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王*大块吃肉*谁的久长?
一。 虎虎生威
几个月前曾到南美洲智利一游。至今仍回味的一个亮点,就是圣地亚哥城的动物园。它坐落在市中心波西米亚区尽头的一个山丘上。在这里有幸看见了很多珍奇动物。最难得一见的是:山中之最,白虎白狮。真是王者风范,威风凛凛。说实话,虽然已是圈虎高关,但兽王一声“哼哼”,还不免撩起寒意阵阵,令游人心有余悸。
困笼白虎 油然高阁
王者虎威 君临百兽
大快朵颐 虎口牲灵
自然界里,弱肉强食,物竟天择,乃生存规律。虎王威猛,百兽不敌,惧闻风丧胆。。。
然而,自然界也是独特又迷离的。老虎是最凶猛的食肉动物,可是100年来,万物依然繁荣,全球的野生老虎却从10万只下降到3500。图一的孟加拉白虎已经濒于灭绝,残留数仅200多只而已。曾几何时,山中老虎,竟沦为了人的保护对象。
二。大*块*朵颐,谁的悠久
由老虎大块大肉的每日愈下,弱小动物战战兢兢的,却夹缝生长,不禁联想到了人类食文化的殊同意义。千年来,族群演绎,未来走势,是否也与这,精雕细作烹调,省吃俭用煮食;或飞马夺食,狼吞虎咽一“性”,佐有关联?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鱼牧业为次的族群。千年来,人们栖息在这里,土生土长,辛勤耕耘。自然的严峻,收获的艰难,畜养的不易,也养成了人们兢兢业业,小心翼翼,俭俭省省的生活习惯:一块肉,要切成一片一片,越薄越好。烹调也要精精细细,来之不易的,就要物以尽用,烹得完美。也许,正是这种家庭精细的饮食方式,带来更多的家园平和理念,使民族秉承强力的孕育能力。
游牧民族的历史源头是草原畜牧,居无定所性质的。靠天追草,靠天养畜,决定了他们流浪粗犷的文化品性。在落后的文明条件下,养殖缓慢。为了解决生存的压迫(肉食需要),在不断的自身兼并过程中,马背上族群席卷式对周边的农业民族进行侵略和掠夺。华夏文明曾经深受其害,数度面临毁灭。
抢劫毕竟比生产来的容易;没有固定的家园,烹调器皿,也绵延地形成了游牧族在文化上的粗放,大块食肉,大快朵颐的食性和浪费性。
大千世界,虎的食性,威严,是否能够解释,警示人的食性,威严,及后来?
人类社会
文明交锋
叠采交加
谁的持久?
(有网络图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