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到底应该如何\"融入\"美国社会?
avatar
到底应该如何\"融入\"美国社会?# Immigration - 落地生根
f*o
1
经常会有留学生发出这样的问题:
“我要怎样融入美国同学的群体?”
“中国留学生如何融入美国社会?”
“融入不了美国社会,怎么办?”
感觉来往的朋友仍旧是中国人,大半年过去了,口语一点进步都没有,生活上倒是习惯
了这个社会,然而却谈不上融入。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焦虑。
人是社会动物,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为将要在其中生活的那个陌生的
环境而操心、疑虑甚至焦灼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想说的是,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多半没有很好地想过“融入”这个概念的含义和
范围。
就我所了解的而言,很多人似乎都把“融入”作为一个既定的适合所有对象的标准,而
这个标准究竟又是什么,似乎也从未有一个被公认的说法。
于是,和很多内涵并不清楚的常用名词一样,“融入”与否,就这么含含糊糊地问了,
就这么含含糊糊地想了,就这么含含糊糊地担心了。
不但如此,“融入”当然包含了努力放弃甚至否定自己的过去的意思,所以有时也会听
到“忘了你是中国人,做好当地人”这样的说法。
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叫“融入”?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考诸众人而皆准的答案。
就拿在美国的生活来说,所谓“融入”可以指以下这些日常生活的场景:
除了看CNN、MSNBC、FOX等等频道,你看地方台吗?
除了NYT、WSJ和LA Times这些大报,每天或每周甩在你家门口的地方报纸你会像对待北
京晚报或者新民晚报那样看吗?
你和邻居寒暄会超过五分钟吗?
你会像邀请华人朋友来开派对那样经常请不同族群的同事朋友邻居来做客吗?
你去诊所医院法院等等地方,那里的话你能听懂多少看懂多少自己又能正确地流畅地表
达多少?
电台电视台的各种节目你都不打隔楞能津津有味地跟上吗?
这样的问题可以无限制地列下去。
它们主要涉及的首先是语言能力。
所谓“融入”是从一个被动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环境的关系,总是认为人被环境改变,
所以你要“融入”。
但实际上人与环境是互动关系,彼此相互改变。对你来说是一个融入问题,对别人来说
就是一个适应和接受问题。
所以,你适应环境,环境也因你而改变。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