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疫情或持续3年?电影《传染病》顾问说今年内疫苗很悬,特效药也指望不上

疫情或持续3年?电影《传染病》顾问说今年内疫苗很悬,特效药也指望不上

博客

对传染疾病有深入了解的记者劳里·加勒特(Laurie Garrett)对艾滋病毒的报道被誉为“最好”。她1996年在扎伊尔对埃博拉病毒的报道获普利策奖。她曾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员,也曾是非营利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成员,并是2011年电影《传染病》(“Contagion”)的顾问。

1996年,加勒特还因为对扎伊尔的埃博拉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

她2017年的书《警告:寻找卡珊德拉来阻止灾难》(“Warnings: Finding Cassandras to Stop Catastrophes”),更是以对今日疫情的先见之明而著称,以至于现在人们干脆就称呼她为卡珊德拉。(卡珊德拉 Cassandra又译卡桑德拉,卡珊卓,是希腊神话中的先知。)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Frank Bruni不久前特意采访加勒特,请她谈谈对美国疫情发展的感受,尤其是对疫情之后生活方式的预料。

按照加勒特的说法,在没有疫苗(备注:很多医学专家预测,安全有效的疫苗最快也要到今年年底才能问世,甚至永远研发不出来)或特效药的情况下,看不出疫情有缓解的可能。毕竟,现在疗效最好的药,“人们的希望”,也只是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这位哈佛大学研究员说,“我可以确定,疫情将是一波波来,不会像海啸那样一下子席卷全美国,而是先在缅因州,然后新奥尔良,然后又在波士顿等地爆发,这将影响人们对各种事物的看法。”这其中包括,人们将重新审视旅行是否重要、面对面的商业会议以及大众交通的必要性等问题。

至于会不会回到我们的“以前”,加勒特反问道:“我们是否在9/11之后恢复到‘正常’状态了?没有。我们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常态,包括上飞机的安检等。”新冠病毒的影响也是一样。她说,如果走出疫情,我们看到的是更高的失业率,更大的贫富差距,也许我们参与政治活动的态度会有所改变,“我们可能会看到什么叫集体愤怒。”

据BBC中文报道,加勒特还说,她对所谓神药瑞德西韦(remdesivir)以及疫苗何时能问世并不乐观。

加勒特认为新冠疫情危机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同时对疫苗明年就能派上用场表示怀疑。

她预测,需要大约3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而且这是最好的结果。

加勒特在1994年出版的一部畅销书《逼近的瘟疫》(The Coming Plague),以及之后相继出版的书作和TED演讲中,对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这个大瘟疫曾提出过严厉的警告。


一、美国的抗疫表现令人震惊

加勒特说,对病毒造成这么严重的破坏,她一点也不吃惊。中国能够比较快将疫情降到最低,或者疫情爆发之初一些地方反应迟缓也不令她吃惊,毕竟她是卡珊德拉,早就预见到了。她没有预料到的是美国居然成了反应迟缓和轻率马虎的典型,当然就更不用提缺席的美国领袖地位了。

加勒特每天都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邮件,来自美国的更多。“全世界所有的CDC都发出请求,欧洲的CDC,非洲的CDC,中国的CDC。他们说,‘通常我们都是首先给亚特兰大(作者注:美国CDC总部所在地)打电话,但是我们得不到任何回音。’那里没有任何动静。他们掏空了那个地方。他们窒息了那个地方。那里再没有人给我回电话了。在那里,没有人感觉说话是安全的。你有看见任何来自CDC的至关重要的事情吗?”

尤其令加勒特震惊的是,美国无法领导全球应对这场危机的部分原因是,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科学和科学家已经严重失去了以前的领先地位。她称特朗普是“可以想象到的最愚蠢顽固的丑角。”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Bruni说,因为他长期跟踪加勒特的工作,所以他知道这样的言论不是由党派因素驱动的,加勒特在非洲报道艾滋病时就对共和党的小布什总统赞誉有加。

加勒特补充说,美国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特朗普,造成问题的原因也并不局限于这一任总统。美国从未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她回忆了自己在哈佛做研究时所目睹的:“医学院全是有雄伟大柱子的大理石建筑。公共卫生学校则是天花板掉下来的那个貌似时髦,其实是最丑陋的楼。”

 

二、美国的公共卫生危机

加勒特指出,现在刻不容缓的政治对话应该是公共卫生危机,是关于确保个人及时获得医疗保健的问题。

笔者不禁想到曾经读到过的一个有关延长人类寿命的报道,文章的前半部几乎就是搞笑的,多少个长寿专家,非但自己寿命不长,有的居然就是在“传道”时突然当众死亡。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颇有启发:尽管现在有人做了不少个体投资,比如吃有机食物,吃健康食品,戒烟,做运动,按时体检等等,科学研究发现,对延长寿命最有效的却是公共政策的变化,比如70年代开始在全球禁止含铅汽油,并减少铅的其他来源。这是我们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活方式选择”之一。我们血液中的平均铅水平下降了80%以上 — 这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吸入铅会增加患心脏病,肾脏疾病和痴呆的风险。疫苗的开发和普及也对社会健康有极大影响。

美国前CDC主任Thomas Frieden说,“自1900年以来,美国的平均寿命增加了30多年,其中的25年归功于公共卫生的进步。”

仔细想一想这句话,背后有没有大道理?如果以前对此没有足够认知的话,这次疫情绝对应该是一味清醒剂。面对天文数字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面对医疗系统,包括医保体制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暴露无遗的巨大贫富差距,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任谁也无法否定。

在公共卫生,公众健康方面,最关键的机构是政府,最关键的人物是政府内制定政策的人。如果CDC的声音被窒息,又如何能够指望好的公共卫生政策得到贯彻?

