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11 欧洲四国游(8)---- 柏林的印象(上)

2011 欧洲四国游(8)---- 柏林的印象(上)

博客

说起柏林,人们总会想起与之联系的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柏林永远地和战争与恐怖联系在一起。战后东西德国和东西柏林的划分,又让柏林成为冷战的象征。把历史往回翻二三百年,与柏林相关的,还是不间断的战争。人们熟知的就有腓特烈大帝参与的七年之战,战争的胜利把普鲁士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与传统列强英法俄奥等同的位置。后来在与法国拿破仑的交战中,从输到赢,成了欧洲新兴大国。1870的普法战争和随后的俾斯麦统一全德国,更使柏林从普鲁士王国之都上升称为新生德意志帝国的首都,成为了继伦敦巴黎之后的欧洲第三大都市。

二战对柏林的毁坏,是致命的;城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建筑,坍塌破损,惨不忍睹。但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大多数的古迹得到复原。东西德国合并后的二十年,柏林有了新的发展,重修了国会大厦,并增加了玻璃球顶;新建了大型文化商业中心----Sony Center;还新建了欧洲最大的火车站等。我们这次在柏林短暂的两天,就是用大部分时间来观光柏林的历史遗迹和新景观的。




这是在Tier 公园中的胜利塔的远景。这个纪念物是为普鲁士与奥地利、法国的战争胜利而建的,顶上有胜利女神的镀金铜像。原来正对着国会大厦;后来移到现在这个位置,正对着著名的勃兰登堡门。




胜利女神像的近景。人们可以沿塔内的旋转楼梯上到女神脚下的位置,眺望柏林全城。






勃兰登堡门,柏林的大门,也象征着德国的大门。建于1791年。拿破仑占据柏林走过这个门;俾斯麦在普法战争胜利凯旋时,也走过这个门。冷战时期的柏林墙,就建在这个门的西侧,从此这道门关闭了28年。美国总统里根那段名言:“戈尔巴乔夫先生,请你打开这扇门,拆除这道墙”,就发出在这个门后边大墙的那一侧。

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把勃兰登堡门前的广场改名为巴黎广场。游客们都站在这个广场上,观赏勃兰登堡门。人太多了,几乎没法照张没人的照片。




勃兰登堡门上的驷马铜像。这个铜像见证了德国风风雨雨的200年。先是拿破仑占领后,命令从城门上拆下来,带回巴黎。后来普鲁士参加反法联盟,胜利后又夺回来,并加上了铁十字徽章,继续放在门上。二战时被炸毁,好在之前人们拓制了它的模型,战后得以复制。但共产党当局撤下了铁十字,说那是旧时帝国的象征。等上世纪90年代德国统一后,为了表示新德国是历史的正统延续,又把铁十字徽章重新装了回去。




苏军烈士墓,就在勃兰登堡门西侧的公园里。解放柏林之战,苏联红军牺牲了两千多名军人。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后看过的电影《攻克柏林》,还有后来的《解放》。那场战争的残酷,和牺牲的年轻生命,让人们难以忘却。这里,是他们永久的家园。




烈士墓花园。有大炮,有坦克,有绿树,有鲜花;象征着人类的战争与和平,罪恶和正义。




国会大厦。知道德国近代现代史的人,都会知道“国会纵火案”:“国会纵火案”就发生在这里。希特勒通过自己一手制造的纵火,强加罪名到当时反对他独裁和法西斯化的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和其他民主人士头上。以此为标志,开始了希特勒纳粹集团对德国实行法西斯统治,也导致了二次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




这是在重修国会大厦时,为国会大厦安装的的玻璃圆顶。老圆顶在二战中被毁,以后一直没有恢复原状。这个球顶是英国建筑家设计的,使用了很多现代科技和节能绿色措施。要预先登记才能参观,我们并不知道。在门口和保安讲了好久,说我们只在柏林住两天,来不及再登记了。大概看在我是瘸子并且态度诚恳的份上,他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不然,真就错过了。




这个球体内,不设任何加热设备,靠的是阳光和通风的自然调节,球顶处是对外开放的圆形出气口,以消除温室效应。这是遮阳板,自动随太阳转动,遮挡阳光的直射,同时还是太阳能的来源。
这个大球,用来做国会大厦的展览馆,同时用以眺望柏林风光。




靠外边是人行铺道,建成双螺旋型,一条上,一条下,互不干扰。中间是反光镜面,反射光线和热能,整个球体内,无电能消耗在照明和加热上。




从大球中看风景的一部。远处扇形顶的建筑,就是索尼中心。这个中心占地极大,原来在东西分裂时,是块荒芜之地。现在成了新柏林的中心。这是个集商业,办公,文化,居住为一体的市政中心,建筑投资额高达十多亿美元。




新火车站,是我很感兴趣的地方,专程开过去看了看。这个火车站据说是欧洲最大的火车站,建筑形式很独特。有16个站台,8个在地下,8个在天上;地上天上相互垂直,每个站台都有电梯直通上下,转换极为方便。上下站台间的中间大厅,是商业和服务中心;分两层,都有进出口,与外界交通相接。全部外墙是玻璃/钢架结构。我发现柏林的新建筑,都喜爱用全玻璃外表,这车站是一个,国会大球是另一个,索尼中心又是一个。我们在里面转的时候,每几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开进开出;旅客上上下下,没有任何拥挤混乱。这样的车站,在北美还是不多见的。

待续。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史迷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