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有么有5个多月都没找到工作的EE同仁?
avatar
有么有5个多月都没找到工作的EE同仁?# EE - 电子工程
t*2
1
是不是给了条件绿卡(临时绿卡),就必须主动填写i-757,然后等着面试啊。结婚不到
2年。
avatar
w*a
3
上周装了symantec以后打印机不给用了,网上查了一些教程,仍然没有解决,能有高手
指点一下不?谢谢。(若发错版,麻烦告诉我哪个版处理此问题)
我的打印机是Lexmark的,测试出来错误是The files lxdncoms.exe and lxdnwbgw.exe
from the printer driver have been blocked. Allow access for these files for
your printer to work properly.
avatar
u*r
4
发信人: wyws(little.co), 信区: Education
标题: 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Sep 18 08:08:37 2017,GMT)
中国教育有它的特点,同时也是它的长处。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
入很大,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
们的文化传统,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其次,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
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而且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
”的特点。在了解中国教育长处的基础上来反思教育存在的问题,可能更有意义。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
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
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知识就是
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我的答案是
否定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是我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核心想法,也是我们提出教
育改革建议的出发点。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
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
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
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在今天,很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知识机器会帮你查到。所以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当前和未来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
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
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所以
,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
然无存。
不久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高考数学考试。报道说有两台机器人,得分分别是134
分和105分(满分150分)。这只是开始,据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参
加全部高考。所以,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这些都让我
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强烈地感受到,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创造力确实
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除了知识,还需要什么呢?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
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我觉得是我们过
去比较忽视的。受此启发,我提出一个简单的假说:“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和想
象力”。这个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因为人接受的教育越多
,知识积累多了,但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减少,所以创造力并非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
而增加。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加,好奇心和想象力
通常会逐渐递减。
为什么?因为我们后来学的知识都是有框架和设定的,不管什么知识都是这样。在学习
这些知识的时候,你的好奇心、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知识框架,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你的挑战是错的。因为经常受到打击和否定,所以客观上压制了你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连爱因斯坦都曾经感叹,好奇心、想象力能在正规教育中幸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
迹。这就形成了创新人才教育上的一个悖论: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
造性,另一方面又因压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减少创造性。所以两者的合力让我们判断教
育对创新人才产生的作用变得困难,但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有些辍学的学生反而很有创
造力。因此,并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
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二,是有更高追求的价值取向。创造性思维不仅取决于好奇心和想
象力,还与价值取向有关,所以当我们讨论创新人才教育时,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和能
力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比较急功近利的社会,盛行短
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对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害的。不久前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2017
年毕业生典礼上的演讲,主题是讲人要有追求,要有更高的追求,就是要超越短期功利
主义的价值取向。
我把创新的动机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三种价值取向:一、短期功利主义;二、长期
功利主义;三、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后面的比前面的有更高的追求。对短期功利主
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发论文、申请专利、公司上市;对长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有
更高的追求,为了填补空白、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而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
而言,创新有更高的追求: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变得更加幸福。我们的现实情况
是,具有第一类动机的人很多,具有第二类动机的人也有,但是具有第三类动机的人就
少了,甚至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所以,我们之所以缺乏创新型人才,除了缺乏好奇心和
想象力之外,就是在价值取向上太急功近利,太功利主义。急于求成的心态、成王败寇
的价值观,导致更多的抄袭、复制,而较少真正的创新,更不太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
革命性创新。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认为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教育模式。我提出三条建议:第一
,教育应该创造更加宽松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第二,在教育中要更
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第三,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
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义。这就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目前学生
培养方案的设计多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为出发点和考核点,总觉得学生学得不
够多、不够深,学得不够实用、不够前沿。但是如果我们更关心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更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那么我们的教育模式就应该有较大的改变。在实践中,我也
体会到改革是很不容易的,传统的观念、市场的压力、社会的环境都是制约因素。但是
,对学生好奇心、想象力的关注,在社会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共鸣;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被
上升到越来越高的高度。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变化。
所以,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增加,创新人才教
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avatar
b*e
5
本人fresh master,全职找工作5月有余,至今没有任何回应。这里有没有跟我处境差
不多的兄弟姐妹?
avatar
c*2
6
it's your responsibility to file within 90 days before expiration.
avatar
s*9
8
中国有教育优势?
无非是升学竞争激烈, 那是劣势不是优势.
avatar
B*E
9
具体啥方向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本人fresh master,全职找工作5月有余,至今没有任何回应。这里有没有跟我处境差
: 不多的兄弟姐妹?

