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微生物学的期刊影响因子怎么都这么低?
avatar
微生物学的期刊影响因子怎么都这么低?# Biology - 生物学
v*e
1
我2月末交材料给我老板,
老板3月2,3日把材料交给hr,
之后什么时候file的, hr没有告诉我,
3月17号hr告诉我receipt # ,
3月22号在网上看到approve.
pp 应该算很快了
avatar
e*r
2
最好的Molecular Microbiology,投稿非常难,审稿也严,影响因子掉到4.9了。同样
是病原微生物论文,MM的论文水平比起PLoS Pathogens的来,只会更高。
Cellular Microbiology直接从6掉到4,
Environmental Microbiolgy 5.6
传统的Journal of Bacteriology已经接近3.0,再掉就二了。
看着植物随便哪个期刊都在6以上,免疫就更别说了。大家说说看,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东西在国外还得,但在国内还是很要命的,因为干什么都还是影响因子第一。搞微
生物学的很郁闷!
avatar
t*o
3
有两行的月份写错了吧 应该是3月

【在 v*******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2月末交材料给我老板,
: 老板3月2,3日把材料交给hr,
: 之后什么时候file的, hr没有告诉我,
: 3月17号hr告诉我receipt # ,
: 3月22号在网上看到approve.
: pp 应该算很快了

avatar
n*u
4
AMB影响因子上涨了,超过plos one, AEM,lz可以考虑这个。BT是国人最喜欢的,不过
MM还是当之无愧的NB,以前记得是7左右的,现在确实降到了5分档了。 MM,国人投的
不多,lz投上去了话,还是挺牛逼的。 如果是做生态的话ISME也挺牛的,npg刊物,沾
nature子刊的光,IF也到了7,8左右了。
avatar
v*e
5
恩, 谢谢指正 , 已经改过来了
avatar
e*r
6
我承认能上MM确实牛X,毕竟国内一年在上面也发不了10篇论文,比其它领域差远了。
但基金委什么的不这么看,举例而言吧,你发4篇MM去申请杰青(这个水平国内迄今做
得到的人估计也就个把吧),是不是能拼赢发一篇PLoS Pathogens的,还真没什么把握
。比如说今年杰青严格意义上微生物口的一个都没有。

【在 n**********u 的大作中提到】
: AMB影响因子上涨了,超过plos one, AEM,lz可以考虑这个。BT是国人最喜欢的,不过
: MM还是当之无愧的NB,以前记得是7左右的,现在确实降到了5分档了。 MM,国人投的
: 不多,lz投上去了话,还是挺牛逼的。 如果是做生态的话ISME也挺牛的,npg刊物,沾
: nature子刊的光,IF也到了7,8左右了。

avatar
c*e
7
不好意思问下,那生效日一定是10.1吗
avatar
o*u
8
这个正常,学术期刊越来越两极分化。传统的JBC,BIOCHEMISTRY这样的老牌期刊也是这
样,都掉到3-4分左右的水平了。而NATURE以及子刊还年年看涨。
这些老牌期刊一般对稿件有个基本的质量控制。所以要在上面发文章其实也不容易。但
是我感觉上面的论文基本上只能称的上是严谨。真正有突破性的研究,现在没人会去投
这样的老牌期刊了。
我个人认为的广义的微生物领域研究档次可以大致这么看。
1。最好的研究是不会发表的。微生物应该是生物里面产业化做的最好的。NOVOZYME,
杜邦这些公司的工业用超级菌株不是大学研究室里面能做出来的。由于没有FDA的限制
,技术细节不用公开,都是保密的。
2。次好的研究可以发表在CNS,与疾病相关的可以发在新英格兰这样的医学期刊。
3。再稍次一些的研究可以发表在发PLOS系列和PNAS以及NATURE子刊这样IF>10的综合
刊物。还有就是JACS以及ANGEWANDTE,其实这两个化学的顶级期刊几乎每期都有微生物
相关的文章。
4。比较普通的研究,实验完整,有一定新意。这样的可以发表在传统的微生物期刊,
比如你说的MM,AMB,AEM等等。
5。剩下的,就是发IF<3的杂牌刊物了。一般这样的文章不能说完全没意义,但一般只
能起个填充数据库的作用。
所以说,微生物要是真正做好了,要么闷声赚钱,要么至少也要发IF>10的文章。拿一
堆中档的期刊文章比来比去意义不大。

