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a postdoc position available
avatar
a postdoc position available# Biology - 生物学
w*1
1
攒人品写签经。
前些天我和BF(IE F1+ME OPT)去Matamoros 签证,整个过程三天两夜(Matamoros 两
天一夜)。
行前准备:
1.预约:网站https://usvisa-info.com/en-MX/selfservice/ss_country_welcome,交
签证费。
2.准备材料: ()里为可选
*F1: DS-160确认页, sevis fee 收据, I-20, 护照, (成绩单, resume, study-
carrer plan,老板主页打印)。
*OPT: DS-160确认页, sevis fee 收据, I-20, 护照, offer letter, EAD卡, 毕业证
(成绩单, resume, study-carrer plan, 老板主页打印)。
*i94撕下来+护照首页复印件+上次签证复印件,留万一check了冲关用。。。
*换一些quarter和分币,出境过桥$1/人,入境过桥$0.35/人。不购物不用换比索,带牙
膏牙刷拖鞋。
3. 联系Mr. Salvador预订酒店(强烈推荐!!!):他是Best Western Hotel的owner
,人非常nice,去签证的一般都住他那儿,安全整洁,而且免费提供接送服务。直接
email给他订房间就行,钱是等check in的时候付。他的网站:http://www.mexicovisaservice.appspot.com/(但是这个网页里说的UTB campus已经不能过夜停车了,具体见下文)。
过程:
第一天:开车到美国边境城市Brownsville住下,和其他美国城市没啥区别,挺安全的。
第二天:一早直接开车到边境,UTB campus现在不允许过夜停车,导致我们找了好久停
车场。靠近边境的downtown停车场太破败,不推荐。我们最后停在出境口右边墨西哥免
税店前的停车场里,白天有人看守,10刀两天一夜,看起来挺安全(停车场坐标 25.
899910, -97.495860)。然后走1min上边境大桥。走5min进墨西哥,没人管,直接打车
,$8到Best Western Hotel,Mr. Salvador已经在等我们了。稍作整顿,Mr. Salvador
便找司机送我们去照相/打指纹。带齐资料,女生头发要扎起来,不能戴耳钉,整个过
程5-10min,司机会在门口等。打完指纹司机带我们回旅店。晚餐直接hotel餐厅解决,
价格便宜量又足。然后就洗洗睡吧,大晚上出门不安全。房间非常干净,和美国没啥区
别。
第三天:早上有免费早餐(是可以点餐的,不是只有bar里面的小面包点心)。我们的
签证时间是10:30AM,Mr. Salvador送我们到使馆前的一个街口,给了两个硬币打电话
(他让我们用街口的投币电话,谁知当天电话坏了,强烈建议直接到街口小卖部里面打
计时电话,就不会出现吞了钱打不通的窘境,好像还便宜一点)。签证么,就是先门口
排队(有座位),再进去排交材料,最后排面签。就问了学校专业什么的,秒过,让下
午三点来拿。整个过程2小时左右。签完出来打电话给Mr. Salvador,等5min他就来接
了,中午带我们去了一家当地特色小吃,有点像缩小版肉夹馍,味道很不错,也便宜。
然后顺便看看街景,感觉白天没啥恐怖的,一路上也没看见军队。接着回hotel休息,
下午Mr. Salvador带我们去拿护照并把我们送到墨西哥出境口。过桥,入境的时候要去
旁边一间屋子等候,类似下飞机进关的程序(渣效率,一群人在玻璃后面晃来晃去不知
在干嘛,等了足足40min),叫名字,按指纹,交$6/人,给新的I-94,入美国,取车走
人。
最后,在此感谢Mr. Salvador的热情帮助,并祝大家顺利。
avatar
f*i
2
我是南方人,在我遥远的家乡盛行着一种特殊的小吃——榨粉。话说这种传说中食品
就如同北京的豆汁一样,只有当地人才能欣赏其美味,其原因就在于那独特的酸溜溜味
,或者说“馊”味.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十五,是附近各壮族乡村的大节。每当此时,家乡的乡民们