avatar
f*n
10
I-751
avatar
s*l
11
明显这个人的SISTER比别人跳得好很多。都在节拍上,而且平衡也很好。

【在 k********k 的大作中提到】
: 芭蕾舞腳尖課考試 精美絕倫 目瞪口呆
: 好像都是華裔女孩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9o-5kvazmQ&feature=related

avatar
l*e
12
楼主的观点很赞同。我到美国上研究生院,第一次遇到考试允许拿一张纸把所有公式或
者其它内容写下来带进考场, 一门换在中国需要背记得昏天黑地的课,似乎好对付很
多。但是题目下来,没有一道题光抄了公式就能解出来。
还有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中国理科生善解难题的神话。我不排除其中确实有天赋卓越的解
题高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这样的难题解答训练,实际上还是某种机械记忆的
结果,那就是我们熟悉的所谓题型训练, 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搞出题型来,然后对每一
个题型专一搞题海练到纯熟,最终在考场上解答出“难题”实际上还是背出来的。
avatar
b*e
13
IC Design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具体啥方向
avatar
k*k
14
姐妹們和你們的女兒們侄女們外甥女們一定要看!
這裡的中產階級華人家長很多把女兒送去上芭蕾舞課的。
孩子到了申請大學時,除了分數好,還要有一技之長,會跳芭蕾,會演奏樂器,都是一
技之長之一。光是書呆子是不行的。
avatar
b*0
15
混mitbbs,大多数自己是中学学霸, 是体会不到 剩下的90%的学生的痛苦。 就拿高
考数学来说,150的满分,广东省理科生平均分70多, 文科生平均分50多, 对于大多
数学生来说, 目前高考高分的制约就是智力因素。 这也是高考设计的核心, 把智力
高的理科生选出来。
中国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最大问题是 学生没有时间查互联网。 绝大多数学生在学校
接触的还是封闭资料的学习, 目光短浅, 只有部分幸运的学生到了大学才能真正自
由发挥。
avatar
g*n
16
我也是做这个的。国内2年数字IC经验,phd做的是模拟IC,和power electronics有关
。最近刚开始找,一开始也是找IC方向,现在看来不好找。是不是得往power
electronics方向靠靠?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IC Design
avatar
l*e
18
拉倒吧,你说的这剩下的 90% 学生里,就有马云,和中国大多数的私营业主。
什么智力因素,衡水中学的老教师,很快告诉你,你的“智力”可以量产打造。我出国
后一路走来,身边无数高考状元,尖子,少年班 。。。。 不过是过早过度开发而已,
其中不少在人的智力技能的其它方面存在显著缺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 b*******0 的大作中提到】
: 混mitbbs,大多数自己是中学学霸, 是体会不到 剩下的90%的学生的痛苦。 就拿高
: 考数学来说,150的满分,广东省理科生平均分70多, 文科生平均分50多, 对于大多
: 数学生来说, 目前高考高分的制约就是智力因素。 这也是高考设计的核心, 把智力
: 高的理科生选出来。
: 中国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最大问题是 学生没有时间查互联网。 绝大多数学生在学校
: 接触的还是封闭资料的学习, 目光短浅, 只有部分幸运的学生到了大学才能真正自
: 由发挥。

avatar
o*y
19
模拟IC不好找工作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本人fresh master,全职找工作5月有余,至今没有任何回应。这里有没有跟我处境差
: 不多的兄弟姐妹?

avatar
c*e
20
avatar
s*e
21
文科生吧?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主的观点很赞同。我到美国上研究生院,第一次遇到考试允许拿一张纸把所有公式或
: 者其它内容写下来带进考场, 一门换在中国需要背记得昏天黑地的课,似乎好对付很
: 多。但是题目下来,没有一道题光抄了公式就能解出来。
: 还有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中国理科生善解难题的神话。我不排除其中确实有天赋卓越的解
: 题高手,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这样的难题解答训练,实际上还是某种机械记忆的
: 结果,那就是我们熟悉的所谓题型训练, 由经验丰富的老师搞出题型来,然后对每一
: 个题型专一搞题海练到纯熟,最终在考场上解答出“难题”实际上还是背出来的。

avatar
f*h
22
现在EE又还有哪个方向好找啊?
avatar
l*e
23
物理专业 Ph.D. 你有什么高见,我说的哪里不对,你真的以为你过去在中国学校里能
解出题目来都是你自己智商高过别人 ? 没有什么,一个是学习方法对了(知道怎么理
解概念,而且有足够兴趣不反感不犯困),另一个就是进对了学校,跟对了老师,做足
了题型训练,换句话说背牢了解题套路。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文科生吧?
avatar
s*y
24
好惨呀:(

【在 o****y 的大作中提到】
: 模拟IC不好找工作
avatar
s*e
25
笑死了。你觉得进大学学习的就是解难题背套路?
国内大学哪门考试是考你背公式的?呵呵。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物理专业 Ph.D. 你有什么高见,我说的哪里不对,你真的以为你过去在中国学校里能
: 解出题目来都是你自己智商高过别人 ? 没有什么,一个是学习方法对了(知道怎么理
: 解概念,而且有足够兴趣不反感不犯困),另一个就是进对了学校,跟对了老师,做足
: 了题型训练,换句话说背牢了解题套路。

avatar
t*o
26
前2年模拟不是很好找吗,这么快就衰退了?