【在 e********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承认能上MM确实牛X,毕竟国内一年在上面也发不了10篇论文,比其它领域差远了。
: 但基金委什么的不这么看,举例而言吧,你发4篇MM去申请杰青(这个水平国内迄今做
: 得到的人估计也就个把吧),是不是能拼赢发一篇PLoS Pathogens的,还真没什么把握
: 。比如说今年杰青严格意义上微生物口的一个都没有。

avatar
l*n
9
non profit?
Otherwise why this early? shouldn't it be April 1st?
avatar
e*r
10
当然赞同你的说法。但微生物领域里“做得凑合”的,直接就到2这个档次了。象植物
领域,Plant Cell下来后还有Plant J, Plant Phy兜着。连JXB, Mol Plant这种层次的
期刊影响因子都比MM高,实在无语也没法比啊....

【在 o****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正常,学术期刊越来越两极分化。传统的JBC,BIOCHEMISTRY这样的老牌期刊也是这
: 样,都掉到3-4分左右的水平了。而NATURE以及子刊还年年看涨。
: 这些老牌期刊一般对稿件有个基本的质量控制。所以要在上面发文章其实也不容易。但
: 是我感觉上面的论文基本上只能称的上是严谨。真正有突破性的研究,现在没人会去投
: 这样的老牌期刊了。
: 我个人认为的广义的微生物领域研究档次可以大致这么看。
: 1。最好的研究是不会发表的。微生物应该是生物里面产业化做的最好的。NOVOZYME,
: 杜邦这些公司的工业用超级菌株不是大学研究室里面能做出来的。由于没有FDA的限制
: ,技术细节不用公开,都是保密的。
: 2。次好的研究可以发表在CNS,与疾病相关的可以发在新英格兰这样的医学期刊。

avatar
v*e
11
yes, non profit , no 10.1 limitation
avatar
o*u
12
那恐怕只能说明今年国内年轻PI里面作微生物的没有特别出色的。而不能怪这个领域不
好。同样是微生物,资格老一点的,国内水平高的人很多。比如微生物所的高福,今年
NATURE, SCIENCE, NEMJ, LANCET全齐了,差不多是大满贯。

【在 e********r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承认能上MM确实牛X,毕竟国内一年在上面也发不了10篇论文,比其它领域差远了。
: 但基金委什么的不这么看,举例而言吧,你发4篇MM去申请杰青(这个水平国内迄今做
: 得到的人估计也就个把吧),是不是能拼赢发一篇PLoS Pathogens的,还真没什么把握
: 。比如说今年杰青严格意义上微生物口的一个都没有。

avatar
I*a
13
传统基础领域的微生物学已经老了,
很难再有什么重大进展了。
其他说的什么都是病原菌什么的,涉及致病,免疫啥的,老大难,还有可挖。
avatar
o*u
14
我倒不这么看。微生物学科是很老的学科,但这个金矿还远远谈不上被发掘了多少。
微生物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还是工业微生物的开发。这当然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不过目前来看,已经有一些很好的成果了。比如现在用于碱性蛋白酶生产的菌株,可以
达到每毫升百万U级别的表达量。这样的菌株从合成元件,到分泌系统,以及后修饰,
甚至菌种的外形全都改的面目全非了。最终培养液中分泌的蛋白酶能达到200g/L这样近
乎匪夷所思的程度。这几年,由于新的测序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引入,做微生物研究的
速度是大大加快了。二代生物燃料的菌株马上就要商业化了,传统化工公司比如BASF也
开始工业化一些微生物途径的大宗化工原料生产。
借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春风,未来十年微生物学应该还有一个大的发展。像商
业菌株开发这样的工程化研究,个人单打独斗是基本不行的,必须要上大团队才行。但
是小型实验室的研究者在方法学上应该还有很多的机会做出贡献。比如代谢计算模型的
建立,计算机辅助合成元件的设计以及新的实验方法的引入等等。
我个人认为与其去抱怨学科的陈旧,亦步亦趋的照着十年前的文献死做,不如多想想怎
么能为这个学科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传统基础领域的微生物学已经老了,
: 很难再有什么重大进展了。
: 其他说的什么都是病原菌什么的,涉及致病,免疫啥的,老大难,还有可挖。