除了准备平时不舍得吃的鱼肉外,做生榨粉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生榨米粉以
软、滑、嫩、鲜、香,当然还有那众不同的微酸而闻名。好吃的榨粉的做法为磨米前要
将米浸泡3天,发酵过的米浆才软滑,才有米馊味,会客当天,支起大锅烧热水,用特
定的工具榨出米粉,另一头熬上一大锅的骨头汤,半肥瘦的猪肉剁碎,加上切成末的大
头菜,一起炒香,装碗,浇上一大勺头菜肉末,撒上葱花,加点油豆腐,再浇上一勺香
浓的骨头汤,这便做好了另我老家的乡民口口相传,欲罢不能的榨粉了。
很多很多年前,当还吸着脱鞋满街跑的小屁孩楼主突然知道文化宫门口前面有几个
叫做夜市摊的东西。 摊档就支在路边,坐在蜂窝煤上的那锅榨粉汤头伴着田螺,酸笋
和紫苏混合在一起的香味,让楼主的口水从胃里留到地上,不再去追飞在路灯下的金龟
子,转而站在夜市摊前,眼呆呆地看着那一锅冒着热气的榨粉汤头伴着那胖老板娘灵活
的大勺浇到那一碗碗准备好的榨粉,此时的楼主的心早已被榨粉征服,幼稚孩童的心理
梦想就是天天都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榨粉,什么垃圾梦想比如当科学家,解放军之类的
统统见鬼去吧。这一用眼睛和鼻子吃榨粉的行动往往一直延续到贪吃的小孩被家里的大
人一边骂着一边提着耳朵拉回家才能结束。
那榨粉谓称和其由来,历来说法不一。我当地乡民纷纷传说这可能是家乡先民从北
方带来。一代代的中原先民曾为躲避徭役重税和乱世战火,总是往偏僻更偏处一路迁徙
。有部分人逐渐在广西壮区这个山高林密,地偏田少的地方安定下来,并在这个炎热多
雨的蛮荒之地学会了种水稻,可每到清明家祭日,这些来自中原的先民,仍无法忘记那
个北方也许已经湮灭的家园,无法忘记葬于中原厚土下的列祖列宗。
拿什么去祭祀祖先和庆祝节日呢?面条曾经是先民们在北方的主食,可这岭南潮湿
砺瘴地,只长谷子不长麦,于是聪明的先民就发明了榨粉:泡上一箩大米,在石磨里把
对故园家山的思念一圈一圈地转着,汗落如浆的同时也泪落如浆。把磨好的米浆加温杵
捣成粘糍状,代替面条榨成米粉,拿去祭祀先人和五脏六腑,于是悲伤的榨粉就这样从
祭品到点心一代一代演变流传下来。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现在的榨粉经营者所膜拜的祖宗大概早换成武财神赵公元帅
,那个埋在黄天故土下的忠厚先人,传说而已,谁知真假?正如同楼主从小生活在壮区
,说着白话,壮话外加越南话,裤子大当WSN之前高中班里面只见过两个汉族同学,外
加父母辈往上数7代都是正宗的壮人,如此根正苗红的学术背景,怕是当年的越人之后
无疑了吧。即便如此,楼主偏生长的颇像汉人,老家里的乡民纷纷自称自己的祖先来自
当年宋朝大将狄青南下平叛所带的山东白马县之兵。据楼主考证,狄青的确来过广西平
叛,但那山东白马县就无从考起了。
正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面所说:你无法从一个酒鬼的呕吐物里面分辨他吃过
什么一样。楼主这些部分壮人的来由恐怕目前来看也是一笔糊涂账。类似的,榨粉的确
极具地方色彩,但说到底也是平常的乡间小食,基本上走不出家乡的县城,也承载不起
替家乡扬名的重任。本地人吃它,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就如油条白粥之于中国人,带着
感情上的习惯与信任,平常之极但天天得吃。
但是在他乡谋生的人看来,榨粉却承载着特殊的意味。外出打工者偶尔归去,总是
忘不了走进街头巷尾,寻觅一碟过去的回忆与肠胃的安慰,这如褪色照片般柔软的情怀
,总是横在心间,抹不去抓不着。可正是这种不讲理由的情结,维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的纽带,榨粉的意义,恐怕在此象征意义而非其风味。
夜已深了,连熬夜复习牙医课程的妻也进入了梦乡,但是在美国长大的她又怎么能
理解榨粉之于汉堡薯条的区别呢?而楼主我只能在思乡之余偶尔跑到中国城的越南餐馆
吃一碗Pho,那微微发酸的味道多少能给自己些许安慰。至于那身材凹凸有致的半老徐
娘老板娘时而不时抛来的媚眼,恐怕多少有点当年米粉摊上老板娘的韵味了。
明天晚上的IAH,此时我的航班也许已经起飞。但是那浓浓的乡愁就不知道是否是那
一碗悲伤的榨粉能够缓解的了......