【在 o****y 的大作中提到】
: 模拟IC不好找工作
avatar
s*e
27
写这文章的人自己都没有经过高考吧?
中国高考,尤其是理科,是考你死记硬背吗?谁能考死记硬背考进top 2?
avatar
g*z
28
同感IC不好找工作,甚至不如通信
avatar
l*e
29
我想楼主主要是说中国大学以前的基础教育吧。 上了大学之后,因为没有了高考那种
门槛,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很五花八门了,我也领教过一些,感觉不错,也就是不
仅仅是死记硬背了。
但是在大学之前,中国的那么多年的基础教育,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还是主要的方式,
不懂你为什么不承认 ? 我就是沾了背(或者好听点儿,记,好吧?)解题套路过高考
的。
很多理科弯弯绕的困难题目,你让我课下研究着做,不一定做不出来,但是也许我要花
一两个小时才可以,但是如果我事先看过参考书上类似的题目,或者在备考期间,有老
师猜测可能这次要这样考,而对付这种弯弯的最佳手段是某某 。。。。 那么我在真的
考场上,一两分钟就已经找到最佳解法(因为我等于是做过此题),那么我也许十分钟
就全取这道最难题目的 15 分甚至 20 分满分,而某爱因斯坦智商,但是没有老师备考
的倒霉孩子,他最后也做出了此题,也拿了满分(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天才!),但是
他总共用了 30 分钟才做完; 而另有一个智商两倍于爱因斯坦的更倒霉孩子, 因为粗
心大意,重做等原因,做到这道题目的时候,他只剩下了 5 分钟。
进大学最需要学习的,绝对不是背记解难题套路。
而且,在进大学之前的那么多年学习中,孩子们得到的教育,也不应该是背记解难题套
路 !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笑死了。你觉得进大学学习的就是解难题背套路?
: 国内大学哪门考试是考你背公式的?呵呵。

avatar
H*l
30
eetimes 上说似乎几经触底了
马上就要回升了
avatar
l*e
31
套路的记忆,题型的训练,也是死记硬背的一种。
我绝不否认我自己曾经得利于套路的应试训练。
你可能要说,学习主要靠理解知识和理论。 我很欣赏你的这种说法,但是如果在中国
的应试考试的竞争程度下,你还认为只要学懂理解了知识理论就能考得比别人好,我只
能说你不是天真,就是装 13。
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
第一次接触的人,相当大比例回答 : 九只
第二次做的人,都哈哈大笑给出正确答案:笨蛋 ! 当然全飞走了。。。。。
这个就是背记题型的应试教育。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写这文章的人自己都没有经过高考吧?
: 中国高考,尤其是理科,是考你死记硬背吗?谁能考死记硬背考进top 2?

avatar
c*a
32
甚至 不如 通信。。。
通信 有这么烂 吗?

【在 g******z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感IC不好找工作,甚至不如通信
avatar
a*s
33
完全死记硬背知识是不行的,但是完全没有知识也是不行的,完全没有知识的结局就是
没办法很快的学新知识,现在google搜索很方便,很多知识不用记忆,但是当你搜索出
来新知识的同时也得看的懂是不是。就算以后ai很牛,这些机器也得人来program是不
是,你看现在的programmer大多数都是中印基础教育牛国出来的。所以完全不学知识也
是不行的。至少美帝公立学校那种扫盲班试的教育是绝对不行的
avatar
f*h
34
不是一般的烂了。半年来基本上没有opening,偶尔出来一两个也是要很多年工作经验
的。

【在 c**a 的大作中提到】
: 甚至 不如 通信。。。
: 通信 有这么烂 吗?

avatar
N*Z
35
卓到点了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文科生吧?
avatar
K*j
36
不是一直说模拟IC算是比较好找工作的了吗?

【在 o****y 的大作中提到】
: 模拟IC不好找工作
avatar
w*g
37
楼主说的不错,但是在中国没有可行性。
中国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划分等级。或者说是为了区分是应该做官管
着谁,谁应该被管。由于人口众多,必须用非常精确的测定标准来区分。这是为什么5
分制、ABCD制无法在中国运用,甚至100分都不够,得增加到150分满分制的原因。为了
能够精确的评分,必须是固定的题目,给定的答案,才能在试卷中使用。否则立刻会引
起激烈的
关于考试是否公平的争吵。
而你说的那些好奇心和想像力在这样的考试中是很难精确评分的,因为好奇心和想像力
是一种发散思维,不是一种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的特点就是答案的多样性,没有固定的
答案。这样一来就给精确评分带来了无法克服的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考试注定无
法接纳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原因。
avatar
s*c
38
Yes
avatar
s*e
39
哪个考试考你说的这道树上十只鸟的题?自己树个靶子打有意思吗?呵呵。举几道真正
的高考题来看看?
我高考复习从不记什么题型。练多了自然就有感觉。理解知识和理论只是基础,然后再
加上大量的练习找感觉。我认识好几个奥赛金牌,没哪个是背题型成功的。
即便有套路,也是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华罗庚解决
问题也有套路,就是尽量弄成一个矩阵问题,然后通过他强大的矩阵分析能力搞定问题
。而有的人喜欢把问题变成一个几何问题,然后通过几何直觉搞定。这些“套路”都没
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至于进了大学后就更没什么死记硬背了。我不知道你的大学是怎么考试的。反正我大学
里考试没一个是靠背东西就能考的好的。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套路的记忆,题型的训练,也是死记硬背的一种。
: 我绝不否认我自己曾经得利于套路的应试训练。
: 你可能要说,学习主要靠理解知识和理论。 我很欣赏你的这种说法,但是如果在中国
: 的应试考试的竞争程度下,你还认为只要学懂理解了知识理论就能考得比别人好,我只
: 能说你不是天真,就是装 13。
: 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
: 第一次接触的人,相当大比例回答 : 九只
: 第二次做的人,都哈哈大笑给出正确答案:笨蛋 ! 当然全飞走了。。。。。
: 这个就是背记题型的应试教育。

avatar
b*e
40
power electronics 很好,这方面人很缺。

【在 g******n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是做这个的。国内2年数字IC经验,phd做的是模拟IC,和power electronics有关
: 。最近刚开始找,一开始也是找IC方向,现在看来不好找。是不是得往power
: electronics方向靠靠?

