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逻辑在生物中重要吗?
avatar
逻辑在生物中重要吗?# Biology - 生物学
T*p
1
说甜蜜是不是有人想到了恋爱啊!不是恋爱啊!其实说的是两个闺蜜之间的故事。两个
闺蜜互相以彼此为伴一起生活的故事。
不是讲百合的所以不用担心哦!
故事主要说的是闺蜜两人相互扶持的故事。从内心到身体再到精神互相呵护。其中一个
闺蜜做癌症切除手术要切掉她的乳房的时候另外一个闺蜜告诉她没关系有我在的时候我
就想起了我在国内的闺蜜。我真的很想她。而且我们好久不见了,她也是那样的女性。
独立自主还会保护我的那种类型。我真的是很喜欢她。再到另外一个闺蜜生孩子,做手
术的闺蜜欣然前往照顾,那种感情是放下了所有为了你好而来的。能深刻的感受到女性
交往之间的甜蜜。有你真好,我已经开始想你了,因为我们是朋友,因为我们是一辈子
的好朋友。
其实说到闺蜜这个话题我觉得很多人都有很多话要说。毕竟闺蜜是我们比朋友更亲密的
伙伴,从小或者半路开始的闺蜜都不会觉得生疏,有的时候觉得闺蜜所说所作就可以代
表自己,甚至可以为了她冲锋陷阵的先打响第一炮就因为我信任她,所以我可以把后背
给她的感觉。
不过也有很多闺蜜并非像是这样的类型,在记忆的长河里回响,我觉得很多的人交往的
闺蜜可能也会背叛自己最后也会没有了之前的感情。但我觉得依旧还是要感谢对方给自
己带来过的快乐才对啊。
人是群居动物,同样也是喜欢交流的动物啊。
avatar
l*o
2
牢骚一片,欢迎大家踩。本人不回复。看看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打过交道的人里面,做数学,物理的人逻辑最严密。做工程的最老实。最滑头,而且缺
乏逻辑的就是学生物的(欢迎大家踩)。
一日与老板聊天,老板为他最得意的弟子吹嘘,说其某篇文章做得极为出色,可以投
cell。我这人一向八卦,顺嘴问了一句,那最后为何没投到cell而只投到了mol. micro
?老板答曰:“此现象只在一个菌的一个strain中存在。”我顿时昏倒。这么“熊猫”
的东西。一开始立课题的时候是增么过关的?
又一日,在我名下的一个博士欢快的跑来,说起有了重大发现。我忽然想起我让他试了
4,5个strain,他为什么总跟我讲一个。我问其他的如何,答曰:“只此一例”我说你
先跟老板讲讲吧。5分钟后,其从老板办公室垂头丧气而出。曰:“老板说没有意义。
”又数周,老板只得意弟子作报告,计划继续其“熊猫”项目,老板在组会上大加赞赏
,称之曰“能”。我的博士生愤然曰:“凭啥我的不行。”我答曰:“其简在帝心。”
博士无语。
又一日,老板得意弟子曰:CD需样品太多,如何测构型转换?老板答曰:“UV”。我头
顶冒出无数问号。暂且安耐。隔周组会,其人曰:UV果然可以测大分子三维构型变化
,老板神人也。组里学化学的人一头黑线。
某日我的博士生作组会,禀报一个激素,有效浓度30nM,但是30uM时反而有毒
。老板弟子曰:吾所做的激素。有效浓度要2mM,激素的浓度应该越大越强,哪有越
大越毒的道理。老板点头称是。我抬头望天:今天太阳真好。此时外面一声惊雷。
avatar
l*1
3
楼主
有薛定锷同样见识的跨生物和物理领域的人近70年以来就出了一个克里克吧
薛定锷在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一书
full text link:
//whatislife.stanford.edu/LoCo_files/What-is-Life.pdf
cited from X-Y-S O-R-G
X射线衍射法测定DNA的晶体结构 was reported by Cambridge 物理学PD 克里克
>1953年,在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拍摄到的
DNA衍射照片的基础上,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给生物学带来一场
革命。
detail:
克里克1937年从伦敦的大学学院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又开始攻读物理博士学位,
但是1939年战争爆发,他被迫中断学业,为英国海军部工作,研制磁性水雷和感
音水雷。威尔金斯比克里克晚一年获得物理学士学位(剑桥大学),但在1940年
读完了物理学博士(伯明翰大学),其论文与雷达有关,在战争期间他参与研
制雷达,1943年又到美国伯克利参与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战争结束后,这些
曾经为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物理学家的出路成了问题。许多人必须改行。
其中不少年轻的物理学家,在大物理学家波尔和薛定锷的激励下,投身到生物学
的研究。
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后来都强调薛定锷在
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一书对他们的影响,使他们从事生物物理研究—
—用物理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克里克先是研究细胞中磁性颗粒的运动,在听说剑
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新成立了一个研究组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蛋白质的结构后,
便要求转到那里做博士论文。差不多同时,威尔金斯也到伦敦的国王学院用X射
线衍射法测定DNA的晶体结构,以后又来了一位女化学家弗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 1920-1958)与他一起工作。当X射线照射到生物大分子的晶体时,晶
格中的原子或分子会使射线发生偏转,根据得到的衍射图象,可以推测分子大致
的结构和形状。不过,不理解DNA的生物学功能,单纯根据晶体衍射图,有太多的
可能性供选择,是很难得出正确的模型的。
但是这两位测定DNA结构的人,当时却对DNA的重要性,DNA究竟在细胞中干
什么一无所知,对他们来说,DNA无非是一种普通的生物大分子,能测定一种生
物大分子的结构就算得上有了科研成果,如此而已。克里克的论文题目是“多肽
和蛋白质:X射线研究”,与DNA更无关系。1951年,23岁的年轻的遗传学家沃森
从美国到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挂着的课题项目是研究烟草花叶病毒,其真实意图
却是要研究DNA分子结构,因为他深知DNA的重要性。沃森碰巧与克里克分享一个办
公室,便说服他一起研究DNA分子模型,因为他需要克里克在X射线晶体衍射学方
面的知识。据他的回忆,他到剑桥后发现克里克也是“知道DNA比蛋白质更为重
要的人”。但是按克里克本人的说法,他当时对DNA所知不多,并不觉得它在遗
传上比蛋白质更重要,只是认为DNA做为与核蛋白结合的物质,值得研究。对一
名研究生来说,确定一种未知分子的结构,就是一个值得一试的课题。正是因为
沃森坚信DNA是遗传物质,并且理解遗传物质应该有自我复制、携带遗传信息和
突变的特性,很快就做出了重大发现。1953年,在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拍摄到的
DNA衍射照片的基础上,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给生物学带来一场
革命。1958年,年仅38岁的弗兰克林因患癌症逝世(因为长期接触X射线引起
的),使得1962年诺贝尔奖委员会给这个发现颁奖时,已无需因为一次最多只能
奖给三个人而为取舍大伤脑筋了。在这三个人中,威尔金斯可以说是稀里
糊涂得了诺贝尔奖(他的自传的题目叫《双螺旋的第三人》,很准确地反映了这
一点),克里克则是在沃森的鼓动下被动地获奖,而只有沃森一开始就志在必得。
ignored
现在也有大批物理系的毕业生改行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原因还是出路问题。
当前的生物学研究要比物理学研究活跃得多,工作机会也多得多。但是他们当中
恐怕没有多少人有像他们的前辈们那样要在生物学领域进行一场革命的雄心壮志
了,分子生物学也已非常成熟,早就过了可以由其他领域的人士来从事革命的草
创时期。克里克这样的天才的出现,终究只是一个不可再现的科学奇迹。
2004.10.14.
//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crick.txt

