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纯电动车到底是不是趋势,生物燃料车到底会不会被取代?
avatar
纯电动车到底是不是趋势,生物燃料车到底会不会被取代?# Automobile - 车轮上的传奇
d*r
1
宝宝的脖子总是湿漉漉的,现在还有点红。因为有一圈一圈折子,不容易擦干。
想问大家给新生儿洗完澡后,要不要擦粉或者抹油啊?
avatar
h*u
2
纯电动车到底是不是趋势,生物燃料车到底会不会被取代?
我原来觉得纯电车会被取代,因为电机效率太高了。
现在天然气做燃料的发电厂可以达到50%的效率,再通过电池把能量转化到车上,效率
远远大于生物燃料汽车。
但是
有一个问题纯电车解决不了,就是暖气的问题。用电池取暖,是效率最低,最难以置信
的方式。生物燃料车,用发动机余热,大量余热,根本不影响效率。
所以,纯电车不能完全取代生物燃料车,特别是寒冷地区。要越过这个门槛电池的能量
密度需要提高到现在难以想象的地步。
avatar
z*o
3
我买的burts bees的粉,不含滑石粉,挺好用的,洗完后擦干,脖子和腋下都抹上,几
次就好了。
avatar
b*6
4
把空调反过来转就是了,多大个事
avatar
l*g
6
tesla,i3,leaf之类的空调都不是问题吧
电池使用也会发热的,而且还不少
avatar
R*i
7
擦点baby oil 也行。粉怕宝宝吸进去。
avatar
h*t
8
只说对一半,空调的确不是问题。但老色狼要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呀,电池要是发热到
能当空调用,那绝对是巨大安全隐患,自燃什么的。根据热力学,应该是用热泵之类的
,效率挺高了,不用担心耗电。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tesla,i3,leaf之类的空调都不是问题吧
: 电池使用也会发热的,而且还不少

avatar
c*z
9
空调都用热泵的,谁直接用电热丝啊

【在 h******u 的大作中提到】
: 纯电动车到底是不是趋势,生物燃料车到底会不会被取代?
: 我原来觉得纯电车会被取代,因为电机效率太高了。
: 现在天然气做燃料的发电厂可以达到50%的效率,再通过电池把能量转化到车上,效率
: 远远大于生物燃料汽车。
: 但是
: 有一个问题纯电车解决不了,就是暖气的问题。用电池取暖,是效率最低,最难以置信
: 的方式。生物燃料车,用发动机余热,大量余热,根本不影响效率。
: 所以,纯电车不能完全取代生物燃料车,特别是寒冷地区。要越过这个门槛电池的能量
: 密度需要提高到现在难以想象的地步。

avatar
G*t
10
用散热器加热吧。

【在 c*****z 的大作中提到】
: 空调都用热泵的,谁直接用电热丝啊
avatar
j*m
11
热泵在接近0度以下效率很低
[在 cookiez (cookiez) 的大作中提到:]
:空调都用热泵的,谁直接用电热丝啊

:...........
avatar
c*z
12
heat pump,就是倒过来开的冷空调,把外面的热量抽到车内,另外加上自己消耗的能
源。一般效率是纯电热的3到4倍,肯定是不能和汽油车用废热制暖比,但是也不是那么
低效。
其实电车上有很多反直觉的东西,比如电池配电加热系统,寒冷天气直接用电池的热量
给电池加热,虽然消耗一部分能量,但是由于电池工作温度改善实际会还是加长了续航
里程(当然肯定比不上夏天)。
电车的优点是可以用电,而发电厂的蒸汽轮机效率远远高于车用内燃机,而且发电厂可
以烧煤。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用散热器加热吧。
avatar
c*z
13
看设计吧,ASHP在0度还是能有2-3的效率,比电热丝高效好几倍了。

【在 j*m 的大作中提到】
: 热泵在接近0度以下效率很低
: [在 cookiez (cookiez) 的大作中提到:]
: :空调都用热泵的,谁直接用电热丝啊
: :
: :...........