avatar
s*e
41
美国又是怎么考核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就通过PS?LOL

5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主说的不错,但是在中国没有可行性。
: 中国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划分等级。或者说是为了区分是应该做官管
: 着谁,谁应该被管。由于人口众多,必须用非常精确的测定标准来区分。这是为什么5
: 分制、ABCD制无法在中国运用,甚至100分都不够,得增加到150分满分制的原因。为了
: 能够精确的评分,必须是固定的题目,给定的答案,才能在试卷中使用。否则立刻会引
: 起激烈的
: 关于考试是否公平的争吵。
: 而你说的那些好奇心和想像力在这样的考试中是很难精确评分的,因为好奇心和想像力
: 是一种发散思维,不是一种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的特点就是答案的多样性,没有固定的
: 答案。这样一来就给精确评分带来了无法克服的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考试注定无

avatar
b*y
42
现在也不行了,几个方向都不行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power electronics 很好,这方面人很缺。
avatar
s*e
43
瞧你这满腹仇恨的。哈哈哈哈。
avatar
s*l
44
当大部分人觉得方向向东时,其实一阶导数已在一年前悄悄向西了。
avatar
b*l
45
嗯,我也是这么理解的。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性。

5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楼主说的不错,但是在中国没有可行性。
: 中国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划分等级。或者说是为了区分是应该做官管
: 着谁,谁应该被管。由于人口众多,必须用非常精确的测定标准来区分。这是为什么5
: 分制、ABCD制无法在中国运用,甚至100分都不够,得增加到150分满分制的原因。为了
: 能够精确的评分,必须是固定的题目,给定的答案,才能在试卷中使用。否则立刻会引
: 起激烈的
: 关于考试是否公平的争吵。
: 而你说的那些好奇心和想像力在这样的考试中是很难精确评分的,因为好奇心和想像力
: 是一种发散思维,不是一种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的特点就是答案的多样性,没有固定的
: 答案。这样一来就给精确评分带来了无法克服的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考试注定无

avatar
b*a
46
我本科ee毕业,现在找了个软件公司作实习,也挺郁闷的. 不过我是觉得经济不好,根
本就懒得找工作,挺老板说市场要好了,保佑把
avatar
l*e
47
"练多了自然就有感觉"
这种练习本身就是一种强记,就是我前面说的,对题型的记忆。你以为死记硬背,必须
是在小本上列下 1, 2, 3, 4, 5, 。。。。11, 12, 然后逐一复述,才算死记
硬背吗 ?
这样对题型的强制熟练过程,我也并非全盘否定:
(1)不能说完全不可取,
(2)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帮助理解概念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气候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这种题海强记的使用,已经到
了过度和偏颇,乃至浪费的地步,这个才是需要指责的。
出题的人也有智慧,你自己可以设想一下你来出题,你当然可以想尽办法让解题的人无
法马上发现解法。这样的过程有的时候,是出于教育的目的,但是更多时候,不是为了
教育对方,而是纯粹去挑战甚至捉弄对方,对方解题的过程,也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
了博弈;而题海战术就是在有经验的老师(本身就是出题人集团的脚色)的教练指导下
,对出难题的人进行有效反击。
这样的过程,是一种竞技,不是教育;就如同踢足球,打乒乓球,虽然也算体育锻炼,
但是训练的目的是竞技,是对抗,娱乐,早就脱离了强身健体的本质很远。
你说树上十只鸟的题目,高考没有,所以我的比喻不对。 你这个说法本身就让我无语
愕然,我也没有说高考一定考过树上十只鸟啊 。。。。。 我当年高考的一次统一预考
前一天,有个数学老师神经兮兮地跑过来,非要我们练习一个数列的题型 。。。。。
然后预考卷子上果然有这种题目,然后我们大家就都迅速做对了。如果没有老师的突击
辅导,大多数人估计都会发懵,因为没有见过这么考的。
再次提醒你:题海战术就是题型强记,别天真地以为你做题多了,智力提高了。
说句言重的怪话,你即使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你比某个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题海战
术做的更好,更能解怪题,最终人家还是走向诺贝尔领奖台,而你最终失去对物理的兴
趣,转行了事。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哪个考试考你说的这道树上十只鸟的题?自己树个靶子打有意思吗?呵呵。举几道真正
: 的高考题来看看?
: 我高考复习从不记什么题型。练多了自然就有感觉。理解知识和理论只是基础,然后再
: 加上大量的练习找感觉。我认识好几个奥赛金牌,没哪个是背题型成功的。
: 即便有套路,也是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华罗庚解决
: 问题也有套路,就是尽量弄成一个矩阵问题,然后通过他强大的矩阵分析能力搞定问题
: 。而有的人喜欢把问题变成一个几何问题,然后通过几何直觉搞定。这些“套路”都没
: 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 至于进了大学后就更没什么死记硬背了。我不知道你的大学是怎么考试的。反正我大学
: 里考试没一个是靠背东西就能考的好的。

