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限制变性人军中服役——也谈对变性的认知

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限制变性人军中服役——也谈对变性的认知

博客

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限制变性人军中服役——也谈对变性的认知

《华盛顿邮报》报道今天美国最高法院允许特朗普政府执行限制变性人士在军队服役的政策。(《华盛顿邮报》截屏)

 

今天(1月22日),美国最高法院按照保守和自由派大法官的5:4比例投票,允许特朗普政府执行其限制大部分变性人士在军队服役的政策。(说限制大部分人是因为,已经在部队服役的公开的变性人士以及愿意不“出柜”服役的不在该政策的限制范围之内。)

这个2017年7月由特朗普总统以推特方式宣布的政策,很快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被告违宪。各个地方的下级法院判决不一,但主流倾向是禁止该政策的执行,故政策出台不久就被阻止实行了。今天最高法院的行动,使得特朗普政府暂时可以继续实施这个政策,同时让已经在打的官司继续走法律程序。

也巧,在刚过去的节假日期间,我身边发生了两件与变性有关的事情。一个是,女儿回来过节,聊天时我们问询她几位高中同学的近况,被告知其中一位她,今年是他了。

另一个是,朋友聚会时,有一位女士谈起了变性的问题,表示严重怀疑现在孩子中变性的越来越多,是因为社会对变性的宽容造成一些孩子的糊涂,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我说,这应该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吧,但对方坚持认为不能排除外部环境的影响。

说实话,我以前的确是没怎么关注变性这个事,只是根据对同性恋的理解,想当然地认为也应该是生理因素。如果是外界影响,那就应该是成群成群地变性了,怎么还会是个别现象呢。但我没有证据,无法发言。回来后真的关注了一下,没想到早就有相关的科学研究了。

今天,就来做个科普,同时也讨论变性是否应该受法律保护。

 

变性是否应该得到保护

在西方文明社会,有一些权利公认是与生俱来的。美国宪法更是明文规定人生来就有一定的同等权利,如选举权等。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

不是所有的权利都是与生俱来的。要被归入这一类,必须是取决于本人无法选择的因素,如肤色,性别等等。所以法律规定黑人、白人是天生平等的;男性、女性是天生平等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都是违法的。

如果什么东西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做选择的个人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种选择是不能作为与生俱来的权利被保护的。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变性究竟是个人的选择,还是先天的生理因素决定的。

 

关于变性,科学研究怎么说

根据维基百科,变性人(正规的说法是“跨性别人”)是指那些对自己性别的认同(或称性别表达)与他们的指定性别不同的人。这里“指定性别”是指性生理结构。通俗点说就是,性生理结构(或者说性器官)是这个性别,但脑子里却认为自己是另一个性别。所以要搞懂变性的原因,就必须了解人脑对自己性别的认知是由什么决定的。

本章节下面部分全部摘译自SITN的一篇综合性文章[1]。SITN(Science in the News,新闻中的科学)是哈佛研究生院的一个学生组织[2],专门致力于做科学家与非科学家之间交流的桥梁。这篇文章就是专门介绍有关变性方面的科研历史和最新成果、结论。

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限制变性人军中服役——也谈对变性的认知

图一,BSTc结构的比较。左边为男性的BSTc,中间为女性的,右边是男性变为女性的[3]

 

对于变性的原因,早期有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但不是研究方法不科学,就是推证手段不合理、不严谨,后来都普遍被推翻。倒是生物方面的研究有些突破。

说起生物方面,一般人们首先会问的是,变性倾向是由基因决定的吗

似乎答案是肯定的。这类研究一般都以双胞胎为对象,比较同卵与异卵双胞胎,看基因与环境是否都有影响。生活在一个家庭,无论是同卵还是异卵,通常认为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而异卵双胞胎只有一半的基因相同。

多个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多出现双胞胎都发生变性倾向。就是说,同样的环境不一定有同样的结果;而同样的基因带来同样的结果。这表明变性倾向受基因影响远大于受环境影响。

在21世纪末,有两个独立研究小组决定研究人大脑中称为BSTc(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的区域,比较一下变性人的这个部位与非变性男女有什么相同或不同。BSTc区域与人的焦虑情绪有关,但还有一个特点:男性的BSTc区域比女性的无论是体积还是比重都大一倍。虽然目前不知道为什么男女BSTc区域的体积与比重有这么大的不同,但这个区域普遍被认为是男女性别表征区别的标志之一。

