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a*e
1
奥赛笔记要接着写,就要写写印象派的画。但这个要不接着上次没写完的笔记又说不清
来龙去脉。所以还是把笔记一块放过来慢慢说。
现在回头看好几年前的笔记,很多不准确和幼稚的地方。Goldy看见不要打我。
avatar
a*e
2
印象记(一)
————沙龙时代
巴黎奥赛现代艺术博物馆大规模装修,与旧金山德扬博物馆达成了协议,大批印象
画派的稀世珍宝运抵旧金山,分两部分展览。我有幸看了第一部分的“印象主义的诞生
”,完全被迷住了,用尽了会员特权,反复观看了四次,竟然每次都有新感受、新体验。
1 沙龙时代
印象画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当时法国巴黎的画界主流由官
方“沙龙”垄断——沙龙是当时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权威展览机构,被视作衡量画家才华
的唯一标准。一位画家的作品若不能入选沙龙展,其画作被售出的希望便微乎其微。在
沙龙中负责评判的一群艺术家被称作“学院派”,他们中包括唯美主义画家威廉·阿道
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让-利昂·杰罗姆(Jean-Léon Gér
244;me)和亚历山大·卡巴奈尔(Alexandre Cabanel)等。沙龙流行的绘画对象通常
是神话传说和宗教人物,也有一定的历史题材,还有达官显贵们出资订购的肖像油画。
这些不同题材的绘画在技法上的共同特色都是恪守古典美的守则,要求画作做到尽善尽
美。沙龙学院派的代表人物布格罗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先生!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们
,人们必须寻求美和真,必须使作品达到极致。只存在一种画,就是能把毫无瑕疵的美
和完善呈现到人们眼前的画,如同委罗内塞和提香的作品一样。”
当时的沙龙参选作品繁多,竞争异常激烈。一面墙上常被挂出三排画作,最受评委
们喜爱的自然摆在最佳的观赏位置,而标新立异作品则常受冷落,就算被选入沙龙展,
也常被束之高阁,销路不佳。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画家的制胜法宝是画大画,占据一
整面墙,强行争夺买主的眼球。
布格罗的《维纳斯的诞生》是这次画展的第一副作品,高近三米,宽愈两米,在幽
暗的顶灯照耀下发出神秘的珍珠般光辉,气势质感均令人震撼。近观画中人物的细节,
各个比例完美,表情细腻,肌肤莹润,完全看不出画笔的态势走向,果然毫无瑕疵。这
样的精雕细琢尽管完美体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却也同时掩盖了作者本人的气韵情操,
与观者有种无形的距离感。
当然,考虑到布格罗的这幅画的本意,这种距离感是再恰当不过的。不管是神话传
说还是宗教人物,画面所要体现表达的都是超越世俗之上的神界,画家的最大成就在于
生动再现神界的欢歌、传说的玄妙、宗教的虔诚,而不是要通过画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在这种情况下,画家本人越冷静,越隐身幕后,就越吻合画主题所需要传达的神之至
高无上感。
到沙龙展的后期,法国巴黎的画派风格开始向前印象主义过渡。这时绘画技法上的
转变尚不明显,大多数绘画依然采取了传统的浪漫主义手法,遵循写实主义的格律,但
绘画主题已开始由神界走向人间,由之前的神话宗教题材向表现贫苦劳动人民生活场景
的现实主义题材靠拢。这其中有两幅作品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拉巴吉(Jules
Bastien-Lepage)的《稻草》(Hay Making),另一幅是让-弗朗索瓦·哈法耶利(
Jean-François Raffaëlli)的《布魯加斯奴农民一家》(The Family of
John the Lame, Peasants of Plougasnon)。
拉巴吉的《稻草》刻画的是农夫与他的妻子在劳作之后,躺在收割了的稻草上休息
的场景。画中农妇的双手无力地垂在腿上,神情疲惫呆滞,眼神望向虚空,劳动的艰辛
一览无余。这幅画在沙龙展出时备受好评,却依然得到了学院派的无情讥笑,因为农妇
的僵硬脸孔完全背离了唯美浪漫派的女性柔美传统,被认为是“不值得描画”。
哈法耶利笔下的布魯加斯奴农民充满了俄国写实主义之风,与我同看画展的两位朋
友都不太喜欢。但我却非常惊艳于这个超越传统的构图,左边站立的男子只有半个身子
的安排非常少见。近看画面的质感,人物脸孔、服装材质的处理的确都过于粗糙了,远
不如布格罗那种尽善尽美的细腻;但右边妇人放在膝盖上骨节粗大粗大的手指和中间坐
着带呢帽男人的凝视却令我久久难忘。尤其是那个男人的目光,竟有一种直指人心的明
晰穿透力,似乎一眼就能看进人心底,似乎他有太多欲言又止的问题、感叹没能抒发,
都藏进那一瞥冷而利的凝视中去了。他眼神中的问题,也许就是一百三十多年后法国纪
录片导演雷蒙·德帕东在《现代生活》(La vie moderne)中所刻画的法国北部农民艰
辛而又饱含深情的乡村生活。对我而言,这件作品就因这一个穿越时空的目光便立时活
了起来。这是一幅有故事的画,一概缺陷皆因画中有情便不足介怀了。
随着沙龙封闭保守的风气越来越受到新兴艺术家们的反对。1863年时,许多被退选
的艺术家决定公开发表沙龙审查委员会的审查结果,进而成立了“退选沙龙”,与学院
派公开分庭抗礼。这其中的领军人物就是正式标志着印象流派兴起的法国画家爱德华·
马奈(édouard Manet)。
avatar
a*e
3
印象记(二) “噩梦般”的马奈
1832年,马奈出生于巴黎的富裕之家,早年留学西班牙,受到了画家迪亚哥·委拉
斯开兹(Diego Velázquez)和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的影响,早期画风还是现实主义做派,多用黑、灰色调,后期与印象派众
画家来往频繁之后,才能看出笔法上的明显转变。马纳曾跟他的好友,画家亨利·方丹
-拉图尔(Henri Fantin-Latour)说过:“[委拉斯开兹的《小丑巴勃罗·德·巴利亚
多利德画像》]是有史以来最令人震撼的肖像画……背景完全消失了,只有气场环绕人
物,尽管全身着黑,却充满了生命力。”
尽管被当作印象派的领军人物,马奈却一直都致力于画作为保守的沙龙所接受,从
这次展出的精品《吹笛少年》(Le Fifre)中可见,在1866年时,马奈还并未采纳印象
派笔痕昭然的画法,他的创新还主要集中在创作主题及颜色的甄选上。少年身后细微变
化的全灰抽象背景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黑、白与红的鲜明对比视觉冲击强烈,而这个
穿着军服吹着笛子的皇家卫队无名少年竟如达官显贵一样被当作画面唯一的视觉焦点!
这种什么都不说明、什么都不代表的画法遭到了学院派的批评与沙龙展的拒绝,但马奈
也因此而吸引了著名作家兼艺术评论家埃米尔·左拉(émile Zola)的注意及热情赞
赏。
马奈画法上的转变在他1881年的作品《罗什福尔的逃亡》(L'Evasion de
Rochefort)中已经非常明显了。维克多·亨利·罗什福尔是法国《费加罗报》的记者
,后因创办自己的政治刊物《灯》,反对皇权,而遭禁,并判入狱。罗什福尔逃往比利
时布鲁塞尔后继续他的政治抵抗生涯,屡次被抓被放,直到1871年在巴黎被捕,被判终
身监禁,并流放新喀里多尼亚。1874年,罗什福尔乘美国船只成功逃亡旧金山。马奈的
画将罗什福尔的小舟置于画面左上部,茫茫海涛几乎吞噬整面画布,一种孤绝萧杀的危
险气氛呼之欲出。近看那些细碎的波涛,笔刷的走向是明显的。我是外行,看不出这些
笔痕的集体态势,但从画家朋友的描述中得知,这幅画中波涛的处理略显杂乱无序,可
借此感受到画家在从现实主义手法向印象派手法转变过程中的摸索。也正是这样的转变
,这种标志性的碎笔涂抹法,被古典学院派批评为“儿童的涂鸦”、“未完成的作品”。
这次的展览没多少马奈的精品,他最著名的《草地午餐》和《奥林匹亚》作为法国
国宝,没能赴旧金山。作为弥补,画展倒是有不少他的肖像画,可惜我个人非常不喜欢
他画的女人脸,都有变形的噩梦感。朋友说这是当时对传统美的一种挑战,不再唯美的
脸孔充满了力量感,但我怎么看,都觉得这些是噩梦中的魅影,不管是前期的西班牙风
格少妇像,还是后期的《贵妇与团扇》(The Lady with Fans),凹凸不平的皮肤与不
对称的面部结构,再加上深深浅浅的浓重黑灰阴影,都是梦魇般的惊悚难忘。
我相对喜欢的一幅马奈是他在1876年画自己相交十年的朋友,诗人、文学评论家斯
特凡·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这幅小小的肖像画抓住了一个非常微妙的瞬
间,诗人既没在读书,也没有思索,而是眼神放空,轻松、舒适地抽一只雪茄。画的用
色是凝重的 ,但人物的姿态、神情都无比舒畅自然,有摄影抓怕的灵活感。这幅画是
马奈对马拉美在评论上赞扬他是印象派领军人物的答谢。马拉美本人非常喜欢这幅作品
,其家人一直珍藏了五十年,直到1928年被奥赛博物馆收购。
avatar
a*e
4
插播这次在奥赛终于得见的《草地午餐》。
这是马奈在1863年的退选沙龙展上第一次展出的,掀起轩然大波,被认为伤风败俗,其
政治/文化意义超过画本身。
毕加索后来仿了好几张。我窃以为主要是这个构图有趣。
avatar
w*s
5
沙发!毕加索仿的这几幅,最后一张简直像年画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插播这次在奥赛终于得见的《草地午餐》。
: 这是马奈在1863年的退选沙龙展上第一次展出的,掀起轩然大波,被认为伤风败俗,其
: 政治/文化意义超过画本身。
: 毕加索后来仿了好几张。我窃以为主要是这个构图有趣。

avatar
a*m
6
又坐板凳了。。。
前年去巴塞罗那,就住在Picasso博物馆附近,顺路去参观了下。发现这位大师,年轻
的时候画的素描,油画,水彩啥的都是规规矩矩的学院派。其实挺阳光 & 正统的一青
年,可突然,不知道是”受了啥刺激“,画的东西开始教人看不懂了。。。
馆附近还有一个小巷里,还一个什么古老"鬼"们,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那鬼神的点拨,一
举成名的?哈哈哈——
————————————————————————
@小柯, IMHO:人物/地名/画名尽量有标注外文原名,便于有兴趣的人further
reading...(你上篇的艾平奈我找了半天:-) 这样,与外国友人谈起时也有一致性。
my 2 cents...
avatar
p*r
7
没事儿,她基本不来!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奥赛笔记要接着写,就要写写印象派的画。但这个要不接着上次没写完的笔记又说不清
: 来龙去脉。所以还是把笔记一块放过来慢慢说。
: 现在回头看好几年前的笔记,很多不准确和幼稚的地方。Goldy看见不要打我。

avatar
a*e
8
还是偶尔潜水的吧。说不定哪天看见错得离谱就潜不住了...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没事儿,她基本不来!
avatar
a*e
9
还有n多人仿过,这张画很神奇,是kuso界的宠物,还有真人版的。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沙发!毕加索仿的这几幅,最后一张简直像年画
avatar
a*e
10
不仅是他啦,你去找任何一个成名的,一开始都是规规矩矩练技巧模仿大师的。比如可
以去搜搜马蒂斯早年,肯定也认不出来。
人物名字我都是放在第一次出现的括弧里。艾平奈的法文名字在他那个滑稽小塑像处。