avatar
a*1
14
纯电车充电时间是硬伤。纯电车或plugin车主换回传统车比例不可思议的高,我也是一个
avatar
R*r
15
纯电车是趋势,但是技术还没发展到位。
第一是方便性。充电时间和每充一次能跑的里程都需要更进一的提高,才能够说服发部
分的用户。
第二是经济成本。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天开的里程低,由于用电替代燃料节省下来的
钱还不能抵消电车或油电混合车提高了的车价。可能对于那些每天开很高里程的出租车
司机,送外卖的有一定的吸引力
avatar
h*u
16
如果发电厂用煤,纯电车就没有意义了。煤电效率就30%多一点,老的煤电连30%都不到
,还有很多污染。
越往北走,冬天需要的暖气越多,现在的电车取暖技术连实验室都过不辽关,不要说实
用了。
当然我说的是很冷的地方,暖气需要不停烘的地方。

【在 c*****z 的大作中提到】
: heat pump,就是倒过来开的冷空调,把外面的热量抽到车内,另外加上自己消耗的能
: 源。一般效率是纯电热的3到4倍,肯定是不能和汽油车用废热制暖比,但是也不是那么
: 低效。
: 其实电车上有很多反直觉的东西,比如电池配电加热系统,寒冷天气直接用电池的热量
: 给电池加热,虽然消耗一部分能量,但是由于电池工作温度改善实际会还是加长了续航
: 里程(当然肯定比不上夏天)。
: 电车的优点是可以用电,而发电厂的蒸汽轮机效率远远高于车用内燃机,而且发电厂可
: 以烧煤。

avatar
R*r
17
即便是用煤,集中在大电厂发电,对比在每个汽车中分散产生同样当量的能源,对污染
的控制要有效率的多。当然成本也低很多。如果考虑水电,核电甚至天然气发电,如果
电车技术在进一步突破,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热泵不是什么新技术,民用建筑中经常使用,所需要的是为在汽车环境中的细化和优化。

【在 h******u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发电厂用煤,纯电车就没有意义了。煤电效率就30%多一点,老的煤电连30%都不到
: ,还有很多污染。
: 越往北走,冬天需要的暖气越多,现在的电车取暖技术连实验室都过不辽关,不要说实
: 用了。
: 当然我说的是很冷的地方,暖气需要不停烘的地方。

avatar
h*u
18
在我看来,纯电车有意义的前提只有天然气发电,有可能油也可以,前提是20美元一桶。
水电没办法提供大规模发电,煤电效率低,污染大,核电运行费用太大,这个很多人不
知道。
我的专业就是电,我不考虑技术细节,而从这个社会能源转化的角度出发,认为纯电车
取暖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化。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即便是用煤,集中在大电厂发电,对比在每个汽车中分散产生同样当量的能源,对污染
: 的控制要有效率的多。当然成本也低很多。如果考虑水电,核电甚至天然气发电,如果
: 电车技术在进一步突破,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 热泵不是什么新技术,民用建筑中经常使用,所需要的是为在汽车环境中的细化和优化。

avatar
c*z
19
有意义啊,因为可以烧煤啊,对产油国没啥意义,对于中国这种需要进口石油的就有意
义了。美国也可以烧天然气。这些都可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
电车里的暖气工作的不是挺好,那么多tesla和leaf也没见哪个车主被冻坏的,可能不
合适极端寒冷天气吧。