avatar
b*n
15
不错的帖子,学习了

【在 o****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倒不这么看。微生物学科是很老的学科,但这个金矿还远远谈不上被发掘了多少。
: 微生物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还是工业微生物的开发。这当然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 不过目前来看,已经有一些很好的成果了。比如现在用于碱性蛋白酶生产的菌株,可以
: 达到每毫升百万U级别的表达量。这样的菌株从合成元件,到分泌系统,以及后修饰,
: 甚至菌种的外形全都改的面目全非了。最终培养液中分泌的蛋白酶能达到200g/L这样近
: 乎匪夷所思的程度。这几年,由于新的测序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引入,做微生物研究的
: 速度是大大加快了。二代生物燃料的菌株马上就要商业化了,传统化工公司比如BASF也
: 开始工业化一些微生物途径的大宗化工原料生产。
: 借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春风,未来十年微生物学应该还有一个大的发展。像商
: 业菌株开发这样的工程化研究,个人单打独斗是基本不行的,必须要上大团队才行。但

avatar
C*n
16
哈哈,早在几周前我就问过相同的问题,看来发一个新的帖比较有人气:)
http://www.mitbbs.com/article0/Biology/31819417_0.html
那从文章的角看,弱问一下目前PLOS pathogen和MM那个更好呢?
另外我个人觉得Microbiology概念要看怎么理解了,如果往宽泛的说,每年研究yeast
和Neurospore 就有一大堆NB文章吧,有多少人是NAS member啊。 但是大多又都是以
yeast和Neurospore作为一个model来研究生命现象。

【在 e********r 的大作中提到】
: 最好的Molecular Microbiology,投稿非常难,审稿也严,影响因子掉到4.9了。同样
: 是病原微生物论文,MM的论文水平比起PLoS Pathogens的来,只会更高。
: Cellular Microbiology直接从6掉到4,
: Environmental Microbiolgy 5.6
: 传统的Journal of Bacteriology已经接近3.0,再掉就二了。
: 看着植物随便哪个期刊都在6以上,免疫就更别说了。大家说说看,这是怎么回事?
: 这个东西在国外还得,但在国内还是很要命的,因为干什么都还是影响因子第一。搞微
: 生物学的很郁闷!

avatar
I*a
17
这跟我说的是一回事吗?
你说的这些大都是公司的事情,什么实验室能上大团队?

【在 o****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倒不这么看。微生物学科是很老的学科,但这个金矿还远远谈不上被发掘了多少。
: 微生物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还是工业微生物的开发。这当然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 不过目前来看,已经有一些很好的成果了。比如现在用于碱性蛋白酶生产的菌株,可以
: 达到每毫升百万U级别的表达量。这样的菌株从合成元件,到分泌系统,以及后修饰,
: 甚至菌种的外形全都改的面目全非了。最终培养液中分泌的蛋白酶能达到200g/L这样近
: 乎匪夷所思的程度。这几年,由于新的测序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引入,做微生物研究的
: 速度是大大加快了。二代生物燃料的菌株马上就要商业化了,传统化工公司比如BASF也
: 开始工业化一些微生物途径的大宗化工原料生产。
: 借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春风,未来十年微生物学应该还有一个大的发展。像商
: 业菌株开发这样的工程化研究,个人单打独斗是基本不行的,必须要上大团队才行。但

avatar
I*a
18
老话题了。
PLOS pathogen和MM两个方向不同,能发PLOS pathogen更好。
Microbiology概念应该是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研究它们的基本生命规律。
yeast和Neurospore 有些所谓NB文章,只不过用它们做模式,已经不属于微生物学范畴
了。