micro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牢骚一片,欢迎大家踩。本人不回复。看看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 打过交道的人里面,做数学,物理的人逻辑最严密。做工程的最老实。最滑头,而且缺
: 乏逻辑的就是学生物的(欢迎大家踩)。
: 一日与老板聊天,老板为他最得意的弟子吹嘘,说其某篇文章做得极为出色,可以投
: cell。我这人一向八卦,顺嘴问了一句,那最后为何没投到cell而只投到了mol. micro
: ?老板答曰:“此现象只在一个菌的一个strain中存在。”我顿时昏倒。这么“熊猫”
: 的东西。一开始立课题的时候是增么过关的?
: 又一日,在我名下的一个博士欢快的跑来,说起有了重大发现。我忽然想起我让他试了
: 4,5个strain,他为什么总跟我讲一个。我问其他的如何,答曰:“只此一例”我说你
: 先跟老板讲讲吧。5分钟后,其从老板办公室垂头丧气而出。曰:“老板说没有意义。

avatar
l*1
4
Continue to upper floor
至于跨越生物和数学领域的大牛的名字 有几个人还记得他 Nicolas Rashevsky
Mathematical Biophysics:Physico-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Biology. Univ.
of Chicago Press. : Chicago Press, 1938/1948 (2nd ed.).
//www.uvm.edu/~pdodds/files/papers/others/2004/abraham2004a.pdf
//www.cs.iastate.edu/~honavar/rashevsky.pdf
//en.wikipedia.org/wiki/Nicolas_Rashevsky
and from
//people.maths.ox.ac.uk/maini/PKM%20publications/224.pdf
cited:
>
The field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can finally, with the turn of this century
, be said to have matured. It is a much broader field than can be discerned
from these examples, chosen for their relevance to the current work we will
discuss. Many mathematical biologists today are intellectual descendants of
Nicolas Rashevsky, who in 1947 formed
the first organized group working in mathematical biology. Rashevsky’s con-
tributions were largely forgotten during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hen mainstream biology remained largely qualitative. But that was
then. Now much of the action in the field is in silico, in the fully
quantitative fields of computational and systems biology.
For those curious about animal pat- terning: Yes, the pigment patterns that
produce the leopard’s spots and the complex patterns on many seashells have
been nicely modeled as activator- inhibitor systems. We can mathemati-
cally build a fine spotted cat. But more important, we can mathematically
model a tumor.

