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不谈战争谈音乐——施尼特凯

不谈战争谈音乐——施尼特凯

博客

施尼特凯

 

*

“一切都是多维的:过去代表着一个永远存在的幽灵世界,我不是一个没有任何联系的野蛮人,而是一个有意识的任务承担者。”——施尼特凯

1998年施尼特凯的去世可以视为苏俄音乐传奇的终结。施尼特凯被称为是肖斯塔科维奇之后苏联音乐的代表人物。《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在“施尼特凯”条目中写道:“他能在音乐中描写当代人的道德与精神之间的挣扎,以如此的深度和广度,真实难以置信。”不过,肖斯塔科维奇尽人皆知,但知道施尼特凯的人少之又少,他只是在很小众的圈子里被人们崇拜。

作为苏俄音乐传奇的代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俄罗斯不会出现音乐大师,未来如果古典音乐仍然有市场就一定仍然会有大师。当然,如果俄罗斯不占据市场份额,那么俄罗斯的大师也就会减少。)施尼特凯却并不很俄罗斯。施尼特凯有着一个斑驳的身份。他的父亲是犹太人,出生于法兰克福,后来移居到苏联,成为了苏联人。他的母亲出生于俄罗斯,但也是德国人。父母都是当年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施尼特凯1938年出生在苏联的恩格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伏尔加——德意志共和国的首都。这个在苏联境内的德意志共和国中生活的大部分是德国人。俄国和德国历史上有着牵扯不断的关系,爱恨交织。

当年德国的索菲·奥古斯特小姐成为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后,大力招募德国居民来俄罗斯定居,为他们提供土地、数年的免税和盖房子用的无息贷款等优惠条件。那时,欧洲进正进入大航海的时代,人们都渴望着外出探险、殖民、掠夺和传播上帝的福音,而德国的殖民步伐相对落后了,德国人出海的机会少,一些人于是就去俄罗斯创一创。所以,后来在俄国的德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居住在伏尔加河流域。到1924年,苏联在这里成立了伏尔加——德意志共和国。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俄语和德语。二战前,这里已经发展成苏联境内教育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随着二战爆发,苏联就解散了这个共和国,并把这里的德裔都迁到边远地区。苏联解体后,许多已经在俄罗斯生活了几代的德国人很多又离开了俄罗斯。

施尼特凯1953年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1961年研究生毕业。所以,他接受了苏俄的严格的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作曲基础。之后的十年里,他留校任教。施尼特凯创作经历了斯大林的严酷时代,赫鲁晓夫的反斯大林和解冻的时代以及苏联的动荡乃至解体。在苏联时期,他与官方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作品被长期禁演,本人也禁止出国和与西方交流。不过,斯大林之后苏联的文化环境较之前已经变得宽松,所以他仍然可以保持体制外的独立身份进行创作。当然,为了生存生计,他有近30年的时间要靠为电影配乐谋生。写电影音乐对于他的音乐风格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施尼特凯的音乐风格被称为polystylism,可以翻译为复风格。因为复调音乐的英文是polyphony,所以也可以对应翻译成复型音乐。这种风格就是在音乐中汇集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在现代、后现代艺术它中被广泛应用,诸如拼接并置,各种风格、方法、技术、手段以及当代的材料的大杂烩。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施尼特凯的小提琴作品受到美籍俄罗斯小提琴大师克莱默的推崇,在克莱默还有其他一些俄罗斯著名音乐家,诸如大提琴家兼指挥家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家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努力推广下,施尼特凯渐渐在西方热了起来。

1985年,施尼特凯中风,经抢救后恢复。从此,中风反复发作,多次被宣布临床死亡,但他都活了过来。1990年,他离开俄罗斯,定居德国汉堡。1994年,再次中风后,几乎全瘫。1997年,他用左手完成了最后一部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但手稿已经几乎无法辨读。1998年6月19日,在被部分破译加上改编后,《第九交响曲》在莫斯科首演。施尼特凯听过录音后表示希望把这部作品撤回重写。但是,两个月之后,他就去世了。

