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个提质粒时遇到的问题向大牛请教
avatar
一个提质粒时遇到的问题向大牛请教# Biology - 生物学
d*g
1
最近比百度还难过的就是苹果。跌!跌!跌!20年史无前例,苹果股价14天持续暴
跌,8天蒸发超5000亿。与最高峰相比,苹果15000亿人间蒸发!
跌,止都止不住
4月27日苹果发布2016第一季度财报,这是苹果13年以来交出的最差成绩单,营收
创下13年来首次下滑,净利润暴跌22%!公布后苹果股价瞬间暴跌8%,1小时蒸发2600多
亿!
事情并没有就这样结束了,在随后的日子里,苹果更是创造了20年来最长的8连跌
,8天蒸发5139亿,最低跌至91.85美元,创下近2年来新低,过去4年苹果的涨幅全部付
之东流!
苹果这次这么惨的一项重大原因,便是苹果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营收暴跌26
%,这是苹果营收自2003年以来首次下滑!iphone、ipad、Mac,三款核心产品全部骤降!
惨败,被华为碾压
刚刚,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数据出炉,华为以15.8%登顶拿下第
一,OPPO第二,小米第三,Vivo第四,苹果仅为第五!苹果持续下滑,国产品牌一路飙
升,今天这一刻是值得载入历史的!
今天还有一个消息让所有华人扬眉吐气,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去年华为向苹
果许可专利769件,而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仅有98件!据估算苹果每年至少向华为支付
数亿美元的专利费。惊天逆转,这一刻也是值得载入历史的!
从2011年到2015年,苹果在中国一路高歌猛进,其中一半的功劳将归功于中国,
2014年最后一季度,中国正式成为苹果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区的销量达到了苹果总共
的35%,比本土美国还高。
avatar
s*x
2
最近制备了一批~20 constructs,中提QIAGENT试剂盒制备,其中有2个construct在小
提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到中提时就产量巨低-低到几乎没什么DNA。
换了几个克隆,试过中提和大提都产量巨低。
我用的是TOP10的菌种,后来换了DH5alpha和Stella cell,或用Chl+增加copy number
都不好用。
以前也遇到类的问题,当时就是摇了大量的菌,DNA量总算够了,但是struggle了好些
天。
想请教一下大牛这个到底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小提时没问题,中提大提时就产量低。具
体可能是什么原理?有什么解决方法。万分感谢。
avatar
t*2
3
正常
avatar
b*8
4
我以前也碰到过这个问题,你那个产量低的vector是什么?
我曾经碰到两个质粒,一个是基于pECE的表达质粒,另一个是用pMir-reporter 做的一
个基因的3‘UTR报告基因质粒,这两个质粒做midiprep的产量每次最多只有30ug,换感
受态都不行,老板还总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后来换了别的人提,也是同样的问题
avatar
Z*a
5
这傻叉得有多恨果子,连我这果黑都看不下去了
avatar
s*y
6
小提和中大提的培养液量不同,生长曲线不一样。
建议要么在中大提培养的时候增加抗生素用量,要么你就摇上10~20个小提的管,
然后合在一起做中提

number

【在 s********x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制备了一批~20 constructs,中提QIAGENT试剂盒制备,其中有2个construct在小
: 提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到中提时就产量巨低-低到几乎没什么DNA。
: 换了几个克隆,试过中提和大提都产量巨低。
: 我用的是TOP10的菌种,后来换了DH5alpha和Stella cell,或用Chl+增加copy number
: 都不好用。
: 以前也遇到类的问题,当时就是摇了大量的菌,DNA量总算够了,但是struggle了好些
: 天。
: 想请教一下大牛这个到底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小提时没问题,中提大提时就产量低。具
: 体可能是什么原理?有什么解决方法。万分感谢。

avatar
s*s
7
//nod
中提和接种方法很有关系。要么就是多摇点tube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提和中大提的培养液量不同,生长曲线不一样。
: 建议要么在中大提培养的时候增加抗生素用量,要么你就摇上10~20个小提的管,
: 然后合在一起做中提
:
: number

avatar
s*y
8
对,你说的非常好。关键就是这个接种方法不同。小提一般都是从板上的菌点接种,
而中提是在已经长起来的液体里接种。
其实在板上长的时候因为菌落里面有那个biofilm, 所以只要最底下一层是有抗性的携
带质粒的菌,顶上肯定也就是。而且零星长起来的突变抗性菌没有办法跑过去占他们的
地盘,所以菌种比较单纯。但是在摇的菌液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突变体很快就能取
代携带质粒的菌体,因为携带质粒其实对于细菌而言就和我们被感染了寄生虫是类似的
,都是个负担。
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一个单克隆挑出来在板上满满的涂一大圈,然后长起来后把整层都
刮下来放到培养液里去再摇个8小时就可以做中提了。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nod
: 中提和接种方法很有关系。要么就是多摇点tube

