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s*w
1
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
这是李安拍片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传记,也是迄今为止他认可并授权的唯一一部传记。自
2002年卧虎藏龙问鼎奥斯卡以来,这部传记的台湾版就在网络上不断被大陆读者和影迷
提及,口碑日隆。《十年一觉电影梦》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李安电影生涯第一
个十年的追梦历程。书中真实回顾了他的成长岁月、每部电影创作的用意、遭遇的困难
、对演员的看法及相处、参加影展的经验、得奖的幕后、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对人生
的感悟等。
作者:张靓蓓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  出版时间:2007年10月
张靓蓓,美国乔治亚大学视听传播硕士、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学士。 曾任:台湾
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讲师、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讲师、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编辑、台湾
《中国时报》主任记者。纪录片《无米乐》、《生命》、《部落之音>
avatar
s*w
2
第7节:窝在家里的六年
在美国攻读电影的人都尝过写英文剧本的苦头,那几年,我主要做的就是发展剧本
的工作:自己写的,找美国编剧润饰﹑合作的剧本就有好几个;别人的剧本,请我以导
演身份改写的,也有几个;自己的构想,找美国作家写的,也有几个。
这些剧本的初稿,若有人喜欢,就叫你改写,三番五次地修稿,这样一两年耗下去
,不是无疾而终,就是继续发展,预算从美金六十万到七百万不等,这是美国所谓的企
划炼狱(developmenthell)。据说平均一个本子从初稿到开拍要缠斗五年,那还是指
千万分之一顺利拍成的剧本。
那时期每隔一阵子,就有人说,看到我的学生片,很棒,我们来谈谈怎么合作吧!
因为经纪人会把学生片拷贝一大堆,送到各公司去推销。
就这样,一个计划不成,另一个计划又来了,总有几个在进行,所以老不死心,人
像是悬在半空中。
直到1990年暑假完全绝望,计划全部死光,锐气磨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要不
要回台湾?老是举棋不定,台湾电影那时也不景气。
1980年初,台湾新电影崛起,但后来受到商业考验,开始消沉。这段期间我跟"中
影"洽谈过,企划小野﹑吴念真虽然好意热心,但讲话都很低调:"没什么希望!"当时
真是一筹莫展。有时惠嘉看到我精神上有点吃不下来,就会带我出去吃个饭,那时我们
最奢侈的就是去吃肯德基,老大阿猫就说:"我们去吃老公公炸鸡。"
平常我在家负责煮饭、接送小孩,分担家事,惠嘉也不太干涉我,我们经济不够宽
裕,所以我也不太愿意进城。
我天天待在家里很无聊,有时间就看报纸练练英文,也没什么进步。我这个人是有
片拍就来劲,没片拍就没劲,所以惠嘉说过:"他不拍片像个死人,我不需要一个死人
丈夫!"如果有案子做,我就会很高兴,到城里找人写剧本,自己做研究,很来劲。如
果我看起来很忙,她就不来管我;如果看我从早到晚呆坐在那儿,她就会问:"你到底
在干吗?无聊的话找个事做,不一定要是赚钱的事。"
就这样耗了六年,心碎无数,却一直怀着希望,久久过一阵子,你会看见某位同学
时来运转,当然大多数都是虚度青春﹑自怨自艾地过日子。
这么多年看下来,我觉得电影这一行真是形势比人强。我那时发现,身边当上导演
、又做出点成绩来的,都是持续写剧本的人,而不是打工的人。许多人一出校门就有工
作,如剧务、剪接或制作,到后来就继续那份工作,很难再往导演方面发展。
我曾在纽约街头碰到一个NYU的学弟,比我晚几届,当年他也因学生片红极一时,
人又高又帅、口才又好、片子艺术性强,比我的《分界线》受注目。但他至今仍无机会
拍片,最多执导HBO(HomeBoxOffice电视台)的片子,不过他还在埋头笔耕创造新的契
机。
NYU毕业的校友,在我之前那几届最杰出的就是斯派克·李(SpikeLee),他也不
是上班族,而是持续写作及申请基金会的补助。那时拍电影的老中很多也走这条路,但