1972年施尼特凯的母亲去世后,他开始越来越多的接触天主教从中获得慰籍。十年后,他受洗成为了天主教徒。他的音乐创作也逐渐由复风格进入了更加内敛凄凉的风格期。一些人认为他的晚期音乐更为重要。

 

*

施尼特凯虽然接受了系统的苏联音乐教育,但他同时还深受德奥音乐传统的影响。12岁时施尼特凯曾随全家移居到维也纳,他在那里学习钢琴,还聆听了许多德奥音乐家的音乐会。两年后,他又随全家回到苏联,定居莫斯科。

“在这30年里,我总是做同样的梦:久别的我到达了维也纳。我童年的快乐情景又浮现在脑海。梦想成真了。我看见自己穿过大街,……一切景象都与我生命中度过最美好的时光相同。”

对于施尼特凯很难说12岁到14岁的两年的维也纳的生活,对于他对于德奥音乐的继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我想对于施尼特凯维也纳或许于他与德奥音乐无关,而是关于童年,关于他的生命中度过的最好时光。而这段时光在他日后的人生中,不断幽灵般的出现被他在他的幽灵般的意识的世界里一次重塑着、虚构着变成一个个新的此刻、现在和过去……

“一切都是多维的:过去代表着一个永远存在的幽灵世界,……”

 

万物破碎,
万物互联
过去
现在
未来
动物——人——机器
幻影的幽灵
幽灵的幻影
任务——承担者

 

 

 

1 Applause 
施尼特凯的音乐听起来就非常现代了。本来我想放第一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但是太大了。所以,这里就放一个交响曲结束后的掌声,大家自己想想,这个施尼特凯厉害不厉害。一般音乐现场录音掌声只放个几秒钟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有个大师,名字我忘了,据说被鼓掌40多分钟。你能相信吗?除非给钱,不然上帝演奏我也不会鼓40分钟的巴掌。而这40分钟里,那些乐队成员就傻站着吗?要是现在肯定有不少人要拿出手机了。

施尼特凯好像比较喜欢小提琴和大提琴。

2 Schnittke String Quartet #1 - 1. Sonata

3 Schnittke String Quartet #2 - 2. Agitato

4 Concerto grosso No. 1 (version for flute, oboe, harpsichord, prepared piano and strings) - VI. Postludio

5 Concerto grosso No3 - II. Risolut

6 Schnittke_ Violin Concerto #1 - 3

7 Schnittke (Шнитке) Sonata #1 For Cello & Piano - 1. Largo

8 Schnittke (Шнитке) Sonata #2 For Cello & Piano - 2. Allegro

9 Schnittke_ Symphony #7 - 1. Andan

10 Schnittke_ Labyrinths - 2. Modera

11 Schnittke_ Prelude In Memoriam Dm
是纪念肖斯塔科维奇的,可以听出肖斯塔科维奇的风格。后面的几首分别有着莫扎特,巴赫的风格。

12 Schnittke_ Moz-Art For Two Violin

13 Schnittke (Шнитке)_ Musica Nostal

14 Schnittke_ Suite In The Old Style

 

 

 

 

不谈战争谈音乐——俄罗斯的音乐家随笔
不谈战争谈音乐——《基辅大门》
不谈战争谈音乐——前苏联的大美女
不谈战争谈音乐——鲍罗丁
不谈战争谈音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收音机和小提琴
不谈战争谈音乐——巴拉基列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鲁宾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2)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3)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4)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5)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6)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7)
不谈战争谈音乐——阿连斯基/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利亚多夫,梅特纳
不谈战争谈音乐 ——博特凯维奇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1)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2)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3)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4)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1)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2)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3)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4)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5)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1)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2)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3)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4)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5)
不谈战争谈音乐——米亚斯科夫斯基/哈恰图良/赫连尼科夫/卡巴列夫斯基
不谈战争谈音乐——肖斯塔克维奇 (1)
不谈战争谈音乐——肖斯塔克维奇 (2)

 


肖斯塔科维奇的优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贝多芬的男情人们-Op.109(2)
静夜钢琴声
那些让人生显得太短的声音
从贝多芬的“晚期风格”到崔健上“中国好声音”
Vocalise:练声曲
阿根廷探戈: 那几乎就是爱情了
岁末漫谈贝多芬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