avatar
B*n
10
说一点我的经历,或许对楼主有帮助
我去年也在大提pLKO质粒遇到同样的问题,产量很低。因为当时有人警告我说这个质粒
拷贝数很低要摇很多菌,所以我先挑一个单菌落放在5ml培养基里过夜摇,然后转到1L
的大瓶里放大。结果很悲惨。
后来发现没那么邪乎,直接挑一个单菌落放在250ml过夜摇就能提到1-2mg。
我建议:
1.每次都重新转化感受态
2.不要经过小摇,直接单菌落接种
avatar
z*i
11
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很多次。小提的时候一点问题都没有,中提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哪
怕是用250ml也提不出来。我一般都是重新转化,或者划平板,挑单克隆。就向楼上说
的一样。
avatar
L*t
12
Amp抗型的bla基因是分泌型beta内酰胺酶, Studier的文章里提到过菌液OD=0.2-0.3的
时候培养基里的Amp已经没有了,补加也会马上被消化掉,唯一的办法是把菌液离心后
用新培养基重旋,否则肯定会掉质粒。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你说的非常好。关键就是这个接种方法不同。小提一般都是从板上的菌点接种,
: 而中提是在已经长起来的液体里接种。
: 其实在板上长的时候因为菌落里面有那个biofilm, 所以只要最底下一层是有抗性的携
: 带质粒的菌,顶上肯定也就是。而且零星长起来的突变抗性菌没有办法跑过去占他们的
: 地盘,所以菌种比较单纯。但是在摇的菌液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突变体很快就能取
: 代携带质粒的菌体,因为携带质粒其实对于细菌而言就和我们被感染了寄生虫是类似的
: ,都是个负担。
: 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一个单克隆挑出来在板上满满的涂一大圈,然后长起来后把整层都
: 刮下来放到培养液里去再摇个8小时就可以做中提了。

avatar
l*1
13
mark.

【在 L*****t 的大作中提到】
: Amp抗型的bla基因是分泌型beta内酰胺酶, Studier的文章里提到过菌液OD=0.2-0.3的
: 时候培养基里的Amp已经没有了,补加也会马上被消化掉,唯一的办法是把菌液离心后
: 用新培养基重旋,否则肯定会掉质粒。

avatar
m*e
15
非常同意这位仁兄的看法,对于Amp抗性菌,先小量摇菌再扩大培养是下策

【在 s******y 的大作中提到】
: 对,你说的非常好。关键就是这个接种方法不同。小提一般都是从板上的菌点接种,
: 而中提是在已经长起来的液体里接种。
: 其实在板上长的时候因为菌落里面有那个biofilm, 所以只要最底下一层是有抗性的携
: 带质粒的菌,顶上肯定也就是。而且零星长起来的突变抗性菌没有办法跑过去占他们的
: 地盘,所以菌种比较单纯。但是在摇的菌液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突变体很快就能取
: 代携带质粒的菌体,因为携带质粒其实对于细菌而言就和我们被感染了寄生虫是类似的
: ,都是个负担。
: 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一个单克隆挑出来在板上满满的涂一大圈,然后长起来后把整层都
: 刮下来放到培养液里去再摇个8小时就可以做中提了。

avatar
p*i
16
Carbenicillin 会有帮助吗?

【在 L*****t 的大作中提到】
: Amp抗型的bla基因是分泌型beta内酰胺酶, Studier的文章里提到过菌液OD=0.2-0.3的
: 时候培养基里的Amp已经没有了,补加也会马上被消化掉,唯一的办法是把菌液离心后
: 用新培养基重旋,否则肯定会掉质粒。

avatar
H*i
17
CB只是稳定/难降解一些,但对AmpR/Bla没区别,这个问题的关键AmpR/Bla是个分泌蛋
白,而且只有分泌了才产生抗性
我有时候做克隆有意避免使用Amp。。
avatar
n*e
18
我用50ml的培养液,不知道是中提还是大提。我直接从板上挑单克隆进入50ml,
overnight,产量500-1000ug
avatar
m*z
19
说清楚,小提的箘液跟中提的是同一瓶箘液吗?
如果不是同一瓶,那可能是小提的箘液长过了amp失效
直接划板挑单菌落到100-250ml培养过夜就没有问题了。

number

【在 s********x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制备了一批~20 constructs,中提QIAGENT试剂盒制备,其中有2个construct在小
: 提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到中提时就产量巨低-低到几乎没什么DNA。
: 换了几个克隆,试过中提和大提都产量巨低。
: 我用的是TOP10的菌种,后来换了DH5alpha和Stella cell,或用Chl+增加copy number
: 都不好用。
: 以前也遇到类的问题,当时就是摇了大量的菌,DNA量总算够了,但是struggle了好些
: 天。
: 想请教一下大牛这个到底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小提时没问题,中提大提时就产量低。具
: 体可能是什么原理?有什么解决方法。万分感谢。

avatar
s*n
20
如果lz是bla抗性基因的话这个解释最靠谱

【在 L*****t 的大作中提到】
: Amp抗型的bla基因是分泌型beta内酰胺酶, Studier的文章里提到过菌液OD=0.2-0.3的
: 时候培养基里的Amp已经没有了,补加也会马上被消化掉,唯一的办法是把菌液离心后
: 用新培养基重旋,否则肯定会掉质粒。

avatar
L*t
21
wolfson.huji.ac.il/expression/local/bacteria/studierautoinduced.pdf‎
附上Studier原文的链接,这篇文章推荐大家都看看,就算不是做原核表达的也有很多
有用的信息:
1. bla蛋白导致amp失效的问题,这个之前说过了。
2. Kan抗性在高磷酸盐条件下不能用来做筛选,除非把卡那霉素用量增加2-4倍
3. 限制摇瓶生长密度的主要是镁离子和供氧
如果问题集中出现在个别construct上的话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蛋白毒性很强,超微量的
表达都有可能导致溶菌。(有没有原核Promoter不是决定性因素,pLysS里面的T7溶菌
酶方向反了,但是正好能提供稳定微量表达不到致死量的蛋白)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lz是bla抗性基因的话这个解释最靠谱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