avatar
l*e
48
你是理科生,怎么连理科生最基本的严密取证的精神都没有。
我早已回答了他的这个问题:我本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我本人也是题海战术的得益者,包括新东方用题海战术,应试强训对托福 GRE 的那种
训练的实践者。

【在 N**Z 的大作中提到】
: 卓到点了
avatar
l*e
49
美国人的某些所谓不死记硬背,要学生快乐的教学方法,在我眼里也是可笑的。
但是贯穿在他们教育理念中的好奇心,想象力的训练,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举一个我在
博士阶段的课程为例,当时是学固体物理,其中有一堂课,是老师让我上台讲的。其实
是大家轮流讲。教授的目的是说我们自己讲,必然做足功课,此外我们今后很有可能上
讲台,这也是一种训练。这样方式一个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好奇心,想象力,乃至知识的
广度深度的掌握,你觉得有可取之处吗 ?
至于美国学校的基础教育,这样的家庭作业更多:比如有个朋友的中学生儿子带回来的
作业是要他自己构思如何重新拍摄一部奥斯卡大奖电影。你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
被安排做
这个课题,而且你竭尽全力去做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又是怎么考核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就通过PS?LOL
:
: 5

avatar
s*e
50
这些手段当然是可以学习的。
至于象奥斯卡这样的家庭作业,中国的中学教育现在又不是没有。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人的某些所谓不死记硬背,要学生快乐的教学方法,在我眼里也是可笑的。
: 但是贯穿在他们教育理念中的好奇心,想象力的训练,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举一个我在
: 博士阶段的课程为例,当时是学固体物理,其中有一堂课,是老师让我上台讲的。其实
: 是大家轮流讲。教授的目的是说我们自己讲,必然做足功课,此外我们今后很有可能上
: 讲台,这也是一种训练。这样方式一个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好奇心,想象力,乃至知识的
: 广度深度的掌握,你觉得有可取之处吗 ?
: 至于美国学校的基础教育,这样的家庭作业更多:比如有个朋友的中学生儿子带回来的
: 作业是要他自己构思如何重新拍摄一部奥斯卡大奖电影。你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
: 被安排做
: 这个课题,而且你竭尽全力去做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

avatar
s*e
51
做题训练跟死记硬背能是一回事吗?你干脆说一切需要动脑筋的行为都是死记硬背好了
。请问你做题的时候,记住的是什么?概念?还是套路?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死记硬背的
话,那我只能说你用错字典了。查词典,死记硬背的解释如下:
“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
做题不需要用理解力?做题是背诵书本?如果你用的不是汉语而且其他什么语言请早点
说。
而且请问你在中国念物理的时候,哪次考试是死记硬背能考好的?反正我考了那么多次
,没有哪次考试是能靠背就背出个优秀成绩的。
当然,过多的训练,对于未来做研究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这部分过多的训练,是为了保
证社会的公平。而且高中过多训练就一定对所学的学科没有兴趣了?田刚在大学里做了
四万道数学题,也没见他就离开数学啊。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练多了自然就有感觉"
: 这种练习本身就是一种强记,就是我前面说的,对题型的记忆。你以为死记硬背,必须
: 是在小本上列下 1, 2, 3, 4, 5, 。。。。11, 12, 然后逐一复述,才算死记
: 硬背吗 ?
: 这样对题型的强制熟练过程,我也并非全盘否定:
: (1)不能说完全不可取,
: (2)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帮助理解概念
: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气候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这种题海强记的使用,已经到
: 了过度和偏颇,乃至浪费的地步,这个才是需要指责的。
: 出题的人也有智慧,你自己可以设想一下你来出题,你当然可以想尽办法让解题的人无

avatar
l*e
52
我知道中国的中小学也开始重视,但是至少我那个时候,这样的作业,有,但是很少。
更多的主流学习方式还是传统的满堂灌加上题海战术。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些手段当然是可以学习的。
: 至于象奥斯卡这样的家庭作业,中国的中学教育现在又不是没有。