【在 a******m 的大作中提到】
: 又坐板凳了。。。
: 前年去巴塞罗那,就住在Picasso博物馆附近,顺路去参观了下。发现这位大师,年轻
: 的时候画的素描,油画,水彩啥的都是规规矩矩的学院派。其实挺阳光 & 正统的一青
: 年,可突然,不知道是”受了啥刺激“,画的东西开始教人看不懂了。。。
: 馆附近还有一个小巷里,还一个什么古老"鬼"们,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那鬼神的点拨,一
: 举成名的?哈哈哈——
: ————————————————————————
: @小柯, IMHO:人物/地名/画名尽量有标注外文原名,便于有兴趣的人further
: reading...(你上篇的艾平奈我找了半天:-) 这样,与外国友人谈起时也有一致性。
: my 2 cents...

avatar
Q*n
11
怒赞
那个农奴中男人的眼神确实比较吸引人。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对视。看什么看,小子
!找事儿啊,你?
毕加索的仿的第一张有点印度画的意思,第二张有点阿拉伯味道。呵呵,开始瞎说了。
。。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奥赛笔记要接着写,就要写写印象派的画。但这个要不接着上次没写完的笔记又说不清
: 来龙去脉。所以还是把笔记一块放过来慢慢说。
: 现在回头看好几年前的笔记,很多不准确和幼稚的地方。Goldy看见不要打我。

avatar
w*s
12
上回是你还是谁说草地午餐的构图也是借鉴前辈的来着,看了一眼就忘了:-(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有n多人仿过,这张画很神奇,是kuso界的宠物,还有真人版的。
avatar
b*e
13
为啥维纳斯身边男人都是黑人 ?

验。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印象记(一)
: ————沙龙时代
: 巴黎奥赛现代艺术博物馆大规模装修,与旧金山德扬博物馆达成了协议,大批印象
: 画派的稀世珍宝运抵旧金山,分两部分展览。我有幸看了第一部分的“印象主义的诞生
: ”,完全被迷住了,用尽了会员特权,反复观看了四次,竟然每次都有新感受、新体验。
: 1 沙龙时代
: 印象画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当时法国巴黎的画界主流由官
: 方“沙龙”垄断——沙龙是当时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权威展览机构,被视作衡量画家才华
: 的唯一标准。一位画家的作品若不能入选沙龙展,其画作被售出的希望便微乎其微。在
: 沙龙中负责评判的一群艺术家被称作“学院派”,他们中包括唯美主义画家威廉·阿道

avatar
z*i
14
男人是泥做的。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为啥维纳斯身边男人都是黑人 ?
:
: 验。

avatar
b*s
15
这泥可是有85%的水分?还有蛋白质啥的?

男人是泥做的。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男人是泥做的。
avatar
g*y
16
我有一阵子很喜欢Manet,尤其这幅里的热闹:
http://en.wikipedia.org/wiki/A_Bar_at_the_Folies-Berg%C3%A8re
(图始终没法直接贴上来!)
顺便想起来一幅印象派女画家暮色鸟瞰图,不知道是不是他弟妹Morisot的早期作品,
也不知道是否就是在Orsay哪个角落看到的,尺寸不大,一大片幼嫩的蓝灰色天空,透
明度调得刚刚好,再暗一些就入夜了,照片无法复制出来。
avatar
a*e
17
这个图片比较小,画本身size算大的,面前走过,那个男人的眼睛倍儿亮!直指人心啊。

【在 Q****n 的大作中提到】
: 怒赞
: 那个农奴中男人的眼神确实比较吸引人。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对视。看什么看,小子
: !找事儿啊,你?
: 毕加索的仿的第一张有点印度画的意思,第二张有点阿拉伯味道。呵呵,开始瞎说了。
: 。。

avatar
a*e
18
好像是Goldy说的,Wiki上说是提香的《田园音乐会》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上回是你还是谁说草地午餐的构图也是借鉴前辈的来着,看了一眼就忘了:-(
avatar
a*e
19
这个图片:
这个真是不错,人物有活气儿。:) 看到一个戏仿的,好玩:
Marisot那幅是这个么: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有一阵子很喜欢Manet,尤其这幅里的热闹: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_Bar_at_the_Folies-Berg%C3%A8re
: (图始终没法直接贴上来!)
: 顺便想起来一幅印象派女画家暮色鸟瞰图,不知道是不是他弟妹Morisot的早期作品,
: 也不知道是否就是在Orsay哪个角落看到的,尺寸不大,一大片幼嫩的蓝灰色天空,透
: 明度调得刚刚好,再暗一些就入夜了,照片无法复制出来。

avatar
a*e
20
印象记(三) 自得其乐的小团体
马奈的朋友亨利·方丹-拉图尔在历史上尽管不是个多么出名的画家,却因善化自
己小圈子的著名朋友们而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1870年的《巴迪侬画室》(
A Studio in Les Batignolles)中,印象派小团体的著名人物一应俱全,细品可真是
趣味十足。穿浅色裤子坐着画画的是马奈,他画的对象是雕塑家阿斯特鲁(Zacharie
Astruc)。后面站着的从左到右分别是:德国画家斯歇尔德雷(Otto Schölderer
),雷诺阿,左拉,公务员梅特尔(Edmond Maître),画家让·弗雷德里克·巴
齐耶(Frédéric Bazille)和莫奈。
这群人中只有马奈拿着画笔,裤子的颜色又浅,是视线的绝对焦点。这样的安排与
马奈在整个印象派领军人物的地位完全相符。德国画家斯歇尔德雷是来旅游的,只暂住
,与小圈子的关系比较疏远,他站立的位置也最遥远。雷诺阿带着帽子,微微垂着头,
神情专注,双手交握,看上去活像个小教士,羞涩而又安静。他旁边的“印象派发言人
”左拉转身正对着巴齐耶,目光炯炯,手里攥着他的夹鼻眼睛,两人大概刚说完些什么
,可能是对马奈的构图品头论足吧。梅特尔作为画中唯一一位业余艺术家,是音乐迷拉
图尔的好友,不算小圈子的人,倒是非常认真地在听巴齐耶和左拉的谈话。巴齐耶站在
模特阿斯特鲁的椅子边儿,离后排的左拉和莫奈也没多远,却十分高大突出。巴齐耶是
这一群朋友里最富有的,他身出名门,常年开放自己的画室给不那么富裕的朋友们使用
,接济拮据的雷诺阿和西斯莱,以及一度贫困潦倒几乎打算轻生的莫奈。画中的他穿着
花格子裤,皮鞋锃亮,西服兜里露出一角白手绢,和别人相比简直“光彩翩然”,非常
吻合他的谦谦佳公子形象。
1870年时莫奈尚未成名,只在右边角落里只隐约露出个脑袋。他看上去神色温柔,
一幅不善言辞的内向模样,估计谁也没想到四年后他就会成为印象派的灵魂人物,成为
历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巴齐耶在1870年也画了一幅自己画室景象的油画(The Artist's Studio, 9 Rue
de la Condamine)。在右边谈钢琴的正是音乐爱好者梅特尔。梅特尔脑袋上方墙上挂
着的一幅静物出自莫奈,是巴齐耶为帮朋友度过经济难关而特意买下的。静物画左边的
人物画《浴室》(La Toilette)和上方雷诺阿的大画《人物与风景》(Landscape
with Two People)都曾被沙龙展无情拒绝。画中间站在画框前戴着帽子,拿一根手杖
正进行评说的是巴齐耶非常敬重的马奈,马奈旁边那位穿竖条纹裤的大胡子应该是莫奈
。楼梯上下正在对话的两位据说是雷诺阿和斯歇尔德雷(也有说是雷诺阿和左拉的)。
画面正中间侧身立于画框旁的大高个子是巴齐耶自己,但这其实是马奈后来特意加入的
一笔。参照拉图尔的《巴迪侬画室》,巴齐耶的比例完全不对头,简直是个小巨人。马
奈之所以要特别加入巴齐耶,并放大突出,是因为几个月后,这位爱国心炙的好朋友参
加了普法战争,在战争就要结束前一个月英勇阵亡。巴齐耶去世时未满29岁,整个小团
体都非常伤心。
心地善良的巴齐耶本来学医,后来进入瑞士画家夏尔·格莱尔(Charles Gleyre)
的巴黎画室学习,与雷诺阿、莫奈和西斯莱成为最好的朋友,终于决定弃医从画。这四
个人常在一起作画,互为模特。画展中几幅他们相互绘制的肖像画十分有趣:
巴齐耶笔刷下的雷诺阿精干瘦削,蹲坐在椅子上,抿着嘴神情严肃。这个小个子的
家伙在四人小圈子中第二小,家境贫困,早年在工厂画过瓷器。尽管他是最早在沙龙展
出过作品的一个,却并未引起广泛注意,经济情况十分拮据。巴齐耶的这幅雷诺阿肖像
从侧光的角度看,淡蓝背景的笔触纹路竟有梵高那种色泽极为饱和炙烈的稠密感,似乎
也有一种直面苦闷的情绪挣扎。雷诺阿画的巴齐耶作画像是1867年时巴齐耶与西斯莱一
同画苍鹭时的情景。画中的巴齐耶双脚交叠,手端色盘,正专注地在画布上描绘苍鹭肚
皮上的白色羽毛。背景的一幅雪景是莫奈的《通往圣西梅农场的路》(Road to the
Saint-Siméon Farm)。作为答谢,莫奈也立即画了一幅雷诺阿肖像。而雷诺阿这幅基
调灰黑、人物形态生动的油画得到了马奈的热情赞赏,被他出钱买下。同时画画的西斯
莱也毫不逊色,成品是一幅倒挂着的苍鹭,双翅展开,色泽过渡细腻,光感丰富逼真。
雷诺阿十分喜爱西斯莱这幅作品,最终购买下来。
雷诺阿至少画过三幅莫奈肖像,展出的这幅是1875年的雷诺阿作品。画中的莫奈穿
着黑布画衣,手执色板与画笔,在工作的间歇停下来看向观众,神态轻松自然,略带笑
意。光从莫奈身后的窗子打入,但莫奈的脸却是明亮的。窗口的夹竹桃枝和头顶的小圆
帽都给这位已经声名鹊起的画家加入了某种神圣的暗示,雷诺阿本人对莫奈真挚的崇敬
与喜爱真是不言自明。
我不会画画,具体的技法笔触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从这些相互关联的画中看出来的
倒都是他们这个自得其乐小团体的无限趣味。《莫奈珍品》(The Treasures of Monet
)一书中介绍过巴黎的画室制度,当时的成名画家都开办画室,有点类似私塾,名下子
弟从临摹石膏像学起,直到油画,为进入法国波尔多国立美术学院做准备。巴齐耶、雷
诺阿、莫奈和西斯莱都是格莱尔的学生,同门之谊令人羡慕。他们四个一起画画、写生
,一起讨论、出游,在绘画技艺上共同进步,各有所成。这样建立在共同兴趣之上的亲
密小团体,是多么的幸运啊!
avatar
Q*n
21
稀饭你图文并茂的帖子。
格莱尔是他们的老师,那么,是不是格莱尔对他们的教导对印象派的形成很重要啊?
avatar
j*x
22
兹泥儿