yeast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早在几周前我就问过相同的问题,看来发一个新的帖比较有人气:)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0/Biology/31819417_0.html
: 那从文章的角看,弱问一下目前PLOS pathogen和MM那个更好呢?
: 另外我个人觉得Microbiology概念要看怎么理解了,如果往宽泛的说,每年研究yeast
: 和Neurospore 就有一大堆NB文章吧,有多少人是NAS member啊。 但是大多又都是以
: yeast和Neurospore作为一个model来研究生命现象。

avatar
o*u
19
1。我觉得你对学科的理解可能有些窄了点。科学的两面一是认识自然规律,二是利用
已知的知识来创造新的应用。你总不能说只有研究反应机理的才是化学家,设计新反应
的就不是在做化学吧。而且这两者并不矛盾,很多时候是相互促进的。比如说,近年开
发二代生物燃料过程中,逐渐解析的真菌降解Lignocellulose机制,我认为就是非常漂
亮的工作。除开商业价值不说,仅从基础科研的角度也大大扩展了我们对微生物的潜力
的理解,当然还伴生了一系列的CNS文章。
2。大团队科研在美国可能搞不起来,但是不代表其他地区也不行。欧盟马上要上马几
个超过30个实验室的大项目。国内也有准备从中科院牵头开始建设大团队。当然,我
个人并不是很看好这些大项目的前景。欧盟是准备靠工业巨头从商业和市场角度协调各
个独立实验室。国内恐怕是要靠行政意志来推行。具体效果要等很多年以后才能看得出
来。做好了,就能建成像现今高能物理一样的国际合作机制;做不好嘛,失败的例子,
大家就听都没听说过了。
3。小型实验室的目标,我已经说了,未来应该有很多机会在方法学上面做出成绩。比
如建立某些指征的筛选系统,更高效的基因表达操控技术。还有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
更多的数学计算和计算机设计的引入。
4。最后,我想说哪怕是最狭义的微生物学,我们都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相对动物和
植物,人类对微生物的了解恐怕是最浅薄的。到目前为止,被研究过的微生物种类估计
不到总数的10%。除了陆地微生物以外,海洋微生物更是几乎没有被发掘。我知道德
国最近派了考察队到冰岛附近去考察一个活火山洞。那里的海水温度每天要经历数次的
剧烈改变,熔岩喷发时,海水温度要接近沸腾。而很快随着潮夕又会冷却到接近冰点。
在如此的极端环境下,他们仍然发现了很多的奇特微生物。细胞是如何适应这样的温差
,代谢过程中的酶又是如何保持如此宽泛的反应区间?从好奇心的角度,我很期待他们
的后续研究。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这跟我说的是一回事吗?
: 你说的这些大都是公司的事情,什么实验室能上大团队?

avatar
p*u
20
微生物学期刊影响因子低是说的做传统微生物生理生化的吧,我觉得那些做致病菌或者
病毒免疫的影响因子很高啊,比如高福做病毒和免疫的发的paper都很高啊。
做传统微生物生理生化的牛到天也就是发个mm或者j bact,不过还好,在领域内大家的
if都低,也就无所谓了,只要不离开微生物生理生化领域就没啥关系。还有就是学一公
解微生物蛋白结构可以发高分文章。
avatar
n*t
21
诺维信碱性蛋白酶生产菌株是芽孢杆菌吧,碱蛋来源应该是克劳氏芽孢杆菌,嗜碱的菌株
碱蛋的比酶活应该在接近20000U/mg的样子,您说的百万U/ml大概表达量对于芽孢杆菌
来讲应该在50 g/l左右的样子,这个还比较合理。常见的表述工业界芽孢杆菌的分泌表
达量最高一般是20-30 g/L的样子
但是你这个200 g/L也是指细菌表达系统?还是真菌表达系统?细菌做到200 g/l我还真
是闻所未闻啊。
表达系统上面学术界发表的综述文章啥的都是小儿科了,review来review去都是学术界
的文章,表达量都是mg/L级别,撑死了g/L。
实际上,有时候很多学术界认为是创新的东西,人家工业界早就在多少年前申请了专利
保护了