我对这个没兴趣,因为拿补助拍的都是社会片、实验片,和我的路数不合,加上我又没
入美国籍,不是市民。申请基金补助好像还得靠行,混入圈内大家轮流当评审,相互给
补助。我资格不够,又不会弄,所以没朝这方面发展。
当年我就很怕自己像闽南语歌《烧肉粽》歌词里所唱的:"自悲自叹歹命人,父母
本来真疼惜,让我读过几年书,毕业之后头路无,暂时来卖烧肉粽……"自怨自艾,久
而久之竟不知不觉地就叫卖了一辈子的"来呷烧肉粽"。所以我就赖在家中,不肯去做赚
钱的工作。我若是有日本丈夫志节的话,早该切腹了。
毕业快六年,一事无成,刚开始还能谈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依旧如此
,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
这期间,我偶尔去帮人家拍片,看看器材,帮剪接师做点事,当剧务等等,但都不
灵光。还有一次到纽约东村一栋大空屋去帮人守夜看器材,好恐怖,真怕会遇上宵小或
抢匪闯入抢劫。为了身份,还曾干过两天的剧务打杂,做得很笨拙,大家一看我去挡围
观的人就觉得好笑,有个非裔女人见我来挡就凶我:"敢挡?我找人揍你!"我连忙走开
,闹了很多笑话。后来我只好去做些出苦力的事,拿沙袋、扛东西,其他机灵的事由别
人去做。
我真的只会当导演,做其他事都不灵光。
avatar
s*w
3
毕业快六年,一事无成,刚开始还能谈理想,三四年后,人往四十岁走,依旧如此
,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
avatar
s*w
4
记得拍摄《分界线》的头四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到了最后阶段,还差八千多美金,
我就从惠嘉的账户里直接提了来用。那时她在伊利诺伊大学当助教,因为要交税,所以
存折放在我这里。奇怪的是,我一点愧疚感都没有,事后我跟她说起这件事,她也仅只
哦地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avatar
t*e
5
李安的老婆真不错,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拍摄《分界线》的头四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到了最后阶段,还差八千多美金,
: 我就从惠嘉的账户里直接提了来用。那时她在伊利诺伊大学当助教,因为要交税,所以
: 存折放在我这里。奇怪的是,我一点愧疚感都没有,事后我跟她说起这件事,她也仅只
: 哦地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avatar
R*k
6
Re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李安的老婆真不错,
avatar
L*h
7
在公司厨房看同事吃午饭,很味美的样子,说起是wife做的。我就说:"I need a wife
too. Everybody needs a wife." :-)

【在 t*****e 的大作中提到】
: 李安的老婆真不错,
avatar
s*w
8
记得1997年因《冰风暴》到夏威夷影展时,有个人来跟我说:"就是想来跟你说一声,
我爸爸去世前,病得有一年多没跟家人讲话,可是临死前,我们陪他看《饮食男女》录
影带,他唯一跟我们开口沟通,就是讲这部片子。"那人只是告诉我有这事,我也很迷
惑。
avatar
s*w
9
前些日子我和太太到纽约法拉盛的华人区去买菜,我把菜装上车,太太到停车场对面的
路边买西瓜,有位台湾来的太太对她说:"你真好命,你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来买菜!"
你有没有搞错啊,是我今天特别抽空陪他来买菜的!"那位太太听到我太太这么说
,一时气结,半天接不上话。其实以前她就很少陪我买菜,现在也一样。不过她管家有
她的一套,儿子们服服帖帖,我也很服气。
中国人造词很有意思,"恩爱",恩与爱是扯不开的。
avatar
l*k
10
社会传统是夫荣妻贵,所以这个太太的评论十分大众。夫妻双方,谁的名气大,另一方
就难免成为对方的连带,成为了谁的谁,某种意义上说,失去了部分的自己。这个失去
,多半在物质和精神上得了对方的补偿。

!"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前些日子我和太太到纽约法拉盛的华人区去买菜,我把菜装上车,太太到停车场对面的
: 路边买西瓜,有位台湾来的太太对她说:"你真好命,你先生现在还有空陪你来买菜!"
