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a*0
2
Scar你好,
不知道你还来不来mitbbs,能不能看到我的信息。读了你的经验之谈,收益匪浅。很希
望能得到你的律师的联系方式。不想打扰你。因为你说信多的你都收不过来了。听了你
的建议,跟排在最前面的几层楼的层主们发了邮件,希望得到律师的联系方式。让我非
常失望是竟然没有收到一个人的回复。不知道后来需要律师联系方式的朋友们通过发邮
件的方式要到联系方式了吗?希望只是我一个人没有要到哦,运气不好。所以,只有联
系楼主,希望热心的楼主告知一下。楼主关了email,无奈只能这种方式找人了。
以下为转载Scar的帖子,很多人应该都读过。
各位战友,先说一声抱歉。我发了这一系列总结以后,收到很多邮件,除了问律师信息
,还有很多问各种申请问题,有特别的,但大多数问题都属于简单重复的问题,我都无
一遗漏地回复了。基本来mitbbs就不能干别的了。不回觉得过意不去啊。后来我实在难
以应付,不得已关闭了邮箱。因为我觉得,问题在版面上问,我花些时间回复,还可以
让其他人受益;私底下问我回答的价值就小多了:)基本没有见到很personal的不能公
开的问题。
律师信息我也发给了楼上提问的所有人,当然更多的是邮件问的。后来者可向他们问即
可,我很少有时间来这个版了,不能及时回复,见谅。
系列文章的链接:
【引子:TSC 485 RD 2/20/2013,报绿】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Immigration/32885037.html
【绿卡经验之一:怎么就把弱case做强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Immigration/32887423.html
【绿卡经验之二:从零开始,要审稿的小血泪史】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Immigration/32888649.html
【绿卡经验之三:我如何在会议上认识牛人和要到推荐信】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Immigration/32886303.html
【绿卡经验之四:快乐就是善于等待】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Immigration/32890439.html
【绿卡经验之一:怎么就把弱case做强了】
1. Background
生物土博,快乐千老,H1B第5.5年。
1)Paper: 总共8篇文章。英文3篇,非CNS,其中一作1篇,二作1篇,均为二流杂志。
中文5篇,其中一作2篇。会议摘要25篇。英文文章都是在第一个实验室发的,第二个实
验室工作了3年多,交出绿卡申请当时还没发一篇文章。
2)Citation:他引29次。
3)Review: 5个杂志12次 (当时不太清楚规则,重审的也没多算一次,算的话,17次)
4)Recommendation letters: 6封, 3封独立。其中1封来自南美,其余5封来自美国。
EB1A和NIW用的是同样六封信的copy (我同时递交的NIW在5个月时也获通过,无RFE)。
那时侯想要DIY,开始泡immigration版和文学城。大概泡了两三个月,搞清楚了一些最
基本的概念和知识 (后来发现其实还是不那么清楚)。其实一年多以前就想要动手的
时候我没有一丁点儿review经历。为申请绿卡就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发信找review。光
阴荏苒,岁月如歌,转眼一年过去我终于攒到了两位数的review (血泪史见“之二”
)。但推荐信还是一封没写,PL也不用提了。H1B也用到了五年多。这一年发生了很多
事:老婆也有了,house也买了,也快要当美国人的爹了。不过,再拿不到绿卡就只有
“毅然回国”了。所谓箭在弦上。我深刻认识到已经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DIY,必须找
个好律师来迅速完成这件事。我也知道这样的case如果到了流水线作业的律师那里,结
果可能相当地不妙。还是老话,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律师,尤其是对你专业不熟
悉的律师,只能按照一般套路发掘你的亮点。当然,一般律师接这样case的可能性也不
大。
所以我先自己十分努力寻找自己经历中的亮点:来美国前我刚博士毕业短暂工作期间就
在国内拿到过大课题(as the PI);拿到过俩中国专利(第三作者,前俩作者是行政
领导。但这个专利最后没有商业化);我在美国博后的两个学校皆属top20名校;我在
前一个实验室获得过一个Fellowship (系里的,只有2-3人和你竞争的那种);一年半
发了3篇不错的文章;我在第二个实验室的工作多次参加会议为领域内专家们熟知;现
在的boss和领域内的一些专家都认为我是做Science的好材料,为我说好话不遗余力 (
慢慢的我就相信了哈);我接到过某著名杂志的邀请让我为某个热点领域的研究写
review;我申请做reviewer的世界各地的杂志基本上都立刻接受并把我放进list......
