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大家现在构建质粒,都用什么办法?
avatar
F*8
2
双酶切连接载体不是很简单吗? 难道传统的双酶切连接策略已经过时了吗?
现在有什么更先进的方法?
avatar
c*o
3
好像是练铁砂掌的
avatar
H*i
4
双酶切连接,CPEC,golden gate,Gibson assembly(SLIC SLiCE)
没有过时的方法,只有合适的方法
avatar
d*2
5
做burger滴。
avatar
s*s
6
双酶切能用,但是比较大的问题是
1. 要PCR,引入突变,需要反复测序
2. PCR片段,酶切片段,载体片段需要回收,增加许多step
3. 需要考虑读框,片段越多越复杂。
4. 大规模clone (多种片段进入同一载体,或者同一片段进入多种载体)效率低下。
我三五年前经常做克隆。当时常见的方法就是,凡事能拿到gateway的,统统gateway;
需要改造的,改造部分合成,用gibson assembly, 然后gateway;改造比较多的,全部
合成。
其实生物破刀说工资少,其实每天人工加overhead也要$200。很想不通有些老板就是
愿意让手下多费一个礼拜反复做酶切测序,也不愿意花钱买,或者用gateway。

【在 F*****8 的大作中提到】
: 双酶切连接载体不是很简单吗? 难道传统的双酶切连接策略已经过时了吗?
: 现在有什么更先进的方法?

avatar
H*i
7
LS不是那么说,看你构建目的。
如果你的plasmid模块化很好,而且需要做大量组合性的尝试,双酶切连接很方便,而
且后续构建是不需要PCR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