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李娟书屋#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a*e
1 楼
风景中的书屋
——喀纳斯“李娟书屋”建造记
作者:洋冈子
一 起因
今年5月,我正在北京过着闲散的退休生活,一天,突然接到喀纳斯景区管委会书
记康剑的电话,他说刘亮程提议让他在喀纳斯建一个“李娟书屋”,并题了字。
其实,这几年康书记一直在用李娟的文化品牌补充并提升着喀纳斯景区的文化内涵
,他经常说:“别看李娟体格瘦小,但她的文字力量却很强大,她的书对阿勒泰的宣传
,大过三个宣传部的能量。”
喀纳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新疆的自然风景品牌;李娟是“人民文学奖”和“
朱自清散文奖”的获得者,是阿勒泰的文化品牌,在喀纳斯旅游景区建一个“李娟书屋
”使得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非常地相得益彰。
刘亮程的提议正与康书记的想法不谋而合,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了吧!
康书记在电话里给我下达了工作指令,让我考虑一下如何设计、如何呈现“李娟书屋”
。为喀纳斯做事、为李娟做事,那还有什么说的,我欣然答应了。
由于我和康书记是用电话沟通的,起初我并没有太理解“李娟书屋”的定位,我的设计
思路一直是围绕着李娟生活过、写作过的地方苦思冥想。比如设置旧木床啊、破桌子啊
、老照片啊、旧缝纫机啊、铁皮壶之类的物件,当我把此想法通过电话告诉李娟时,她
哭笑不得地说:“亲爱的,你简是在为我建造一个故居。眼下我活得好好的,好像我死
了几百年了似的……”
我知道在李娟生活中,她始终坚守着两个原则:一不做假、二不作秀。这也是从她骨子
里长出的最有质感的两根筋。正是这两根无法驯服的筋,使她得罪了一些媒体和出版商
。但我从心眼里佩服并尊重李娟的这两项基本原则。由于意见不统一,书屋的设计就暂
时放下了。
巧的是7月间,我的老师程大利先生要携夫人、孙子从北京到喀纳斯写生,约我同
行。我就顺理成章地到达了喀纳斯,好像建造“李娟书屋”是我今年义不容辞的使命似
的。
在喀纳斯我见到了康书记,并针对李娟书屋的设计、定位进行了实质性的商议。最
后敲定将一间牛肉面馆不规则的一角隔开(约140平米),作为书屋的建址,以销售李
娟的书为主、兼售明信片、咖啡、热饮、旅游纪念品为内容。康书记考虑,书屋的功能
除了为游客服务之外,同时也为景区的数百名员工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
确定了地点、明确了定位之后,我拍了室内外的照片。一周后我回到了乌鲁木齐,
找到了老同学张建新,他是一位很有潜力的画家,曾经做过许多室内装修设计。我给他
带去了一本李娟再版的《九篇雪》,请求他为书屋做一个装修设计的方案。
当张建新信手翻阅《九篇雪》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拴马桩》一文,看后他立刻
就有了灵感。第二天,当我们见面时他居然已经画出了一堆草图。其中门头的设计创意
就是“拴马桩”。——三根粗壮的拴马桩夹着一匹红色的铁质马。“李娟书屋”的视觉
符号立即闪现在了我的眼前。对,就是要用这个拴马桩拴住天南海北的游客,让他们在
这里停留、小憩、避雨、读书、喝口暖暖的茶、带一本盖有李娟自画像纪念戳的书回去
……
其实,在装修设计上,我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真正进入到结构、材料、工艺
上我就是外行了。为了对书屋有一个完美的呈现,我又把张建新从乌鲁木齐拽到了喀纳
斯。经过十天的现场设计,框架结构出来了。因为张建新在乌鲁木齐有其他工程,他就
下山了,我便留在了喀纳斯成了“李娟书屋”的监工……
二 建造
在喀纳斯施工时我才知道,在山上做一件事是多么的不易,所有施工的材料都要从