(晚上红酒喝多了,不知不觉打了这么多字,真是越老越话痨啊,惭愧惭愧)
avatar
l*s
3
Goodrich lab at Harvard
http://goodrich.med.harvard.edu/
The lab is looking for a postdoc with expertise in chicks and basic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d also have room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auditory
circuit assembly
Please contact with the lab directly
avatar
f*s
4
感谢分享!想问一下,OPT是啥子情况,我现在也想去renew,但是opt pending中,已
经找到一个工作,有offer letter,这种情况能去renew吗?非常感谢!
avatar
b*l
5
这篇写得真好,平淡温暖感人,字里行间透着浓浓怀旧乡愁。。
avatar
f*i
6
我是南方人,在我遥远的家乡盛行着一种特殊的小吃——榨粉。话说这种传说中食品
就如同北京的豆汁一样,只有当地人才能欣赏其美味,其原因就在于那独特的酸溜溜味
,或者说“馊”味.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十五,是附近各壮族乡村的大节。每当此时,家乡的乡民们
除了准备平时不舍得吃的鱼肉外,做生榨粉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生榨米粉以
软、滑、嫩、鲜、香,当然还有那众不同的微酸而闻名。好吃的榨粉的做法为磨米前要
将米浸泡3天,发酵过的米浆才软滑,才有米馊味,会客当天,支起大锅烧热水,用特
定的工具榨出米粉,另一头熬上一大锅的骨头汤,半肥瘦的猪肉剁碎,加上切成末的大
头菜,一起炒香,装碗,浇上一大勺头菜肉末,撒上葱花,加点油豆腐,再浇上一勺香
浓的骨头汤,这便做好了另我老家的乡民口口相传,欲罢不能的榨粉了。
很多很多年前,当还吸着脱鞋满街跑的小屁孩楼主突然知道文化宫门口前面有几个
叫做夜市摊的东西。 摊档就支在路边,坐在蜂窝煤上的那锅榨粉汤头伴着田螺,酸笋
和紫苏混合在一起的香味,让楼主的口水从胃里留到地上,不再去追飞在路灯下的金龟
子,转而站在夜市摊前,眼呆呆地看着那一锅冒着热气的榨粉汤头伴着那胖老板娘灵活
的大勺浇到那一碗碗准备好的榨粉,此时的楼主的心早已被榨粉征服,幼稚孩童的心理
梦想就是天天都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榨粉,什么垃圾梦想比如当科学家,解放军之类的
统统见鬼去吧。这一用眼睛和鼻子吃榨粉的行动往往一直延续到贪吃的小孩被家里的大
人一边骂着一边提着耳朵拉回家才能结束。
那榨粉谓称和其由来,历来说法不一。我当地乡民纷纷传说这可能是家乡先民从北
方带来。一代代的中原先民曾为躲避徭役重税和乱世战火,总是往偏僻更偏处一路迁徙
。有部分人逐渐在广西壮区这个山高林密,地偏田少的地方安定下来,并在这个炎热多
雨的蛮荒之地学会了种水稻,可每到清明家祭日,这些来自中原的先民,仍无法忘记那
个北方也许已经湮灭的家园,无法忘记葬于中原厚土下的列祖列宗。
拿什么去祭祀祖先和庆祝节日呢?面条曾经是先民们在北方的主食,可这岭南潮湿
砺瘴地,只长谷子不长麦,于是聪明的先民就发明了榨粉:泡上一箩大米,在石磨里把
对故园家山的思念一圈一圈地转着,汗落如浆的同时也泪落如浆。把磨好的米浆加温杵
捣成粘糍状,代替面条榨成米粉,拿去祭祀先人和五脏六腑,于是悲伤的榨粉就这样从