【在 h******u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发电厂用煤,纯电车就没有意义了。煤电效率就30%多一点,老的煤电连30%都不到
: ,还有很多污染。
: 越往北走,冬天需要的暖气越多,现在的电车取暖技术连实验室都过不辽关,不要说实
: 用了。
: 当然我说的是很冷的地方,暖气需要不停烘的地方。

avatar
c*z
20
我的leaf全拿下最后花了15k(尼桑优惠加联邦税)。每开一万迈省一千块(油车28mpg
*$3.5/gal vs. 80mile/$2),全寿命六年开8万迈的话能省8千,一辆一万五的汽油车
开八万还能值多少钱。TCO差远了去了。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纯电车是趋势,但是技术还没发展到位。
: 第一是方便性。充电时间和每充一次能跑的里程都需要更进一的提高,才能够说服发部
: 分的用户。
: 第二是经济成本。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天开的里程低,由于用电替代燃料节省下来的
: 钱还不能抵消电车或油电混合车提高了的车价。可能对于那些每天开很高里程的出租车
: 司机,送外卖的有一定的吸引力

avatar
c*z
21
另外大家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油车冬天很暖和,所以电车也要达到同样的标准。其实我开
leaf冬天(10℃以下)基本不开暖气。只要打开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就可以。因为我
在车里穿的是室外的衣服,完全不觉得冷。
如果一定要求车内要穿单衣的话自然需要大量能源,就好比老美冬天喜欢把房子烤到75
°以上然后穿单衣一样,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但这是很浪费能源的一种方式。

桶。

【在 h******u 的大作中提到】
: 在我看来,纯电车有意义的前提只有天然气发电,有可能油也可以,前提是20美元一桶。
: 水电没办法提供大规模发电,煤电效率低,污染大,核电运行费用太大,这个很多人不
: 知道。
: 我的专业就是电,我不考虑技术细节,而从这个社会能源转化的角度出发,认为纯电车
: 取暖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
: 化。

avatar
C*s
22
楼主的用词一看就很不专业。呵呵。
什么“生物燃料”,乍一看以为是牛粪,餐厨垃圾,农田秸秆,玉米.... 我还纳闷呢
,妈的技术进步真快啊,这才几天啊,牛粪剩菜稻草都能开车啦?
连 “化石燃料” fossil fuels 都说不出的。其他部分的论点和知识面也就那么回事
了。
比如说,楼主这种书呆子,只知道醉心于一些书本的道道,纠缠于能量转化的效率这种
书本东西。他以为效率高的就有生命力,转化效率低的就没有生命力。这是很幼稚的。
其实,在技术经济学方面,1 可行性,2 规模经济,3 可持续发展,这三条是王道。
内燃机效率虽然低,但是如果人类不担心石油的事,假设满世界都是石油,那... 那就
可劲折腾呗。
再比如,如果解决了核能发电的问题,人类可以清洁可持续地生产大量的电力,那么,
谁去管他妈的核能发电的能量转化效率? 有上帝给我供应无限量的,就好比太阳,可
以烧多少亿年,能量转化效率即使是 0.01%,又怎么样呢?
最后,用电取暖,确实是高等级能量直接转化为低等级能量,用书呆子的眼光来看,这
他妈可忍,孰不可忍?!哈哈,其实,书呆子眼里只有眼前的几英尺。人家如果电池问
题解决了,一块电池可以存 100 kwh,200 kwh,甚至 500 1000. 你管人家呢,用电取
暖怎么不行啦?
老美家里大量地用电烧热水,用电取暖,用电煮饭吃,用电烘干衣服....
avatar
M*u
23
温度低到一定程度,热泵就没用了,所以还是需要电热丝。

【在 c*****z 的大作中提到】
: 空调都用热泵的,谁直接用电热丝啊
avatar
m*s
24
嗯,每开50英里就需要筹划去哪儿充电。
你从来不敢开leaf从旧金山到圣地亚哥,因为你需要开7天才能跑完开GL550半天就跑完
的路。