山下运上来——小到一颗钉子,大到钢材和木料,运营成本是山下的双倍。
一开始我还以为喀纳斯守着满山的树木,木材不成问题,可是林管站的站长告诉我
,喀纳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哪怕是自然死亡的树木,它
们叫“立死杆”,立在那里也是一道风景,除非在景区里影响到了游客的安全,才能锯
掉、挪走……唉,怎么是这样?难道我们硬是要把石头往山上背吗?没有办法,我们只
能从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布尔津县买来栈道板、买来做书架、书桌的木材……
由于布尔津是一个小县城,许多装修材料都匮乏,装修工人也很难招到。再说我们
的设计风格都是靠原木材料、传统的老木工做法去体现的,而现在的年轻木工只会用气
钉枪钉制合成板材,根本不会用刨子、锯子、榫子之类的工具做活计。好不容易找了两
个木工,干了两天,其中的一个就要求下山,说这种老木工的活儿他干不了……
三 装置
经过一个月的焊、锯、刨、钉、磨、刷、刻,“李娟书屋”终于成形了。我们把刘
亮程的题字烫刻在了一根直径约半米、长度约5米的自然倒木的木桩上,立在书屋大门
的右侧。如此壮观的门头,给刘亮程歪歪扭扭的书法增色不少。
一匹用铁板切割的红马站立在书屋的拴马桩下,在喀纳斯美丽霞光的映照中增添了
几分童话意味。
有一天,书屋来了一位当地的哈萨克族老汉,他站在铁马前凝视了许久问道:“这
个马为啥没有眼睛,也没有马鞍?”我说:“它到这里休息来了么,眼睛闭上了么,马
鞍子当然也卸下来了么。” 老人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又左右环顾了许久之后发问到:
“这个马到底是四条腿还是八条腿?(因为焊接的是双面马,正背看上去是八条腿)我
想了想对老人解释道:“马跑的时候么,看上去像一百条腿一样……”“啊哦?!……”
老人好像明白了什么,背着手、罗圈着腿走了。
书屋里的南墙是用6根原木做的一个长9米、高7米的巨大书架,不管什么书只要摆
放在其中,就显得格外地扎实,特别地给力。
为了更多地呈现与李娟有关的元素,我将这几年为李娟文章画的插图和她在冬窝子拍的
照片都打印出来,装裱在相框里。我做的相框也很别致,都是用湖边捡来的干树根须做
的。那些朴实的树根枝干被河水长年冲刷,变得像鹿角一样白净、光滑,漂亮极了。
我还根据喀纳斯的地景元素设计了十几款纪念戳,其中有喀纳斯小木屋、月亮湾、
拴马桩、马头琴等等,当然也有李娟的自画像和她矜持的签名。
书屋中的灯具、杯具、摆设等都是选用怀旧风格的物件——如马灯、搪瓷壶、搪瓷杯等
等……
四 开张
进入了9月,喀纳斯的天气变得秋高气爽,连续七八天都是艳阳高照,没有下一场
雨,这对喀纳斯来说是难得的气象。借着明媚的阳光,9月5号我们正式打开了“李娟书
屋”的双扇门。我们没有搞任何开张仪式,也没有请李娟上山来签名售书。
当行色匆匆的游客路过书屋时,几乎都被拴马桩上的那匹铁红马所吸引,照完相之
后,凡是探头观望书屋的人都会大呼小叫——哇,这里太有感觉了!呀,这里居然有李
娟的全部书呢!哎呀,还有这么多的明信片,还能盖免费的纪念戳呢!有热茶吗?有咖
啡吗?……
开门的第一天上午来了一位广州的游客,他以前并没有读过李娟的书,是我们书屋
温暖的气息吸引了他,他在书屋里要了一杯热茶,开始仔细地看李娟书中的简介和她在
冬窝子里拍的照片。最后决定要买李娟的全套书,并委托我们为他寄出。临走时还给李
娟写了一张明信片,他这样写道:“李娟:我是你书屋的第一个客人啊,缘分吧?通过
你的书,我将认识阿勒泰,阿勒泰的美无与伦比。来到‘李娟书屋’,我认识了你,你
的路将更长、更宽、更美丽。”
有一位叫“老虎牙子”的游客来自扬州,在来喀纳斯之前读过李娟的《我的阿勒泰》《
阿勒泰的角落》和《冬牧场》。当她看到“李娟书屋”时,便兴冲冲地冲了进来,买了
几本李娟的书之后,又发现了我为李娟画的插图明信片,她喜出望外地各选了一张,说
她的一位朋友是做插画的,带回去送他一定会喜欢的。她在书中和明信片上盖了各种纪
念戳,还在明信片上留下了感慨的文字:“喜欢李娟的文字,她不在,但见到了插画家
洋冈子,意外的收获!”