avatar
l*e
53
我前面说过,做题训练不是 100% 不可取,当然做的很多会帮助理解知识。但是在中国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已经开始有偏颇和浪费过度的趋势,尤其在高考之前那种。你难
道能否认,在很多时候,做题是为了记忆某种题型的对付方式 ? 至少我当年深切地感
受到这样应试的无聊,出题的人故意刁难,然后解题的人通过熟悉他们的套路来化解他
们的进攻。
至于你说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之后,还有对专业有兴趣的,或者有成就的,我也不否认,
我只是说对于学生整体来说,这是不太正确的方式。自己去演算习题,和老师引导逼迫
着游题海(缺少启迪和兴趣激发),也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和心态。
中国太多朗朗这样的成长过程,一个朗朗在严父的逼迫下成了大才,但是我想大概更多
的孩子被这样的方式搞得再也不想摸钢琴。成千上万的家长,只看到朗朗父亲非常变态
的对孩子的逼迫,从来没有近距离地了解朗朗内心怎样的动力让自己获得成功。。。。
或许他父亲确实给朗朗带来不少心理阴影,但是他的钢琴老师或者音乐学校给了他更
多的欢乐和温暖。不幸的是很多家长只想学习他的父亲。
我在大学里跟田刚一样曾经在某个暑假拼命地做一门还没有开课的课的习题,最后当然
成绩优秀,但是这个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太大关系,我在别的地方找到了想学好这门
课的强大动力。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做题训练跟死记硬背能是一回事吗?你干脆说一切需要动脑筋的行为都是死记硬背好了
: 。请问你做题的时候,记住的是什么?概念?还是套路?如果你认为这就是死记硬背的
: 话,那我只能说你用错字典了。查词典,死记硬背的解释如下:
: “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记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
: 做题不需要用理解力?做题是背诵书本?如果你用的不是汉语而且其他什么语言请早点
: 说。
: 而且请问你在中国念物理的时候,哪次考试是死记硬背能考好的?反正我考了那么多次
: ,没有哪次考试是能靠背就背出个优秀成绩的。
: 当然,过多的训练,对于未来做研究是没有必要的。但是这部分过多的训练,是为了保
: 证社会的公平。而且高中过多训练就一定对所学的学科没有兴趣了?田刚在大学里做了

avatar
s*e
54
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我看我侄女的作业,已经很灵活了。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知道中国的中小学也开始重视,但是至少我那个时候,这样的作业,有,但是很少。
: 更多的主流学习方式还是传统的满堂灌加上题海战术。

avatar
s*e
55
做题训练,那就是另外一个论题了。我最早说的是死记硬背的问题。
我从不认为做题是为了记住某种题型的对付方式。我是从来记不住什么题型的。那只是
训练出一种感觉,或者说问题的结构可以很快看清楚,最后就是无招胜有招,该怎么做
就怎么做。按照你的逻辑,竞技体育里反复的训练,难道也可以算成死记硬背?
至于做题的意义,我也同意,花很多时间来追求更高一点点的准确率和速度,对于未来
做研究或者学习,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甚至可能起反作用。但是真有兴趣的人,会有
几个人因为高三做了很多题就失去兴趣了呢?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前面说过,做题训练不是 100% 不可取,当然做的很多会帮助理解知识。但是在中国
: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已经开始有偏颇和浪费过度的趋势,尤其在高考之前那种。你难
: 道能否认,在很多时候,做题是为了记忆某种题型的对付方式 ? 至少我当年深切地感
: 受到这样应试的无聊,出题的人故意刁难,然后解题的人通过熟悉他们的套路来化解他
: 们的进攻。
: 至于你说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之后,还有对专业有兴趣的,或者有成就的,我也不否认,
: 我只是说对于学生整体来说,这是不太正确的方式。自己去演算习题,和老师引导逼迫
: 着游题海(缺少启迪和兴趣激发),也是完全不同的方式和心态。
: 中国太多朗朗这样的成长过程,一个朗朗在严父的逼迫下成了大才,但是我想大概更多
: 的孩子被这样的方式搞得再也不想摸钢琴。成千上万的家长,只看到朗朗父亲非常变态

avatar
T*e
56
想象力也是要有基础的,你说你是物理博士那肯定做过研究,你做研究的时候的想法都
是凭空想出来的? 你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如何想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想法? 你去问问你
phd时候的美国同学他们是不是每天在题海里混出来的, 好的私校和公校课业压力一点
也不比中国的学校小。我小孩在一个私校2年级作业比我小学的时候多多了,都是一种
题型反复练习。 不要被那些大V们误导了,大量重复训练在打基础的阶段是必要的,包
括在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体育行业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习无数次,音乐行业也是一样。
中国的教育有问题,但是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说题海战术背锅。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人的某些所谓不死记硬背,要学生快乐的教学方法,在我眼里也是可笑的。
: 但是贯穿在他们教育理念中的好奇心,想象力的训练,有很多可取的地方。举一个我在
: 博士阶段的课程为例,当时是学固体物理,其中有一堂课,是老师让我上台讲的。其实
: 是大家轮流讲。教授的目的是说我们自己讲,必然做足功课,此外我们今后很有可能上
: 讲台,这也是一种训练。这样方式一个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好奇心,想象力,乃至知识的
: 广度深度的掌握,你觉得有可取之处吗 ?
: 至于美国学校的基础教育,这样的家庭作业更多:比如有个朋友的中学生儿子带回来的
: 作业是要他自己构思如何重新拍摄一部奥斯卡大奖电影。你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
: 被安排做
: 这个课题,而且你竭尽全力去做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