28mpg

【在 c*****z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的leaf全拿下最后花了15k(尼桑优惠加联邦税)。每开一万迈省一千块(油车28mpg
: *$3.5/gal vs. 80mile/$2),全寿命六年开8万迈的话能省8千,一辆一万五的汽油车
: 开八万还能值多少钱。TCO差远了去了。

avatar
c*z
25
所以是Perfect second car。家里只有一辆车的还是别想了。特斯拉也别想。

【在 m********s 的大作中提到】
: 嗯,每开50英里就需要筹划去哪儿充电。
: 你从来不敢开leaf从旧金山到圣地亚哥,因为你需要开7天才能跑完开GL550半天就跑完
: 的路。
:
: 28mpg

avatar
m*s
26
嗯,perfect second car,出门前还要和炮友讨论一下谁开哪辆车,如何计划行程,否
则临时出个接送孩子、跑远路办事还得去换车。
挺perfect的。

【在 c*****z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是Perfect second car。家里只有一辆车的还是别想了。特斯拉也别想。
avatar
R*r
27
低到什么程度热泵就不行了?别顺嘴胡咧咧

【在 M****u 的大作中提到】
: 温度低到一定程度,热泵就没用了,所以还是需要电热丝。
avatar
g*q
28
i3用的就是热泵

【在 b********6 的大作中提到】
: 把空调反过来转就是了,多大个事
avatar
g*q
29
日常使用,充电时间完全没有问题.
跑长途的比例很小,可以开家里第二辆车(很可能是PHEV),也可以租车.
实际上如果开特斯拉这类车,晚上充电就够开200多迈,然后中饭和晚饭各充半小时,一天
可以开500迈,也就够了.

一个

【在 a*******1 的大作中提到】
: 纯电车充电时间是硬伤。纯电车或plugin车主换回传统车比例不可思议的高,我也是一个
avatar
j*i
30
瞎操心。开电车的都是加州脑残左逼。北方寒冷地区的正常人,谁会开电车?
avatar
M*u
31
和冷媒有关,如果冷媒蒸发的温度比外界温度还高,那就没法从外界吸取热量。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低到什么程度热泵就不行了?别顺嘴胡咧咧
avatar
l*x
32
Heated floor, heated driveway, heated sidewalk....

【在 C******s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主的用词一看就很不专业。呵呵。
: 什么“生物燃料”,乍一看以为是牛粪,餐厨垃圾,农田秸秆,玉米.... 我还纳闷呢
: ,妈的技术进步真快啊,这才几天啊,牛粪剩菜稻草都能开车啦?
: 连 “化石燃料” fossil fuels 都说不出的。其他部分的论点和知识面也就那么回事
: 了。
: 比如说,楼主这种书呆子,只知道醉心于一些书本的道道,纠缠于能量转化的效率这种
: 书本东西。他以为效率高的就有生命力,转化效率低的就没有生命力。这是很幼稚的。
: 其实,在技术经济学方面,1 可行性,2 规模经济,3 可持续发展,这三条是王道。
: 内燃机效率虽然低,但是如果人类不担心石油的事,假设满世界都是石油,那... 那就
: 可劲折腾呗。

avatar
D*n
33
哈哈,这居然是个无解的问题,
真有那么冷,在北方车上加个烧油取暖的炉子不就得了?
其实烧碳更好,冷了就加点碳火进去,还可以设计一个grill接口,没事一边开车一边
吃烤串 ....

【在 h******u 的大作中提到】
: 纯电动车到底是不是趋势,生物燃料车到底会不会被取代?
: 我原来觉得纯电车会被取代,因为电机效率太高了。
: 现在天然气做燃料的发电厂可以达到50%的效率,再通过电池把能量转化到车上,效率
: 远远大于生物燃料汽车。
: 但是
: 有一个问题纯电车解决不了,就是暖气的问题。用电池取暖,是效率最低,最难以置信
: 的方式。生物燃料车,用发动机余热,大量余热,根本不影响效率。
: 所以,纯电车不能完全取代生物燃料车,特别是寒冷地区。要越过这个门槛电池的能量
: 密度需要提高到现在难以想象的地步。