有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买了李娟的《羊道》三卷,并给李娟写了一张明信片:“李娟
,你好。我女儿很喜欢你的书,知道我来阿勒泰,希望能得到你的签名和照片,机缘不
巧,未果,有些许遗憾。如果方便,希望能得到你的回信,以鼓励我女儿。”落款是“
赵依宁的爸爸”。
“在喀纳斯走累之后,偶然发现‘李娟书屋’,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这是一位
游客在书屋中的留言。
一位导游在书屋里动情地写道:“一半的自己在城市中,一半的自己在喀纳斯,一
年当中有半年的时间逗留于厮,日夜奔波当中,偶尔停留于此,喝一杯暖茶,写一张明
信片给十年后的自己,十年后是否还会在此为一杯暖茶而感动呢?”
书屋落成的那天,康书记对我说:“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有一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李娟书屋’只有一百多平米,如果将喀纳斯景区比作一部长篇巨著,‘李娟书屋’只能
算是一个小小的逗号,这个逗号是金子打的。”
正如一位游客在书屋里的留言——书中的风景更精彩。
——喀纳斯“李娟书屋”建造记
作者:洋冈子
一 起因
今年5月,我正在北京过着闲散的退休生活,一天,突然接到喀纳斯景区管委会书
记康剑的电话,他说刘亮程提议让他在喀纳斯建一个“李娟书屋”,并题了字。
其实,这几年康书记一直在用李娟的文化品牌补充并提升着喀纳斯景区的文化内涵
,他经常说:“别看李娟体格瘦小,但她的文字力量却很强大,她的书对阿勒泰的宣传
,大过三个宣传部的能量。”
喀纳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新疆的自然风景品牌;李娟是“人民文学奖”和“
朱自清散文奖”的获得者,是阿勒泰的文化品牌,在喀纳斯旅游景区建一个“李娟书屋
”使得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非常地相得益彰。
刘亮程的提议正与康书记的想法不谋而合,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了吧!