: 你有没有搞错啊,是我今天特别抽空陪他来买菜的!"那位太太听到我太太这么说
: ,一时气结,半天接不上话。其实以前她就很少陪我买菜,现在也一样。不过她管家有
: 她的一套,儿子们服服帖帖,我也很服气。
: 中国人造词很有意思,"恩爱",恩与爱是扯不开的。

avatar
x*a
11
很好看,我去把几篇都看完了。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
: 这是李安拍片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传记,也是迄今为止他认可并授权的唯一一部传记。自
: 2002年卧虎藏龙问鼎奥斯卡以来,这部传记的台湾版就在网络上不断被大陆读者和影迷
: 提及,口碑日隆。《十年一觉电影梦》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李安电影生涯第一
: 个十年的追梦历程。书中真实回顾了他的成长岁月、每部电影创作的用意、遭遇的困难
: 、对演员的看法及相处、参加影展的经验、得奖的幕后、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对人生
: 的感悟等。
: 作者:张靓蓓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  出版时间:2007年10月
: 张靓蓓,美国乔治亚大学视听传播硕士、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学士。 曾任:台湾

avatar
s*w
12
看完了
不谢谢俺?
avatar
x*a
13
拜!谢!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完了
: 不谢谢俺?

avatar
s*w
14
领了。
开个玩笑。
没话找话说。
avatar
s*w
15
1990年暑假,老二石头(李淳)出生时是我最消沉的时候,丈母娘与岳父来美帮忙,一
下飞机,惠嘉就叮嘱他们千万别提拍片的事,怕我会受不了。我每天做好菜饭给他们吃
,他们就直说:"好吃,好吃。"我就是为了封他们的嘴。有一天,丈母娘忍不住很正经
地提议:"李安,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我说:"开餐馆跟家里
烧饭不一样。"饭后,我躲到房里给台湾《中国时报》写影评与报道,当时在美洲《时
报周刊》工作的好友冯光远邀我写稿并提供资料,等于是接济我。写了两个月,差点要
疯掉,只得停笔。
当时我有个想法:要不然就是老天爷在开我玩笑,我就是来传宗接代的,说不定我
的儿子是个天才,或者机运未到,就连叫化子都还有三年好运!每个人都有他的时运,
份大份小,要是时机来了,我抓不到的话,这辈子就很窝囊。当时老觉得自己像是京剧
中潦倒时困在小客栈里被迫卖马的秦琼,有志不得伸,"店东主带过了黄骠马,不由得
秦叔宝两泪如麻,提起了此马来头大……"就这样一路熬着苦等时机,当机会快来时,
我已经濒临谷底,快要不行了。
就在计划全部泡汤的几个月后,《推手》﹑《喜宴》的剧本在台湾得奖了,整个运
势从谷底翻扬上来。
avatar
s*w
16
(similhaNew)
所以人得有耐心,最低谷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转化,正所谓物极必反!
那个时候的李安,哪里会想到现在???
avatar
s*w
17
第一章 童年往事
我脸上有个酒窝,大家都说好看,我说:“狗咬的。”
天天补习,还是落榜!第一年考大学,我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因为紧张,第一天
第二堂考数学时,第一个钟头我腹痛脑涨,豆大的冷汗直滴,一个字都看不清楚,复选
加上倒扣,考了个0.67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
第二章 电影梦·生命
毕业后耗了六年,心碎无数,我若是有日本丈夫志节的话,早该切腹了。直到《推手》
、《喜宴》的剧本在台湾得奖了,整个运势从谷底翻扬上来。
我拍片后,许多人都很好奇我太太是个什么样的贤内助。她对“妻以夫贵”的事情很不
以为然,就很不上道地一语道破:“我只是不管他,leave him alone。”
第三章 《推手》
拍《推手》前,我简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当时银行存折里只剩下四十三块美金。
徐立功来纽约看毛片,到我家吃饭时,还奇怪我家怎么穷得连张餐桌都没有,我这才告
诉他:“你没看到《推手》里那张被砸烂的餐桌?”
