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纽约地区的实验室# Biology - 生物学
a*n
1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做一个反面教材,使人民都
知道投降派......”
都说《人民的名义》好,好在哪呢?我看道理是类似的。水浒里的投降揭示了梁山好汉
造反,是为了实际利益,而不是为了意识形态大旗。换句话说,就是合理化了造反的动
机。同样,《人民的名义》也揭示了贪官、清官、警察、商贾各色人等的动机。
有的戏里,坏人干坏事就好比电脑游戏里的敌人小兵甲,眼看着主角已经杀了小兵乙、
丙、丁、戊和其他虾兵蟹将若干,自己还要光荣送死。实际情况是,干坏事是有成本的
,坏人不是傻子,得不偿失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一个戏要做到真实,首先要给反派安
排好各自的动机。如果这些动机比较高级,不在争夺个人的利益,而是某种力量超越个
人选择因素的结果,那就有几分古希腊悲剧的色彩了。
为什么我对《人民的名义》里的反派恨不起来呢?答案很简单——他们所犯的过错,并
不全是个人的过错。如果换一个人处于他们的位置,很可能殊途同归。第二集里,现金
堆满一座别墅的贪官,人赃俱获以后涕泪俱下说,自己从来不敢花受贿得来的钱。他的
钱和别墅对改善生活水平没有丝毫帮助,反而给他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每天惶惶不可
终日。那我们不禁要问,一个拿了钱也不敢花的人,拿钱的目的是什么?
与此同时,他的前任就是因为腐败落马。那么,为什么全中国的这一类项目,都要经过
这一个官员的批准?吕州市在易学习之前的连续好几个交通局局长,也是连续因为腐败
被查。为什么有交通局长一句话就可以修路,没有就不能修?
可见,剧中的贪官搞腐败,并不完全是个人的道德操守问题,而是他们所处的位置和制
度环境将他们的操守置于考验之中。当然,这无法合理化贪官同流合污的选择,但我们
不能寄希望于每一个人都像易学习一般出淤泥而不染。这使得观众产生了一种对于反派
的共情——如果我是一个官员,有人对我行贿,行贿不成就送烟、送酒,甚至给我的孩
子买玩具,我能丝毫不动摇吗?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剧中的正派对于导致腐败的原因显得缺少深入的理解。
抓到贪官以后,自带主角光环的反贪局长大义凛然:“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
坏儿子?!”这话说得的确解气。但仔细一想,中国出了那么多贪官,难道他们的父母
都碰巧走了霉运?薄一波同志是倒了哪辈子的霉呢?
局长的强力后援——省委书记沙瑞金同志深入反思了工厂拆迁酿成群体事件的原因——
干部腐败。然而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沙书记不想回答,也不敢回答。
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电视剧要想播出,必须符合一定的尺度。但另一种解读是,这里
的保留既展示了正派的局限性,也暗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反腐是无法治本
的。导致腐败的本质原因是政治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权力高度集中且不受监督。在政
治上,权力决定谁可以晋升,谁不能晋升。在经济上,权力决定土地、资本和资源如何
分配。这些现象在《人民的名义》中都有深入展现。易学习二十多年不能晋升,新来的
省委书记去趟他家,立刻成了市长;土地拍卖由政府主持、权贵操纵;国企可以从国有
银行贷款,而民企只能从城市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贷款......