【在 o****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倒不这么看。微生物学科是很老的学科,但这个金矿还远远谈不上被发掘了多少。
: 微生物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还是工业微生物的开发。这当然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 不过目前来看,已经有一些很好的成果了。比如现在用于碱性蛋白酶生产的菌株,可以
: 达到每毫升百万U级别的表达量。这样的菌株从合成元件,到分泌系统,以及后修饰,
: 甚至菌种的外形全都改的面目全非了。最终培养液中分泌的蛋白酶能达到200g/L这样近
: 乎匪夷所思的程度。这几年,由于新的测序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引入,做微生物研究的
: 速度是大大加快了。二代生物燃料的菌株马上就要商业化了,传统化工公司比如BASF也
: 开始工业化一些微生物途径的大宗化工原料生产。
: 借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春风,未来十年微生物学应该还有一个大的发展。像商
: 业菌株开发这样的工程化研究,个人单打独斗是基本不行的,必须要上大团队才行。但

avatar
o*u
22
呵呵,你说的基本上是十年前的技术指标了。现在还做二三十克表达的话,肯定是只有
赔钱的。百万u/ml级别的产率,不是正好一百万,而是数百万。
对应的百克级表达,我认为应该算是一个跨时代的东西。从百毫克到克级,甚至克极到
十克极的,都可以用传统的优化来做到。到百克级就完全不一样了。培养液中的能量物
质绝大部分都要用到生产目标蛋白,而不是维持细胞自身生长。而且细胞需要存活在2
0%浓度的蛋白质溶液中。具体是怎么做到的,我只知道一些表浅的技术手段。整体的
系统设计,那是商业机密,除了几个大BOSS,就算是子系统的项目负责人都不可能知道
的。
至于你说的工业界和学术界差异的问题,我很赞同。其实很多时候,还不是专利的问题
。而是工业界很多东西,根本就不发表。比如,你现在把诺维信的专利找齐,你也复制
不出来他们的生产线的。

菌株

【在 n******t 的大作中提到】
: 诺维信碱性蛋白酶生产菌株是芽孢杆菌吧,碱蛋来源应该是克劳氏芽孢杆菌,嗜碱的菌株
: 碱蛋的比酶活应该在接近20000U/mg的样子,您说的百万U/ml大概表达量对于芽孢杆菌
: 来讲应该在50 g/l左右的样子,这个还比较合理。常见的表述工业界芽孢杆菌的分泌表
: 达量最高一般是20-30 g/L的样子
: 但是你这个200 g/L也是指细菌表达系统?还是真菌表达系统?细菌做到200 g/l我还真
: 是闻所未闻啊。
: 表达系统上面学术界发表的综述文章啥的都是小儿科了,review来review去都是学术界
: 的文章,表达量都是mg/L级别,撑死了g/L。
: 实际上,有时候很多学术界认为是创新的东西,人家工业界早就在多少年前申请了专利
: 保护了

avatar
I*a
23
本来还想说几句,
突然发现你已经很好很好的解释了-微生物学的期刊影响因子怎么都这么低。

【在 o****u 的大作中提到】
: 1。我觉得你对学科的理解可能有些窄了点。科学的两面一是认识自然规律,二是利用
: 已知的知识来创造新的应用。你总不能说只有研究反应机理的才是化学家,设计新反应
: 的就不是在做化学吧。而且这两者并不矛盾,很多时候是相互促进的。比如说,近年开
: 发二代生物燃料过程中,逐渐解析的真菌降解Lignocellulose机制,我认为就是非常漂
: 亮的工作。除开商业价值不说,仅从基础科研的角度也大大扩展了我们对微生物的潜力
: 的理解,当然还伴生了一系列的CNS文章。
: 2。大团队科研在美国可能搞不起来,但是不代表其他地区也不行。欧盟马上要上马几
: 个超过30个实验室的大项目。国内也有准备从中科院牵头开始建设大团队。当然,我
: 个人并不是很看好这些大项目的前景。欧盟是准备靠工业巨头从商业和市场角度协调各
: 个独立实验室。国内恐怕是要靠行政意志来推行。具体效果要等很多年以后才能看得出