有一天徐枫请吃饭,陈凯歌、王家卫、张国荣等人都在座,那些菜真好吃,我一想到远
在美国的太太不能同享,心里面很难过,就跟身旁的王家卫说了说。真是憋得太久了,
气刚顺过来,还不太习惯。
第四章 《喜宴》
《喜宴》是我唯一露脸的电影,只有一句台词:“那是中国人五千年来的性压抑!”
赵文瑄是我见过的演员里有内涵的一个,在我带过的新人演员里,他大概是被我磨得最
多的一个,我想他可能伤到,直到现在也许还有点怕我。
在纽约时,我刚拍完片走在路上或是去坐地铁,都要特别留神别撞到人挨打。因为在片
场,我走路可以是横着走的,大家都会自动让开。
第五章 《饮食男女》
在现场,我胆子小,不喜欢骂人;对人发脾气,我自己伤得更深。最后那场戏,吴倩莲
愈紧张愈吃螺丝,拍到第六遍还是不行。我终于忍不住发飙,大吼一声,冲出去踢门。
杨德昌得了奖,他妈妈说:“你今年几岁啦,拍了几部电影,可以找些正经事做啦!”
我爸爸那时也这样想,直到《理性与感性》拍完时,他还说:“小安,等你拍到五十岁
,应该可以得奥斯卡,到时候就退休去教书吧!”
第六章 《理性与感性》
执导华语片和西片有何不同?我的看法是: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总统。拍华语片就像是
做“皇帝”,大家听令于我;拍西片就像当总统,总统是要出去取悦每个人的。
明星跟一般演员真的不一样。譬如休?格兰特,我就奇怪,一开始他为什么那么爱搞怪
、不听话,到处跑来跑去,不站在一个地方演。后来我发觉,他就是不喜欢跟别人并排
演戏。你只要把其他演员摆在他对面,你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乖得很。
第七章 《冰风暴》
拍戏时,我落过一次泪。拍之前,我只跟琼讲了一句话:“你还爱不爱这个人?”她突
然间哭得直喘,可是镜头对着她拍时,她又不哭了,就憋着那口气,发抖地把戏演完。
到拍完收工时已是清晨七点多,我大概抱着她有五分钟之久,她才慢慢平静下来。收工
后,我坐车回家在路上想起来,觉得很感动,不自觉地也掉下泪来。
第八章 《与魔鬼共骑》
我选角时一向会先考虑戏好不好,不过拍多了,发觉“上相”很重要。选角色,我先看
适合与否,有名最好,如果没有,就会尽力去把他做出来。
屠城戏一共拍了八天。在拍片现场只听男人们彼此问:“你死了几次?”“九次了!”
女人们也忙着分配角色:“你演太太,她演妓女。这么大的城,总会有妓女吧!”“好
,我演。”
第九章 《卧虎藏龙》
玉娇龙这个人物本来是很帅气的。但碰到章子怡就改了,因为当时章子怡是个很娇滴滴
的女孩,做不出我原先想像的“阴阳共生”的玉娇龙。只好按章子怡来改角色特点了。
一些资历深的明星,如周润发,我会说出“形象”与“气氛”来鼓励他。像拍竹林戏时
,就点出他要有“玉树临风”之姿,还不是直接跟他讲,是说给武术指导听,稍微大声
点,他在一旁听到,劲就来了。吊在林梢时他直问:“我有玉树临风啊!?”
为了坚持原音重现,真是做到我都躺下来了,才做出如今这个样子。当时我曾心生念头
,想先杀了演员,再咬舌自尽!