【在 z*i 的大作中提到】
: 男人是泥做的。
avatar
L*s
23
是Manet么?有没有去看他的一根芦笋?我非常喜欢他,不过,不是你贴的这些,以前
还写过一篇小文,回头找找看。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印象记(二) “噩梦般”的马奈
: 1832年,马奈出生于巴黎的富裕之家,早年留学西班牙,受到了画家迪亚哥·委拉
: 斯开兹(Diego Velázquez)和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 Lucientes)的影响,早期画风还是现实主义做派,多用黑、灰色调,后期与印象派众
: 画家来往频繁之后,才能看出笔法上的明显转变。马纳曾跟他的好友,画家亨利·方丹
: -拉图尔(Henri Fantin-Latour)说过:“[委拉斯开兹的《小丑巴勃罗·德·巴利亚
: 多利德画像》]是有史以来最令人震撼的肖像画……背景完全消失了,只有气场环绕人
: 物,尽管全身着黑,却充满了生命力。”
: 尽管被当作印象派的领军人物,马奈却一直都致力于画作为保守的沙龙所接受,从
: 这次展出的精品《吹笛少年》(Le Fifre)中可见,在1866年时,马奈还并未采纳印象

avatar
S*t
24
印象里好像巴齐耶家里很有钱,所以一直给予其他画家朋友经济支持。他战死后,他的
父亲到战场上找了好几天,才找到他的尸体。真是个身体力行的理想主义者啊。
avatar
g*y
25
哈哈,那个猫看着眼高于顶啊。
Morisot 那幅刚刚找到了!叫 View of Paris from the Trocadero Heights (http://impressionist1877.tripod.com/morisot.htm 介绍很长。)
第一张照片颜色失真厉害,第二张小的接近一点。居然是Santa Barbara Museum of
Art 收藏的,我都忘了去过那里了!
巴齐耶画的雷诺阿真传神。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图片:
: 这个真是不错,人物有活气儿。:) 看到一个戏仿的,好玩:
: Marisot那幅是这个么:

avatar
i*a
26
今天才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你这个长贴。
感谢你花这么多的时间和我们分享,我有享受到你想传递的那份喜悦。
最后的那几句话,实为点睛之笔,志同道合的友情的确激荡人心。。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奥赛笔记要接着写,就要写写印象派的画。但这个要不接着上次没写完的笔记又说不清
: 来龙去脉。所以还是把笔记一块放过来慢慢说。
: 现在回头看好几年前的笔记,很多不准确和幼稚的地方。Goldy看见不要打我。

avatar
a*e
27
格莱尔不重要。他主要是提供了个免费的studio,一个礼拜上两次课。对印象派的形成
影响比较重要的主要被认为是Eugène Delacroix和特纳(William Turner)。这俩人都
是画风景画的,倡导去室外写生——写生在当时可是新生事物,不在studio里规规矩矩
作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室外作画技术上要求快干油彩。没有这个技术革新印象派也没
法去写生。

【在 Q****n 的大作中提到】
: 稀饭你图文并茂的帖子。
: 格莱尔是他们的老师,那么,是不是格莱尔对他们的教导对印象派的形成很重要啊?

avatar
a*e
28
看了,一根芦笋展出了。我记得是有个相关的小故事对吧。把你的小文也找出来吧,正
好讨论讨论。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是Manet么?有没有去看他的一根芦笋?我非常喜欢他,不过,不是你贴的这些,以前
: 还写过一篇小文,回头找找看。

avatar
a*e
29
对。虽然他的画功一看就比那几位成名的要逊色不少,但这个朋友真是讲义气,热血青
年。小团体里我也喜欢他。

【在 S*******t 的大作中提到】
: 印象里好像巴齐耶家里很有钱,所以一直给予其他画家朋友经济支持。他战死后,他的
: 父亲到战场上找了好几天,才找到他的尸体。真是个身体力行的理想主义者啊。

avatar
a*e
30
谢谢。那我继续贴。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今天才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你这个长贴。
: 感谢你花这么多的时间和我们分享,我有享受到你想传递的那份喜悦。
: 最后的那几句话,实为点睛之笔,志同道合的友情的确激荡人心。。

avatar
a*e
31
印象记(四) 光影流离的莫奈
小团体的成员各有所成,到如今几乎都是艺术史上成就非凡的大师,各有所长,并
不能机械地分出排名来。尽管如此,若要提出印象派最为中心的一位灵魂人物,那便非
莫奈不可。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出生于巴黎,五岁时随家人搬去法国北部诺
曼底的第二大城市勒阿弗尔,家境优渥。莫奈小小年纪便显示出了绘画天赋,靠给当地
店铺绘制炭笔漫画赚了不少零花钱。对莫奈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法国画家尤金·布丹(
Eugène Boudin),他所提倡的露天写生(En plein air)使莫奈很早就走出画室,努
力捕捉大自然的光影,这对后来印象派的兴起极为重要——自然的光是瞬息万变的,不
像画室中,一天画不完第二天再画,模特与光影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要在室外捕
捉自然光,画家下笔必须要快,现实主义那种传统的精描细绘就跟不上光影变化的节奏
了。在这种情况下,画家必须将直观的色彩感受迅速地反映到画布上去,工整的结构与
线条不再有用,短促的点与色块更能直接地展示光的冷暖变化。于是自然而然的,露天
写生催生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工整写实的新的绘画技巧。莫奈将在今后六十多年的职业绘
画生涯中不断发展完善这一技艺,尤其在第一任妻子卡米耶(CamilleDoncieux)去世
,他与爱丽丝·西奥德(Alice Hoschedé)及子女于1883年从巴黎西北小镇维特伊(V
étheuil)搬入吉维尼(Giverny)后,他开始执著于绘制组画,更是将自然的光影变
化与画家的内心世界结合了起来。在我看来,这完全不逊于塞尚所提倡的体积战胜色彩
,也同样标志着古典绘画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
德扬博物馆这次展出的都是莫奈在搬入吉维尼之前的早期作品,没有最令我醉心的
他晚年在几乎半瞎状态下所完成的浓彩重墨的玫瑰园、垂柳和莲塘。但这些1880年前的
早期作品倒非常确切地展示出了莫奈在绘画技法上的摸索与转变过程,对了解“印象主
义的诞生”恰到好处。
从1869年的《鹊鸟》(The Magpie )中可见,当时莫奈的绘画风格依然偏于传统
,下笔走势还未发展到后来那种短促有力、冷暖色互相错落叠加的风格。尽管如此,这
幅露天写生依然准确地记录了雪后篱笆墙投下的淡蓝阴影、雪地反光与阳光的彼此辉映
及明暗交接处转瞬即逝的动感。我一个朋友对画中的雪地反光十分迷醉,他形容画“左
前方的远处,是一道纯白和金黄的混合,那是雪地反射的最强烈的光。沿着那条光带向
下,纯色逐渐被混合色替代,反光也越来越微弱,一直到篱笆的影子形成的近景,白色
之中出现了更多线状的蓝色阴影。纯色的变化,从远到近,形成了一条光线的通路。”
他认为画中“整个右半部的暗影,竟然只是为了那一道光亮而存在”。我跟他的着眼点
有所不同,这幅画最吸引我的是篱笆墙投下的一道道平行支出的蓝影,这些参差不齐的
影子在斑驳的雪地上形成了一排光阴走过的痕迹,如琴键般富有音乐的律动节奏;但与
此同时,篱笆上那一只静止不动的鹊鸟又与光的韵律形成了对比,有“鸟鸣山更幽”之
意。
关于《鹊鸟》的一个有趣之处是篱笆上那只喜鹊的投影左右颠倒了,这应该是室外
写生后,作品再拿回画室进一步完善时发生的错误。虽然莫奈曾在采访中骄傲地宣称“
我没有画室”,但先野外写生,再进画室收尾其实是印象派画家的一贯做法。
到了1872年,莫奈在从英国及荷兰游历归来后与已成为自己的妻子的模特卡米耶及
儿子搬去了巴黎北部30公里处莱茵河边的小城阿让特伊(Argenteuil)。这个新兴的度
假城是巴黎新贵们最喜欢的短期旅行地点,乘火车20分钟即可到达,很多巴黎人都来此
划船游乐。莫奈在这一时期画了很多阿让特伊的水中倒影的风景画。左边这幅是此时展
出的奥赛博物馆藏品,右边的是旧金山荣誉殿堂美术馆的收藏。从这两幅作品中可以看
出,此时莫奈在描绘水中倒影时所采取的手法还处于转变中,除了水影的动感,他与雷
诺阿在巴黎时髦休闲公园“蛙塘”(La Grenouillère)共同写生时所发现的倒影色彩
的丰富也被继续以颜色依层叠加的方式反映到画布上。这时他对光影形态的捕捉还主要
是通过较大面积的色片来完成的,还没有发展到后来更加细碎的色点色块,没有把观感
的韵律直接还原为色彩的韵律。
La barque, Argenteuil, 1872
Sailboats on the Seine, 1874
同时期另一幅展现莫奈绘画特色的作品是他1875年的《杜伊勒里公园》(Les
Tuileries)。这幅画让大伟同学笑了半天,说莫奈用画圈圈来表现树丛枝叶繁茂的做
法像极了一个画画画得不耐烦的小孩,好像发脾气似的呼噜噜圈了一大片拉倒。在传统
的沙龙学院派看来,这样的作品根本只能叫草图,许多细节被完全忽略,算不得一幅完
整的油画。但这样的圈圈速描画法偏被莫奈保留了下来,出现在他很多的后期作品中,
比如莲塘组画,还有下面旧金山荣誉殿堂美术馆收藏的1881年作品《惊涛》(Waves
Breaking)中席卷天地的茫茫海涛。
到了1879年,莫奈的技法演变已获成熟。在《维特伊的塞纳河》(La Seine a
Vetheuil)一画中,河岸上的绿野、红房和树影已全部溶为一体,小笔触绘出的红色、
黄色、蓝色、白色、黑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织、渗透。从近处观察,这些斑
驳的色块们似乎杂乱无章,不构成任何人眼能够感知、分辨的形体;但只要后退几步,
先前那些不成章法的五颜六色却仿佛被某个神奇的指挥棒所指引一样,立刻各就各位,
相互补充、呼应;这不仅造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动感,更神奇的是还营造出了一种听觉上
的乐感,仿佛天光云影都在欢歌、舞蹈,都在随着光的脚步飘荡、回旋。水面无需再借
助任何弯曲的线条来表现波纹荡漾之态,颜色本身的拆解重组已经实现了水波形体的构
建。这时,水,已不再是任何其他物体的映像与反射了,而是具有了自己的灵魂,自己
的色谱与形态。水可独立作为一幅画的主角,展现其本身强大的生命力及动态之美。
我的画家朋友认为莫奈画中“暗部采用大量粉色调是天才而革命的”。她说粉色是
非常难掌握的一种色彩,尤其在与深色系进行搭配之时,一旦运用不当就会使画面显得
极“脏”,丧失油彩本身的通透感。这幅《维特伊的塞纳河》正是莫奈“粉色革命”的
最佳显现——水面的深色树影间布满了粉色的斑块,精准地呼应了树后岸上房子的红顶
,光的穿透感因此被展现无遗。
这次展出的同时期另外一幅采取同样技法的莫奈精品是《蒙特戈依街道,庆祝1878
年6月30日巴黎世博会》(La rue Montorgeuil, fête du 30 juin 1878 )。画面上
彩旗飘扬、人声鼎沸的蒙特戈依大街世界博览会盛况离近了看,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点
,人不成人形,旗也没有旗帜的样子;但这些本来抽象的点与块组合在一起,结果竟创
造出来一条充满了蓬勃生命力的动感街景!令我最感神奇的当然是莫奈的作画方式:他
的胳膊没有长达三米,我猜也不可能每画一个点就退后五步,审视一遍,再走到画布近
前完成下一个色点。朋友说莫奈经过了二十年左右的研析练习,应早已分解了各种颜色
组合的视觉效果,对制造这种颜色的动感矩阵已经手到擒来。这和我在芝加哥史密斯彩
色镶嵌玻璃窗博物馆所看到的路易斯·康福特·蒂凡尼(Louis Comfort Tiffany)的
彩色镶嵌玻璃风景画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彩色镶嵌玻璃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所展现出
的色泽与光照后完全不同,制作者也必须在头脑中预先形成最后成品的光感效果图,再
向回推,安排画面每个局部必须的颜色及玻璃层次。
我很着迷于莫奈这幅画作的动感,街道上喧嚣的人潮,沸腾的空气,飘飞的彩旗,
都是移动着的,变化的;但这明明是一副二维的平面画,为什么这种细碎的笔触,层叠
交织的色点色块,这种看似毫无规律的涂抹方式会产生一种超越绘画视觉平面之上的触
感、听觉及立体动态呢?
还是搞脑神经学研究的画家朋友给我解了惑。她说,在绘画将三维的物理世界转化
为平面的二维世界时,画家已将很多本应由人眼感受的部分替视觉神经预先进行了加工
。“古典方式绘画强调色彩变化的无痕,尽最大可能替代了人的眼睛完成视觉加工,容
易一览无余。把半成品留给眼睛,人们要去 ‘理解’它,视觉神经就有着更多的意识
参与和后期加工。这种不确定性和感受歧义,造成了画面动感。”
“视网膜上的感光色素的视锥细胞只有三类,产生红绿、黄蓝、黑白三对抗的神经
反应。色觉是到大脑皮层才产生的。分解和跳跃的色彩变化为视觉神经制造了更多加工
机会”,印象派画法将色彩分解,提供给人眼一种现实世界的半成品,“而用到极致的
光色互补效应更是极大地增加了画面的闪烁感和美感。”
关于这幅画的笔触,朋友说人的视觉细胞分群,不同的细胞群对不同的特定方向感
受性不同,对某些方向会特别兴奋。莫奈的《蒙特戈依街道》“关键之处就在于所有的
笔触都向一个中心点聚集,碎而不乱,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原来莫奈真的看到了
我们普通人所看不到的色彩与光谱间的密切关系,难怪塞尚要惊叹“老天,那是怎样的
一只眼啊!”
这样科学性的视觉分析让我对印象画派的迷人之处有了理性层面上的认识,但理性
还得回归感性,科学理论必须转化为返璞归真的直观感受,印象主义的精华才能被真正
吸收。对我来说,最精华的部分还得看莫奈晚年在吉维尼居所所画的玫瑰园、垂柳和莲
塘。尤其在1920年代,他的白内障日益恶化,几乎变瞎,右眼不得不接受手术的前后几
年,其作品越来越抽象,色彩越来越浓烈,画面所依据的基本形体已经不重要了,色彩
本身超越线条成为了真正的主角,所表达的已是画家本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任何的外
在环境了。光与影所服务的是人的心境,横向与纵向的涂抹所倾泄的是画家内心的能量
,色彩所表达的也都是人本身内在情绪的温差与粘稠度。这时的莫奈,已经超越了他所
建立的印象主义绘画流派,而向着现代艺术的抽象主义及表现主义方向前进了。如果说
在印象派鼎盛时期的莫奈还只是一位杰出的画家,鉴赏家迪雷(Theodore Duret)曾经
批评莫奈的作品“太有装饰感”,德加也认为莫奈的色彩运用太过炫目;那进入组画时
期的莫奈就是真正的艺术大师,不管是他的麦垛、教堂还是睡莲,都能让他之后的画家
们踩着他的肩膀继续前进: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从莫奈的麦垛中
发现了抽象主义,杰克森·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在莫奈的日本桥上找到了笔刷
的节奏,安德烈·马松(André Masson)也从莫奈身上挖掘出了超现实主义的神秘快
感。
这一幅1920~22年间创作的《泣柳》(Weeping Willow)也是奥赛博物馆的收藏,但此
次并未展出。
莫奈的创作生涯从1851年进入勒阿弗尔第二艺术学院开始,直到下个世纪二十年代
后期超现实主义的产生。他用画笔建立了一个光影流离的神奇视界,起到了连接古典绘
画与现代绘画艺术的过渡作用;他是当之无愧的印象主义之魂。
avatar
Q*n
32
顶!!!
怨不得印象派的很多力作都是室外的。这也让我明白,为什么这些话是印象派,而不是
传统的风景画。
另:据说孔雀的视网膜上有4中感光细胞,所以公孔雀的开屏,在母孔雀眼中要更加绚
丽吧,我们人类不能体验到的那种。
同一个世界,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不一样,除了所谓思想认识上的差距,生理反应上也
是巨大的。
再另:看到最后一幅上的那些彩色线条,想起小时候的电视机。电视信号不好的时候,
屏幕上全是晃来晃去、扭来扭去、粗粗细细的条和块儿。随着手动细调,信号越来越强
,观者就见证了一个抽象、印象画作向学院、写实作品的过渡 :)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印象记(四) 光影流离的莫奈
: 小团体的成员各有所成,到如今几乎都是艺术史上成就非凡的大师,各有所长,并
: 不能机械地分出排名来。尽管如此,若要提出印象派最为中心的一位灵魂人物,那便非
: 莫奈不可。
: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出生于巴黎,五岁时随家人搬去法国北部诺
: 曼底的第二大城市勒阿弗尔,家境优渥。莫奈小小年纪便显示出了绘画天赋,靠给当地
: 店铺绘制炭笔漫画赚了不少零花钱。对莫奈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法国画家尤金·布丹(
: Eugène Boudin),他所提倡的露天写生(En plein air)使莫奈很早就走出画室,努
: 力捕捉大自然的光影,这对后来印象派的兴起极为重要——自然的光是瞬息万变的,不
: 像画室中,一天画不完第二天再画,模特与光影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要在室外捕

