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片段:小心“过继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
我喜欢电视剧《红高粱》的剧情不拖拉,演员讲话和表情都很自然。我最感兴趣的是看到从没见到的农村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我只了几集,不太了解这部剧的主题。但我注意到剧中两个孩子的生活,包括大少奶奶对男孩豆官的偏爱,对女孩琪官的歧视。比如她当着两个孩子的面,给豆官玩具,不但不给琪官,还训斥女孩:“你一个丫头片子…”。我想讨论的是关于孩子过继的片段。我不知道现在的中国是否还存在这种风俗,但是把孩子过继给他人,很容易伤害孩子的情感、心理、身体健康发育成长。
因为种种原因,把孩子过继给家族中,或者家族外的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习以为常。剧中,单家的大少奶奶因为没有丈夫和孩子,要求二少奶奶把儿子过继给她。我曾看过《红高粱》剧组的一个新剧发布会上,放映了二少奶奶把年幼的儿子交给大少奶奶的情景。之后,主持人还特别就二少奶奶情感逼真的表演,请扮演二少奶奶的演员,以及在场的导演等人发表感想。我看到大家都情绪激动;但这份激动是在称赞演员周迅的精彩表演,是理解和赞美母亲在这个“交接”过程中的“心痛”。谁也没有提到孩子被迫过继给他人,会是一个怎样的心理创伤,会对孩子的心理与情感,以及身体发育成长,产生怎样负面的影响。
中国文化讲究“根”。“寻根”是很常见的词汇,也是常听到的故事;更是人性的需要。把孩子过继给他人,或者对失去母亲的孩子编造故事,隐瞒真相,称呼继母为“妈妈”,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善意的谎言”;从心理学上说,都是把孩子的“根”拔掉了。瑞士医生保罗敦尼尔(Paul Tounier)把这种行为叫做“人格解体”现象。他写道:“这样做当然是出于好意,但是,它促动了人性最深层的本能元素。孩子只能有一个妈妈,叫孩子把这个名字让给养母是在解体这个孩子的人格。”
心理学研究,尤其是近二十年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展示出,孩子的人格被解体,就是心理创伤。虽然这个创伤谁也看不见,但它会对人的身心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要么导致人成年以后罹患忧郁症,或者一辈子都被“寻根”之梦缠绕着。豆官,或者一个在“善意谎言”长大的孩子,日后事业可能成功,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能力应对压力。当生活中出现压力的时候,他就容易产生忧郁症,甚至自取性命。有些人被“寻根之梦”缠绕而性格不稳定,情绪容易波动,影响经营亲密的婚姻以及人际关系。
养母养父往往倾注了心血爱过继给他们的孩子。但是,光有爱不是够的。孩子需要知道真相,需要学会诚实地面对生活才有利于精神健康成长。我并不是说,过继孩子不要称呼养父母为爸妈。爸爸妈妈的定义并不仅仅来自生物学关系,而是爱的关系。我希望中国的父母,能像领养外国孤儿的美国父母那样,有勇气领着孩子漂洋过海寻亲;也有力量拉着孩子的小手,指着天上的月亮温柔地告诉孩子:“看呐!此时此刻,地球的另一端有个妈妈也在看月亮。她就是生你的妈妈。她像我一样爱你。”
(新浪教育频道约稿)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for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