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学习中医心得之药物归经与六经辩证
avatar
学习中医心得之药物归经与六经辩证# ChineseMed - 中医
f*e
1
当我们查找某味中药的药性时,常常会发现说某某药归某某经,比如,半夏归脾、胃、
肺经;黄连,归心、肝、胃、大肠经等等。这就是中药的归经理论了。
归经理论起源于金代医家张元素,张元素在其《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及《珍珠囊
》(参考附注)等书中,根据内经当中五味入五脏、脏腑表里、标本虚实的理论,结合
药物阴阳属性、气味厚薄等,总结出了一套用药引经报使的规律,比如足太阳膀胱用羌
活,足厥阴肝用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等。这一理论被其弟子李东垣、王好古等的
进一步发展,并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得到高度评价。在清代,《得配本草》一书
中,又把奇经八脉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总结(附注)。张元素等人认为归经是遣用每味药
的专司,引经是为了向导全方主治的效用。
从归经理论的定义来看,现在一般人认为,归经理论是指中药作用归属、趋向于某脏腑
、经络或特定部位等的定位、定向理论。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
的脏腑经络。其实这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因为它即包含了脏腑辩证,也包含了经络辩证
,而这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等同的。从脏腑辩证的角度来说,张元素的理论是与黄帝内经
基本一致的,是一种脏腑的补泄法则,张元素将内经的理论在中药上具体化了。虽然脏
腑辩证的方面,我个人觉得辅行决在理论层次上更胜一筹。而在经络辩证方面,将脏腑
用药直接等同于经络用药,这中间经过了一个较大的跳越。所以在正确认识归经理论,
和应用归经理论之前,有几个概念必须明确。下面就药物在经络归属方面做一下具体讨
论:
1. 经络归属理论是对中药作用的局域化。JT就认为“它大大地「窄化」了一味药的药性
。”, “张元素做了一件「功德盖世,罪恶滔天」的事情,造成了经方派从此变成时方
派。 ”这个恐怕一点不假。人体是一个整体,各脏腑、经络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某一脏
腑、经络的变化则会引起其他脏腑、经络的变化。把某个药物局限在某个或几个单独经
络,就容易忽略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这不符合中医的整体观。
2. 经络归属理论使人们容易忘记一味药本身的性味,而药物的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
才是中药的根本。如果仅根据药物的归经用药,很可能会造成脏腑的不平衡,虽然某个
表面症状消失了,却带来脏腑更深层的疾患。
3. 经络归属理论不是一种直接的方法。从我的上一个关于“祝由”的学习篇中,我们还
可以得到一个启发。我们不但能知道祝由的适用范围,同样能知道其他中医方法的适用
范围。“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就是说药物是用来治疗脏腑疾病的,而针石是用
来治疗经络疾患的。这是内外之别。这里当然不是说药物就不能用来治疗经络疾病,或
针石就不能用来治疗脏腑疾病,这里更准确的意思是药物是治疗脏腑病的主要方法,而
针石则对经络病是主要方法。如果反过来用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非最有效方法而已。这
就象我们有时也可以用平头的螺丝刀去拧十字的螺丝一样,但如果有十字的螺丝刀,为
什么不用呢?
4. 经络归属理论在理论上只是一个近似。经络与脏腑是我们划分人体功能的两种不同的
方法,它们即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区别的。我在以前的文章“针灸原理—能量空间一
级模型”中提到,脏腑辩证更趋向于一种“能量空间”的方法,而经络辩证趋向于“实
物空间”的方法。汤药经过了人体脾胃的转换,而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脏腑,所以它是一
种“能量空间”的方法;而针石则直接作用于人体,可以看成是一种“实物空间”的方
法。试图把作用于“能量空间”的药物用于实物空间,相当于在数学上做了一个从频域
到实空间做了一个逆变换。经过这样一种逆变换,中药与经络的关系将会用一种非线性
函数来表达,而不可能是一一对映的线性关系。就是说,把药物与经络对应只能是一个
近似。
5. 如果单味药物作用于某个经络是一个近似,那么多味药物的组合作用于某个经络,则
可能形成对这一近似的加强。从理论上来说,药物的数量越多,在加强某个经络的作用
的方面也会越强。但另一方面,随着药物数量的增多,达到最佳配比的可能性也就越难
,由此导致的非主要作用也可能变得越复杂,而使结果更难预测。
综上所述,归经理论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把脏腑用药与经络用药等同,这就是经方药与时
方药的本质差别。归经理论在指导用药上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使用前必须认清它的前提
与适用范围。
再说一下六经辩证,之所以在这里说,是因为有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即伤寒六经与
经络的关系。否则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伤寒论里的方剂也是汤药,那是否也是一个近
似方法呢呢?这里就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六经与经络是一回事吗?答案是否定的。具体
还要从伤寒论说起。伤寒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任何一本方药方面的书籍,在于伤寒论内
在的严密逻辑性。这就象我说的拼图游戏,每一个病症是与另一些相关的病症是象两块
拼图一样,紧密地嵌合在一起的,而不仅是一些方块(汤证)的简单罗列与堆积。
那么这种内在的逻辑性,就是“外邪由表入里的整个过程”。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为主
