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摩西·巴尔: 大脑减负,可以丰富思维增加快感
avatar
摩西·巴尔: 大脑减负,可以丰富思维增加快感# Biology - 生物学
P*R
1
摩西·巴尔: 大脑减负,可以丰富思维增加快感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在事情发生的同时叙述自己的体验。我开玩笑,
说他是自己生活的旁观者。公平地讲,我们都没能最充分地体验生活。我们的头脑往往
被太多思绪占据,无法完全沉浸于哪怕就在眼前的东西。
有时候,这是没问题的。我乐意不记得日常通勤中度过的大段时间,因为我的思绪会游
荡开来,会在早上驱车时进入“自动驾驶”状态。但我并不想太多地从生活中消失。我
们常常只是吃饭,而不是品尝美食,对一些美丽的事物视而不见。在完全心不在焉的情
况下,我可能就完成了和女儿的整个交流过程(请原谅我)。
最近,我发现我们忽略了很多东西,不只是关于外部世界,还包括在思绪乱七八糟的时
候不能充分挖掘内心世界的潜能。在本月发表于《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的一项研究中,我和研究生希拉·巴罗(Shira Baror)证明了,独特和有创造力的思维
能力明显会被杂念、穷思竭虑和其他形式的“思维负荷”阻碍。很多心理学家假定,未
加干涉的思维倾向于沿着熟悉的联想那种套路走。但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创意思维而
非常规思维,才是我们思维清晰时的默认认知模式。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我们给参与者布置了一项自由联想的任务,同时给他们的思维能力
施加不同程度的负荷。比如,在一项实验里,我们要求半数的参与者记住一串七位数,
另一半则只需记住两位数。在参与者运用短期记忆记住这些数字串的同时,我们又给他
们提了一个单词(比如鞋),让他们尽可能快地说出脑子里因之冒出来的第一个词(比
如袜子)。
我们发现,比较高的思维负荷会持续降低这一反应的独特性和创意性:需要记住七位数
的参与者做出的是统计学上最常见的反应(比如,白/黑),只需记住两位数的参与者
给出的则是相对不那么典型、更富于变化的搭配(比如,白/云)。
在另一项实验中,我们发现,做出反应的时长与反应的多样性成反比,排除了思维负荷
低的参与者不过是花更多时间做出有趣回应的可能性。事实是,如果思维负荷比较高,
就算是寻找一个常规的答案,也需要更多时间。这些实验说明,思维的自然倾向是去探
索并偏爱新意,但如果负荷过大,它会寻找最熟悉、同时也难免不那么有趣的解决方案。
大体而言,我们大脑的探索和利用活动之间存在一种矛盾。处在探索状态时,我们处理
事情的角度广度,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也都比较强。其他时间里,我们则依赖或“利用”
已知的东西,依赖我们的预测,信任一种可预测环境的舒适。前往一个没去过的国家旅
行时,我们往往更具探索性,而当我们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时则更容易处于利用状态。
生命中的许多时间里,我们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状态。这两种模式都有其实用的
益处:如果不探索,我们人类就永远不会走出洞穴;如果我们不利用熟悉状况的确定性
,就会冒太多的险,走向灭绝。只不过,这里需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平衡。我们的研究显
示,你内在的探索太过经常地因思维负荷过多而减少,就像对外部环境的探索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以各种方式给思维“施加负荷”:记下生鲜杂货清
单,以便晚些时候在超市里采购;多次默念一个刚认识的人的名字,好让自己不会忘记
;参加重要的会议之前,反复练习自己的说辞。当然,还有无时无刻的普通思维游荡。
另有一些更具病理性,或至少更难根除的思维负荷来源,比如压力、焦虑和抑郁状态下
特有的冥思苦想模式。所有这些负荷都会消耗心智,导致思维呆滞和快感缺乏——感受
快乐的能力低下。
过去几年,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在内观冥想隐修地过上一周静默的生活。沉默一周
,努力清空自己的思想,不适合内心脆弱的人,不过我的确希望所有人都能至少试一次
。第一次去隐修时,我惊奇地发现一个普通的番茄吃起来怎么会那么美味,为什么我不
再那么介意身体上的不舒适,自己怎么能单单盯着一朵花看45分钟,而且还如此满心欢
喜。当我回归思考一些东西而非什么也不想的状态时,我的想法变得更新鲜,也更让人
意外。
显然这种古老的冥想实践帮我解放了思维,让它对当下有了更丰富的体味。除了在驾驶
F-16战斗机、体验极端的恐惧或经历性高潮时,你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时间让思维处在游
荡状态。结果,只有一小部分心智仍然在参与眼前的事物,走神和沉思变成提高生活质
量的负担。培养一种给大脑减负的能力——不管是通过冥想,还是一些别的实践——可
以极大地增强你对世界的体验,而且就像我们的研究所显示的,它也会极大丰富你的思
维。
神经系统科学家摩西·巴尔(Moshe Bar)是以色列巴依兰大学多学科大脑研究中心(
Multidisciplinary Brain Research Center at Bar-Ilan University)主任,同时在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和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担任教授。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