第十章 奥斯卡
第五十八届金球奖由朱莉娅·罗伯茨颁发最佳导演奖,当她念出我的名字时,当时我脑
中一片空白。因为根本没准备感谢词,只好把事先为“最佳外语片”准备的谢词挪前使
用:“我的惊喜之情难以形容。我要感谢我强悍的太太,她是《卧虎藏龙》里除了碧眼
狐狸以外所有女角的典范。我到大陆拍片一年,处理了我的童年幻想与中年危机。”
派对结束,大陆制片刘二东过来跟我说:“再见了,导演,这场经验真的很值得!”我
一时间百感交集,人坐在车子里,二东身在车外,我俩卡着车门,顿时抱头痛哭。
第十一章 电影梦
在我们的教养及印象里,影剧界是很不堪、没规矩、乱糟糟的圈子,因此很多父母都不
愿意孩子们去学电影。入行十年,我个人的经验却与儿时的听闻迥异。我觉得人生里乱
七八糟的事似乎更多。
电影比人生简单、比人生理想,它是很舒服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喜欢拍电影,
或花钱买票关到一间黑屋子里去跟一群人看电影的原因。
【“图书目录”目录下内容参考资料来源[2] 】
3热门评论
编辑
媒体专家评论:
人们关于李安和李安电影的疑问、争论、好奇,或许在这本书里都可以寻得答案和满足
:他隐忍与坚持的个性,他对文化和人情的专注。
——内地版责任编辑 陈阳春
李安荣膺“全球最具影响力艺术与娱乐人士”,当之无愧。
——美国《时代》周刊 盛誉李安
像李安那样能拍中文、英文电影,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
坛里只有他一人。
——张艺谋(著名导演)任64届威尼斯影展评委会主席时感慨《色·戒》获颁金狮奖
跟李安合作是很难得的经验,他跟演员沟通得很好,是我遇过要求最高的导演。拍《色
戒》时最怕他改剧本,他改来改去,我对不上台词,就开玩笑说要马上死给他看。
——梁朝伟(戛纳影帝)痛感李安执著、敬业,做事严格
我在北京,听说李安在成名前也曾经做过六年全职父亲,恨不得飞到纽约去亲他一下。
——徐小平(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博客撰文仰慕李安爱心与隐忍
这本书有一个功能,它可以让你看到从构想到实现之间,要克服多少的困难。
——蔡康永(台湾著名主持人)感言李安传记给人启迪
中国读者热评:
许多人都知道李安在纽约六年全职家庭宅男的日子,对于一个而立之年的人,有多少人
能耐得住这样的寂寞和压力呢? 所以不管是年少得志还是厚积薄发,人生就是无常的
游戏。 坚持着有好戏上演,或许坚持落得啼笑人间,无论如何,这便是人生。
——网友“五色全味”
《十年一觉电影梦》有很多种读法,有很多种读法的书并不多,因为字里行间需要变化
出许多层意思,有这样功效的字句组合,必要用心,必要有真东西来发酵的。我可以读
到一本电影教科书,读到一本散文集,读到一本生活的心灵鸡汤,读到一本对中西文化
、社会纠葛的论述文集,当然,也读到一本传记。
——网友“灰土豆”
【“热门评论”目录下内容参考资料来源[2] 】
4作者简介
编辑
张靓蓓
张靓蓓,美国乔治亚大学视听传播硕士、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学士。曾任台湾辅仁
大学大众传播系讲师、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讲师、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编辑、台湾《中
国时报》主任记者。纪录片《无米乐》、《生命》、《部落之音》、《梅子的滋味》、
《天下第一家》媒体总监。著有:《艺术家素描》之《侯孝贤》、《杜笃之》篇等。主
编:《视角边缘——吴其谚文集》。译有:《大英视觉艺术百科》、《纽约大都会博物
馆全集》第一集《埃及与古代近东》、《再见特吕弗》。[2]
李安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生于台湾屏东潮州,祖籍江西1975年毕业于台湾“国
立艺专”戏剧电影系,1978年赴美留学,获伊利诺斯大学戏剧系学士学位,纽约大学电
影制作硕士学位。1984年以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第一名毕业后,因未得拍片机会而在家
带小孩六年,直到1991年,台湾的中央电影公司找他拍摄《推手》一片,方才一举成名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他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除了拍出《推手》、《
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色·戒》等华语片外,也派出了《理性与感
性》等英语片,同时还拍摄了《冰风暴》、《与魔鬼共骑》、《绿巨人》等商业片,取
得双金人、双金熊、双金狮、双金球的惊人获奖战绩。2013年,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入围奥斯卡11项提名。[4]