线,以外感伤寒为例,说明外邪由表入里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从太阳到厥阴
的六个步骤,这里的三阴三阳就是外邪侵入的路径,不同的伤寒论方剂就在在不同的层
次上,对外邪层层拦截,而使外邪不得深入的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六经的途
径不仅是外邪的通道,同时也是人体正气由里出表的道路,正气胜而邪气自去。所以六
经从本质上来讲,是指人体正气的不同状态,而与具体的经络是两个不同层次上的事情
。扁鹊见齐桓公时说到,“病在腠理、病在肌肤、病在肠胃、病在骨髓”与这个六经的
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也不是说六经与十二经络完全没有关系。十二经络是人体气血在全身的输布,它必
然与人体正气的形成、及脏腑的平衡都密切相关。所以六经辩证的过程中当然需要用到
经络辩证,甚至脏腑辩证,就像脏腑辩证也可能用到十二经络一样。比如太阳病这样的
表症,就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肺经、督脉等经络。再比如脾约症,在金匮要略中的五
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提到,就是六经辩证中用到的脏腑关系。
附引经报使与八脉病用药:
金代 张元素《珍珠囊》:
手少阴心(黄连 细辛)
手太阳小肠( 本 黄柏)
足少阴肾(独活 桂 知母 细辛)
足太阳膀胱(羌活)
手太阴肺(桔梗 升麻 葱白 白芷)
手阳明大肠(白芷 升麻 石膏)
足太阴脾(升麻 苍术 葛根 白芍)
足阳明胃(白芷 升麻 石膏 葛根)
手厥阴心包络(柴胡 牡丹皮)
手少阳三焦(连翘 柴胡 上地骨皮 中青皮 下附子)
足厥阴肝(青皮 吴茱萸 川芎 柴胡)
足少阳胆(柴胡 青皮)
金代 李东垣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太阳(足膀胱手小肠)上羌活,下黄柏。
少阴(足肾手心)上黄连,下知母。
少阳(足胆手三焦)上柴胡,下青皮。
厥阴(足肝手包络)上青皮,下柴胡。
阳明(足胃手大肠)上升麻白芷,下石膏。
太阴(足脾手肺)上白芍,下桔梗。
清代 严洁、施雯、洪炜《得配本草》:
督脉 —— 黄芪、附子、肉桂、细辛、鹿茸、鹿角胶、鹿角霜、十羊脊髓、紫河车、鹿
衔草、枸杞子
任、冲脉——龟鳖甲、紫石英(镇冲要药)煅用、王不留行、巴戟、香附、川芎、当归、
苍白术、吴茱萸、枸杞、丹参
带脉——乌贼骨、茜草、当归、白芍、川断、龙牡、艾叶、河车
avatar
j*c
2
五石做学问,研究中医的这个态度真是值得学习。学中医,更要学做人。
avatar
v*a
3
Ding
avatar
a*r
4
同顶。
avatar
s*o
5
不得不顶。
avatar
z*p
6
进来学习一下
avatar
n*p
7
赞!我现在对中医的理解还停留在经络的层次。还是要下功夫研究脏腑辩证呀。
avatar
a*8
8
谢谢分享。学习了。
avatar
y*s
9
很多錯誤,不多說,隨便指出幾點:
1.身體是整體概念沒錯,如果身體不平衡就會生病沒錯,如果恢復身體平衡,病會好更
沒錯。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身體的不平衡是某部分出問題了,直接把那部分的問題解
決了,是不是身體就可以馬上恢復平衡呢?所以經由辨症診斷查出問題在哪,並且對症
下藥把問題解決,才是治病的根本。如果一昧只強調恢復全身平衡,而不把主要問題解
決,恐怕吃藥吃個半年一年都很難見效,因為主要問題還是沒解決。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隨便說一個,如果有濕在頭上,怎麼利用全身的平衡來解決?我們這裡打個大問號。
可別硬辨說全身平衡了,身體自然會把頭上的濕去掉,真的是這樣嗎?醫易堂在此留個
空白。
2. 什麼證據或事實可以證明針對某臟腑用藥會造成更深層的問題?還是作者憑自己的
知識憑空想像出來的?這裡是跟醫學有關的版面,任何的發言都必須有堅強的事實作根
據,否則會有害到人的可能。在學術板上要發表這樣的觀點(臟腑不平衡的觀點),就要
有事實根據,請問作者有什麼根據?
3. 六經辨症法解釋了病邪由外至內的一個過程及順序,那麼如果病從內發呢?比如說
一個人常胡思亂想,造成脾臟虛弱,這種問題可不是外來的,而是內發的,那麼六經怎
麼辨?太陰經病了?要怎麼治?小建中湯?大黃桂枝湯?還是什麼?這種六經辨症的理
論沒問題,但是真的能夠概括所有的健康問題?作者可別誤導人。
有樣東西叫白芥子,醫方集解說這種藥:"能散皮裡膜外痰氣,唯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如果有人肋膜積痰,要用什麼解?用傷寒六經裡面什麼東西來治?生半夏?瓜蔞薤白?
還是十棗湯?用一萬斤生半夏,瓜蔞薤白都沒用。所以善用藥物的特性及其所到之處是
非常重要的。
引用JT還真不恰當,因為JT不給人看病,其理由好像是說給人看病會給自己帶來災難等
等(印象是這樣)。這樣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對中醫的理解能有多深,各位自己想想吧。
avatar
f*e
10
你可以说明你的看法,不过不要太早下结论。谁对谁错,不是你一个人决定的。
1. 身体的全身平衡等于不考虑局部吗?如果没有分清楚那种分类方法,对六经辩证用
了经络的上下来解释,可能解决主要矛盾吗?对症下药在一些情况下是有效的,但绝不
等于头痛医头。湿在头上造成头晕,就是典型的真武汤证,这个学过伤寒论的恐怕都知
道。
2. 针对某个局部用的寒凉药就会对脾阳、甚至肾阳造成严重伤害,很多疾病用西医的
抗生素治疗的例子难道还少吗?中药的很多寒凉药用了时间长以后,局部的湿热是去掉
了,却可能带来藏寒,这是“凭空想像出来的”?按你的说法,那西医的方法是最对症
的了。到时只怕害到人,自己都不知道。
3. 病由内发也是一样,我在文中说过,六经不但是外邪入侵的通道,也是人体正气产
生的通道。由内因引起的疾病就是对这个正气通道的伤害。随证治之,我已经说了好几
次了。如果换一个角度,你的问题就等于是在问,所有的人体疾病都与五脏有关吗?所
有的治疗都要用到阴阳五行吗?
你又在假设说伤寒六经能治所有的病,是谁做了这个假设?经方是否能治"皮裡膜外之
痰",与我的结论有关系吗?
JT不给病人看病,他的理论就是错的吗?中医需要理论指导吗?还是中医只是一些验方
、偏方的合集?为什么连理论都说不通,反而不会给病人带来灾难呢?中医发展几千年
,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各说各话,难道不正是这种不重视中医理论的结果吗?

