Martin Baron (由 Liev Schreiber 扮演)功不可没。Baron主编 不是天主教友,任主编前不曾在波士顿生活过。这让“波球”以相对客观的态度对待天主教堂的疑似犯行成为可能,没有“党媒姓党”的包袱与顾忌。2001年夏,Baron主编初抵“波球”,正值当地一位律师代理80位声称受牧师性侵的儿童家庭对教堂进行民事诉讼。Baron认为,如果天主教堂对性侵80位儿童教友的行为姑息放纵,揭穿此事实,是负责任报纸的不二选择。于是,派出报社的新闻调查团队“焦点新闻”组,跟天主教堂对仗。
焦点新闻组有四人,主任 Bobby (Michael Keaton 扮演),外勤记者 Mike (Mark Ruffalo 扮演),外勤记者 Sacha (Rachel McAdams 扮演) 和内勤记者 Matt (Brian d’Arcy James 扮演)。就是这四位:
(由左至右,Bobby, Mike, Matt, Sacha)
四名专业新闻人,用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给予的言论自由权为终极“后台”,揭出了在波士顿流传许久又从无“实证”的牧师性侵儿童教友的惊天丑闻。
过程中,天主教堂对调查多重的“维稳”过。Baron主编到波士顿后自然要去各处“拜码头”,其中一站就是天主教堂。大主教 Law (大主教姓“法”,有意思)对他说:我发现当波士顿的各个社会机构相互协调时,城市就生气勃勃(说的好听是“团结一致向前进”,难听就是“狼狈为奸分资源”)。Baron 主编不为所动,回说:我个人认为,“波球”作为称职的报纸,独立行事很重要。
Bobby因为是调查团队的主任,自然受到教会与教友的多重牵制。调查才起始,他询问既是自己朋友又是教会雇佣过的律师,Jim,到底有几位牧师曾和儿童教友庭外和解过,Jim 对他说: 你在谈论教堂,你看看左右,这都是些好人,给波士顿干过许多善事。就差直说:神圣的教堂犯点小事儿,你瞎嚷嚷个啥?
调查接近尾声,大局已定,Bobby 的团队开始写稿子,Law 主教的朋友以“非主教朋友”的身份找 Bobby 到酒吧聊家常:Bobby 啊,百姓们需要教堂,尤其是现在 (911恐袭才发生过不久),主教也许不完美,可咱们不能因为他手下有些坏家伙就忘了他给波士顿干的许多好事儿。你的主编 Baron 是外人,他在这儿戳俩窟窿弄个名声,过几年就会走人,你是波士顿人,你也能走人?
还有更邪乎的。外勤记者 Mike 探听到受害人指控教堂的法律文件,在一个相关的民事案件里成为公众材料,这个材料他可以用记者的身份去调出来读。可是,当材料被调出来后,卷宗却是空的,教堂通过“法官朋友”们的关照,居然能把公众材料给“收起来”。
最终,言论自由与法律系统还是给力。2002年1月,波士顿天主教堂掩盖多起(70位前任或现任牧师)教职人员性侵儿童教友的丑闻被“波球”公之于众。之后,全世界范围的类似案件被一一暴于光天化日之下。儿童教友不能说再不会受害,但是,世界不一样了。
电影中,代表80受害儿童教友的律师 Mitch Garabedian (Stanley Tucci 扮演)说了句很哲理的话:如果带大孩子是全村人的责任,(系统性)的性侵孩子们也是全村人的责任。
言下之意,丑事掩盖的如此之久,城市的各社会机构忒相互协调了,早从“团结一致向前进”演变成“狼狈为奸分资源”。
看了电影让人想到“自我批评”和“自我监督”。王岐山王大人的队伍能“肃贪”?
在“党媒姓党”,“党监姓党”,“党法姓党”,“党娱姓党”,“党股姓党”,“党产姓党”的完美条件下,咱党的反贪大业一定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下面是 IMDB 网站的电影介绍:
http://www.imdb.com/title/tt189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