李安 执导电影
▪ 推手 ( 1991) ▪ 喜宴 ( 1993) ▪ 饮食男女 ( 1994)
▪ 理智与情感 ( 1995)
▪ 冰风暴 ( 1997) ▪ 与魔鬼共骑 ( 1999) ▪ 卧虎藏龙 (
2000) ▪ 绿巨人 ( 2003)
▪ 断背山 ( 2005) ▪ 色·戒 ( 2008) ▪ 制造伍德斯托克 (
2009)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2012)
avatar
p*e
18
我都毕业八年了,还一事无成,这哥们好歹有个老婆养着。还生了娃。算是命好咯。
象俺们这样一个人在混的才叫惨吧。
avatar
x*7
19
这个真好看!看他自己诉说拍每一部片子的经历,很让人动情。
吴倩莲那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吓哭啊,呵呵。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章 童年往事
: 我脸上有个酒窝,大家都说好看,我说:“狗咬的。”
: 天天补习,还是落榜!第一年考大学,我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因为紧张,第一天
: 第二堂考数学时,第一个钟头我腹痛脑涨,豆大的冷汗直滴,一个字都看不清楚,复选
: 加上倒扣,考了个0.67分,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
: 第二章 电影梦·生命
: 毕业后耗了六年,心碎无数,我若是有日本丈夫志节的话,早该切腹了。直到《推手》
: 、《喜宴》的剧本在台湾得奖了,整个运势从谷底翻扬上来。
: 我拍片后,许多人都很好奇我太太是个什么样的贤内助。她对“妻以夫贵”的事情很不
: 以为然,就很不上道地一语道破:“我只是不管他,leave him alone。”

avatar
s*w
20
张靓蓓与李安的问答录(1)张靓蓓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安说:我只会当导演
《国际航空报》记者何达俊采访《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作者张靓蓓问答录
记者 你是怎么认识李安的?第一次打交道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张靓蓓:认识李安是很早以前的事了,1988年我刚进中国时报不久,跑新闻一定要
“布线”,当时认识了很多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的朋友,李安是他们的学长,之前就听
他们提起过李安。1990年他回台湾领新闻局剧本奖,那是他赴美攻读电影后十年来第一
次返台,当时我已调至中国时报国际新闻中心工作,那天下午七、八点,我正好回采访
组办点事,一进办公室,同事就介绍说,这是李安,匆匆握了个手,也没时间多谈,就
赶去发新闻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李安。当时他坐在椅子上,缩着背,苦着一张脸,见
到人,腼腆的笑一笑,这是我对李安的第一个印象。
来年四月李安的《推手》在纽约开拍,我突然想去看看“纽约的春天”,因为很怀
念以前在美国念书时第一次接触到四季分明的日子,尤其是春天,更是难忘,在台湾是
春夏秋冬四季不分的。
《推手》的副导演周旭薇是李安的学妹,我报社的同事也是他的好友,于是人在纽
约的我去现场看李安拍片,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那天由同事开车,几个人来纽约近郊
的一所独栋洋房,李安和郎雄等人正在现场拍片,我们到达后,正好看到他拍郎雄的儿
子砸桌子的那场戏,后来才知道砸掉的桌子就是他自家的饭桌,因为经费拮据,为求真
实,李安从家里拿了许多东西来权充道具,从此他家有段很长的时间都没有饭桌。这次
的纽约行,使我对李安的印象又多了一些,刻苦及压抑。
当天晚上我和朋友去百老汇看舞台剧「歌剧魅影」,戏散场后已经很晚了,我回到
住处,还沉浸在「歌」的气氛中,这时候李安打电话来,说他忙完了,问我要不要谈一
谈。
之前中影公司也曾经考虑推第二波新电影,李安为重点培育的对象之一。可惜当时
中影提出的构想李安不感兴趣,李安提出《喜宴》,中影对该片的题材又有所顾虑,同
时中影也希望李安能对半投资,当时的李安要到哪里去找这笔资金啊?双方的合作就没
有继续发展,李安依然继续埋头写剧本,他拍片的日子也就延宕了下来。
记者 现在的李安和几年前接受访问、由你撰写(并非口述,而是我访问李导演之
后,将访问材料再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撰写,之后经过审搞、对稿、讨论、增减的过程。
请勿误解)这本传记的李安有什么变化么?
