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穴位的简易找法# ChineseMed - 中医
L*D
1 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4d530100np5j.html
穴位的简易找法
关于用身体做度量工具:
四指并拢,横向的宽度为3寸。
三指并拢,横向宽度为2寸。
中指食指并拢,横向宽度为1.5寸。
大拇指第一关节宽度为1寸。
后溪:双手握拳,手掌最上面那条横纹靠小手指这边的尾端会有一个突起的小尖,为后
溪穴。
作用:晚上睡觉落枕,可以按揉此穴。颈椎不好的人平时敲打此穴也有辅助作用。
方法:手闲着时双手互敲,或敲打桌边椅边等一切可敲打的地方,再或者帮人捶背捶肩
都是在敲打后溪穴穴位的简易找法
前谷:和后溪对应,在后溪穴上面一点小指与手掌交接处有一小块突起的骨头,再往上
有个小的凹陷,为前谷穴。
作用:和后溪穴都是小肠经上的穴位。(小肠经从后颈经肩,大臂,小臂一直到小指)
小肠经上的各部位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按揉这两个穴位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犊鼻:屈膝,膝盖处会有一块突起的骨头,是块倒三角形的(平时都以为是圆形的穴位
的简易找法),手掌根放在骨头的上部横边,中指找到三角形下面的顶点处,食指和无
名指的位置能找到两个凹陷,分别为内犊鼻和外犊鼻。
作用:经常按揉此穴对关节炎有一定帮助。
风府:后颈后发际线处,向上量大拇指第一关节宽度(1寸)的距离有一凹陷,为风府
穴。
作用:受风寒后(洗头没干出门吹风,或直接睡觉都容易引起)后脑勺疼可以按揉此穴。
角孙:将耳廓向内折,耳朵最上端会形成一个尖角,尖角对着的头皮处为角孙穴。
作用:偏头痛时按摩头痛同边的此穴。牙齿,眼睛痛也可以用这个穴
腰阳关:双手叉腰,手掌向后,大拇指放在髋骨最高处,食指向背后尽量延伸,食指延
长线交汇处为腰阳关。
作用:腰酸腰痛可按揉这个穴。来的此穴位于督脉上,按揉此穴可助阳气生发
攒竹:眉毛最粗的眉头为攒竹穴。(以前的眼保健操好象有这一节)
作用:打嗝时可按揉此穴,每次5-10分钟
内关:手掌根横纹向手臂三指(2寸)处,可摸到两根比较硬的大筋(肌腱),中间有
凹陷,为内关穴。
作用:晕车时按揉此穴。应该也有止呕的作用吧(上次晕车时用过没啥效果,可能位置
方法都不太正确,下次再试)
方法:用一元硬币的侧棱竖向滚动,不可横向按揉。此穴应是作用于心包经
率谷:和角孙差不多,将耳廓向内折,耳朵最上端小尖角向上两指(1.5寸)处为率谷
穴。
作用:醉酒时按揉此穴可解酒。
承山:小腿后膝盖窝到脚后跟的中间很大块肌肉(腓肠肌)的下面为承山穴。
作用:小腿抽筋可按揉此穴。小腿酸痛也可用此穴,并可消肿
中渚:手背小指,无名指之间凹陷处向手腕方向一指宽(1寸)处为中渚穴。
作用:耳鸣可按揉此穴。
方法:可用硬币或拇指指甲竖向推揉
人中:鼻子和嘴巴之间那条竖沟为人中穴。
作用:晕倒时急救,用指甲盖掐此穴。
列缺:一手大拇指食指成八字,和另一手大拇指食指成十字交叉(就是两手的虎口相对
成十字),一手的食指指尖顺另一手手背大拇指侧边能摸到一突起的骨头,即为列缺穴。
