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大教授现身回应“逆天”抗癌病毒:最快3年用于人体
avatar
中大教授现身回应“逆天”抗癌病毒:最快3年用于人体# Biology - 生物学
c*y
1
有一种类似lego blocks可以做成电器的玩具,叫什么名字?
有人知道吗?
谢谢!
avatar
t*m
2
如果把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跑,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认为,他带领
的团队顺利跑完了第一公里。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内首次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病
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
这是否意味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有望在未来诞生?现在的癌症患者有无希望受益于此?昨
日(15日),颜光美在中山大学北校区的办公室内,详解了这一研究结果的热点问题。
提问 M1真的很厉害?
回答 对三种癌细胞杀伤作用最明显
颜光美团队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
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
更为关键的是,实验团队找到了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
ZAP)。研究显示,69%肝癌组织、52%结肠癌组织、61%的膀胱癌组织表现出ZAP的低水
平。这意味着,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先通过检测,确定体内癌细胞缺乏ZAP,便
可以进行病毒溶瘤治疗,提高有效的可能性。
该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10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下简称PNAS杂志)上,
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轰动。
提问 啥时能用上?
回答 最快3年完成临床前阶段后用于人体
“我们现在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有充足的研究资源和好的研究条件,争取用3年左右
时间完成临床前阶段的研究工作,取得一期临床试验的许可证,M1病毒便能用于自愿参
与试验的患者身上,这是理想情况下最快能用于人体上的时间了。”颜光美说。
按照法律规定,新药研发需通过科学研究、临床前、用于人体的一、二、三期临床试验
等阶段,才可以上市销售,用于临床治疗患者。一期临床试验考查药物的安全性,二期
考查药物的有效性,三期试验用数量更多的实验样本进一步研究,上市后还要在临床中
进行大规模的研究,验证药效。
“我对这项研究的可信度很有信心,实验本身的科学证据充足,但面对外界要冷静。”
颜光美不同意这是对现有治疗癌症方法的颠覆一说,他更愿意称为“对现有癌症治疗方
法的补充和发展”。目前,治疗癌症的临床疗法包括手术切除、物理放射、化学药物治
疗等,靶向药物也属于化学治疗,只是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没那么强,但仍然有耐药
性等问题。
“研发药品的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颜光美曾在美国药厂实验室工作,在那里一个新
药的平均研发期是10年,花20年去研究也是常事。新药研究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多,而且
与其它领域的研发不同,药品研发还有安全性、有效性等门槛,一步跨不过去便悉数归
零,因此是高投入高风险的研究领域。
提问 研发还有那么多阶段,那病人啥时能用上?
回答 现在自愿也不行,将及时公布进展
“现在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用于病人身上,这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前日晚上十一
点,颜光美还在电脑前逐一回复了286封来自患者亲友的咨询邮件。作为论文的两位通
讯作者之一,身兼学术和行政领导职务的颜光美公布了自己的邮箱,以收取国内外科研
同行的咨询,没想到收到大量病患咨询邮件。
他很理解患者亲友见到一线曙光的急切心情。有些来电者不能理解,“我给你签字画押
,完全自愿行不行”,他花了半小时给对方解释,现阶段用于病人身上,不管结果如何
,均触犯法律。电话也是响个不停。在接受采访的一个小时中,他的手机响了四五次,
电话中他连说“有最新进展一定会及时公布”。
提问 人类与癌症的抗争进展到何种程度了?
回答 现有唯一有效疫苗是子宫颈癌疫苗
现在唯一能有效预防的癌症疫苗是子宫颈癌疫苗,对几种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子宫颈癌
预防作用能达到90%以上。但由于我国药监部门的审批等原因,疫苗在大陆地区尚未上
市。
所有癌症的发病机理,现在都还是不清晰。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宫颈癌是疫苗无法预防。
癌症治疗的效果,关键看恶性肿瘤的早中晚期,与癌症类型的关系相对较小。早期的即
便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肺癌,也有80%以上五年存活率。晚期只有20%存活率。五年