这里,批判腐败的人自己就是绝对权力的拥有者。由这些“正面人物”来点出自身的症
结,显然并不合理。而指望这些人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恐怕跟寄希望于出
来个易学习当交通局长、吕州市长一样,属于一种多半落空的妄想。
为什么反腐者反而不如贪官能够得到观众的同情?因为事实上,反腐者与腐败分子,同
属拥有权力的特权阶层。据说这个阶层存在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但人民对他们普
遍感到畏惧、不信任,甚至鄙视。剧中以清正廉洁形象示人的反腐者不是出身权贵家庭
,就是领导的秘书,要么就是得到了当权者的背书,这进一步增加了人民与他们的距离
感。
反观剧中的几个出身朴素的反派:赵德汉、祁同伟、高小琴,都是一些无权无势又追求
升官、发财,想要“胜天半子”逆流而上的人。平心而论,他们的动机,恰好是大多数
人民群众自己的动机。而反贪的动机,从实际层面讲是要避免“亡党亡国”,从理论高
度说是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这些都离人民自己的想法相去甚远。党国亡了
,受害最大的会是反腐者所处的特权阶层,而不是人民自己。
腐败者来自于人民,而反腐者凌驾于人民。这就是《人民的名义》的现实之处,也是现
实的荒诞之处。
腐败的根源在于创租(Rent-creation)和寻租(Rent-seeking)。创租就是通过人为创
造垄断地位,创造垄断利益。寻租就是为了获取这种垄断利益作出的努力。政府创造寻
租的空间,而寻租者竞相争夺利益。这两者的关系来源于制度,不因制度中人的变化而
改变。道理很简单:只要政府拥有着资源的分配权力,有能力赋予某个商人、某家企业
垄断特权,一定会有若干商人和企业付出努力来争夺特权。只要上级决定着下级的升迁
之路,一定会有若干官员付出努力来讨好上司。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制度的安排一日不变,权力的分配一日不变,打倒了明目张胆收
钱的腐败分子,地位更高、权力更大的反腐者将以更隐蔽、更合法的方式落入创租-寻
租循环。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切实的好处。“人民的名义”只是一面
用来反腐的大旗,一个有名无实的名义。今天打起这面旗帜的人,可能正是明天的腐败
者。对此,《人民的名义》仍有展现:警察分局局长程度为了维护自己的表弟滥用职权
,被警局上司祁同伟以人民的名义斥责:
而祁同伟自己勾结商人,大肆敛财,还涉嫌命案,眼看着要被反腐者以“人民的名义”
绳之以法。类比地来看,如果不是某事件,很难想象“唱红打黑”的发起者,其实自己
最黑。过去借用人民名义的人已经被证明背叛了人民,有理由相信今天身居高位的反腐
者真的代表着人民吗?
《人民的名义》除了拍政治斗争,还用了很多时间来拍大风厂工人的故事。据编剧说这
是为了展现腐败对人民实际生活的影响,然而这一段剧情却再一次揭示了,对人民的福
利来说,腐败者与反腐者都是一丘之貉。
在腐败分子丁义珍当政期间,工厂股权未经持股工人同意就被收受好处的法官错判给了
有后台的企业——山水集团。为此工人占领厂房,与拆迁队形成对峙。丁义诊逃跑,工
厂对峙酿成大火,“人民的好公仆”——最近颇走红的李达康书记马上指示:用政府的
钱赔偿工人,法院重审股权所有权问题。
乍一看,出了一个青天大老爷给工人做主。但实际上这么做的唯一原因是,工厂工会主
席碰巧有一个朋友是抗日老兵、退休的省检察长,而老检察长碰巧认识新上任的省委书
记、李达康的顶头上司。如果没有老检察长一句话,李达康准备做的事是对工人来一个
釜底抽薪,趁着工人放人进厂灭火,把工厂拆个干净。
这件事的结局是,工厂没拆掉,政府花了一大笔钱,李达康同志派了一位孙区长来擦屁
股。他自己成了老检察长和省委书记的政治盟友。孙区长既无能力也无意愿来找回花掉
的四千五百万,更没有办法实现李达康许下的空头承诺:另找土地给工人重新建厂。于
是工人的处境极其尴尬,只能翻窗户上下班,还有人走到了绑架勒索的违法行为边缘,
最后还是因为惊动了省委书记沙瑞金,在高阶权力的驱动下,问题才得以缓解。
表面上李达康是一个好官,但实际上除了不贪不腐(也有可能是贪腐尚未暴露),他的
行为跟为所欲为的官员没有太大区别。未经民主集中,他就花掉政府四千五百万。二十
年前为了集资修路逼死了一个人,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是队友替他背了黑锅。在吕
州跟领导高育良不合,结果不但没被整,自己反而官升一级被调走成了市委书记。联想
到他以前是时任省委书记的秘书,如果未来有一天他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这些全都是达
康同志大搞特权、独断专行的证据。
说了这么多,我们发现:尽管所有人嘴里都说着“人民的名义”,《人民的名义》里其
实没有一个官员是代表人民利益的。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体现了实际世界中
的情况。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代替人民实施这些权
力的是政府,而政府是由人组成的。这些人的个人利益,必然在很多时候会与人民的利
益产生冲突。
腐败与人民利益的冲突,是所谓“委托-代理问题”(Principle-agent Problem)的一种
体现。人民将权力委托给若干代理人实施,而代理人却并非完全为委托人的利益行事。
有时候,他们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
在“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人权力越大,可能给委托人带来的损失就越大。而中国
的高速发展,正得益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所谓“国家能力”的强势。这使得中国政府
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且以此为豪。然而赋予代理人强力的代价是,代理人利益
与委托人利益的更大差别,以及委托人利益的更大损失。
解决经济层面的“委托-代理问题”,有诸多方案。譬如建立对代理人的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赋予代理人股权,将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迫使代理人将自己的行
为公开;建立官僚制度(Bureaucracy),规范代理人的行为等等。这些解决方案不可
避免涉及到制度更迭:舆论监督、问责制、法治、民主......