avatar
r*e
34
把保温做好就行了
日本的保温杯热水放进去8个小时还能保证85度呢

【在 h******u 的大作中提到】
: 纯电动车到底是不是趋势,生物燃料车到底会不会被取代?
: 我原来觉得纯电车会被取代,因为电机效率太高了。
: 现在天然气做燃料的发电厂可以达到50%的效率,再通过电池把能量转化到车上,效率
: 远远大于生物燃料汽车。
: 但是
: 有一个问题纯电车解决不了,就是暖气的问题。用电池取暖,是效率最低,最难以置信
: 的方式。生物燃料车,用发动机余热,大量余热,根本不影响效率。
: 所以,纯电车不能完全取代生物燃料车,特别是寒冷地区。要越过这个门槛电池的能量
: 密度需要提高到现在难以想象的地步。

avatar
r*g
35
电车想要有大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但取暖绝对不是其中之一。

桶。

【在 h******u 的大作中提到】
: 在我看来,纯电车有意义的前提只有天然气发电,有可能油也可以,前提是20美元一桶。
: 水电没办法提供大规模发电,煤电效率低,污染大,核电运行费用太大,这个很多人不
: 知道。
: 我的专业就是电,我不考虑技术细节,而从这个社会能源转化的角度出发,认为纯电车
: 取暖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
: 化。

avatar
R*r
36
深以为然。
由此贴可见,在北美这些博士发考题科学家工程师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最基本的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程概念。中国人搞不出飞机发动机不足为奇。

【在 r*****g 的大作中提到】
: 电车想要有大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但取暖绝对不是其中之一。
:
: 桶。

avatar
c*z
37
90迈的续航,平时上下班,周末买菜,进城玩一天,接送孩子,机场接人,都够了。从
来没到过要计划的程度。如果到了要计划行程的程度,肯定开油车了,不愿意废那个脑
子。就这样一年也得开一万多。

【在 m********s 的大作中提到】
: 嗯,perfect second car,出门前还要和炮友讨论一下谁开哪辆车,如何计划行程,否
: 则临时出个接送孩子、跑远路办事还得去换车。
: 挺perfect的。

avatar
c*z
38
整个西海岸都可以,从温哥华到圣地亚哥,冬天几乎不下雪,有啥不行的。

【在 j****i 的大作中提到】
: 瞎操心。开电车的都是加州脑残左逼。北方寒冷地区的正常人,谁会开电车?
avatar
c*1
39
Tesla用电做取暖源当然也没有问题。
但你设想不对
在俄罗斯的极寒地带之一奥伊米亚康Оймяко́н,温度都没低到coolant失效
极地考察,飞机在中高空的温度,coolant都能保证除霜+取暖的需要。
你什么地带能更冷?
如果真有这么冷的奇迹地带,这时电动车的电池恐怕需被一个汽油炉子
烤着以保证还有电压吧。

【在 M****u 的大作中提到】
: 温度低到一定程度,热泵就没用了,所以还是需要电热丝。
avatar
c*1
40
YouTube上那个泰国人Bjørn Nyland在挪威天天开他的Tesla,
还曾经冰天雪地在车里过夜,也没见有问题

【在 j****i 的大作中提到】
: 瞎操心。开电车的都是加州脑残左逼。北方寒冷地区的正常人,谁会开电车?
avatar
h*u
41
consumer report:
http://www.consumerreports.org/cro/news/2013/02/winter-chills-l
45° F的室外温度,85kWh跑了176m,大概是tesla自己说的满程的一半多一点。
Quote:
To its credit, the Model S delivered 176 miles from a full charge in cold
weather--considerably more than any other EV on the planet. While it was in
line with what the car predicted, it proved well short of the rated 240
miles the car promised when I started, let alone the 265 estimated by the
EPA or the 300 touted by Tesla. So even for the impressive Model S, it turns
out that range anxiety is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d. Adapting to EVs needs
and limitations is still relevant. But the Tesla has proven to have far less
limitations than other EVs.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