作用:戒除烟瘾。应该还要配合其它的一些治疗,而且是长期按摩才能有效果。此穴位
于肺经,也有清肺去浊气的作用。
方法:顺穴位所有突出部分竖向推揉。
大椎:脖子后面低头时突起的那块骨头处为大椎穴。
作用:发烧时临时找不着药可用此穴退烧。
方法:用普通的钢针消毒后(放酒精里泡,或直接用唾沫也是可以消毒的穴位的简易找
法,然后放在火焰的最高处也就是最高温度处烧),然后用手捏起大椎穴处的皮肤,用
针扎三四下,大概放五六滴血就好了。据说对青春痘也有一定效果。
玉枕:后脑勺和耳朵中部平齐的位置有左右两块向下弧的骨头,最下弧的下面有两处凹
陷为玉枕穴。
作用:对脱发,白发有帮助。
巨阙:前胸正中肋骨分叉处(俗称心口窝)向下三指宽(2寸)处为巨阙穴。
作用:对口腔溃疡有帮助。可灭思虑过重产生的心火
睛明:两眼内眼角(目内眦)为睛明穴。
作用:缓解眼干涩。小时候眼保操都有这节,用手指肚放在此穴位上原地画圈按揉。
风池:后脑勺头骨下方和风府穴水平位置两条大筋外侧的凹陷处为风池穴。此穴位于胆经
作用:按揉缓解眼干涩。
上星:额头上方前发际线向上一指宽(1寸)处为上星穴。
作用:缓解脑疲劳。
方法:轻拍按揉此穴。也可用十指梳头法,从头顶中间依次从前向后,从中间向两边梳
,依次按摩位于头部的各个穴位。据说可以提高大脑血流量达20%,有提神醒脑作用(
家里有小朋友做作业做到打瞌睡时可以试试穴位的简易找法)
阳池:向手背方向弯曲手腕,手腕处横纹中间有一凹陷为阳池穴。
作用:按揉缓解鼠标手。也就是腕肘肩综合症
大陵:和阳池相对位于手腕内侧。
作用:和阳池穴类似,可用一手拇指食指同地按揉阳池,大陵两个穴
灵台:背后正中第六、七胸椎之间为灵台穴。
作用:对失眠有帮助。当感觉情绪不对,比如忧郁、经常想哭,或者脾气很大、老想发
火,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却总是莫名其妙睡不着觉等等症状出现的时候,都不妨对灵
台穴" 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方法也很简单,就好像拿一个鸡毛掸子打扫佛尘埃
一样。我们可以买一个按摩锤,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卖的,没事的时候在那里轻轻地敲打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锤击病去,只要坚持下去,心里和身体的这些"小尘埃"都会被
我们敲击到不见踪影。
方法:用按摩锤轻轻敲打。
申脉:外脚踝下的凹陷处为申脉穴。此穴位于膀胱经
作用:按摩对失眠有帮助。
肩髃:将手臂侧平举,肩和手臂相交的位置(衣服上肩和袖子相交的那个T字点)会有
块突起的骨头,骨头前后有两个凹陷,身体前方的凹陷为肩髃穴,身体后方的为肩髎穴。
作用:治疗肩周炎。
方法:平时受凉时进行按摩敲打。严重时在此穴处拔罐。(拔罐最好不超过十分钟,容
易引起皮肤损伤,拔罐后颜色越深说明寒气越重,淤血越多,拔罐后可用手掌心轻揉罐
边帮助消除拔罐后留下的印迹)
支沟:沿手背手腕横纹向手臂方向四指(3寸)处为支沟穴。
作用:缓解便秘。
方法:用硬币侧棱竖向推揉
天枢:肚脐左右两侧三指(2寸)处为天枢穴。
作用:缓解便秘。此穴位于胃经,所以对消化,肥胖(也就是可以减肥吧穴位的简易找
法)都有作用
方法:双掌相叠,以肚脐为圆心,在天枢穴范围内画圈,顺逆各36次