但如今的反腐者,并不愿意接受制度更迭,反而高喊“制度自信”。对此问题,他们的
解答是,把腐败的代理人清除出去,留下“为人民服务”的代理人来垄断权力。这些人
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能够抵挡腐败的诱惑。这属于罔顾人性的空想。执政党将近一
亿党员,有几个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人民并不需要成天高喊“人民的名义”的干部。真正为人民利益行事的人始终是少数,
何况他们有时也无法真正判断什么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举动。人民需要的是干部必须依法
行事、依规行事,而人民自己必须参与到法规的制定当中。因为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只
有人民自己。
avatar
s*u
2
by 易水寒
A鲁迅姓周。
B人有两只手。
C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是A,文中说,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故A是正确的。B选项错在,
有一些残障人士,他们只有一只手。文中说的是“一般来说,人都有两只手”,以偏概
全。C选项错在,原文说,“现在,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唐朝时期,中国就不是56
个民族。用中国来代替“现在的中国”,偷换概念。
正确答案是B,A项错在原文是这样写的“有一个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鲁迅,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但这只说明“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鲁迅”是姓周,不能说明所有鲁迅姓周
(意思是有一些人姓鲁名迅),扩大范围。C选项错在没有说明是现在的中国,唐朝时
期,中国就不是56个民族。以偏概全。有的同学认为,有一些残障人士,他们只有一只
手。注意文中可没提到过残障人士,这是过度推断,同学你想多了。
正确答案是C,A项错在原文是这样写的“有一个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鲁迅,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但这只说明“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鲁迅”是姓周,不能说明所有鲁迅姓周
(意思是有一些人姓鲁名迅),扩大范围。。B选项错在,有一些残障人士,他们只有
一只手。文中说的是“一般来说,人都有两只手”,以偏概全。C是常识,且与原文一
致,不解释。
正确答案是D,A,B,C都有不准确的地方,同学们一定要体会出题人的思路啊。
。。。
结论是出题人的常识是常识,我们的常识是狗屎。
出题人的的推断是推断,我们的推断就是过度推断。
avatar
h*f
3
因为家庭原因要搬家到纽约。请问在columbia或cornell(包括msk和rockefeller都可
以)有哪个neuroscience或脑瘤实验室大家推荐的吗?第一次发贴,大家轻拍。
avatar
a*e
4
明天的日人民报的头版头条评论员文章。

【在 a*****n 的大作中提到】
: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做一个反面教材,使人民都
: 知道投降派......”
: 都说《人民的名义》好,好在哪呢?我看道理是类似的。水浒里的投降揭示了梁山好汉
: 造反,是为了实际利益,而不是为了意识形态大旗。换句话说,就是合理化了造反的动
: 机。同样,《人民的名义》也揭示了贪官、清官、警察、商贾各色人等的动机。
: 有的戏里,坏人干坏事就好比电脑游戏里的敌人小兵甲,眼看着主角已经杀了小兵乙、
: 丙、丁、戊和其他虾兵蟹将若干,自己还要光荣送死。实际情况是,干坏事是有成本的
: ,坏人不是傻子,得不偿失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一个戏要做到真实,首先要给反派安
: 排好各自的动机。如果这些动机比较高级,不在争夺个人的利益,而是某种力量超越个
: 人选择因素的结果,那就有几分古希腊悲剧的色彩了。

avatar
J*n
5
这个其实是高考语文。
avatar
g*j
6
人民这个词是个政治概念 指的是认同社会主义思想的人的群体 如今中国里能称得上人
民的没多少了吧
avatar
g*n
7
明显是幼儿园入托考试,可以王八带嚼子--胡勒

【在 J*****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其实是高考语文。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