avatar
g*y
33
从来没这么详细了解到莫奈,谢谢小柯!莫奈最震撼我的还是MOMA里的巨幅睡莲,(好
象前几天这里谁提到过?)
说到Tiffany的彩色镶嵌玻璃,我这两天正好在看Susan Vreeland的小说 “Clara and
Mr. Tiffany”,里面把stained glass 制作工序描写得很细致,尤其从画转为玻璃色
块的步骤。(书里强调Tiffany雇用了许多女工/女设计师,她们对他的工作室贡献重大
,但所知的外人不多。) http://davesgarden.com/guides/articles/view/3677/ 这页也有简略介绍。
avatar
w*s
34
有具体的章节吗?还是分散在整本书里。。有兴趣找来看看哎。

and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从来没这么详细了解到莫奈,谢谢小柯!莫奈最震撼我的还是MOMA里的巨幅睡莲,(好
: 象前几天这里谁提到过?)
: 说到Tiffany的彩色镶嵌玻璃,我这两天正好在看Susan Vreeland的小说 “Clara and
: Mr. Tiffany”,里面把stained glass 制作工序描写得很细致,尤其从画转为玻璃色
: 块的步骤。(书里强调Tiffany雇用了许多女工/女设计师,她们对他的工作室贡献重大
: ,但所知的外人不多。) http://davesgarden.com/guides/articles/view/3677/ 这页也有简略介绍。

avatar
j*x
35
赞美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印象记(四) 光影流离的莫奈
: 小团体的成员各有所成,到如今几乎都是艺术史上成就非凡的大师,各有所长,并
: 不能机械地分出排名来。尽管如此,若要提出印象派最为中心的一位灵魂人物,那便非
: 莫奈不可。
: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出生于巴黎,五岁时随家人搬去法国北部诺
: 曼底的第二大城市勒阿弗尔,家境优渥。莫奈小小年纪便显示出了绘画天赋,靠给当地
: 店铺绘制炭笔漫画赚了不少零花钱。对莫奈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法国画家尤金·布丹(
: Eugène Boudin),他所提倡的露天写生(En plein air)使莫奈很早就走出画室,努
: 力捕捉大自然的光影,这对后来印象派的兴起极为重要——自然的光是瞬息万变的,不
: 像画室中,一天画不完第二天再画,模特与光影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要在室外捕

avatar
b*e
36
哈 我的欣赏力随着你评论的上升在不断下降,直到最后一张柳,完全看不懂了。。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印象记(四) 光影流离的莫奈
: 小团体的成员各有所成,到如今几乎都是艺术史上成就非凡的大师,各有所长,并
: 不能机械地分出排名来。尽管如此,若要提出印象派最为中心的一位灵魂人物,那便非
: 莫奈不可。
: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出生于巴黎,五岁时随家人搬去法国北部诺
: 曼底的第二大城市勒阿弗尔,家境优渥。莫奈小小年纪便显示出了绘画天赋,靠给当地
: 店铺绘制炭笔漫画赚了不少零花钱。对莫奈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法国画家尤金·布丹(
: Eugène Boudin),他所提倡的露天写生(En plein air)使莫奈很早就走出画室,努
: 力捕捉大自然的光影,这对后来印象派的兴起极为重要——自然的光是瞬息万变的,不
: 像画室中,一天画不完第二天再画,模特与光影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要在室外捕

avatar
i*a
37
Hand ..

and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从来没这么详细了解到莫奈,谢谢小柯!莫奈最震撼我的还是MOMA里的巨幅睡莲,(好
: 象前几天这里谁提到过?)
: 说到Tiffany的彩色镶嵌玻璃,我这两天正好在看Susan Vreeland的小说 “Clara and
: Mr. Tiffany”,里面把stained glass 制作工序描写得很细致,尤其从画转为玻璃色
: 块的步骤。(书里强调Tiffany雇用了许多女工/女设计师,她们对他的工作室贡献重大
: ,但所知的外人不多。) http://davesgarden.com/guides/articles/view/3677/ 这页也有简略介绍。

avatar
g*y
38
分散的,不过多在前面1/4 吧。可惜amazon上没有search inside,否则我可以提供些
关键词。小说里对Clara D的personal life着墨不少,我不太感兴趣就跳着看了。(这
是我们这里图书馆借的免费电子书,不知道你们图书馆有没有。)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有具体的章节吗?还是分散在整本书里。。有兴趣找来看看哎。
:
: and

avatar
w*s
39
多谢多谢,我们这儿也有,我刚刚下载了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分散的,不过多在前面1/4 吧。可惜amazon上没有search inside,否则我可以提供些
: 关键词。小说里对Clara D的personal life着墨不少,我不太感兴趣就跳着看了。(这
: 是我们这里图书馆借的免费电子书,不知道你们图书馆有没有。)

avatar
i*a
40
More bedtime reading!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印象记(四) 光影流离的莫奈
: 小团体的成员各有所成,到如今几乎都是艺术史上成就非凡的大师,各有所长,并
: 不能机械地分出排名来。尽管如此,若要提出印象派最为中心的一位灵魂人物,那便非
: 莫奈不可。
: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出生于巴黎,五岁时随家人搬去法国北部诺
: 曼底的第二大城市勒阿弗尔,家境优渥。莫奈小小年纪便显示出了绘画天赋,靠给当地
: 店铺绘制炭笔漫画赚了不少零花钱。对莫奈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法国画家尤金·布丹(
: Eugène Boudin),他所提倡的露天写生(En plein air)使莫奈很早就走出画室,努
: 力捕捉大自然的光影,这对后来印象派的兴起极为重要——自然的光是瞬息万变的,不
: 像画室中,一天画不完第二天再画,模特与光影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要在室外捕