丰隆:从膝盖下缘到脚腕系鞋带之间的中点向小腿外侧两指(1.5寸)处为丰隆穴。
作用:缓解高血脂。去痰浊,对脂肪肝,啤酒肚也有作用
方法:用按摩锤或以手握拳敲击此穴(其实之前看过用厚报纸卷紧成一根纸棍应该效果
也蛮好的,跟按摩锤差不多穴位的简易找法)
太冲:大脚趾和二趾之间指缝未端为太冲穴。
作用:降血压。还可防止生气(有人生气时可以去踩下生气人的这个部位试试穴位的简
易找法)
方法:用另一只脚的脚后跟推揉此穴,很方便穴位的简易找法
迎香:鼻翼两侧(鼻头和脸颊之间那个象小括号的部分)终点为迎香穴。上面一点为上
迎香穴
作用:治疗鼻炎。对鼻塞也有作用
方法:用手指按揉,也可顺着鼻梁两侧向上推揉至鼻梁最窄处
天容:下颌骨最突出那点向脖子方向一指宽(1寸)处为天容穴。也可以取下颌骨与脖
子扭动时出现的大筋之间的中点
作用:缓解咽炎。
方法:不适时按揉,严重时拔痧
上中下脘:从心窝口(肋骨分叉处)到肚脐之间的中点为中脘穴,中脘到肚脐的中点为
下脘穴,中脘到心窝口的中点为上脘穴。
作用:辅助胃病治疗。对胃酸,胃痛,胃胀,消化不好无食欲都有帮助
方法:手掌相叠顺心窝口向下推揉至肚脐(和以前的推腹法一样,这条经上穴位很多,
可以一直推至肚脐下三寸,很多穴位都按摩到了),每次100次。如果胃病比较严重的
,可以用姜片贴在这三个穴位,然后用艾条薰,每次25分钟(这个有点难度,估计自己
一个人搞不定)
长强:脊椎尾端(尾巴骨)到肛门之间的中点为长强穴
作用:缓解痔疮。痔疮多因久坐后血淤造成血管扩大产生,热敷帮助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方法:热敷。可以用膝盖,前胸着地,臀部向上呈俯卧姿势,双手搓热后热敷按揉此穴
。这种姿势也可帮助血液回流到心脏
穴位的简易找法
关于用身体做度量工具:
四指并拢,横向的宽度为3寸。
三指并拢,横向宽度为2寸。
中指食指并拢,横向宽度为1.5寸。
大拇指第一关节宽度为1寸。
后溪:双手握拳,手掌最上面那条横纹靠小手指这边的尾端会有一个突起的小尖,为后
溪穴。
作用:晚上睡觉落枕,可以按揉此穴。颈椎不好的人平时敲打此穴也有辅助作用。
方法:手闲着时双手互敲,或敲打桌边椅边等一切可敲打的地方,再或者帮人捶背捶肩
都是在敲打后溪穴穴位的简易找法
前谷:和后溪对应,在后溪穴上面一点小指与手掌交接处有一小块突起的骨头,再往上
有个小的凹陷,为前谷穴。
作用:和后溪穴都是小肠经上的穴位。(小肠经从后颈经肩,大臂,小臂一直到小指)
小肠经上的各部位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按揉这两个穴位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犊鼻:屈膝,膝盖处会有一块突起的骨头,是块倒三角形的(平时都以为是圆形的穴位
的简易找法),手掌根放在骨头的上部横边,中指找到三角形下面的顶点处,食指和无
名指的位置能找到两个凹陷,分别为内犊鼻和外犊鼻。
作用:经常按揉此穴对关节炎有一定帮助。
风府:后颈后发际线处,向上量大拇指第一关节宽度(1寸)的距离有一凹陷,为风府
穴。
作用:受风寒后(洗头没干出门吹风,或直接睡觉都容易引起)后脑勺疼可以按揉此穴。
角孙:将耳廓向内折,耳朵最上端会形成一个尖角,尖角对着的头皮处为角孙穴。
