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永不凋谢的青春之花——深切缅怀赵永芳老师
avatar
永不凋谢的青春之花——深切缅怀赵永芳老师# Biology - 生物学
O*r
1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主页
http://www.ibp.cas.cn/zhxw/zxbd/201608/t20160821_4653560.html
8月19日上午,生物物理所举行追思会,深切缅怀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国家“青年千人
计划”入选者、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
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永芳研究员。赵永芳199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04年在生物物
理所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入选中组
部“青年千人计划”并被聘为生物物理所研究组长。2015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
基金资助。于2016年8月15日凌晨猝然离世,年仅39岁。
科研骨干代表、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赵永芳研究组工作人员及研
究生代表、所领导和管理部门代表等80余人参加追思会,共同追忆同赵永芳老师科研合
作、生活交往、科学情怀等日常点滴场景,表达缅怀和痛惜之,追思会由党委书记汪洪
岩主持。
——她对科学事业充满信心,执着敬业
赵永芳老师热爱祖国,在国外学习工作时,曾向友人表示“再不回去,我就失去回
国做贡献的机会”,2013年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答辩。由于
她博士毕业于生物物理研究所,归国之初,她谢绝其他单位的盛情聘请,克服夫妻两地
分居的困难,选择回到生物物理所开展科学研究。有人回忆说,“赵永芳老师是一位纯
粹的科学家,回国时她只跟研究所谈她的工作,没有签订有关个人生活待遇的协议,就
办理了入职手续。她希望能够配一套单分子FRET设备,以保证更有效的开展实验,这是
她提出的唯一要求。她说,我熟悉这里的科研氛围,这就是我向往的地方。关于个人,
我相信研究所不会亏待我。”
回国后,她对科学事业充满信心,树立了很高的研究目标,潜心科研,工作忘我投
入,坚持工作在第一线,快速建立起了独立的研究组,实验室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成长为年轻一代优秀科学家。一位所领导回忆说,“我第一次见她是在招聘面试答辩时
。她过去的工作做得非常优秀,但我当时对她计划开展的研究方向不是很有把握,而她
非常有信心地说,这个工作她肯定能做好。正是受到她这种精神的感染,我感觉到这个
年轻人非常值得引进。这几年在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我很关注她的工作进展,我看
到她与实验室膜科研团队融合得很好,而且非常有创新思想和活力。今年夏天的生物大
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年会上,她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思路、进展以及跟其他老师合作情况
,我意识到她已经做出了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对她未来的发展更加放心了,她一定能够
做好。这就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个不幸的消息,我感到很震惊、很
惋惜,也很痛心。”赵永芳老师撰写的科学研究论文有一些已经投稿,还没有来得及看
到发表。有的科研人员谈到,“我们看到的永芳天天笑得很开心,但我相信她内心的坚
毅,她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有一次我们一起去武汉招生,她跟我讲过,从小学、大学到
博士考试,她很少有第二名,但她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持续努力。”
她十分注重对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培养,为了培养新生科研力量,每当研究组成员遇
到课题上的瓶颈,她总是亲力亲为,尽力解决。一位科学家介绍说,“去年年底PI学术
年会时,我们住一个房间,晚上她一直在和她的学生打电话,一直打到了接近11点钟,
中间和我讨论好几次这个蛋白出现问题纯化该怎么做,我们讨论完又跟两个学生在电话
上指导实验的问题。”赵永芳研究组的工作人员说,“赵老师走前的某个周末,她还带
着我们调试显微镜,因为是新的型号,她也不是特别了解,有时候调半个小时都调不出
来,真是急的不得了,但她总是带着标志性的微笑说:没事,你多试几遍就会好。”
——她纯粹、率真、开朗,乐于助人
跟赵永芳老师一起科研合作的同事,感受到的是她的纯粹、率真。对新回国的年轻
研究组长,由于起步时期比较艰难,她总是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和支持,是年轻研究组
长眼中的好大姐。有的科研人员说,“永芳曾帮助我们研究单分子结构,说她有可能帮
我们解决。大概持续3个月左右,经过永芳反复研究实验,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在这