avatar
L*s
41
最近电脑发神经,iPad上不好找,也贴不上画片。你慢慢写吧,我安抚一下电脑再说。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了,一根芦笋展出了。我记得是有个相关的小故事对吧。把你的小文也找出来吧,正
: 好讨论讨论。

avatar
i*a
42
电脑应该怎么安抚?我有好几台不听话的。。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最近电脑发神经,iPad上不好找,也贴不上画片。你慢慢写吧,我安抚一下电脑再说。
avatar
B*n
43
通常不容易 但你的情況特殊 你可以把好幾台賣了換個好的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电脑应该怎么安抚?我有好几台不听话的。。
avatar
i*a
44
我有好的。这年月没有好的电脑,很难生存啊。。但我也有我还不想扔掉的,我老觉得
电脑里那么多个人隐私,不能随便扔。。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通常不容易 但你的情況特殊 你可以把好幾台賣了換個好的
avatar
g*y
45
握住摇摇~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Hand ..
:
: and

avatar
i*a
46
拥抱一个,估计以后贴里会常见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握住摇摇~
avatar
L*s
47
呃。。。就是凉一边去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电脑应该怎么安抚?我有好几台不听话的。。
avatar
i*a
48
LOL,不甘心。有台老爷机还在用。。。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呃。。。就是凉一边去
avatar
a*e
49
以前是不是还说毛毛虫还是哪个虫子的视网膜感光细胞n多,所有的东西都是闪闪发光
虹彩万丈。简直难以想象!
赞电视信号。我印象特别深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个黑白小电视,演一个女人在报新闻还
是什么的,我突然看见她戴着蓝色耳钉。我跟旁边人说黑白电视突然出现了蓝色,他们
谁都不相信。我郁闷了很久……

【在 Q****n 的大作中提到】
: 顶!!!
: 怨不得印象派的很多力作都是室外的。这也让我明白,为什么这些话是印象派,而不是
: 传统的风景画。
: 另:据说孔雀的视网膜上有4中感光细胞,所以公孔雀的开屏,在母孔雀眼中要更加绚
: 丽吧,我们人类不能体验到的那种。
: 同一个世界,在每一个人的眼中都不一样,除了所谓思想认识上的差距,生理反应上也
: 是巨大的。
: 再另:看到最后一幅上的那些彩色线条,想起小时候的电视机。电视信号不好的时候,
: 屏幕上全是晃来晃去、扭来扭去、粗粗细细的条和块儿。随着手动细调,信号越来越强
: ,观者就见证了一个抽象、印象画作向学院、写实作品的过渡 :)

avatar
Q*n
50
呵呵。严重怀疑在黑白电视年代,新闻播报的女士会带首饰。你是说的在中国大陆吧。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以前是不是还说毛毛虫还是哪个虫子的视网膜感光细胞n多,所有的东西都是闪闪发光
: 虹彩万丈。简直难以想象!
: 赞电视信号。我印象特别深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个黑白小电视,演一个女人在报新闻还
: 是什么的,我突然看见她戴着蓝色耳钉。我跟旁边人说黑白电视突然出现了蓝色,他们
: 谁都不相信。我郁闷了很久……

avatar
a*e
51
握手握手!我以前只看过普通幅的睡莲,旧金山荣军堂里那一幅还常常去看。不能想象
巨大的跟小的到底有什么差别。这次在橘园看到了,真是震撼,不仅仅是size,数量,
更是细节。回头我写完奥赛就写写橘园。里面的好东西真多啊!
Tiffany彩玻璃我太喜欢了。你去过芝加哥的Smith Stained Glass Art Museum吗?就
在海军码头的mall里,也不收门票,太震惊了!!!我以前也写过笔记,后来写了这个
http://news.sina.com.cn/w/2013-12-17/134429007073.shtml
多谢推荐小说,我也想看。Amazon有卖Kindle版的,yeah~
等我将来有钱了,一定要收一个tiffany lamp。默默擦拳!

and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从来没这么详细了解到莫奈,谢谢小柯!莫奈最震撼我的还是MOMA里的巨幅睡莲,(好
: 象前几天这里谁提到过?)
: 说到Tiffany的彩色镶嵌玻璃,我这两天正好在看Susan Vreeland的小说 “Clara and
: Mr. Tiffany”,里面把stained glass 制作工序描写得很细致,尤其从画转为玻璃色
: 块的步骤。(书里强调Tiffany雇用了许多女工/女设计师,她们对他的工作室贡献重大
: ,但所知的外人不多。) http://davesgarden.com/guides/articles/view/3677/ 这页也有简略介绍。

avatar
a*e
52
呵呵,慢慢看,懂也未必会喜欢的,喜欢的也不一定要全懂。再说我理解的也未必就是
对的。

【在 b***e 的大作中提到】
: 哈 我的欣赏力随着你评论的上升在不断下降,直到最后一张柳,完全看不懂了。。
avatar
a*e
53
是。可我明明看见了,难道突然平行空间了?

【在 Q****n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严重怀疑在黑白电视年代,新闻播报的女士会带首饰。你是说的在中国大陆吧。
avatar
g*y
54
呵呵,不抱不相识~

【在 i*****a 的大作中提到】
: 拥抱一个,估计以后贴里会常见
avatar
b*n
55
芝加哥那个glass art museum在码头的什么地方啊,是二楼那个进去有很多高高的树的
地方么?下面是个很奇怪的麦当劳~~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握手握手!我以前只看过普通幅的睡莲,旧金山荣军堂里那一幅还常常去看。不能想象
: 巨大的跟小的到底有什么差别。这次在橘园看到了,真是震撼,不仅仅是size,数量,
: 更是细节。回头我写完奥赛就写写橘园。里面的好东西真多啊!
: Tiffany彩玻璃我太喜欢了。你去过芝加哥的Smith Stained Glass Art Museum吗?就
: 在海军码头的mall里,也不收门票,太震惊了!!!我以前也写过笔记,后来写了这个
: :http://news.sina.com.cn/w/2013-12-17/134429007073.shtml
: 多谢推荐小说,我也想看。Amazon有卖Kindle版的,yeah~
: 等我将来有钱了,一定要收一个tiffany lamp。默默擦拳!
:
: and

avatar
a*e
56
不是那儿,是通向海边那个圆形建筑的长长的mall,我记得是从儿童游乐场进去,走啊
走,突然就看见了。右手博物馆,左手是卖小纪念品的,好像还有个什么纪念馆。这个
博物馆是很松散的形式,不仅有tiffany,还有穆夏的四季!我去芝加哥除了看艺术学
院,这可是最大的收获。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芝加哥那个glass art museum在码头的什么地方啊,是二楼那个进去有很多高高的树的
: 地方么?下面是个很奇怪的麦当劳~~

avatar
b*n
57
好伤心,偶去的那天风雪交加,偶走到海边几乎被吹走,连相机都冻的手也握不住~~
只好下次有机会再看啦~~
偶觉得那里最震惊的是芝大的博物馆,他们三个馆偶只看到两个,都是多么古老的东西
啊~~几乎每一样都想拍下来~~还有一个馆偶详细的查看了开门时间,明明去的时候
是开门的,可是偏偏就关啊,偶还跑去别的楼让本校的人查,他们也说应该开,但就是
不如人意~~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那儿,是通向海边那个圆形建筑的长长的mall,我记得是从儿童游乐场进去,走啊
: 走,突然就看见了。右手博物馆,左手是卖小纪念品的,好像还有个什么纪念馆。这个
: 博物馆是很松散的形式,不仅有tiffany,还有穆夏的四季!我去芝加哥除了看艺术学
: 院,这可是最大的收获。

avatar
a*e
58
抱抱。我们第一天到巴黎在玛莱区,本来是要逛雨果旧居,还有个免费的博物馆,结果
赶上个宗教节日,什么都不开门,哭~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好伤心,偶去的那天风雪交加,偶走到海边几乎被吹走,连相机都冻的手也握不住~~
: 只好下次有机会再看啦~~
: 偶觉得那里最震惊的是芝大的博物馆,他们三个馆偶只看到两个,都是多么古老的东西
: 啊~~几乎每一样都想拍下来~~还有一个馆偶详细的查看了开门时间,明明去的时候
: 是开门的,可是偏偏就关啊,偶还跑去别的楼让本校的人查,他们也说应该开,但就是
: 不如人意~~

avatar
b*n
59
lol,偶到芝加哥第一天是圣诞节哎,那天也是哪里都不开门,连吃饭的地方都不开门
,害的偶连吃两顿中餐不说,有个高塔偶查到是圣诞之夜唯一开门的景观,但那天大雾
,塔顶神马都看不见,不建议参观,偶们!@#¥%…
对啦,你们参观卢浮宫有木有赶上他们免费的那一天,偶同学设计线路,把那天的行程
设计成免费的,偶........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抱抱。我们第一天到巴黎在玛莱区,本来是要逛雨果旧居,还有个免费的博物馆,结果
: 赶上个宗教节日,什么都不开门,哭~

avatar
a*e
60
没。问了酒店的人说免费日人山人海,人家不建议占这个便宜。我们去那天人不多,逛
得很愉悦。蒙娜丽莎前人不少,可相对稀疏。我随便一挤就跑到前排去了。其实对面的
一整面墙的大画更震撼,但大家都挤在小蒙娜丽莎前。我后来就去仔细看大画了,上面
有猫,很高兴。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lol,偶到芝加哥第一天是圣诞节哎,那天也是哪里都不开门,连吃饭的地方都不开门
: ,害的偶连吃两顿中餐不说,有个高塔偶查到是圣诞之夜唯一开门的景观,但那天大雾
: ,塔顶神马都看不见,不建议参观,偶们!@#¥%…
: 对啦,你们参观卢浮宫有木有赶上他们免费的那一天,偶同学设计线路,把那天的行程
: 设计成免费的,偶........