全是上不了台面不能claim的东西,但巧妙应用以勾勒一个杰出年轻科学家的肖像,倒
也不无裨益。写完personal statement,觉得自己还挺“有型”的,完成了从”蝌蚪“
到”牛蛙“的转变 (某ID语)。我也相信自己能够从专家那里拿到足够有力的推荐信
(从会议上勾搭牛人方略见”之三“),可以在Contribution的论证上弥补一些弱势。
自己有自信当然不够,还需要找到一个律师,能看到我的闪光点,至少能承认我自己挖
掘的闪光点,然后进行专业的包装,把我从”牛蛙“变成”恐龙“。我幸运地找到了一
位本地中国律师。他给我们实验室4个人办过绿卡,都是EB1A+NIW,最后EB1A都通过了
。后来在版上看了很多绿卡律师的故事,我才知道,这个选择是何等正确。。。。。。
。哦。。。。。其实没选择,他是唯一愿意接我们case的律师。他擅长做生物领域的
EB1A和NIW。我觉得他很善于发掘和组织,极注重并擅长对“Top small percentage”
的论证。律师强调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比身边的人(或具可比性的人)都
强,并能够正确和清晰地表达出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譬如10个方面的比较,你在
3个方面4个方面比别人强(6到7个方面比别人弱),就拼命强调那几个强的方面,作为
你“杰出”的证据。总之,相谈甚欢,不谋而合,大概就可描述我们第一次谈话的状
态。
签合同后,律师给发了个package,叫照着条目收集材料,照模板写推荐信和personal
statement。时间对我来说是更昂贵的资源。所以,用律师以后,就再也没有到版上来
了,毕竟各种问题都能直接在律师那里得到回答。再者,虽然我内心非常非常非常非常
强大,那些触目惊心的强人求评估帖多少还是会给我打击的。
我很同意版上某ID提到的:一个律师强不强要看他处理的弱case过了多少。我的律师做
的几个和我背景相当的EB1A case全部顺利通过(我同事的case也问过几个别的律师,
都不愿接),大大增强了我信心,说明他是有其独到之处的。他亲自写petition
letter和装订材料。Email电话都会亲自回。
不过一定要记住老道理:律师领进门,准备靠个人。
因为材料的质量,递交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完成推荐信,PS,和收集材料的质
量和进程。我的律师的工作方式是:当所有材料收集齐全交给他,就可以期待case在两
个星期内被递出去了。他会为每个case“闭关”两个星期,集中精力组织材料,决定取
舍,写PL,做好Evidence Book,然后寄出去。当然因为他是自己做每个case,所以估
计能接的case也很有限。
我经常看到版上有类似这样的问题:
1) 要不要翻译中文引用?
2) 推荐人太牛,引用太多会不会不好?
3) 把正在REVIEW的MANUSCRIPT也写在PETITION LETTER里了,这样会不会招致RFE啊?
4) 没在影响因子高的杂志上发文章怎么办?
其实我觉得问题要从整体综合来看。这些问题问出来,不放在一个具体case的整体大环
境下,答案没有什么真实的参考意义。
我时常这么想: 我想如果我是IO,我得用25 min浏览完一个人的所有材料。我最先看
的是两样东西:1是petition letter, 2是index to exhibits。然后看自己总体印象
如何,然后就下最后判断:这个人算不算个“牛人”。如果IO浏览之后,能够轻易地从
其中发现你的闪光点,并认为你是个牛人,那么其他的一切都是末节了:因为他都不会
去看的。
譬如上面那些问题,我的情况是:
1) 要不要翻译中文引用?
我一半是中文引用,万方数据一查,就打印出来了,也没翻译。还有一篇审稿是中文,
也都原样打出来没翻译就交上去了。中文文章也没有翻译。
2) 推荐人太牛,引用太多会不会不好?
某名教授生涯总引用超过15000,我都写进他的推荐信了。
3) 把正在REVIEW的MANUSCRIPT也写在PETITION LETTER里了,这样会不会招致RFE啊?
我重点论证贡献的项目一篇文章也没发呢,是正在review的manuscripts。这个项目发
的是些会议和talk摘要。
4) 没在影响因子高的杂志上发文章怎么办?
我发文章的杂志影响因子在生物领域很一般,不过我压根儿没提到影响因子这个词(我
发誓不是有意的,律师提过,准备材料时忘了这茬)。用SJR排的名,在“优化”了排
名条件下杂志影响力还是很不错的。
那都像我这么搞行不行呢?我这个case证明可以。但在你那里可能行,也可能不行。试
想,IO看完petition letter和exhibit index (10分钟? 20分钟?),觉得脉络分明
,条分缕析,重点突出,就已经认定这是个牛人,并决定批准这个case了。其他材料看
都没看,自然没问题。但若这两样看上去不那么美,就得去翻推荐信,再看看review,
citation,media reports等了,走到这一步的话,上面的那些问题就都可能成为RFE隐
患了。
我觉得自己和律师的配合及契合程度对于及时完成我这个case非常重要。通过电话沟通
,交换idea, 我对于律师做的PL和Exhibit Index很有信心:至少大眼望去,绝对会看
似个冉冉新星。
总结:我这资质都能把自己打扮得看上去很美,美女帅哥们,要更有信心!
avatar
c*n
3
这款出deal的频率太高了。基本上不值得屯。
avatar
n*u
4
出的也快
avatar
L*n
5
所以前两天卖80块的时候,有人还很不懈一顾地说什么现金日盈率太低,不值得去in
avatar
h*n
6
神医们还不跟着涨?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