avatar
n*t
24
非常赞同!
我给你发了个站内信

【在 o****u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你说的基本上是十年前的技术指标了。现在还做二三十克表达的话,肯定是只有
: 赔钱的。百万u/ml级别的产率,不是正好一百万,而是数百万。
: 对应的百克级表达,我认为应该算是一个跨时代的东西。从百毫克到克级,甚至克极到
: 十克极的,都可以用传统的优化来做到。到百克级就完全不一样了。培养液中的能量物
: 质绝大部分都要用到生产目标蛋白,而不是维持细胞自身生长。而且细胞需要存活在2
: 0%浓度的蛋白质溶液中。具体是怎么做到的,我只知道一些表浅的技术手段。整体的
: 系统设计,那是商业机密,除了几个大BOSS,就算是子系统的项目负责人都不可能知道
: 的。
: 至于你说的工业界和学术界差异的问题,我很赞同。其实很多时候,还不是专利的问题
: 。而是工业界很多东西,根本就不发表。比如,你现在把诺维信的专利找齐,你也复制

avatar
n*t
25
那你指的百克级的是细菌表达系统?真菌达到百克级一点也不奇怪。细菌到这水平这我
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LONZA在推销他的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的报告上表达水平也只是 7.5 g/L。
如果是这样的话,诺维信和杰能科的酶制剂大罐发酵生产完了还要加一个稀释的步骤啦?
诺维信:
赛威液体蛋白酶---Savinase (酶活在50万u/ml左右)
赛威超强稳定型液体蛋白酶---Savinase Ultra (酶活在50万u/ml左右)
杰能科:
液体蛋白酶---Purafect (酶活在50万u/ml左右)

【在 o****u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你说的基本上是十年前的技术指标了。现在还做二三十克表达的话,肯定是只有
: 赔钱的。百万u/ml级别的产率,不是正好一百万,而是数百万。
: 对应的百克级表达,我认为应该算是一个跨时代的东西。从百毫克到克级,甚至克极到
: 十克极的,都可以用传统的优化来做到。到百克级就完全不一样了。培养液中的能量物
: 质绝大部分都要用到生产目标蛋白,而不是维持细胞自身生长。而且细胞需要存活在2
: 0%浓度的蛋白质溶液中。具体是怎么做到的,我只知道一些表浅的技术手段。整体的
: 系统设计,那是商业机密,除了几个大BOSS,就算是子系统的项目负责人都不可能知道
: 的。
: 至于你说的工业界和学术界差异的问题,我很赞同。其实很多时候,还不是专利的问题
: 。而是工业界很多东西,根本就不发表。比如,你现在把诺维信的专利找齐,你也复制

avatar
o*u
26
LONZA和我们现在做的东西有商业冲突,所以我不太清楚它们的情况。
这个百克级的表达系统我是今年夏天才知道的。因为我们后期可能要用到这个表达系统
,所以去了解了一下现在的最新技术进展。具体是哪家公司的,我不能在这里透露。但
估计同行们的也多半能猜到是哪里。
商品蛋白酶是有个最稳浓度的。这个浓度下,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最稳定,不易出现沉
淀,而且正好可以抑制自酶切。你把买来的蛋白液稀释一下,过几天他们就自己把自己
切得乱七八糟的了。而原装的蛋白酶放上几年都没有问题。

啦?

【在 n******t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你指的百克级的是细菌表达系统?真菌达到百克级一点也不奇怪。细菌到这水平这我
: 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 LONZA在推销他的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的报告上表达水平也只是 7.5 g/L。
: 如果是这样的话,诺维信和杰能科的酶制剂大罐发酵生产完了还要加一个稀释的步骤啦?
: 诺维信:
: 赛威液体蛋白酶---Savinase (酶活在50万u/ml左右)
: 赛威超强稳定型液体蛋白酶---Savinase Ultra (酶活在50万u/ml左右)
: 杰能科:
: 液体蛋白酶---Purafect (酶活在50万u/ml左右)

avatar
n*t
27
诺维信和杰能科的表达系统是不对外开放的
Dyadic的C1 system

【在 o****u 的大作中提到】
: LONZA和我们现在做的东西有商业冲突,所以我不太清楚它们的情况。
: 这个百克级的表达系统我是今年夏天才知道的。因为我们后期可能要用到这个表达系统
: ,所以去了解了一下现在的最新技术进展。具体是哪家公司的,我不能在这里透露。但
: 估计同行们的也多半能猜到是哪里。
: 商品蛋白酶是有个最稳浓度的。这个浓度下,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最稳定,不易出现沉
: 淀,而且正好可以抑制自酶切。你把买来的蛋白液稀释一下,过几天他们就自己把自己
: 切得乱七八糟的了。而原装的蛋白酶放上几年都没有问题。
:
: 啦?