avatar
g*y
61
期待橘园篇。我去的时候好象他们是因为装修关门了,有些展品搬到奥赛。
读完你的芝加哥游记后把我去Art Institute 和Navy Piers 博物馆的照片翻出来重温
,真是享受。免费的博物馆真是大功德啊!!(很喜欢这句 ‘幻彩与平凡之间的转换
,简直就跟芝加哥这城市的分裂态度一样决绝。’) 而且很巧,我是5月份去那里玩的
,所以对风城的印象也是阳光明媚。Art Institute里我盯看得最久的大概是 Gustave
Caillebotte 的 Paris Street; Rainy Day,站在画前雨气扑面而来,心底安逸滋润。
http://www.artic.edu/aic/collections/artwork/20684?search_no=1&
说到tiffany lamp,忽然想起n年前Brad Pitt刚成名后的一篇访谈,里面他说自己别的
奢侈品没怎么想买,但把钱花在tiffany lamp 上是‘easily justified’。一下子对
电影明星的生活艳羡起来。。。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握手握手!我以前只看过普通幅的睡莲,旧金山荣军堂里那一幅还常常去看。不能想象
: 巨大的跟小的到底有什么差别。这次在橘园看到了,真是震撼,不仅仅是size,数量,
: 更是细节。回头我写完奥赛就写写橘园。里面的好东西真多啊!
: Tiffany彩玻璃我太喜欢了。你去过芝加哥的Smith Stained Glass Art Museum吗?就
: 在海军码头的mall里,也不收门票,太震惊了!!!我以前也写过笔记,后来写了这个
: :http://news.sina.com.cn/w/2013-12-17/134429007073.shtml
: 多谢推荐小说,我也想看。Amazon有卖Kindle版的,yeah~
: 等我将来有钱了,一定要收一个tiffany lamp。默默擦拳!
:
: and

avatar
g*y
62
是Veronese的The Wedding at Cana吧?那种大图里的动物细节最萌了。
我们去奥赛就赶上免费的下午了,排了很多时候队才进去,害得进去也看得焦急。不过
最惨的是头次在巴黎赶上他们大罢工,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关门,傻眼了。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没。问了酒店的人说免费日人山人海,人家不建议占这个便宜。我们去那天人不多,逛
: 得很愉悦。蒙娜丽莎前人不少,可相对稀疏。我随便一挤就跑到前排去了。其实对面的
: 一整面墙的大画更震撼,但大家都挤在小蒙娜丽莎前。我后来就去仔细看大画了,上面
: 有猫,很高兴。

avatar
a*e
63
这幅画我也有印象。当时看是隔山打牛,这次自己亲自看到了巴黎的街道,而且扎扎实
实苦淋了三天雨,真是扑面而来啊,天跟街就是那个样子的。
呵呵,有钱当然好了。有钱的可以物理性拥有,没钱的就这样写写,意淫一下,我们精
神上拥有。:D
另外插播个八卦。在阿尔萨斯的Colmar, 朋友带我们去了附近几个小村庄,其中有个卖
果酱的,很传统的那种乡村店铺。那家果酱好吃到什么程度呢?说是我们到的三四天前
,Brad Pitt同学刚乘直升飞机飞到,屯了一堆果酱走人。我各种xmjdh

Gustave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期待橘园篇。我去的时候好象他们是因为装修关门了,有些展品搬到奥赛。
: 读完你的芝加哥游记后把我去Art Institute 和Navy Piers 博物馆的照片翻出来重温
: ,真是享受。免费的博物馆真是大功德啊!!(很喜欢这句 ‘幻彩与平凡之间的转换
: ,简直就跟芝加哥这城市的分裂态度一样决绝。’) 而且很巧,我是5月份去那里玩的
: ,所以对风城的印象也是阳光明媚。Art Institute里我盯看得最久的大概是 Gustave
: Caillebotte 的 Paris Street; Rainy Day,站在画前雨气扑面而来,心底安逸滋润。
: http://www.artic.edu/aic/collections/artwork/20684?search_no=1&
: 说到tiffany lamp,忽然想起n年前Brad Pitt刚成名后的一篇访谈,里面他说自己别的
: 奢侈品没怎么想买,但把钱花在tiffany lamp 上是‘easily justified’。一下子对
: 电影明星的生活艳羡起来。。。

avatar
b*n
64
芝加哥艺术馆是免费么!!!
上次你们说纽约的那个免费,偶就已经要吐血啦~~现在还要再吐一次啊~~

Gustave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期待橘园篇。我去的时候好象他们是因为装修关门了,有些展品搬到奥赛。
: 读完你的芝加哥游记后把我去Art Institute 和Navy Piers 博物馆的照片翻出来重温
: ,真是享受。免费的博物馆真是大功德啊!!(很喜欢这句 ‘幻彩与平凡之间的转换
: ,简直就跟芝加哥这城市的分裂态度一样决绝。’) 而且很巧,我是5月份去那里玩的
: ,所以对风城的印象也是阳光明媚。Art Institute里我盯看得最久的大概是 Gustave
: Caillebotte 的 Paris Street; Rainy Day,站在画前雨气扑面而来,心底安逸滋润。
: http://www.artic.edu/aic/collections/artwork/20684?search_no=1&
: 说到tiffany lamp,忽然想起n年前Brad Pitt刚成名后的一篇访谈,里面他说自己别的
: 奢侈品没怎么想买,但把钱花在tiffany lamp 上是‘easily justified’。一下子对
: 电影明星的生活艳羡起来。。。

avatar
C*a
65
哈哈 真的有这么好吃吗 是什么果酱?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幅画我也有印象。当时看是隔山打牛,这次自己亲自看到了巴黎的街道,而且扎扎实
: 实苦淋了三天雨,真是扑面而来啊,天跟街就是那个样子的。
: 呵呵,有钱当然好了。有钱的可以物理性拥有,没钱的就这样写写,意淫一下,我们精
: 神上拥有。:D
: 另外插播个八卦。在阿尔萨斯的Colmar, 朋友带我们去了附近几个小村庄,其中有个卖
: 果酱的,很传统的那种乡村店铺。那家果酱好吃到什么程度呢?说是我们到的三四天前
: ,Brad Pitt同学刚乘直升飞机飞到,屯了一堆果酱走人。我各种xmjdh
:
: Gustave

avatar
g*y
66
我们握着手用不着分开了——我在巴黎也是淋了几天雨,还感冒。。。
Brad Pitt这么买果酱和梁朝伟飞伦敦喂鸽子一副派头嘛。
贴张Navy Pier 最爱的照片: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幅画我也有印象。当时看是隔山打牛,这次自己亲自看到了巴黎的街道,而且扎扎实
: 实苦淋了三天雨,真是扑面而来啊,天跟街就是那个样子的。
: 呵呵,有钱当然好了。有钱的可以物理性拥有,没钱的就这样写写,意淫一下,我们精
: 神上拥有。:D
: 另外插播个八卦。在阿尔萨斯的Colmar, 朋友带我们去了附近几个小村庄,其中有个卖
: 果酱的,很传统的那种乡村店铺。那家果酱好吃到什么程度呢?说是我们到的三四天前
: ,Brad Pitt同学刚乘直升飞机飞到,屯了一堆果酱走人。我各种xmjdh
:
: Gustave

avatar
a*e
67
对对。大画的细节特别多,仔细看有好多萌点笑点。以前看大明古画展览时也有这感觉
,每幅山水画里都有个小人抱古琴在那装样子,哈哈。还有各国朝拜的,看主人和随从
的发型,还有烫卷发的,都笑死个人。
还有这个萌狮子,不知为什么觉得像牛筋……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是Veronese的The Wedding at Cana吧?那种大图里的动物细节最萌了。
: 我们去奥赛就赶上免费的下午了,排了很多时候队才进去,害得进去也看得焦急。不过
: 最惨的是头次在巴黎赶上他们大罢工,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关门,傻眼了。

avatar
a*e
68
种类繁多,好贵,我就买了一瓶,12欧,是种野浆果子加黑巧克力,的确好吃。

【在 C****a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 真的有这么好吃吗 是什么果酱?
avatar
b*n
69
啊,那你们去吃那果酱了没~~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幅画我也有印象。当时看是隔山打牛,这次自己亲自看到了巴黎的街道,而且扎扎实
: 实苦淋了三天雨,真是扑面而来啊,天跟街就是那个样子的。
: 呵呵,有钱当然好了。有钱的可以物理性拥有,没钱的就这样写写,意淫一下,我们精
: 神上拥有。:D
: 另外插播个八卦。在阿尔萨斯的Colmar, 朋友带我们去了附近几个小村庄,其中有个卖
: 果酱的,很传统的那种乡村店铺。那家果酱好吃到什么程度呢?说是我们到的三四天前
: ,Brad Pitt同学刚乘直升飞机飞到,屯了一堆果酱走人。我各种xmjdh
:
: Gustave

avatar
g*y
70
是Navy Piers那个免费,Art Institute还是收钱的吧。纽约除Met是自愿捐款外还有哪
个?
Harvard的Fogg 小而精致,自然博物馆的玻璃花也是免费的。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芝加哥艺术馆是免费么!!!
: 上次你们说纽约的那个免费,偶就已经要吐血啦~~现在还要再吐一次啊~~
:
: Gustave

avatar
b*n
71
哈哈,你太坏啦,小人抱古琴都被你嘲笑啦~~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对对。大画的细节特别多,仔细看有好多萌点笑点。以前看大明古画展览时也有这感觉
: ,每幅山水画里都有个小人抱古琴在那装样子,哈哈。还有各国朝拜的,看主人和随从
: 的发型,还有烫卷发的,都笑死个人。
: 还有这个萌狮子,不知为什么觉得像牛筋……

avatar
b*n
72
啊,只看了那个玻璃花,木有看到fogg啊~~扑通,看来还要再去一趟harvard~~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是Navy Piers那个免费,Art Institute还是收钱的吧。纽约除Met是自愿捐款外还有哪
: 个?
: Harvard的Fogg 小而精致,自然博物馆的玻璃花也是免费的。

avatar
a*e
73
哇,真美啊,真美!!!!!!!!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握着手用不着分开了——我在巴黎也是淋了几天雨,还感冒。。。
: Brad Pitt这么买果酱和梁朝伟飞伦敦喂鸽子一副派头嘛。
: 贴张Navy Pier 最爱的照片:

avatar
g*y
74
哈哈,对应一张右上角好象Dr Seuss 画出来的一幅: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对对。大画的细节特别多,仔细看有好多萌点笑点。以前看大明古画展览时也有这感觉
: ,每幅山水画里都有个小人抱古琴在那装样子,哈哈。还有各国朝拜的,看主人和随从
: 的发型,还有烫卷发的,都笑死个人。
: 还有这个萌狮子,不知为什么觉得像牛筋……

avatar
g*y
75
刚刚看他们网站,还关门在装修呢,大概修了5年了吧,今年年底有希望开~

【在 b********n 的大作中提到】
: 啊,只看了那个玻璃花,木有看到fogg啊~~扑通,看来还要再去一趟harvard~~
avatar
r*r
76
赞,这几幅画的真好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印象记(四) 光影流离的莫奈
: 小团体的成员各有所成,到如今几乎都是艺术史上成就非凡的大师,各有所长,并
: 不能机械地分出排名来。尽管如此,若要提出印象派最为中心的一位灵魂人物,那便非
: 莫奈不可。
: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出生于巴黎,五岁时随家人搬去法国北部诺
: 曼底的第二大城市勒阿弗尔,家境优渥。莫奈小小年纪便显示出了绘画天赋,靠给当地
: 店铺绘制炭笔漫画赚了不少零花钱。对莫奈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法国画家尤金·布丹(
: Eugène Boudin),他所提倡的露天写生(En plein air)使莫奈很早就走出画室,努
: 力捕捉大自然的光影,这对后来印象派的兴起极为重要——自然的光是瞬息万变的,不
: 像画室中,一天画不完第二天再画,模特与光影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要在室外捕

avatar
w*s
77
握手,我就从那时开始喜欢他家的彩玻璃的,每次去都要看很久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握手握手!我以前只看过普通幅的睡莲,旧金山荣军堂里那一幅还常常去看。不能想象
: 巨大的跟小的到底有什么差别。这次在橘园看到了,真是震撼,不仅仅是size,数量,
: 更是细节。回头我写完奥赛就写写橘园。里面的好东西真多啊!
: Tiffany彩玻璃我太喜欢了。你去过芝加哥的Smith Stained Glass Art Museum吗?就
: 在海军码头的mall里,也不收门票,太震惊了!!!我以前也写过笔记,后来写了这个
: :http://news.sina.com.cn/w/2013-12-17/134429007073.shtml
: 多谢推荐小说,我也想看。Amazon有卖Kindle版的,yeah~
: 等我将来有钱了,一定要收一个tiffany lamp。默默擦拳!
:
: and

avatar
w*s
78
昨天晚上开始看你推荐的小说,一开始就是他们怎么选玻璃,说到脸部细节用的是
enamel,而且只有脸部,因为enamel透光性不好,立刻就想起来以前看到的时候也注意
过,脸部的光感是很不一样的。从书里得到解释和印证,不亦乐乎:)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握着手用不着分开了——我在巴黎也是淋了几天雨,还感冒。。。
: Brad Pitt这么买果酱和梁朝伟飞伦敦喂鸽子一副派头嘛。
: 贴张Navy Pier 最爱的照片:

avatar
w*s
79
哈哈,确实像!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对应一张右上角好象Dr Seuss 画出来的一幅:
avatar
w*s
80
art institute每周一好像免费?还是每个月的某个日子。门票也不贵就是了。美国的
这些个大博物馆票价放到中国都不算贵。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是Navy Piers那个免费,Art Institute还是收钱的吧。纽约除Met是自愿捐款外还有哪
: 个?
: Harvard的Fogg 小而精致,自然博物馆的玻璃花也是免费的。

avatar
L*s
81
是的,一个很温馨的小故事。
话说,一次有人请Manet画一幅画,完了后,Manet又送给对方这幅小画。对方不解为何
,Manet笑说,你请我画一捆芦笋,给的钱太多了,我就再送你一根。哈哈哈,真是好
可爱的一个人