avatar
w*g
57

作project。
美国的课程跟中国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做project的课比较多。很多课最后都要写论文
,从中学就开始这样了。因为论文的题目五花八门,所以也特别能看出一个学生的内涵
有多丰富,想想像力有多强。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又是怎么考核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就通过PS?LOL
:
: 5

avatar
l*e
58
这个就是向美国方式学的,我也知道我过去的中学干脆改得面目全非了 。。。。。 我
比较保守:对于美国方式,也不能全盘接受,中国那种扎实的做法也要继承一些:适当
死记硬背和习题训练也是重要的。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我看我侄女的作业,已经很灵活了。
avatar
l*e
59
不想纠缠死记硬背定义,竞技体育有些东西就是高强度的肌肉记忆和套路记忆,因为竞
技体育就是要更快,更高,更强,在奥运会上拿第四名就是失败,所以这样的重复就是
必要的,目的就是竞标。
高考应试教育,就是把教育搞成了竞技体育:不断地用刁钻的题型把选手们的分数拉开
,对付这样的竞技体育形式的教育,当然只好用竞技体育的高强度重复训练来对付。
最后的关键问题是,乒乓球,铅球人家高强度训练之后直接就可以去挑战健将,世界冠
军等等事业的顶峰,竞技体育的训练和目标是一致的。 应试教育则不同:
------- 应试教育高强度训练的产品是考试健将和状元;
-------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各行各业可以独当一面,取得成功的能人。
邓亚萍乒乓球训练的结果就是她是世界冠军(事业到达顶峰),但是后来她当什么 CEO
, 浪费了国家巨额财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中国应试教育训练的偏颇就在于,如果
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是考试高手,那么中国强手如云,遍地英才,但是实际上社会需要的
能力,很多就被这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在鏖战考试题目的过程中,荒疏了,没有练 !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做题训练,那就是另外一个论题了。我最早说的是死记硬背的问题。
: 我从不认为做题是为了记住某种题型的对付方式。我是从来记不住什么题型的。那只是
: 训练出一种感觉,或者说问题的结构可以很快看清楚,最后就是无招胜有招,该怎么做
: 就怎么做。按照你的逻辑,竞技体育里反复的训练,难道也可以算成死记硬背?
: 至于做题的意义,我也同意,花很多时间来追求更高一点点的准确率和速度,对于未来
: 做研究或者学习,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甚至可能起反作用。但是真有兴趣的人,会有
: 几个人因为高三做了很多题就失去兴趣了呢?

avatar
l*e
60
美国的一些私校就是对美国其它主流学校的反制,我们这里有的私校就是俄国人在搞,
也就是搞中国,俄国那样的方式。我前面已经说了,我不全盘反对记忆和习题,所以我
们之间在此没有本质争议。
美国这些私校稍微加强的基础训练,和中国衡水中学那样的训练,程度上差十万八千里。
我现在在公司搞研发,你说的不错,研究需要基础知识和积累,但是我们经常遇到公司
马上要某个方面的知识,某个方面的技术,然后我们一帮人只有一个月时间,就要攻克
难题,知道我们怎么办,去学校回炉做习题 ?
关于体育和教育的关系,我前面已经说过:体育训练直接目的就是体育的竞标,而过度
的(注意过度两个字)应试习题训练,直接目标并非社会需要的人才。
最后提醒你一下,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得到满分也没有那么难,可见你说的私校的重复
训练的程度,根本无法和中国应试相比,换句话说,中国那种做法,把美国大学入学考
试变难十倍,都一样可以给你考出很多满分来。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想象力也是要有基础的,你说你是物理博士那肯定做过研究,你做研究的时候的想法都
: 是凭空想出来的? 你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如何想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想法? 你去问问你
: phd时候的美国同学他们是不是每天在题海里混出来的, 好的私校和公校课业压力一点
: 也不比中国的学校小。我小孩在一个私校2年级作业比我小学的时候多多了,都是一种
: 题型反复练习。 不要被那些大V们误导了,大量重复训练在打基础的阶段是必要的,包
: 括在各行各业都是这样的,体育行业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习无数次,音乐行业也是一样。
: 中国的教育有问题,但是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说题海战术背锅。

avatar
l*e
61
同意,精心设计好的 project 很重要,可惜高考制度下,这个很难开展。
中国学生大概到了本科生最后一年,才开始类似的训练,毕业设计这种,我当时非常兴
奋,感觉如鱼得水,每天都干到晚上实验楼关门,这样的训练让我感到科学技术的魅力
,和如何研究的乐趣。可惜除了少有的几天课外小组(因为高考夭折), 我大学之前
很少有这样的锻炼。
而美国居然有中学生利用暑假去大学实验室搞科研,还第一作者发表 Nature/ Science
文章。
后来做博士论文,更加体会到,你从头到尾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去钻研,阅读,讨论,
实验,总结,你掌握的知识,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对整个领域的了解程度,都远远优于
读完同样领域的教科书做几百道题目。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作project。
: 美国的课程跟中国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做project的课比较多。很多课最后都要写论文
: ,从中学就开始这样了。因为论文的题目五花八门,所以也特别能看出一个学生的内涵
: 有多丰富,想想像力有多强。