avatar
h*e
28
看来我当初的选择还是对的,尽管现在已经不学微生物了。
avatar
f*u
29
我不是做工业微生物的,我也比较惊讶这个百克级。
这个说的是发酵液里面的蛋白含量吗?如果是的话那就是20%,这个真得挺夸张的。
这培养基是怎么做的?那岂不是起码要30%以上了。
实验室里用的LB什么的浓度也就2%左右。

啦?

【在 n******t 的大作中提到】
: 那你指的百克级的是细菌表达系统?真菌达到百克级一点也不奇怪。细菌到这水平这我
: 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 LONZA在推销他的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的报告上表达水平也只是 7.5 g/L。
: 如果是这样的话,诺维信和杰能科的酶制剂大罐发酵生产完了还要加一个稀释的步骤啦?
: 诺维信:
: 赛威液体蛋白酶---Savinase (酶活在50万u/ml左右)
: 赛威超强稳定型液体蛋白酶---Savinase Ultra (酶活在50万u/ml左右)
: 杰能科:
: 液体蛋白酶---Purafect (酶活在50万u/ml左右)

avatar
n*t
30
这老哥总是不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真菌表达系统的话,百克级一点也不惊讶
几年前一个小公司Iogen就做到130 g/L了,纤维素酶,现在这个公司被诺维信收购了
细菌表达系统能到百克级那可还是闻所未闻

【在 f**u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不是做工业微生物的,我也比较惊讶这个百克级。
: 这个说的是发酵液里面的蛋白含量吗?如果是的话那就是20%,这个真得挺夸张的。
: 这培养基是怎么做的?那岂不是起码要30%以上了。
: 实验室里用的LB什么的浓度也就2%左右。
:
: 啦?

avatar
f*u
31
感觉你是干这行的,要不你来回答我的问题吧。
细菌真菌的区别我不懂,我好奇的是百克级说的是每升发酵液有100克蛋白吗?
那培养基的浓度岂不是要很高。就算是中间不停地补料,
最后的蛋白浓度如果那么高的话发酵液岂不是要变得很粘。

【在 n******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老哥总是不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 真菌表达系统的话,百克级一点也不惊讶
: 几年前一个小公司Iogen就做到130 g/L了,纤维素酶,现在这个公司被诺维信收购了
: 细菌表达系统能到百克级那可还是闻所未闻

avatar
C*e
32
ISME现在影响因子很高
而且牛X哄哄得不行

【在 n**********u 的大作中提到】
: AMB影响因子上涨了,超过plos one, AEM,lz可以考虑这个。BT是国人最喜欢的,不过
: MM还是当之无愧的NB,以前记得是7左右的,现在确实降到了5分档了。 MM,国人投的
: 不多,lz投上去了话,还是挺牛逼的。 如果是做生态的话ISME也挺牛的,npg刊物,沾
: nature子刊的光,IF也到了7,8左右了。

avatar
n*t
33
是的,每升发酵液100g,而且是分泌的胞外酶
我也不是这行的

【在 f**u 的大作中提到】
: 感觉你是干这行的,要不你来回答我的问题吧。
: 细菌真菌的区别我不懂,我好奇的是百克级说的是每升发酵液有100克蛋白吗?
: 那培养基的浓度岂不是要很高。就算是中间不停地补料,
: 最后的蛋白浓度如果那么高的话发酵液岂不是要变得很粘。

avatar
w*i
34
传统微生物学现在只有向应用发展才有前途。
比较新的一个方向,其实环境99%以上的微生物都是未知的,所以还有很多很好的研究
方向。
比如用最新的测序技术研究微生物,metagenomes,最新的单细胞测序技术不就发在
nature上了么。
而且最近的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不是也有很多很强的文章么,国内深圳华大王
军不是做的也很好?
楼主的思维太局限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