正好讨论讨论。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看了,一根芦笋展出了。我记得是有个相关的小故事对吧。把你的小文也找出来吧,正
: 好讨论讨论。

avatar
L*s
82
一篇旧文,和小柯的系列完全不同,就是人物重复了。小柯,不要见怪哦。实在很喜欢
Manet
------------------------------------------------------
3/10/2012
A couple days ago at our art class, a very young girl sitting next to me was
copying a still life oil painting. I did not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it
until our teacher started asking questions as usual.
"Who do you think the painter is? "
"Well...... it looks like Manet. "I said even though not so sure. Last time
I saw his work, I recall, was a while ago, summer of 2006. A friend of mine
asked me to take a picture of his "One Asparagus" while I was visiting Musé
e d'Orsay in Paris. It did not take me too long to do that.
Just when I turned around, I was stunned to see this painting, literally
glued there for a long time, definitely longer than I was in front of Monet'
s Sunrise. LOL Never ever a still life looked so NOT still to me, even the
water was so alive!
Later, I've spotted his still-life paintings here and there and always
admired them dearly. But I did not know until now that Manet actually
painted those at his death bed. At his last stage of life, he was lay dying.
His friends went to visit him and brought him flowers, of course. So he
started painting those flowers in vases since ...... well he had nothing
else to do, right?
Who would guess that those flowers so full of life, energy and love were
painted by a dying man? I bet Manet lived his life to the fullest!
avatar
b*n
83
是,周一还是周四啊,有一天免费,不仅艺术馆,而且天文馆自然馆等等博物馆都一起
免费~~但是只针对本州,本市游客~~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art institute每周一好像免费?还是每个月的某个日子。门票也不贵就是了。美国的
: 这些个大博物馆票价放到中国都不算贵。

avatar
g*y
84
现在每天都要读几遍 green eggs and ham, 你懂的~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确实像!
avatar
g*y
85
你观察好仔细啊。小说里知识不少,但对第一人称的女主我一直有隔阂,感觉是一个陌
生人平白无故跟我说许多体己话,不能入戏,不知道为什么。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昨天晚上开始看你推荐的小说,一开始就是他们怎么选玻璃,说到脸部细节用的是
: enamel,而且只有脸部,因为enamel透光性不好,立刻就想起来以前看到的时候也注意
: 过,脸部的光感是很不一样的。从书里得到解释和印证,不亦乐乎:)

avatar
w*s
86
握手。本来打算再多看一点再下判断的,看来后面没什么改善啊。我觉得作者选这个视
角其实是不错的,但是一开始她就表现出一种自视很高屈尊俯就的态度,对周围人,门
童,小工,tiffany本人,都冷眼旁观。。。太隔了。封面上说她也写过bestseller?
这个我觉得她技巧有问题了。自大或者自视过高的人不是不能写,但是也要写得让人理
解才行。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观察好仔细啊。小说里知识不少,但对第一人称的女主我一直有隔阂,感觉是一个陌
: 生人平白无故跟我说许多体己话,不能入戏,不知道为什么。

avatar
a*e
87
啊,想起来了,就是这个典故,赫赫。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一个很温馨的小故事。
: 话说,一次有人请Manet画一幅画,完了后,Manet又送给对方这幅小画。对方不解为何
: ,Manet笑说,你请我画一捆芦笋,给的钱太多了,我就再送你一根。哈哈哈,真是好
: 可爱的一个人
:
: 正好讨论讨论。

avatar
a*e
88
well written!
这一幅我也有印象,在旧金山展了。不过还真不知道是他最后期的作品了。

was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篇旧文,和小柯的系列完全不同,就是人物重复了。小柯,不要见怪哦。实在很喜欢
: Manet
: ------------------------------------------------------
: 3/10/2012
: A couple days ago at our art class, a very young girl sitting next to me was
: copying a still life oil painting. I did not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it
: until our teacher started asking questions as usual.
: "Who do you think the painter is? "
: "Well...... it looks like Manet. "I said even though not so sure. Last time
: I saw his work, I recall, was a while ago, summer of 2006. A friend of mine

avatar
a*e
89
同意,我也有这个感觉。昨天晚上在kindle上下来,只读了一点点,这个Clara感觉就
是个swindler干巴巴的。不过还是很高兴读到制作玻璃的细节,比如先画画,搞
blueprint, 切玻璃什么的。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握手。本来打算再多看一点再下判断的,看来后面没什么改善啊。我觉得作者选这个视
: 角其实是不错的,但是一开始她就表现出一种自视很高屈尊俯就的态度,对周围人,门
: 童,小工,tiffany本人,都冷眼旁观。。。太隔了。封面上说她也写过bestseller?
: 这个我觉得她技巧有问题了。自大或者自视过高的人不是不能写,但是也要写得让人理
: 解才行。

avatar
g*y
90
嗯,我本来把这个作者和写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的Tracy Chevalier 搞混了,
看了一点就觉得路数不对。一般小说象电影,这部更加象纪录片里的historical
reenactment。info dump得也太落痕迹。不过后面(part 3)有工作室里赶工四组风景
window的事,读起来还是很激动人心的。(我就喜欢看人家努力干活!)
Veerland 另一本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是以Renoir这幅画的创作为背景,成
名的Girl in Hyacinth Blue 则是Vermeer,都是我感兴趣的话题,可惜了。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握手。本来打算再多看一点再下判断的,看来后面没什么改善啊。我觉得作者选这个视
: 角其实是不错的,但是一开始她就表现出一种自视很高屈尊俯就的态度,对周围人,门
: 童,小工,tiffany本人,都冷眼旁观。。。太隔了。封面上说她也写过bestseller?
: 这个我觉得她技巧有问题了。自大或者自视过高的人不是不能写,但是也要写得让人理
: 解才行。

avatar
c*m
91
最终裸体还是裸体,表达的是欲望,是波德莱尔所说的"随手采摘的肉体的果实",而
不是宗教的虔诚。
"画面所要体现表达的都是超越世俗之上的神界,画家的最大成就在于生动再现神界的
欢歌、传说的玄妙、宗教的虔诚"

验。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印象记(一)
: ————沙龙时代
: 巴黎奥赛现代艺术博物馆大规模装修,与旧金山德扬博物馆达成了协议,大批印象
: 画派的稀世珍宝运抵旧金山,分两部分展览。我有幸看了第一部分的“印象主义的诞生
: ”,完全被迷住了,用尽了会员特权,反复观看了四次,竟然每次都有新感受、新体验。
: 1 沙龙时代
: 印象画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当时法国巴黎的画界主流由官
: 方“沙龙”垄断——沙龙是当时法兰西艺术学院的权威展览机构,被视作衡量画家才华
: 的唯一标准。一位画家的作品若不能入选沙龙展,其画作被售出的希望便微乎其微。在
: 沙龙中负责评判的一群艺术家被称作“学院派”,他们中包括唯美主义画家威廉·阿道

avatar
w*s
92
Tracy Chevalier写得好看吗? 我一搜索vreeland就看到推荐她这本。 周末看完这本
Tiffany了,还是很喜欢的,但是她的长处真不在人物上。有空写一下我喜欢的地方。
对另外几本还是有兴趣的。。。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嗯,我本来把这个作者和写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的Tracy Chevalier 搞混了,
: 看了一点就觉得路数不对。一般小说象电影,这部更加象纪录片里的historical
: reenactment。info dump得也太落痕迹。不过后面(part 3)有工作室里赶工四组风景
: window的事,读起来还是很激动人心的。(我就喜欢看人家努力干活!)
: Veerland 另一本Luncheon of the Boating Party是以Renoir这幅画的创作为背景,成
: 名的Girl in Hyacinth Blue 则是Vermeer,都是我感兴趣的话题,可惜了。

avatar
r*r
93
赞,才看到,你只写英文的评论么,

was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一篇旧文,和小柯的系列完全不同,就是人物重复了。小柯,不要见怪哦。实在很喜欢
: Manet
: ------------------------------------------------------
: 3/10/2012
: A couple days ago at our art class, a very young girl sitting next to me was
: copying a still life oil painting. I did not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it
: until our teacher started asking questions as usual.
: "Who do you think the painter is? "
: "Well...... it looks like Manet. "I said even though not so sure. Last time
: I saw his work, I recall, was a while ago, summer of 2006. A friend of mine

avatar
a*e
94
非常好看,人物描写很细腻。而且讲明白画好在哪了。
这个电影也挺好看的,摄影很有感觉。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Tracy Chevalier写得好看吗? 我一搜索vreeland就看到推荐她这本。 周末看完这本
: Tiffany了,还是很喜欢的,但是她的长处真不在人物上。有空写一下我喜欢的地方。
: 对另外几本还是有兴趣的。。。

avatar
g*y
95
嗯,second 小柯。《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整本书的气氛都和Vermeer画的意境很统一。
电影里的Scarlett Johansson让人耳目一新, 但Colin Firth演Vermeer觉得不太舒服,
尽管平时我蛮粉他的。
Clara 这本时代背景还是很有趣啊,纽约地铁新建,芝加哥world expo等等。可惜
Tiffany 的古堡烧掉了。

【在 w***s 的大作中提到】
: Tracy Chevalier写得好看吗? 我一搜索vreeland就看到推荐她这本。 周末看完这本
: Tiffany了,还是很喜欢的,但是她的长处真不在人物上。有空写一下我喜欢的地方。
: 对另外几本还是有兴趣的。。。

avatar
w*m
96
这书如何,值得上list吗?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嗯,second 小柯。《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整本书的气氛都和Vermeer画的意境很统一。
: 电影里的Scarlett Johansson让人耳目一新, 但Colin Firth演Vermeer觉得不太舒服,
: 尽管平时我蛮粉他的。
: Clara 这本时代背景还是很有趣啊,纽约地铁新建,芝加哥world expo等等。可惜
: Tiffany 的古堡烧掉了。

avatar
L*s
97
挺好的,电影也可以看看

【在 w**m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书如何,值得上list吗?
avatar
L*s
98
咳咳,你让小柯他们认真写评论的情何以堪啊?我那个别说是评论了,连瓜老师的一家
之言都说不上,最多是呓语。。。以前有感而发的日记随笔吧,见笑了。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赞,才看到,你只写英文的评论么,
:
: was

avatar
w*m
99
电影当时刚出来的时候倒是看了,现在全忘光了
这种小说不以情节胜,对文笔要求格外高些,如果碰到好的,很适合休闲读,读着舒服
,非常享受,如果一般,哪怕是中等,读来如嚼蜡,难受
故此一问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挺好的,电影也可以看看
avatar
L*s
100
既然你要求不高,休闲读的话,绝对可以。如果刚巧你也对Vermeer感兴趣,就更有点
意思了