康书记在电话里给我下达了工作指令,让我考虑一下如何设计、如何呈现“李娟书屋”
。为喀纳斯做事、为李娟做事,那还有什么说的,我欣然答应了。
由于我和康书记是用电话沟通的,起初我并没有太理解“李娟书屋”的定位,我的设计
思路一直是围绕着李娟生活过、写作过的地方苦思冥想。比如设置旧木床啊、破桌子啊
、老照片啊、旧缝纫机啊、铁皮壶之类的物件,当我把此想法通过电话告诉李娟时,她
哭笑不得地说:“亲爱的,你简是在为我建造一个故居。眼下我活得好好的,好像我死
了几百年了似的……”
我知道在李娟生活中,她始终坚守着两个原则:一不做假、二不作秀。这也是从她骨子
里长出的最有质感的两根筋。正是这两根无法驯服的筋,使她得罪了一些媒体和出版商
。但我从心眼里佩服并尊重李娟的这两项基本原则。由于意见不统一,书屋的设计就暂
时放下了。
巧的是7月间,我的老师程大利先生要携夫人、孙子从北京到喀纳斯写生,约我同
行。我就顺理成章地到达了喀纳斯,好像建造“李娟书屋”是我今年义不容辞的使命似
的。
在喀纳斯我见到了康书记,并针对李娟书屋的设计、定位进行了实质性的商议。最
后敲定将一间牛肉面馆不规则的一角隔开(约140平米),作为书屋的建址,以销售李
娟的书为主、兼售明信片、咖啡、热饮、旅游纪念品为内容。康书记考虑,书屋的功能
除了为游客服务之外,同时也为景区的数百名员工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
确定了地点、明确了定位之后,我拍了室内外的照片。一周后我回到了乌鲁木齐,
找到了老同学张建新,他是一位很有潜力的画家,曾经做过许多室内装修设计。我给他
带去了一本李娟再版的《九篇雪》,请求他为书屋做一个装修设计的方案。
当张建新信手翻阅《九篇雪》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拴马桩》一文,看后他立刻
就有了灵感。第二天,当我们见面时他居然已经画出了一堆草图。其中门头的设计创意
就是“拴马桩”。——三根粗壮的拴马桩夹着一匹红色的铁质马。“李娟书屋”的视觉
符号立即闪现在了我的眼前。对,就是要用这个拴马桩拴住天南海北的游客,让他们在
这里停留、小憩、避雨、读书、喝口暖暖的茶、带一本盖有李娟自画像纪念戳的书回去
……
其实,在装修设计上,我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真正进入到结构、材料、工艺
上我就是外行了。为了对书屋有一个完美的呈现,我又把张建新从乌鲁木齐拽到了喀纳
斯。经过十天的现场设计,框架结构出来了。因为张建新在乌鲁木齐有其他工程,他就
下山了,我便留在了喀纳斯成了“李娟书屋”的监工……
二 建造
在喀纳斯施工时我才知道,在山上做一件事是多么的不易,所有施工的材料都要从
山下运上来——小到一颗钉子,大到钢材和木料,运营成本是山下的双倍。
一开始我还以为喀纳斯守着满山的树木,木材不成问题,可是林管站的站长告诉我
,喀纳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哪怕是自然死亡的树木,它
们叫“立死杆”,立在那里也是一道风景,除非在景区里影响到了游客的安全,才能锯
掉、挪走……唉,怎么是这样?难道我们硬是要把石头往山上背吗?没有办法,我们只
能从一百多公里以外的布尔津县买来栈道板、买来做书架、书桌的木材……
由于布尔津是一个小县城,许多装修材料都匮乏,装修工人也很难招到。再说我们
的设计风格都是靠原木材料、传统的老木工做法去体现的,而现在的年轻木工只会用气
钉枪钉制合成板材,根本不会用刨子、锯子、榫子之类的工具做活计。好不容易找了两
个木工,干了两天,其中的一个就要求下山,说这种老木工的活儿他干不了……
三 装置
经过一个月的焊、锯、刨、钉、磨、刷、刻,“李娟书屋”终于成形了。我们把刘
亮程的题字烫刻在了一根直径约半米、长度约5米的自然倒木的木桩上,立在书屋大门
的右侧。如此壮观的门头,给刘亮程歪歪扭扭的书法增色不少。
一匹用铁板切割的红马站立在书屋的拴马桩下,在喀纳斯美丽霞光的映照中增添了
几分童话意味。
有一天,书屋来了一位当地的哈萨克族老汉,他站在铁马前凝视了许久问道:“这