生存期比例较高的是鼻咽癌、甲状腺癌,原因是这类肿瘤不易扩散。
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最差的是晚期的胰腺癌、肺癌、肝癌。有25%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在
被确诊后活不过一年。
得益于同M1病毒类似药理,人类开发出针对一些基因突变所引发的癌症的靶向药物。比
如说,现在医学发现,中国人所患的肺癌当中,有相当部分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它们的
EGFR基因出现突变。所以药商们开发出针对此类突变的靶向药物,如特罗凯、易瑞沙,
还在继续针对这些突变致癌基因,开发后代的靶向药物,但它们的作用和M 1不同,不
同点在于长期使用该类靶向药物后,容易出现耐药现象。
提问 抗癌研究有多难?
回答 23人参与研究 来自多个学科
“单一学科或者几个人的小实验室都不可能完成这个实验。”在颜光美30人的实验室团
队中,有23人参与M1病毒研究,他们来自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毒学、临床
肿瘤科等多学科,包括博士研究生、临床医生和技术员,例如从患者身上取肿瘤活体组
织需要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医生完成,病理学分析鉴定由中山一院负责。“多学科合作的
胸怀、组织协调的能力,对科研创新必不可少。”
论文发表前一个月,实验室团队已申请了国家和国际的专利,这是完全由中山大学自主
研发的知识产权。
2004年开始,颜光美便着手筹备主持生物制药的抗癌研究。他的研究思路套用俗话,便
是中国传统的“以毒攻毒”。2007年,实验团队利用一种霍乱毒素细菌,产生有毒蛋白
质,诱导脑癌肿瘤细胞降低恶性程度,分化成类似于正常细胞的细胞,论文也是发表在
PNAS杂志上。这次M1病毒特性的发现,则是另一套称为“溶瘤病毒”的抗癌功夫。
提问 为啥不发在Nature或Science?
回答 PNAS给足了版面
颜光美认为,PNAS作为综合性期刊,在学术界中已经有很大影响力,在生物学领域中属
于权威杂志,引用指数足够高,他在美国的导师也很喜欢在PNAS上发文章。
PNAS的审稿非常严格,论文投稿后只有一次修改机会,修改后要么发表要么淘汰,负责
提出修改意见的是该领域世界级的学术权威。
颜光美介绍,一般情况下,PNAS给一篇论文的正文篇幅是6页,颜光美团队发表的这篇
有9页正文(含6张图表)和10页的补充数据,是作为这期杂志的重点论文来推出。
更为人熟知的Nature和Science杂志,一般只给论文4页正文的篇幅,最多只给4张图表
,讲求短小精悍,颜光美希望论文发表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学术项目故事。
对话
暂未发现损伤正常细胞 新药或是注射剂
南都:实验进展如何?
颜光美:研究进行了一系列体外测试、小鼠体内的肿瘤模型测试以及取自患者的肿瘤活
组织测试,下一步,实验人员会将M1病毒用于灵长类动物身上进行实验。我设想,新药
会是动脉或静脉注射剂。从已有资料来看,这项研究的前途很好。我们还有其它技术证
据支撑,等相关实验到达完成阶段,还会有论文发表。
南都: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攻击,产生抗体,如何让病毒绕开
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颜光美:人体产生的抗体会在两星期后将体内病毒“赶出体外”,M1病毒的疗法设想是
两个星期内分3至4次注射,病毒有足够时间钻入癌细胞体内,通过扩增裂解方式杀伤肿
瘤细胞,产生的子代病毒又能感染周围的细胞。抗体清除体内未感染癌细胞的病毒,不
影响已经“打入敌后”的“病毒卧底”工作。
南都:M1病毒是否会感染正常细胞,引起其它疾病或产生毒副作用?
颜光美:自然界存在的病毒中,只是一小部分会对人体致病。M1病毒只在马和猪之间传
播。研究进行了两种病毒感染正常细胞的实验,一是同一器官的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
的对比实验,二是包括心脏、肝、肠管、血管等7种人体主要器官组织的正常细胞感染
M1的实验,均未发现M1病毒对正常细胞有损伤作用。因此推断,M1病毒治癌对正常细胞
没有毒副作用。
而且,对人体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是临床试验需要考查的内容,现阶段实验室试验
尚未涉及。即使日后实验发现对人体产生某些副作用,权衡轻重,只要利大于弊,依然
还有临床应用价值。
南都:M1病毒能否治疗非实体瘤?对肿瘤转移和扩散的治疗有何作用?
颜光美:我们研究中,M1病毒已发现的作用仅局限于实体瘤,因为中国90%的癌症病例
都是实体瘤,所以这是我们团队首选的实验对象。肿瘤扩散和转移后,M1病毒是否有效
,对血液肿瘤是否有效,这些都是未来进一步实验研究的方向。
我们现在是用天然病毒进行实验,未来在研究清楚病毒的结构和功能后,根据它的抗癌
机制,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建工程病毒,将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的病毒RNA结构
部分去除。另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将病毒改建成只杀伤特定种类癌症细胞的病毒,专门治
疗某一癌症,更加精确打击。
南都科学新闻工作室 出品
主持:冯巧
采写:南都记者 陈万如 王道斌
avatar
c*y
3
found it. it's called Snap Circuits.