【在 w**m 的大作中提到】
: 电影当时刚出来的时候倒是看了,现在全忘光了
: 这种小说不以情节胜,对文笔要求格外高些,如果碰到好的,很适合休闲读,读着舒服
: ,非常享受,如果一般,哪怕是中等,读来如嚼蜡,难受
: 故此一问

avatar
w*m
101
此人有何八卦,求摘要。
另,休闲读要求反而更高,不对胃口不读,这一条就够挑,和那些专业的不一样,多长
的裹脚布都要读,还都要读出味道来,读出paper来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既然你要求不高,休闲读的话,绝对可以。如果刚巧你也对Vermeer感兴趣,就更有点
: 意思了

avatar
b*s
102
说到这个veemeer,最近有个片子,tim's vermeer,有点意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_HUWs9c8c

嗯,second 小柯。《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整本书的气氛都和Vermeer画的意境很统一。
电影里的Scarlett Johansson让人耳目一新, 但Colin Firth演Vermeer觉得不太舒服,
尽管平时我蛮粉他的。
Clara 这本时代背景还是很有趣啊,纽约地铁新建,芝加哥world expo等等。可惜
Tiffany 的古堡烧掉了。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嗯,second 小柯。《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整本书的气氛都和Vermeer画的意境很统一。
: 电影里的Scarlett Johansson让人耳目一新, 但Colin Firth演Vermeer觉得不太舒服,
: 尽管平时我蛮粉他的。
: Clara 这本时代背景还是很有趣啊,纽约地铁新建,芝加哥world expo等等。可惜
: Tiffany 的古堡烧掉了。

avatar
a*e
103
八卦你看书就知道了嘛,跟阶级地位相关。
看这本书时也写过笔记,值得留下来的有这么一段:
去年读TracyChevalier《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读到仆人少女Griet感叹画家主人
JohannesVermeer能够把众人常见的风景画出不一样的美来,很让人心中一动。尤其是
Vermeer教Griet色彩之妙的部分,推窗让她看外面天空的云彩。Griet最开始只看到了
白与淡淡的灰,后来终于看到了光影中蕴藏的蓝与黄,甚至还有绿色!TracyChevalier
描述Vermeer怎么给画中的人物衣饰着色,他“先在女孩的裙子上了一层浅蓝,让下面
的黑色底子偶尔露出来几块,桌子阴影处深些,靠近窗户的地方就钱些。画墙的时候他
加入了赭黄,透着下面的灰,于是墙面上现出了光感,不再是白墙。……水罐与水盆的
颜色是最复杂的——它们变成了黄色,还有褐色,绿色,还有蓝色。它们反射出地毯的
图案,女孩的上衣,椅子上搭着的蓝布——它们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本来的银色。但它们
看起来却无比自然,就是水罐与水盆。”从此Griet眼中的万物都变出了新的神采,她
“再也停不下左观右看”了。

【在 w**m 的大作中提到】
: 此人有何八卦,求摘要。
: 另,休闲读要求反而更高,不对胃口不读,这一条就够挑,和那些专业的不一样,多长
: 的裹脚布都要读,还都要读出味道来,读出paper来

avatar
b*s
104
记得在珍珠耳环女孩电影里面,他是有一个camera obscura deliver到他家的场景……

说到这个veemeer,最近有个片子,tim's vermeer,有点意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_HUWs9c8c
嗯,second 小柯。《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整本书的气氛都和Vermeer画的意境很统一。
电影里的Scarlett Johansson让人耳目一新, 但Colin Firth演Vermeer觉得不太舒服,
尽管平时我蛮粉他的。
Clara 这本时代背景还是很有趣啊,纽约地铁新建,芝加哥world expo等等。可惜
Tiffany 的古堡烧掉了。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到这个veemeer,最近有个片子,tim's vermeer,有点意思: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_HUWs9c8c
:
: 嗯,second 小柯。《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整本书的气氛都和Vermeer画的意境很统一。
: 电影里的Scarlett Johansson让人耳目一新, 但Colin Firth演Vermeer觉得不太舒服,
: 尽管平时我蛮粉他的。
: Clara 这本时代背景还是很有趣啊,纽约地铁新建,芝加哥world expo等等。可惜
: Tiffany 的古堡烧掉了。

avatar
E*v
105
我就记得一句台词。貌似画家老婆问why don't you paint me? Vermeer答:you don't
understand...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到这个veemeer,最近有个片子,tim's vermeer,有点意思: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_HUWs9c8c
:
: 嗯,second 小柯。《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整本书的气氛都和Vermeer画的意境很统一。
: 电影里的Scarlett Johansson让人耳目一新, 但Colin Firth演Vermeer觉得不太舒服,
: 尽管平时我蛮粉他的。
: Clara 这本时代背景还是很有趣啊,纽约地铁新建,芝加哥world expo等等。可惜
: Tiffany 的古堡烧掉了。

avatar
w*m
106
看你这段我怎么想起纪昌学箭来了

TracyChevalier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八卦你看书就知道了嘛,跟阶级地位相关。
: 看这本书时也写过笔记,值得留下来的有这么一段:
: 去年读TracyChevalier《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读到仆人少女Griet感叹画家主人
: JohannesVermeer能够把众人常见的风景画出不一样的美来,很让人心中一动。尤其是
: Vermeer教Griet色彩之妙的部分,推窗让她看外面天空的云彩。Griet最开始只看到了
: 白与淡淡的灰,后来终于看到了光影中蕴藏的蓝与黄,甚至还有绿色!TracyChevalier
: 描述Vermeer怎么给画中的人物衣饰着色,他“先在女孩的裙子上了一层浅蓝,让下面
: 的黑色底子偶尔露出来几块,桌子阴影处深些,靠近窗户的地方就钱些。画墙的时候他
: 加入了赭黄,透着下面的灰,于是墙面上现出了光感,不再是白墙。……水罐与水盆的
: 颜色是最复杂的——它们变成了黄色,还有褐色,绿色,还有蓝色。它们反射出地毯的

avatar
w*s
107
嗯,你和小柯都推荐,肯定好看,放到书单上了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嗯,second 小柯。《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整本书的气氛都和Vermeer画的意境很统一。
: 电影里的Scarlett Johansson让人耳目一新, 但Colin Firth演Vermeer觉得不太舒服,
: 尽管平时我蛮粉他的。
: Clara 这本时代背景还是很有趣啊,纽约地铁新建,芝加哥world expo等等。可惜
: Tiffany 的古堡烧掉了。

avatar
g*y
108
是的是的,非常期待看这部。听到过Tim的采访,仿制Vermeer的画室,nerdy得灰常可
爱。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说到这个veemeer,最近有个片子,tim's vermeer,有点意思: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_HUWs9c8c
:
: 嗯,second 小柯。《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整本书的气氛都和Vermeer画的意境很统一。
: 电影里的Scarlett Johansson让人耳目一新, 但Colin Firth演Vermeer觉得不太舒服,
: 尽管平时我蛮粉他的。
: Clara 这本时代背景还是很有趣啊,纽约地铁新建,芝加哥world expo等等。可惜
: Tiffany 的古堡烧掉了。

avatar
g*y
109
真巧,查malingcat,头篇博客就是讲David Hockney 怎么怀疑Vermeer 用 camera
obscura 的。
http://blog.sina.com.cn/malingcat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在珍珠耳环女孩电影里面,他是有一个camera obscura deliver到他家的场景……
:
: 说到这个veemeer,最近有个片子,tim's vermeer,有点意思: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_HUWs9c8c
: 嗯,second 小柯。《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整本书的气氛都和Vermeer画的意境很统一。
: 电影里的Scarlett Johansson让人耳目一新, 但Colin Firth演Vermeer觉得不太舒服,
: 尽管平时我蛮粉他的。
: Clara 这本时代背景还是很有趣啊,纽约地铁新建,芝加哥world expo等等。可惜
: Tiffany 的古堡烧掉了。

avatar
j*a
110
哇!这电影我看过啊!虽然印象不深,我突然觉得自己好有文化~

TracyChevalier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八卦你看书就知道了嘛,跟阶级地位相关。
: 看这本书时也写过笔记,值得留下来的有这么一段:
: 去年读TracyChevalier《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读到仆人少女Griet感叹画家主人
: JohannesVermeer能够把众人常见的风景画出不一样的美来,很让人心中一动。尤其是
: Vermeer教Griet色彩之妙的部分,推窗让她看外面天空的云彩。Griet最开始只看到了
: 白与淡淡的灰,后来终于看到了光影中蕴藏的蓝与黄,甚至还有绿色!TracyChevalier
: 描述Vermeer怎么给画中的人物衣饰着色,他“先在女孩的裙子上了一层浅蓝,让下面
: 的黑色底子偶尔露出来几块,桌子阴影处深些,靠近窗户的地方就钱些。画墙的时候他
: 加入了赭黄,透着下面的灰,于是墙面上现出了光感,不再是白墙。……水罐与水盆的
: 颜色是最复杂的——它们变成了黄色,还有褐色,绿色,还有蓝色。它们反射出地毯的

avatar
g*y
111
蚊子听上去难得的哀怨啊,哪本专业书折磨你那样?
对《珍珠耳环女孩》唯一的caveat是很久以前看的了,但当时真的完全被transported。

【在 w**m 的大作中提到】
: 看你这段我怎么想起纪昌学箭来了
:
: TracyChevalier

avatar
b*s
112
studio 360?

是的是的,非常期待看这部。听到过Tim的采访,仿制Vermeer的画室,nerdy得灰常可
爱。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是的,非常期待看这部。听到过Tim的采访,仿制Vermeer的画室,nerdy得灰常可
: 爱。

avatar
a*e
113
啊,这篇我还没看呢,真有意思,赶紧问问goldy去。太好玩了。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真巧,查malingcat,头篇博客就是讲David Hockney 怎么怀疑Vermeer 用 camera
: obscura 的。
: http://blog.sina.com.cn/malingcat

avatar
w*m
114
我这半年多以来没读过一页闲书,全部是各种专业书和paper,愈发觉得自己口干舌燥
,索然无味,言语无趣,面目可憎啊

transported。

【在 g*****y 的大作中提到】
: 蚊子听上去难得的哀怨啊,哪本专业书折磨你那样?
: 对《珍珠耳环女孩》唯一的caveat是很久以前看的了,但当时真的完全被transported。

avatar
g*y
115
但是守着小蚊子生活这本书是不是更好看了?
可惜我们专业都不是艺术史,研究那个的文采都好像很好。

【在 w**m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这半年多以来没读过一页闲书,全部是各种专业书和paper,愈发觉得自己口干舌燥
: ,索然无味,言语无趣,面目可憎啊
:
: transported。

avatar
w*s
116
求围观。。。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啊,这篇我还没看呢,真有意思,赶紧问问goldy去。太好玩了。
avatar
g*y
117
Yep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studio 360?
:
: 是的是的,非常期待看这部。听到过Tim的采访,仿制Vermeer的画室,nerdy得灰常可
: 爱。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