【在 y*******s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多錯誤,不多說,隨便指出幾點:
: 1.身體是整體概念沒錯,如果身體不平衡就會生病沒錯,如果恢復身體平衡,病會好更
: 沒錯。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身體的不平衡是某部分出問題了,直接把那部分的問題解
: 決了,是不是身體就可以馬上恢復平衡呢?所以經由辨症診斷查出問題在哪,並且對症
: 下藥把問題解決,才是治病的根本。如果一昧只強調恢復全身平衡,而不把主要問題解
: 決,恐怕吃藥吃個半年一年都很難見效,因為主要問題還是沒解決。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 。隨便說一個,如果有濕在頭上,怎麼利用全身的平衡來解決?我們這裡打個大問號。
: 可別硬辨說全身平衡了,身體自然會把頭上的濕去掉,真的是這樣嗎?醫易堂在此留個
: 空白。
: 2. 什麼證據或事實可以證明針對某臟腑用藥會造成更深層的問題?還是作者憑自己的

avatar
a*7
11
湿在头,人不是晕眩,而是觉得头沉重,头脑不清楚。
另外我实在是看不出头上有湿和真武汤有什么关系,请五石解释一下。
avatar
f*e
12
湿在头有多种表现,你说的头沉重是其中一种。头晕、头眩也是湿重的表现之一。
真武汤是针对脾阳不足,水气不利导致的头晕、头眩等头湿重的情况,如西医检测出的
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由于头部的水湿造成的。