【在 c***y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一种类似lego blocks可以做成电器的玩具,叫什么名字?
: 有人知道吗?
: 谢谢!

avatar
d*t
4
看到PNAS那段就可以不用往后面看了...

【在 t**m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把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跑,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认为,他带领
: 的团队顺利跑完了第一公里。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内首次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病
: 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
: 这是否意味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有望在未来诞生?现在的癌症患者有无希望受益于此?昨
: 日(15日),颜光美在中山大学北校区的办公室内,详解了这一研究结果的热点问题。
: 提问 M1真的很厉害?
: 回答 对三种癌细胞杀伤作用最明显
: 颜光美团队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
: 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
: 更为关键的是,实验团队找到了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

avatar
t*m
5
哈哈,欺负人民群众不知道有article

【在 d**********t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PNAS那段就可以不用往后面看了...
avatar
h*o
6
3年能上临床?
这也太快了
avatar
f*r
7
和媒体扯上关系一般都会扯犊子。
avatar
x*e
8
太搞笑了,以为大家不知道有个顶级期刊叫Cell啊

【在 t**m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果把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跑,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认为,他带领
: 的团队顺利跑完了第一公里。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内首次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病
: 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
: 这是否意味一种新的抗癌疗法有望在未来诞生?现在的癌症患者有无希望受益于此?昨
: 日(15日),颜光美在中山大学北校区的办公室内,详解了这一研究结果的热点问题。
: 提问 M1真的很厉害?
: 回答 对三种癌细胞杀伤作用最明显
: 颜光美团队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
: 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
: 更为关键的是,实验团队找到了M1病毒靶向杀伤癌细胞的特征物——锌指抗病毒蛋白(

avatar
d*t
9
PNAS一般是journal club的首选,就是因为短...nature letter信息量很大的,很多数
据都是在supplemental data里面

【在 t**m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欺负人民群众不知道有article
avatar
s*1
10
Or nature medicine, cancer cell.
玩笑归玩笑,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 x********e 的大作中提到】
: 太搞笑了,以为大家不知道有个顶级期刊叫Cell啊
avatar
x*e
11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在 s*******1 的大作中提到】
: Or nature medicine, cancer cell.
: 玩笑归玩笑,让我们拭目以待

avatar
j*i
12
大家不要酸。我觉得这个教授说的挺靠谱的。nature那段,他完全可以自信得说就怕
nature编辑不识货。虽然oncolytic virus不是个新概念,但大家用来用去用的最多的
就是相同的几个virus. 这个M1是他们鉴定的,我觉的这是能发pnas的原因。Oncolytic
virus用到临床当然会有很多问题,比如off-target, 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或者效率
不够高等等。但他们这个东西还是很有意思的,运气好的话,可能对某些肿瘤特别有用
avatar
d*t
13
倒不是什么酸,这个发现本身还是不错的,PNAS也是不错的杂志,只是这段采访的语气
,有点过于忽悠不明事实的群众了,当然这个记者问的这个问题也不好回答就是了

Oncolytic

【在 j******i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家不要酸。我觉得这个教授说的挺靠谱的。nature那段,他完全可以自信得说就怕
: nature编辑不识货。虽然oncolytic virus不是个新概念,但大家用来用去用的最多的
: 就是相同的几个virus. 这个M1是他们鉴定的,我觉的这是能发pnas的原因。Oncolytic
: virus用到临床当然会有很多问题,比如off-target, 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或者效率
: 不够高等等。但他们这个东西还是很有意思的,运气好的话,可能对某些肿瘤特别有用
: 。

avatar
n*t
14
你这种想法,就是扯淡的人为什么在中国这么流行的原因。

Oncolytic

【在 j******i 的大作中提到】
: 大家不要酸。我觉得这个教授说的挺靠谱的。nature那段,他完全可以自信得说就怕
: nature编辑不识货。虽然oncolytic virus不是个新概念,但大家用来用去用的最多的
: 就是相同的几个virus. 这个M1是他们鉴定的,我觉的这是能发pnas的原因。Oncolytic
: virus用到临床当然会有很多问题,比如off-target, 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或者效率
: 不够高等等。但他们这个东西还是很有意思的,运气好的话,可能对某些肿瘤特别有用
: 。

avatar
q*g
15
记者写东西肯定要夸张些。 还是看看pnas的文章再说。

【在 d**********t 的大作中提到】
: 倒不是什么酸,这个发现本身还是不错的,PNAS也是不错的杂志,只是这段采访的语气
: ,有点过于忽悠不明事实的群众了,当然这个记者问的这个问题也不好回答就是了
:
: Oncolytic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