结果这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得出同样的研究结果:从女性变男性的变性人的BSTc区域天生就与男性的更接近。而从男性变女性的变性人则天生与女性的更接近。图一给出了男性变女性变性人与非变性男女的比较。

后来多方的类似研究不仅核实了这两个研究小组的发现,而且还证明对其他人体性别表征标志的研究都有同样的结论。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人脑的发展、成熟极大地取决于在母体内的环境。一些科学家相信女性变男性的变性人,是因为人脑发育时,在母体内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雌激素。这可能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母体环境有没有足够的雌激素;二是胎儿有没有正常的接受雌激素的能力。两个因素中任何方面有缺陷,都会造成胎儿脑体接受雌激素不足,脑内性别表征的发育就不到位,不是一个清晰的男性或女性。虽然很难衡量母体环境,但有些研究还是得到了一些女性变男性的变性人的雌激素接受体有接受障碍的证据。

综合而言,目前的结论是:科学告诉我们,性别表征肯定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它甚至可能不是线性光谱。而且性别表征可能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是静态的,它有可能是会变化的。变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可能永远既无法将其影响因素归纳总结成干净利落的1,2,3,4,也无法清晰地划定其影响因素的边界。但我们已经知道,多个影响因素是来自生物方面的。这些变性人并没有精神疾病,也没有任性地、反复无常地“选择”自己的性别。

变性是一个多层次的身份问题,但这样的身份应该得到与人类其他任何身份形式一样的认同与尊重。

 

社会环境对变性有影响吗?

如上所述,科学研究证明变性的确是一个生理的问题。但社会环境对变性的宽松会不会造成年轻人的迷惑,生理上不应该是变性的,自己怀疑自己,结果就对自己下了错误结论呢?

我的想法是,如果说非变性的对自己产生怀疑还是有可能的话,怀疑之后,应该不太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吧,否则还算什么生理决定的呢。而且,变性的路何其艰难,不是因为无法抗拒的生理因素,谁会喜欢这样的经历呢?

曾经读到过一个同性恋人对别人质疑的反问,而我认为这个反问非常有说服力。想来变性的问题也是同样性质的吧。那个反问是这样的:

To those who blandly assume that it is a matter of choice, please ask yourself: Did you choose your sexuality? If you did, how? And if you didn’t, why do you think I did?(对那些轻易认为这是个选择的问题的人,请问问你自己:你是选择了自己的性倾向的吗?如果是,是如何做选择的?如果不是,为什么你认为我是选择的呢?)

真的,人们对同性恋不接受,往往是因为把异性恋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也就是说没有经历过一个选择过程)。没想到,对同性恋者,这也同样是天经地义的。

那么变性人所经历的,是不是也是一件超出本人控制的、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呢?

同性恋出柜,变性人变回自己“本来”的性别,本来就不是容易的决定。既然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变性也是由生理决定的,我们就多给些信任,少提出质疑吧。

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限制变性人军中服役——也谈对变性的认知

(NBC News截屏)

在2016大选期间,特朗普多次承诺他将保障LGBTQ(非异性恋)社区的权益。如今,特朗普关于限制变性人在军中服役的政策在最高法院的支持下得以正式执行。对此,不知LGBTQ社区的人如何感受?

注:

[1]http://sitn.hms.harvard.edu/flash/2016/gender-lines-science-transgender-identity/

[2]http://sitn.hms.harvard.edu/what-is-sitn/

[3]http://sitn.hms.harvard.edu/flash/2016/gender-lines-science-transgender-identity/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此处略有改动

 

更多博文

亲爱的同学,有你,是上海人的福气

我的文章系列
美国大学AA平权法案的前世今生及亚裔的何去何从
真的希望你过得好!
鲜为人知的癌症新说 – 正确解读统计数据
如果当初嫁给他?
70年代大舅眼里的上海
有这样两种中国人
什么是民主,我们真懂了吗?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看看我们都带些什么!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青岛人生活简单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表哥、表姐们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吃的特殊记忆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系列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开篇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后记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续) – 来自徐家姐妹的反馈

育儿篇系列
与女儿谈恋爱、婚姻、生活
谈海外华人到底该不该逼孩子学琴和中文
到底该不该推娃—老调新谈

美国点滴系列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真相(3)-- 美国媒体在最高法院斗智斗勇
我在美国占便宜的事 (一)戆人有戆福
美国点滴(七)也谈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国点滴(二)纽约地铁与上海地铁之比较
在美国,保健品和药品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美国黑人和白人对不公待遇的不同应对方式

美国教育系列
美国专家对聪明孩子与天才孩子的比较
美国高三学生的生活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溪边愚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