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古战场游记之四十七:黎平会议的前前后后(下)

古战场游记之四十七:黎平会议的前前后后(下)

博客

古战场游记之四十七:黎平会议的前前后后(下)


黎平会议旧址(德凤镇翘街胡荣顺商号):

   
     这篇游记的下集发得晚了一些,主要是网友haobuhao兄对上集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批评。他认为:
    "(通道)会议之前的行军计划是到通道后继续西行。这点没问题。但是,李德会上说的“北上”,可以理解成李德的想法变了,他要改变先前的“西行”,在“通道”附近就开始北上。否则这次会议没事找事,李德挑事也是没事找事。另外,黎平通道很近,这么点距离变化,避开不了北面的拦截。即使后来到遵义,位于贺的西边,还是避开不了敌拦截。你动,拦截的也动。"

   这是一个新颖的见解,以前从没人提出的。我的回复是:
     "您的这一理解非常有见地。我思考后觉得完全有这可能:即李德在通道临时改变主意要立即转兵,在召开会议提这建议时遭到毛的反对。这是以前官方宣传从没有提出过的。他们总是说毛主动要求转兵,那是很笨拙、很难服众的解释。谢谢您的指教!"

        我很高兴见到haobuhao兄这一认真的、有理有据、有独特见解的批评意见。通道会议的真相在八十多年后终于有人去质疑和探索。我们身处允许"妄议"的境外,只要大家认真去探索和平心静气地讨论,历史的面目总会慢慢地浮现,更加接近真相,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官云亦云,鹦鹉学舌有什么好处?

说不定这块牌子将来会换成"通道反转兵会议会址":


胡荣顺商号旁有条小街,两口井很抢眼、别致,所以顺手拍下来。回来后一查,叫"双井街",为黎平一景:

     12月13日,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宿营于今通道县播阳镇,发布整编令。湘江战役之后,很多师、团只剩一个空壳,只能缩编或干脆取消。14日,两纵队宿营于今黎平县洪州镇,且开始合编为军委纵队;军委发布命令,令红军于次日夺取贵州的黎平、锦屏,开辟前进道路。17日,中央纵队、军委纵队进入黎平城,五、八军团到中潮地域并开始合编。

    进入贵州后,林彪指挥一军团继续为全军前锋,其二师先头团从通道西里驿、平茶,进入黎平县境马家团、猪耳塘、潭溪、草鞋铺、花坡、五里桥等地区。14日中午,先头团在五里桥与王家烈的黔军遭遇。

潭溪在德凤镇东北18公里处,战场北面10公里有座世界最大的天生桥。据吉尼斯大全,桥身长350米,最宽处为138米,最窄处也有98米,拱桥最大跨度为118.9米,拱形进水口略呈喇叭状,桥面厚度达40米。我没法拍其全貌,这是桥底:

    贵州军阀王家烈所倚重的只有一个25军,下辖21个团,但当时所部15个团正被红二、六军团牵制在铜仁一带, 4个团驻防贵州省会贵阳一带尚未出兵,驻防黎平、永从、榕江、锦屏、天柱的仅有25军4旅第15团、第7团(团长毕骏驻黎平)及几县“民团”,黎平前线,王家烈实际能指挥得动的仅有周芳仁部一个团。被二师轻而易举地溃,残兵败将跑得无影无踪。毕骏没放一枪就溜了。中央军委纵队15日进入黎平县城。

    这时的林彪正带兵驻扎在黎平北部的鳌鱼嘴(今敖市镇)。湘江战事后首次在军事上轻松的环境让他超天才的大脑有了天马行空的用武之地。12月16日,他和聂荣臻共同给中央发出一封从没有被人引用过的电报。可能根本就没受注意过,只有小百脸发现了它(注:电文中的镇南关应为镇雄关之误,在镇远和施秉两座县城之间要道上):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回忆说:在通道会议期间毛"乘机会以谈话的方式第一次表达了他的想法,即应该放弃在长江以南同二军团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向四川进军,去和四军团会师。"这是中央红军领导层中首次有人提议和张国焘会师。;后来在黎平会议上毛也以"斯大林在1930年就建议中国红军向四川发展"为理由之一,主张移师遵义:

    
      林彪自长征以来一直身处先锋队辛苦开路,远离决策中枢。湘江战役以来更无和毛接触的机会,如何能独立想像到"新发展"-----全军穿过贵州西北的遵义、毕节向长江上游的綦江(重庆)、纳溪(泸州)前进。就算我们否认林彪是个天才,也得承认这小子确有战略见地。我和haobuhao兄都同意毛林"英雄所见略同"。更不知道朱主席收到这封电报后怎么考虑的。朱德在红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没有他的转向,黎平会议能有什么结果?

   黎平素有“黔东咽喉,军事要塞”之称。宋代以来,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征战不息。也就是说,老百姓的日子并不一定好过。当年的德凤镇交通方便、商业发达。镇上的主街中段平坦,两头高起,故称"翘街":


   
    胡荣顺商号就在翘街正中段最繁华处。老板没等红军来就跑了。中革军委住了进去,会议也在这里进行。会议会场:

胡荣顺商号的隔壁是一间德国教堂,据说李德因打摆子住在这里养病没参加会议:


两湖会馆在翘街一条巷内:

       黎平会议的正式名称是"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等。有党史专家认为参加黎平会议的还有陈云。但陈云本人在1982年6月12日回复中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委宣传部的信中明确地说:当时他和刘伯承去黄平见彭德怀,所以“我并未参加黎平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决议说:“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这为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

    黎平距通道只有60公里。但分属不同省份。最贴近红军的湘军刘建绪4个师完成了驱赶共匪出湖南的任务,在通道停下来不追了。中央军吴奇伟5个师直奔贵阳去替委员长抢地盘。周浑元4个师还落后5、6天。黔军避之不及,哪敢来惹麻烦?由于敌情已不是太严重,红军在黎平地区休整了6天。会议次日晚上(不像已往的当天)中革军委才发出四天后的行军命令:


    这命令中要求“红四方面军应重新准备进攻”,以便当中央红军继续向西北前进时,红四方面军“能牵制四川全部的军队”。又命令2、6军团积极活动,调动湘军和钳制黔军。
    为什么"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呢?决议没有解释。我觉得应该是会议在反复掂量了湘西北和黔北的自然环境以及军情后的结论。至少会后向遵义地区的行军相对轻松,天险乌江北岸的侯之担黔军根本没勇气做稍为像样的抵抗。
   
    我们没有去猴场。主要是江界河下游修了大坝,战场遗迹全淹没在水下了,乌江两岸的险峻景色也荡然无存。
    很扫兴。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小百脸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