【在 l**********1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主
: 有薛定锷同样见识的跨生物和物理领域的人近70年以来就出了一个克里克吧
: 薛定锷在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一书
: full text link:
: //whatislife.stanford.edu/LoCo_files/What-is-Life.pdf
: cited from X-Y-S O-R-G
: X射线衍射法测定DNA的晶体结构 was reported by Cambridge 物理学PD 克里克
: >1953年,在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拍摄到的
: DNA衍射照片的基础上,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给生物学带来一场
: 革命。

avatar
I*a
5
这个题目太大了吧?
我觉得在课题没有眉目的时候,
逻辑有屁用,
例子就不举了。
avatar
D*a
6
完全没看懂。
avatar
b*n
7
其实这种得意门生大都是坑爹的。只不过是运气好碰上了而已,然后继续博后,PI,误
人子弟。

micro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牢骚一片,欢迎大家踩。本人不回复。看看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 打过交道的人里面,做数学,物理的人逻辑最严密。做工程的最老实。最滑头,而且缺
: 乏逻辑的就是学生物的(欢迎大家踩)。
: 一日与老板聊天,老板为他最得意的弟子吹嘘,说其某篇文章做得极为出色,可以投
: cell。我这人一向八卦,顺嘴问了一句,那最后为何没投到cell而只投到了mol. micro
: ?老板答曰:“此现象只在一个菌的一个strain中存在。”我顿时昏倒。这么“熊猫”
: 的东西。一开始立课题的时候是增么过关的?
: 又一日,在我名下的一个博士欢快的跑来,说起有了重大发现。我忽然想起我让他试了
: 4,5个strain,他为什么总跟我讲一个。我问其他的如何,答曰:“只此一例”我说你
: 先跟老板讲讲吧。5分钟后,其从老板办公室垂头丧气而出。曰:“老板说没有意义。

avatar
h*u
8

micro
yes, the name says it all bio-logical science.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牢骚一片,欢迎大家踩。本人不回复。看看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 打过交道的人里面,做数学,物理的人逻辑最严密。做工程的最老实。最滑头,而且缺
: 乏逻辑的就是学生物的(欢迎大家踩)。
: 一日与老板聊天,老板为他最得意的弟子吹嘘,说其某篇文章做得极为出色,可以投
: cell。我这人一向八卦,顺嘴问了一句,那最后为何没投到cell而只投到了mol. micro
: ?老板答曰:“此现象只在一个菌的一个strain中存在。”我顿时昏倒。这么“熊猫”
: 的东西。一开始立课题的时候是增么过关的?
: 又一日,在我名下的一个博士欢快的跑来,说起有了重大发现。我忽然想起我让他试了
: 4,5个strain,他为什么总跟我讲一个。我问其他的如何,答曰:“只此一例”我说你
: 先跟老板讲讲吧。5分钟后,其从老板办公室垂头丧气而出。曰:“老板说没有意义。

avatar
n*w
9
应该画成phd comics,各种问号,黑线,lol
avatar
s*e
10
你这是写了些什么啊?没逻辑啊,看不懂啊

micro

【在 l****o 的大作中提到】
: 牢骚一片,欢迎大家踩。本人不回复。看看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 打过交道的人里面,做数学,物理的人逻辑最严密。做工程的最老实。最滑头,而且缺
: 乏逻辑的就是学生物的(欢迎大家踩)。
: 一日与老板聊天,老板为他最得意的弟子吹嘘,说其某篇文章做得极为出色,可以投
: cell。我这人一向八卦,顺嘴问了一句,那最后为何没投到cell而只投到了mol. micro
: ?老板答曰:“此现象只在一个菌的一个strain中存在。”我顿时昏倒。这么“熊猫”
: 的东西。一开始立课题的时候是增么过关的?
: 又一日,在我名下的一个博士欢快的跑来,说起有了重大发现。我忽然想起我让他试了
: 4,5个strain,他为什么总跟我讲一个。我问其他的如何,答曰:“只此一例”我说你
: 先跟老板讲讲吧。5分钟后,其从老板办公室垂头丧气而出。曰:“老板说没有意义。

avatar
i*l
11
逻辑有屁用,
data! phenotype! funding!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题目太大了吧?
: 我觉得在课题没有眉目的时候,
: 逻辑有屁用,
: 例子就不举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