【在 a*******7 的大作中提到】
: 湿在头,人不是晕眩,而是觉得头沉重,头脑不清楚。
: 另外我实在是看不出头上有湿和真武汤有什么关系,请五石解释一下。

avatar
a*7
13

你提到“真武汤是针对脾阳不足,水气不利导致的头晕头眩”这句话尚正确,但是后半
句“。。。头晕、头眩等头湿重的情况”就有问题了。第一,真武汤不治头湿重,第二
,头湿重不会引起头晕眩。
1。先请参看《医方集解》对真武汤的解释 (http://www.zhongyiyao.net/book/%D2%BD%B7%BD%BC%AF%BD%E2-%D5%E6%CE%E4%CC%C0-178.html ),不在此赘述。
所以真武汤的中心思想是治水饮,仅适用于中下焦有水引起的头晕,真武汤温阳利水,
而且这里指的是“水”而不是“湿”,与头上有湿更没有关系。如果有湿在头,这时引
经药就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马建中的《中医诊断学》在讲到湿邪辨证要点时提到:湿蒙上焦,多见头胀,头重
,胸脘痞闷,饮食不思,口淡无味等症。可见湿重并不能引起头晕头眩。
再附徐里甫的《医学门径》对眩晕的论述:诸风眩晕,有火有痰,左濇死血,右
火虚看,眩言其黑,晕言其转。。。
有因湿痰,兀兀欲吐,如风云间。。。
有因气虚,挟痰壅滞,清扬不升,浊阴不降。。。
再者,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在谈到晕眩时,也是以去痰为主,没有头湿这么一
说。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湿在头有多种表现,你说的头沉重是其中一种。头晕、头眩也是湿重的表现之一。
: 真武汤是针对脾阳不足,水气不利导致的头晕、头眩等头湿重的情况,如西医检测出的
: 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由于头部的水湿造成的。

avatar
f*e
14
能否先定义一下在你的概念里,水与湿的区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引经药是指的六
经的经还是经络的经?

【在 a*******7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提到“真武汤是针对脾阳不足,水气不利导致的头晕头眩”这句话尚正确,但是后半
: 句“。。。头晕、头眩等头湿重的情况”就有问题了。第一,真武汤不治头湿重,第二
: ,头湿重不会引起头晕眩。
: 1。先请参看《医方集解》对真武汤的解释 (http://www.zhongyiyao.net/book/%D2%BD%B7%BD%BC%AF%BD%E2-%D5%E6%CE%E4%CC%C0-178.html ),不在此赘述。
: 所以真武汤的中心思想是治水饮,仅适用于中下焦有水引起的头晕,真武汤温阳利水,
: 而且这里指的是“水”而不是“湿”,与头上有湿更没有关系。如果有湿在头,这时引
: 经药就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 2。马建中的《中医诊断学》在讲到湿邪辨证要点时提到:湿蒙上焦,多见头胀,头重
: ,胸脘痞闷,饮食不思,口淡无味等症。可见湿重并不能引起头晕头眩。

avatar
a*7
15
先申明:这不是我定义的,也不是说只是我的概念,是医书教的。湿性粘腻,水不等于
湿。
引经不局限于六经经络,通俗来讲,是身体脏腑及位置。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能否先定义一下在你的概念里,水与湿的区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引经药是指的六
: 经的经还是经络的经?

avatar
f*e
16
我知道有教科书的定义,我是问你的理解,因为中医中很多词是一词多义,所以我要问
清楚你的理解,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就比如你回答的第二个问题,你的定义“引经”已经与张元素的引经不一样了。