张靓蓓 是有变化。我个人认为,他的技艺更精进了,思虑也更周密了,如今出现
在公共场合时必经安排过,因此也更增加了他的神秘性。
当年的李安导演比较平民化,如今比较贵族化了点。因为要他的场面更大了,要应
对的人面更广了,所以你常看到的是一个疲累的李安。
记者 为什么会写这本书?这本书最终为什么采用了自述的形式?用了几年的时间
完成的?这本书的创作有什么特点?
张靓蓓:为什么写这本书?是因为我想对自己有些交代、有点累积。十年记者生涯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每当和采访对象的思想有所碰撞、交流之际,每当进入他们的内
心去欣赏其丰富的内心风景之时,真的是件很享受的事。而日常的采访工作,受限于报
导篇幅,顶多做个深度报导,但对华人电影创作者有个整体、深入的了解及书写,当时
并不多,我个人觉得十分可惜,因为华人导演走上国际影坛的这段日子,我身历其境,
看到东西文化平起平坐交流,五四以来的梦想成真,真是件很痛快的事。若没有写下来
,日子过了也就过了,船过水无痕,我觉得可惜。所以动念,想要写五位电影工作者,
李安导演是第一位。
从动念写这本书,到最后完成,整个花了我三年时间,其中有一年半是在与李安导
演对稿、修正、补充上面,就因为采用第一人称。而本书采自述形式也是自然发展的结
果,事实上之前也考虑过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但写来不顺,后来出版社编辑建议,何
不用第一人称试试?没想到写得比较顺手了。这对我是个新尝试,但也更困难,毕竟我
不是他啊!所以我要归零,进入对方的理路去思考,同时下笔时要熟悉其习惯用词等等
,譬如我常用批判性的语词,因为写评论的关系,而李安导演就不这么用。同时我还得
面对其它挑战,因为受访者可以天马行空、东讲西讲,但要让这些言辞有逻辑性、言之
成理,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很花心思、时间。加上李安导演的经历比较特别,穿梭东
西文化领域、大制作、小制作,两岸三地的工作方式都接触过,所以更为庞杂丰富。到
了对稿时,就成了我和李安导演一起探索、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些新意念生长、一些模
糊不通之处厘清的过程。写完这本书后我体会到,作品有其自己的生命,它会呼唤你。
这本书记述了李安导演自小到拍摄《卧虎藏龙》时的创作历程,算是蛮完整的。
如果用『镜像』来比方,我是很诚实的把我看到的李安,透过我这面镜子反射出来
,希望你能看到李安的某些本质,但要看尽一切,那也是不可能的。
记者 通过写作这本书,你从李安身上学到了什么?
张靓蓓 在讨论上,我获益最多的是,思虑周密及反复推敲;至于在工作当中,我
则学到西方的合约制度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记者 李安经过这么多年努力,他的作品最终获世界肯定,从你对他的了解来看,
是什么原因?
张靓蓓 天分、努力加上机缘,造就了今天的他吧!
记者 看过李安的新片《色戒》么?有什么看法?
张靓蓓 看过。在技术层面是他最整齐、精彩的一部华语片。就内容上来说,这是
一部他揭开潜藏于内心深处意念的作品,是一部深入且繁复呈现『权力、欲望及爱情』
的电影。
记者 最喜欢李安的哪部作品?为什么?
张靓蓓 断背山,就艺术形式的表达及内容的展现来说,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是
李导演至今最佳之作,每一环节都恰到好处。
我个人觉得,品评艺术作品,不是以内容多少、技巧繁简来断定作品之优劣,所谓
『简洁有简洁的美』『繁复有繁复的美』,要在其各自的领域达到各自的极致,是否『
完成』了当下的极致?才是艺术家所要追求的。譬如八大山人简约几笔的泼墨与郭熙笔
下繁复的『早春图』,即各有各的极致,各有各的完成。
记者 书中和李安的序中都提到了“中原文化”,李安说自己在“中原文化”的熏
陶中长大,如何理解“中原文化”?它对李安本人和李安的作品有什么影响?
