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c*s
1
笔架亦称笔格,为搁笔的文房用具。其具体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从南朝梁(502-556
)吴均(469-520)所作《笔格赋》:“幽山之桂树……剪其片条,为此笔格”看,已有
1500余年的历史。笔架因样式不同,多有别称。如笔山,因呈多峰山形而名,造型一般
为五峰,中峰最高,两边侧峰渐次之,平底。以明代中晚期瓷制品较多。笔床,其卧式
如床而名。明屠隆《文具雅编·笔床》:“笔床之制,行世甚少。有古鎏金者,长六七
寸,高寸二分,阔二寸,饰如一架焉,可卧笔四矢。以此为式,用紫檀乌木为之,亦佳
”。另有笔枕,笔悬等。笔架材质有瓷、水晶、玉、紫砂、铜、铁、木等。南北朝之前
的笔架传世品还不曾发现,故具体面目不甚清晰,不过从文献来看,当为山形。“若九
疑之争出,”材质当为木。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此时的笔架
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如杜甫诗:“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陆龟蒙诗:“自
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材质已不局限于木,呈多样化,如罗隐诗:“珊瑚
笔架真珠履,曾和陈王几首诗”。《开元天宝遗事》:“学士苏廷页,有一锦纹花石,
镂为笔架”。遗憾的是对笔架的形状不曾提及。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