作用:偏头痛时按摩头痛同边的此穴。牙齿,眼睛痛也可以用这个穴
腰阳关:双手叉腰,手掌向后,大拇指放在髋骨最高处,食指向背后尽量延伸,食指延
长线交汇处为腰阳关。
作用:腰酸腰痛可按揉这个穴。来的此穴位于督脉上,按揉此穴可助阳气生发
攒竹:眉毛最粗的眉头为攒竹穴。(以前的眼保健操好象有这一节)
作用:打嗝时可按揉此穴,每次5-10分钟
内关:手掌根横纹向手臂三指(2寸)处,可摸到两根比较硬的大筋(肌腱),中间有
凹陷,为内关穴。
作用:晕车时按揉此穴。应该也有止呕的作用吧(上次晕车时用过没啥效果,可能位置
方法都不太正确,下次再试)
方法:用一元硬币的侧棱竖向滚动,不可横向按揉。此穴应是作用于心包经
率谷:和角孙差不多,将耳廓向内折,耳朵最上端小尖角向上两指(1.5寸)处为率谷
穴。
作用:醉酒时按揉此穴可解酒。
承山:小腿后膝盖窝到脚后跟的中间很大块肌肉(腓肠肌)的下面为承山穴。
作用:小腿抽筋可按揉此穴。小腿酸痛也可用此穴,并可消肿
中渚:手背小指,无名指之间凹陷处向手腕方向一指宽(1寸)处为中渚穴。
作用:耳鸣可按揉此穴。
方法:可用硬币或拇指指甲竖向推揉
人中:鼻子和嘴巴之间那条竖沟为人中穴。
作用:晕倒时急救,用指甲盖掐此穴。
列缺:一手大拇指食指成八字,和另一手大拇指食指成十字交叉(就是两手的虎口相对
成十字),一手的食指指尖顺另一手手背大拇指侧边能摸到一突起的骨头,即为列缺穴。
作用:戒除烟瘾。应该还要配合其它的一些治疗,而且是长期按摩才能有效果。此穴位
于肺经,也有清肺去浊气的作用。
方法:顺穴位所有突出部分竖向推揉。
大椎:脖子后面低头时突起的那块骨头处为大椎穴。
作用:发烧时临时找不着药可用此穴退烧。
方法:用普通的钢针消毒后(放酒精里泡,或直接用唾沫也是可以消毒的穴位的简易找
法,然后放在火焰的最高处也就是最高温度处烧),然后用手捏起大椎穴处的皮肤,用
针扎三四下,大概放五六滴血就好了。据说对青春痘也有一定效果。
玉枕:后脑勺和耳朵中部平齐的位置有左右两块向下弧的骨头,最下弧的下面有两处凹
陷为玉枕穴。
作用:对脱发,白发有帮助。
巨阙:前胸正中肋骨分叉处(俗称心口窝)向下三指宽(2寸)处为巨阙穴。
作用:对口腔溃疡有帮助。可灭思虑过重产生的心火
睛明:两眼内眼角(目内眦)为睛明穴。
作用:缓解眼干涩。小时候眼保操都有这节,用手指肚放在此穴位上原地画圈按揉。
风池:后脑勺头骨下方和风府穴水平位置两条大筋外侧的凹陷处为风池穴。此穴位于胆经
作用:按揉缓解眼干涩。
上星:额头上方前发际线向上一指宽(1寸)处为上星穴。
作用:缓解脑疲劳。
方法:轻拍按揉此穴。也可用十指梳头法,从头顶中间依次从前向后,从中间向两边梳
,依次按摩位于头部的各个穴位。据说可以提高大脑血流量达20%,有提神醒脑作用(
家里有小朋友做作业做到打瞌睡时可以试试穴位的简易找法)
阳池:向手背方向弯曲手腕,手腕处横纹中间有一凹陷为阳池穴。
作用:按揉缓解鼠标手。也就是腕肘肩综合症
大陵:和阳池相对位于手腕内侧。
作用:和阳池穴类似,可用一手拇指食指同地按揉阳池,大陵两个穴
灵台:背后正中第六、七胸椎之间为灵台穴。
作用:对失眠有帮助。当感觉情绪不对,比如忧郁、经常想哭,或者脾气很大、老想发
火,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却总是莫名其妙睡不着觉等等症状出现的时候,都不妨对灵