【在 a*******7 的大作中提到】
: 先申明:这不是我定义的,也不是说只是我的概念,是医书教的。湿性粘腻,水不等于
: 湿。
: 引经不局限于六经经络,通俗来讲,是身体脏腑及位置。

avatar
a*7
17
真武汤能不能治所谓头有湿带来的头晕,既然我们都不能辩出来,那不如找人来试试?
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
医书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我的理解就是医书的定义。请问你如何理解的?
再请问张元素定义什么?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知道有教科书的定义,我是问你的理解,因为中医中很多词是一词多义,所以我要问
: 清楚你的理解,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 就比如你回答的第二个问题,你的定义“引经”已经与张元素的引经不一样了。

avatar
f*e
18
好,你既然不愿意说,我来说说我的想法。“湿聚为水,水散为湿”,这两个只是同一
种东西在不同的状态、位置下的名称而已,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就比如在你提到
的《医方集解》中提到“补阳必兼和阴,不欲偏胜。经曰∶寒淫所胜,治以辛热;湿淫
所胜,佐以酸平”,正是真武汤的方义。
以上为理论如此,至于实践,就不用找人来试了,我早就试过了。
张元素定义我在原帖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若有时间,可以仔细看看。

【在 a*******7 的大作中提到】
: 真武汤能不能治所谓头有湿带来的头晕,既然我们都不能辩出来,那不如找人来试试?
: 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
: 医书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我的理解就是医书的定义。请问你如何理解的?
: 再请问张元素定义什么?

avatar
a*7
19
湿和水可不仅仅只这一线之隔,湿遇寒积聚是水,那么湿遇热积聚是什么呢?
我怎么觉得你又在模糊焦点呢?最早你说头上有湿造成头晕眩用真武汤。可是医方集解
说得很明白,问题出在中下焦,你把它延伸到头,请问根据何在?
你说你有试过用真武汤治头湿造成的头晕,并且成功。那么不妨拿出来我们讨论一下吧
:请问病人当时是头晕眩,还是头重?两者可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水,后者为湿。我
试过有水饮造成的头晕眩用真武汤很有效。但是湿造成的头昏头重则不尽然。
难怪yiyi说你喜欢偷换概念,果真如此。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好,你既然不愿意说,我来说说我的想法。“湿聚为水,水散为湿”,这两个只是同一
: 种东西在不同的状态、位置下的名称而已,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就比如在你提到
: 的《医方集解》中提到“补阳必兼和阴,不欲偏胜。经曰∶寒淫所胜,治以辛热;湿淫
: 所胜,佐以酸平”,正是真武汤的方义。
: 以上为理论如此,至于实践,就不用找人来试了,我早就试过了。
: 张元素定义我在原帖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若有时间,可以仔细看看。

avatar
f*e
20
要说偷换概念和模糊焦点,我们来看你说的第一句话,
“湿遇寒积聚是水,那么湿遇热
积聚是什么呢?”
我前面问你的是水与湿的区别,哪里提到了寒与热?就像我们在讨论函数在X轴上的变化
,你非要再引进一个Y轴,这样讨论问题永远没完没了。

【在 a*******7 的大作中提到】
: 湿和水可不仅仅只这一线之隔,湿遇寒积聚是水,那么湿遇热积聚是什么呢?
: 我怎么觉得你又在模糊焦点呢?最早你说头上有湿造成头晕眩用真武汤。可是医方集解
: 说得很明白,问题出在中下焦,你把它延伸到头,请问根据何在?
: 你说你有试过用真武汤治头湿造成的头晕,并且成功。那么不妨拿出来我们讨论一下吧
: :请问病人当时是头晕眩,还是头重?两者可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水,后者为湿。我
: 试过有水饮造成的头晕眩用真武汤很有效。但是湿造成的头昏头重则不尽然。
: 难怪yiyi说你喜欢偷换概念,果真如此。

avatar
a*7
21
但是你的思维只限于X轴。
还是不如就案例讨论吧,说说你用真武汤有效的那个案例。

变化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要说偷换概念和模糊焦点,我们来看你说的第一句话,
: “湿遇寒积聚是水,那么湿遇热
: 积聚是什么呢?”
: 我前面问你的是水与湿的区别,哪里提到了寒与热?就像我们在讨论函数在X轴上的变化
: ,你非要再引进一个Y轴,这样讨论问题永远没完没了。

avatar
f*e
22
你不是说的模糊焦点吗?难道把Y轴加到X轴里不算模糊焦点?

【在 a*******7 的大作中提到】
: 但是你的思维只限于X轴。
: 还是不如就案例讨论吧,说说你用真武汤有效的那个案例。
:
: 变化

avatar
a*7
23
提到湿遇热遇寒,是为了说明湿和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但是你把他们当作了相同
的东西,所以才会觉得真武汤是用于湿上头造成的头晕眩。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不是说的模糊焦点吗?难道把Y轴加到X轴里不算模糊焦点?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