个马为啥没有眼睛,也没有马鞍?”我说:“它到这里休息来了么,眼睛闭上了么,马
鞍子当然也卸下来了么。” 老人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又左右环顾了许久之后发问到:
“这个马到底是四条腿还是八条腿?(因为焊接的是双面马,正背看上去是八条腿)我
想了想对老人解释道:“马跑的时候么,看上去像一百条腿一样……”“啊哦?!……”
老人好像明白了什么,背着手、罗圈着腿走了。
书屋里的南墙是用6根原木做的一个长9米、高7米的巨大书架,不管什么书只要摆
放在其中,就显得格外地扎实,特别地给力。
为了更多地呈现与李娟有关的元素,我将这几年为李娟文章画的插图和她在冬窝子拍的
照片都打印出来,装裱在相框里。我做的相框也很别致,都是用湖边捡来的干树根须做
的。那些朴实的树根枝干被河水长年冲刷,变得像鹿角一样白净、光滑,漂亮极了。
我还根据喀纳斯的地景元素设计了十几款纪念戳,其中有喀纳斯小木屋、月亮湾、
拴马桩、马头琴等等,当然也有李娟的自画像和她矜持的签名。
书屋中的灯具、杯具、摆设等都是选用怀旧风格的物件——如马灯、搪瓷壶、搪瓷杯等
等……
四 开张
进入了9月,喀纳斯的天气变得秋高气爽,连续七八天都是艳阳高照,没有下一场
雨,这对喀纳斯来说是难得的气象。借着明媚的阳光,9月5号我们正式打开了“李娟书
屋”的双扇门。我们没有搞任何开张仪式,也没有请李娟上山来签名售书。
当行色匆匆的游客路过书屋时,几乎都被拴马桩上的那匹铁红马所吸引,照完相之
后,凡是探头观望书屋的人都会大呼小叫——哇,这里太有感觉了!呀,这里居然有李
娟的全部书呢!哎呀,还有这么多的明信片,还能盖免费的纪念戳呢!有热茶吗?有咖
啡吗?……
开门的第一天上午来了一位广州的游客,他以前并没有读过李娟的书,是我们书屋
温暖的气息吸引了他,他在书屋里要了一杯热茶,开始仔细地看李娟书中的简介和她在
冬窝子里拍的照片。最后决定要买李娟的全套书,并委托我们为他寄出。临走时还给李
娟写了一张明信片,他这样写道:“李娟:我是你书屋的第一个客人啊,缘分吧?通过
你的书,我将认识阿勒泰,阿勒泰的美无与伦比。来到‘李娟书屋’,我认识了你,你
的路将更长、更宽、更美丽。”
有一位叫“老虎牙子”的游客来自扬州,在来喀纳斯之前读过李娟的《我的阿勒泰》《
阿勒泰的角落》和《冬牧场》。当她看到“李娟书屋”时,便兴冲冲地冲了进来,买了
几本李娟的书之后,又发现了我为李娟画的插图明信片,她喜出望外地各选了一张,说
她的一位朋友是做插画的,带回去送他一定会喜欢的。她在书中和明信片上盖了各种纪
念戳,还在明信片上留下了感慨的文字:“喜欢李娟的文字,她不在,但见到了插画家
洋冈子,意外的收获!”
有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买了李娟的《羊道》三卷,并给李娟写了一张明信片:“李娟
,你好。我女儿很喜欢你的书,知道我来阿勒泰,希望能得到你的签名和照片,机缘不
巧,未果,有些许遗憾。如果方便,希望能得到你的回信,以鼓励我女儿。”落款是“
赵依宁的爸爸”。
“在喀纳斯走累之后,偶然发现‘李娟书屋’,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了。”这是一位
游客在书屋中的留言。
一位导游在书屋里动情地写道:“一半的自己在城市中,一半的自己在喀纳斯,一
年当中有半年的时间逗留于厮,日夜奔波当中,偶尔停留于此,喝一杯暖茶,写一张明
信片给十年后的自己,十年后是否还会在此为一杯暖茶而感动呢?”
书屋落成的那天,康书记对我说:“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有一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李娟书屋’只有一百多平米,如果将喀纳斯景区比作一部长篇巨著,‘李娟书屋’只能
算是一个小小的逗号,这个逗号是金子打的。”
正如一位游客在书屋里的留言——书中的风景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