台穴" 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方法也很简单,就好像拿一个鸡毛掸子打扫佛尘埃
一样。我们可以买一个按摩锤,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卖的,没事的时候在那里轻轻地敲打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锤击病去,只要坚持下去,心里和身体的这些"小尘埃"都会被
我们敲击到不见踪影。
方法:用按摩锤轻轻敲打。
申脉:外脚踝下的凹陷处为申脉穴。此穴位于膀胱经
作用:按摩对失眠有帮助。
肩髃:将手臂侧平举,肩和手臂相交的位置(衣服上肩和袖子相交的那个T字点)会有
块突起的骨头,骨头前后有两个凹陷,身体前方的凹陷为肩髃穴,身体后方的为肩髎穴。
作用:治疗肩周炎。
方法:平时受凉时进行按摩敲打。严重时在此穴处拔罐。(拔罐最好不超过十分钟,容
易引起皮肤损伤,拔罐后颜色越深说明寒气越重,淤血越多,拔罐后可用手掌心轻揉罐
边帮助消除拔罐后留下的印迹)
支沟:沿手背手腕横纹向手臂方向四指(3寸)处为支沟穴。
作用:缓解便秘。
方法:用硬币侧棱竖向推揉
天枢:肚脐左右两侧三指(2寸)处为天枢穴。
作用:缓解便秘。此穴位于胃经,所以对消化,肥胖(也就是可以减肥吧穴位的简易找
法)都有作用
方法:双掌相叠,以肚脐为圆心,在天枢穴范围内画圈,顺逆各36次
丰隆:从膝盖下缘到脚腕系鞋带之间的中点向小腿外侧两指(1.5寸)处为丰隆穴。
作用:缓解高血脂。去痰浊,对脂肪肝,啤酒肚也有作用
方法:用按摩锤或以手握拳敲击此穴(其实之前看过用厚报纸卷紧成一根纸棍应该效果
也蛮好的,跟按摩锤差不多穴位的简易找法)
太冲:大脚趾和二趾之间指缝未端为太冲穴。
作用:降血压。还可防止生气(有人生气时可以去踩下生气人的这个部位试试穴位的简
易找法)
方法:用另一只脚的脚后跟推揉此穴,很方便穴位的简易找法
迎香:鼻翼两侧(鼻头和脸颊之间那个象小括号的部分)终点为迎香穴。上面一点为上
迎香穴
作用:治疗鼻炎。对鼻塞也有作用
方法:用手指按揉,也可顺着鼻梁两侧向上推揉至鼻梁最窄处
天容:下颌骨最突出那点向脖子方向一指宽(1寸)处为天容穴。也可以取下颌骨与脖
子扭动时出现的大筋之间的中点
作用:缓解咽炎。
方法:不适时按揉,严重时拔痧
上中下脘:从心窝口(肋骨分叉处)到肚脐之间的中点为中脘穴,中脘到肚脐的中点为
下脘穴,中脘到心窝口的中点为上脘穴。
作用:辅助胃病治疗。对胃酸,胃痛,胃胀,消化不好无食欲都有帮助
方法:手掌相叠顺心窝口向下推揉至肚脐(和以前的推腹法一样,这条经上穴位很多,
可以一直推至肚脐下三寸,很多穴位都按摩到了),每次100次。如果胃病比较严重的
,可以用姜片贴在这三个穴位,然后用艾条薰,每次25分钟(这个有点难度,估计自己
一个人搞不定)
长强:脊椎尾端(尾巴骨)到肛门之间的中点为长强穴
作用:缓解痔疮。痔疮多因久坐后血淤造成血管扩大产生,热敷帮助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方法:热敷。可以用膝盖,前胸着地,臀部向上呈俯卧姿势,双手搓热后热敷按揉此穴
。这种姿势也可帮助血液回流到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