祭品到点心一代一代演变流传下来。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现在的榨粉经营者所膜拜的祖宗大概早换成武财神赵公元帅
,那个埋在黄天故土下的忠厚先人,传说而已,谁知真假?正如同楼主从小生活在壮区
,说着白话,壮话外加越南话,裤子大当WSN之前高中班里面只见过两个汉族同学,外
加父母辈往上数7代都是正宗的壮人,如此根正苗红的学术背景,怕是当年的越人之后
无疑了吧。即便如此,楼主偏生长的颇像汉人,老家里的乡民纷纷自称自己的祖先来自
当年宋朝大将狄青南下平叛所带的山东白马县之兵。据楼主考证,狄青的确来过广西平
叛,但那山东白马县就无从考起了。
正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面所说:你无法从一个酒鬼的呕吐物里面分辨他吃过
什么一样。楼主这些部分壮人的来由恐怕目前来看也是一笔糊涂账。类似的,榨粉的确
极具地方色彩,但说到底也是平常的乡间小食,基本上走不出家乡的县城,也承载不起
替家乡扬名的重任。本地人吃它,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就如油条白粥之于中国人,带着
感情上的习惯与信任,平常之极但天天得吃。
但是在他乡谋生的人看来,榨粉却承载着特殊的意味。外出打工者偶尔归去,总是
忘不了走进街头巷尾,寻觅一碟过去的回忆与肠胃的安慰,这如褪色照片般柔软的情怀
,总是横在心间,抹不去抓不着。可正是这种不讲理由的情结,维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的纽带,榨粉的意义,恐怕在此象征意义而非其风味。
夜已深了,连熬夜复习牙医课程的妻也进入了梦乡,但是在美国长大的她又怎么能
理解榨粉之于汉堡薯条的区别呢?而楼主我只能在思乡之余偶尔跑到中国城的越南餐馆
吃一碗Pho,那微微发酸的味道多少能给自己些许安慰。至于那身材凹凸有致的半老徐
娘老板娘时而不时抛来的媚眼,恐怕多少有点当年米粉摊上老板娘的韵味了。
明天晚上的IAH,此时我的航班也许已经起飞。但是那浓浓的乡愁就不知道是否是那
一碗悲伤的榨粉能够缓解的了......
(晚上红酒喝多了,不知不觉打了这么多字,真是越老越话痨啊,惭愧惭愧)
avatar
b*l
7
这篇写得真好,平淡温暖感人,字里行间透着浓浓怀旧乡愁。。
avatar
x*g
8
I want to have a try of 榨粉 after reading you post...

【在 f******i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是南方人,在我遥远的家乡盛行着一种特殊的小吃——榨粉。话说这种传说中食品
: 就如同北京的豆汁一样,只有当地人才能欣赏其美味,其原因就在于那独特的酸溜溜味
: ,或者说“馊”味.
: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和九月十五,是附近各壮族乡村的大节。每当此时,家乡的乡民们
: 除了准备平时不舍得吃的鱼肉外,做生榨粉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生榨米粉以
: 软、滑、嫩、鲜、香,当然还有那众不同的微酸而闻名。好吃的榨粉的做法为磨米前要
: 将米浸泡3天,发酵过的米浆才软滑,才有米馊味,会客当天,支起大锅烧热水,用特
: 定的工具榨出米粉,另一头熬上一大锅的骨头汤,半肥瘦的猪肉剁碎,加上切成末的大
: 头菜,一起炒香,装碗,浇上一大勺头菜肉末,撒上葱花,加点油豆腐,再浇上一勺香
: 浓的骨头汤,这便做好了另我老家的乡民口口相传,欲罢不能的榨粉了。

avatar
X*7
9
看得见的美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