曾担任电影《传染病》顾问的加勒特还说,美国需要一个能坚定地促进和协调这一工作的联邦政府,而不是像托尼·福西(Tony Fauci)和黛博拉·伯克斯(Deborah Birx)那样的专家不得不小心服侍一个自负又自卑的总统的工作方式。

现在,美国每天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大概就是隔离之后如何重新开放社会了。美国CDC为此制作了一个《实施美国重新开放的框架指南》(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Opening Up America Again Framework),旨在帮助各州和地方政府指导学校,幼儿园,夏令营,宗教团体,餐馆,酒吧等企业、组织或机构,如何在避免病毒再度传播的同时,安全、有步骤地恢复到正常运作。

该指南原定于上周五(5月1日)发布,但特朗普政府称其内容过于死板,将对企业和经济造成伤害,要求CDC重新修订。CDC一些官员私下表示对此指南能不能发表不乐观。《华盛顿邮报》报道说,一位CDC官员透露,CDC的科学家们被特朗普政府告知,这个指南“再也不会见天日了”。

传统上,CDC的职责是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向公共和地方官员提供基于科学的信息和指导。但此次新冠疫情,CDC已经有近两个月没有举行新闻发布会了。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CDC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博士也基本上缺席。不少专家和官员认为这是危险的。

 

三、不一样的思路:接下来不把病毒测试作为单一重点

关于接下来的路怎么走?由于安全有效的疫苗研发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考虑没有疫苗之下的持久抗疫策略。

加勒特说,美国目前最需要的,也不是测试,测试,测试这样单一思维的口号,因为永远不会有足够的超快速,超可靠的新冠病毒测试,来确定谁可以安全地进入拥挤的工作场所。

当务之急,是获得可靠、有效的信息,这信息会告诉你特定人群中冠状病毒的流行程度和持续时间,州长和市长们便可以依此制定合理可行的社交隔离和重新开放规则。

加勒特不把测试作为单一重点的说法令人耳目一新。无独有偶,两名在评估癌症数据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挪威医学研究人员也提出用随机临床试验模型来获得重新开放的可靠信息。

挪威奥斯陆大学(University of Oslo)一个夫妻团队的研究人员Mette Kalager博士和Michael Bretthauer博士不提倡对个体是否感染新冠进行随机测试,而是建议对类似区域做随机测试。

比如要知道重新开放学校是否安全,就要对学区类似的相邻镇做随机测试,用所谓快速循环随机测试方式,随时评估数据,随时做调整。该实验具体分为三个周期。

在第一个周期,两个相邻镇的学校,一个保持关闭状态,另一个对以前正常学生人数的一半开放,并保持六英尺社交距离。两个学校的师生在每一个周期的开始和结束都要接受测试,一个周期为10天至两周,取决于病毒的潜伏期长短。

如果两个学校的发病率没有大的区别,就可进入第二周期:一个学校对以前正常学生人数的一半开放,并保持六英尺社交距离,另一个则对以前正常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三开放,保持三英尺社交距离。

如果两个学校的发病率依然没有大的区别,就可进入第三周期,这时一个学校可以完全回复到正常情况,然后与另一个稍有限制的学校做比较。

这样的实验,一是可以比较快速获得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数据,二是危险性被降低很多,因为“小白鼠”的范围比较小。

从理论上讲,同一试验设计概念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场合,如体育馆和办公楼等。

美国的流行病学家和医学研究人员说,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其实用性,这个想法值得考虑。而且这样的数据肯定比没有严格对照的重新开放中观察来的数据更令人信服。

目前还没有学校在进行这样的实验,倒是有健身房对此很感兴趣,一个适用于健身房的实验正在设计中。

这里强调的是,做比较的参照地区与做测试的地区必须是类似的,有可比性。既假设邻近镇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环境是类似的,接近的。同样道理,如果在挪威进行了这样的研究,则其研究结果也应适用于美国。

事实上,很多社会群体实验,都必须用群体数据来解读,也许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如果Kalager博士和Bretthauer博士设计的实验能够获得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并付诸实践,应该可以为疫情之后的社会开放给出有依靠的指导,而不必苦苦等待疫苗或寄全部希望于迅速又准确的病毒检测上。

毕竟,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面对新冠疫情之类的对全球复杂又持久难缠的挑战,仅仅把希望寄托在一种立竿见影的神药或单项应对策略上,往往只能收获失望。对于新冠疫情,全世界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加拿大和美国必读》公众号

 

更多博文

亲爱的同学,有你,是上海人的福气

我的文章系列
美国大学AA平权法案的前世今生及亚裔的何去何从
真的希望你过得好!
鲜为人知的癌症新说 – 正确解读统计数据
如果当初嫁给他?
70年代大舅眼里的上海
有这样两种中国人
什么是民主,我们真懂了吗?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看看我们都带些什么!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青岛人生活简单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表哥、表姐们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吃的特殊记忆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系列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开篇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后记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续) – 来自徐家姐妹的反馈

育儿篇系列
与女儿谈恋爱、婚姻、生活
谈海外华人到底该不该逼孩子学琴和中文
到底该不该推娃—老调新谈

美国点滴系列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真相(3)-- 美国媒体在最高法院斗智斗勇
我在美国占便宜的事 (一)戆人有戆福
美国点滴(七)也谈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国点滴(二)纽约地铁与上海地铁之比较
在美国,保健品和药品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美国黑人和白人对不公待遇的不同应对方式

美国教育系列
美国专家对聪明孩子与天才孩子的比较
美国高三学生的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溪边愚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