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非常肯定而清楚地看到,我们当时是错的,让我们避免了在错误的路
上耽误时间,整个过程我看到的是永芳非常认真,而且非常专业,在整个过程什么都没
要求,只是认认真真做,让你看到正确的做法。”但她也有被所内同行指点的时候,她
对别人的建议总是认真听取。有同事说,“在她准备参加基金委优青报告的预答辩时,
我们从各种角度提出了严苛的意见和建议,她都微笑着接受,报告从头到尾的改,后来
顺利获得了优青资助。”
她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除了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没有其它浮躁的想法,在工作和
家庭的双重压力下,都是从容微笑面对。有的科研人员回忆说,“周末、晚上我都会来
办公室,我经常在研究所见到她,有时带着她儿子在实验室加班,有时从楼里面出来,
有时从单位大门口经过,我真的特别崇敬女性科研人员,因为压在她们肩上的重担不单
单是科研,也看到作为一个母亲多么不容易。但是从来没听到她抱怨,精神状态总是非
常好,这点我非常敬佩,特别灿烂的笑容,多大的担子压在身上,至少给别人带来的感
觉是很好的。”她的率真也体现到了研究生培养中,作为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每当她批
评学生时,她自己心里比学生本人更难受。有的科研人员介绍说,“有一次开组会她的
学生哭了,她打电话跟我说:你在吗,我到你办公室来。她来了说今天把学生说哭了。
说着她自己也哭了。”
研究所领导收到她同在枝江一中的高中同学缅怀她的短信:“不见永芳有21年了,
在我的记忆里,她永远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高中女孩子,穿着异常朴素,眼睛特别有神,
安安静静的在教室里面写着作业。上课时总是坐的端端正正,用眼睛、耳朵捕捉着老师
所讲的每一个问题。她有时问我没想到的一些问题,我的回答若未能解开他的疑惑,她
并不追问,而是用眼神表示不明白,站在我面前不离开。我另寻角度做出解释,她也只
是微微一笑,眼睛特别亮”。“她参加学校运动会长跑,取没取得名次我不知道,但是
她跑的时候,有一股倔强不服输的劲头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有时由于课题组需要所
里的支持,找所领导提出请求,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会说“你已经答应了哦”,然
后一脸的阳光。研究所的同事跟赵永芳老师在一起,总是感觉到她身上这样一种满满的
正能量。
——她朴实坚毅,乐观面对生活
生活中的赵永芳老师乐观向上、朴实无华。我们翻出她几年来的照片上,总是看到
她冬季身着那件长款红色棉袄、夏天绿色和黄色条纹的裙子。她的一位学生追忆说,“
赵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刻是她真的是一个非常纯粹科学家,她不在乎钱,她生活非常俭朴
,我们可以看到,跟她这相处的这三年多她就那几件衣服,然后每天更多的时间都是扑
在工作上,她非常低调,从来没有跟谁闹过情绪,也根本不在乎要出什么名。她乐观向
上,平实而坚毅。作为一个抚养两个幼子、照顾老人的女性,她总是热情而乐观,从未
听到她抱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凡是跟她接触过的人都感觉很
亲切,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有的科研人员说,“赵永芳老师永远离开了科研岗位,也
离开了她两个年幼的子女,这是让人难以承受之痛。她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答应他们每
周挤出时间去看一场电影,付出非常多。在这种生活和工作上双重的压力下,我从来没
有听过她向我抱怨什么不好。”还有科研人员回忆发生在去年的一个细节:“我们在怀
柔走上国科大的天桥,看到了远远的长城,我当时随口说了一句我们应该去爬一爬。但
长城看似很近,我们走过去是不现实的,没有想到,永芳穿了红色棉袄,穿了一双皮鞋
还是高跟的,她之前一直说自己身体不好,运动不行,就那样没有路的时候,在草丛里
面穿过,她一直没有落在我的后面,如果我换了那么一身装束,我是不可能爬上去又爬
下来的,但她一声都没有说,很坚持很乐观,就这么爬下来了。”
——她精神永存,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徐涛所长在追思会上总结指出,赵永芳老师纯粹、率真、淡泊名利。工作上,她勤
奋、敬业,她的一生就是不断努力追求科学;生活中,她乐观、阳光,总能向身边的人
传递的正能量。对永芳的家人,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给予照顾和关怀;对于永芳未尽的事
业,我们会做好安排,让她未完成的科学研究能够持续顺利开展。全所工作人员要铭记
和发扬永芳的优秀品质,踏着永芳的足迹继续前行,让科技创新的青春之花永不凋零,
这是对赵永芳老师最好的纪念。
上级组织、赵永芳老师的同事、同学、朋友及社会各界对她的猝然离世深感悲痛和
惋惜,对她的家属给予了慰问和关怀。对此,生物物理所及赵永芳老师家人深表感谢。
avatar
S*e
2
默哀。。。
唉,小孩子没有亲妈很可怜啊,想想就要哭,要是亲爸而不是亲妈走了就更可怜了
钱我就不捐了,实在是帮不了什么,希望小孩子和家人能少点痛苦
avatar
O*r
3
愿逝者安息,生者幸福;愿所有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华人,无论您在中国,还是外国,
都能有所收获。不仅是中国,整个世界都需要正能量才能良性的进步。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