avatar
T*i
62
同意。虎肉教授就是这么解题出来的一个典型案例,现在就是个好坏不分的论文灌水专
家。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练多了自然就有感觉"
: 这种练习本身就是一种强记,就是我前面说的,对题型的记忆。你以为死记硬背,必须
: 是在小本上列下 1, 2, 3, 4, 5, 。。。。11, 12, 然后逐一复述,才算死记
: 硬背吗 ?
: 这样对题型的强制熟练过程,我也并非全盘否定:
: (1)不能说完全不可取,
: (2)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帮助理解概念
: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气候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这种题海强记的使用,已经到
: 了过度和偏颇,乃至浪费的地步,这个才是需要指责的。
: 出题的人也有智慧,你自己可以设想一下你来出题,你当然可以想尽办法让解题的人无

avatar
H*r
63
这叫Design Pattern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想楼主主要是说中国大学以前的基础教育吧。 上了大学之后,因为没有了高考那种
: 门槛,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很五花八门了,我也领教过一些,感觉不错,也就是不
: 仅仅是死记硬背了。
: 但是在大学之前,中国的那么多年的基础教育,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还是主要的方式,
: 不懂你为什么不承认 ? 我就是沾了背(或者好听点儿,记,好吧?)解题套路过高考
: 的。
: 很多理科弯弯绕的困难题目,你让我课下研究着做,不一定做不出来,但是也许我要花
: 一两个小时才可以,但是如果我事先看过参考书上类似的题目,或者在备考期间,有老
: 师猜测可能这次要这样考,而对付这种弯弯的最佳手段是某某 。。。。 那么我在真的
: 考场上,一两分钟就已经找到最佳解法(因为我等于是做过此题),那么我也许十分钟

avatar
H*r
64
得了吧
那是做题做多了把pattern内化了而已。做题是唯一能记住做题方式的办法。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做题训练,那就是另外一个论题了。我最早说的是死记硬背的问题。
: 我从不认为做题是为了记住某种题型的对付方式。我是从来记不住什么题型的。那只是
: 训练出一种感觉,或者说问题的结构可以很快看清楚,最后就是无招胜有招,该怎么做
: 就怎么做。按照你的逻辑,竞技体育里反复的训练,难道也可以算成死记硬背?
: 至于做题的意义,我也同意,花很多时间来追求更高一点点的准确率和速度,对于未来
: 做研究或者学习,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甚至可能起反作用。但是真有兴趣的人,会有
: 几个人因为高三做了很多题就失去兴趣了呢?

avatar
s*e
65
我已经说了,我也认为把学习搞成竞技体育对学习本身不一定全是好处。但是至少你也
承认了反复练习不等同于死记硬背,对吧
但是应试教育有保证社会公平的作用,你也没法取消。
而且,人生长得很呢,就算浪费两年去做题,那又能有多大浪费?起码也能起到锻炼意
志的作用嘛。呵呵。

CEO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想纠缠死记硬背定义,竞技体育有些东西就是高强度的肌肉记忆和套路记忆,因为竞
: 技体育就是要更快,更高,更强,在奥运会上拿第四名就是失败,所以这样的重复就是
: 必要的,目的就是竞标。
: 高考应试教育,就是把教育搞成了竞技体育:不断地用刁钻的题型把选手们的分数拉开
: ,对付这样的竞技体育形式的教育,当然只好用竞技体育的高强度重复训练来对付。
: 最后的关键问题是,乒乓球,铅球人家高强度训练之后直接就可以去挑战健将,世界冠
: 军等等事业的顶峰,竞技体育的训练和目标是一致的。 应试教育则不同:
: ------- 应试教育高强度训练的产品是考试健将和状元;
: -------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各行各业可以独当一面,取得成功的能人。
: 邓亚萍乒乓球训练的结果就是她是世界冠军(事业到达顶峰),但是后来她当什么 CEO

avatar
s*e
66
做一大堆题跟有自学能力不矛盾啊。
过度做题,其中一部分努力的确不是冲着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这保证公平。
现在招码工要刷题,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

里。

【在 l*******e 的大作中提到】
: 美国的一些私校就是对美国其它主流学校的反制,我们这里有的私校就是俄国人在搞,
: 也就是搞中国,俄国那样的方式。我前面已经说了,我不全盘反对记忆和习题,所以我
: 们之间在此没有本质争议。
: 美国这些私校稍微加强的基础训练,和中国衡水中学那样的训练,程度上差十万八千里。
: 我现在在公司搞研发,你说的不错,研究需要基础知识和积累,但是我们经常遇到公司
: 马上要某个方面的知识,某个方面的技术,然后我们一帮人只有一个月时间,就要攻克
: 难题,知道我们怎么办,去学校回炉做习题 ?
: 关于体育和教育的关系,我前面已经说过:体育训练直接目的就是体育的竞标,而过度
: 的(注意过度两个字)应试习题训练,直接目标并非社会需要的人才。
: 最后提醒你一下,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得到满分也没有那么难,可见你说的私校的重复

avatar
s*e
67
所以做题等于死记硬背?LOL

【在 H**r 的大作中提到】
: 得了吧
: 那是做题做多了把pattern内化了而已。做题是唯一能记住做题方式的办法。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