张靓蓓 小时候李安(他在台东、台南)和我(我在高雄、台中)的生活环境里都
充满着各地的乡音,四川、山东、广东上海等,各地方的人聚集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
,其实就是一种文化交流,不只乡音,还包括食物、文化及生活习性,其实回顾历史,
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让各地文化交会在同一时空之下,彼此『give and take』,经过
变化吸收之后,就出现了台湾的『中原文化』,结晶是什么?从李安、侯孝贤、杨德昌
等人的电影里,从林怀民的舞蹈里,从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里,从王文华的『蛋白
质女孩』里,也从这本『十年一觉电影梦』里,你都可以感受到。
avatar
s*w
21
序言张靓蓓 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安作于2007年7月28日
这本书记述了我电影生涯前十年的第一个大高潮,感觉上,《卧虎藏龙》真是一个
阶段的总结,一切并非故意,而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如今看来,还真是“十年一觉电影
梦”!
打从入行起,每做一部片子,纵使翻江倒海,我也就拍了;之后去宣传,都得说说
我当初拍片的冲动。其实就算片子拍完,我仍有许多地方不明所以,我比较老实,人家
一问,我会想要讲清楚,每逢不通之处、又得自圆其说时,总觉得自己好像是闯了祸,
拍完片后又自陷重围。由于张靓蓓的邀约,出这本书,等于帮我将那些隐藏在旮旮角角
的困惑再次翻出,去理清楚、连起来。我重回往日时光,一趟反省下来,好像真是到了
一个阶段。
这些年来,我也陆续感受到《十年一觉电影梦》的回响。记得2002年这本书繁体版
出版前,张靓蓓约我给书写序,当时我比较担心解析自己是否会引起反感。出书以来,
一开始虽不很热络,但慢慢有许多反应回来,感觉很善意、很温馨。这本书道出了很多
我们这一代成长的一个心声,书中电影部分虽着墨不少,但回响最多的则是社会意义,
是对我们这个年代的共鸣!
因为这本书,我结了很多善缘,当初答应张靓蓓,我是想从我文化根源的角度发声
,所以书中不论我受访说话或她写作询问时所用的语词、口气等各方面,均立足台湾,
就因为我们都是在这个文化教养下成长的一代;也因为这个文化到了我们这一代以后,
已然渐行渐远,现今若不留点鸿爪,日后想要按图索骥,怕也难寻!就算为文化传承尽
点心意吧,这本书或可作为中原文化在台湾发展的一个线索。
现在年龄渐长,我总有个感觉,这几年来,不论拍片、讲话或写文章,越来越说不
出个道理来,我可以拉里拉杂地接受访问,但要我理出个所以然来,一方面力不从心,
一方面也不愿意。其实到《卧虎藏龙》那个阶段,我也是东讲西讲,支离破碎,许多东
西还想不通,也沒有深思,如今回想,其实很多东西是张靓蓓帮我理出头绪、言之成理
的。就因为写这本书,她常会追问,她想不通,也不愿意笔下糊涂带过,就问我,逼着
我要去想,事实上那段时间里我想通了很多东西。其实这本书有个特点,它不神祕,我
们从头道来,蛮老实的,因而结了很多善缘,这和书的内容与我们两个的态度有些关系
。我们有这样一本书出来,对我是一番自省,真的很值得,我要谢谢她!
书里蛮完整地表达了我至《卧虎藏龙》阶段的整体经验,其中有传统的东西,也有
地域性的东西。如今在大陆首度出版,正好是我从《卧虎藏龙》起绕了一圈,又回大陆
;再拍《色,戒》时,情況已经不太一样了。我来大陆再拍华语片,书也在这时候出版
,我想,是有一些意义的!
avatar
l*l
22
不由google了一下张靓蓓
长的比较令人放心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序言张靓蓓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李安作于2007年7月28日
: 这本书记述了我电影生涯前十年的第一个大高潮,感觉上,《卧虎藏龙》真是一个
: 阶段的总结,一切并非故意,而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如今看来,还真是“十年一觉电影
: 梦”!
: 打从入行起,每做一部片子,纵使翻江倒海,我也就拍了;之后去宣传,都得说说
: 我当初拍片的冲动。其实就算片子拍完,我仍有许多地方不明所以,我比较老实,人家
: 一问,我会想要讲清楚,每逢不通之处、又得自圆其说时,总觉得自己好像是闯了祸,
: 拍完片后又自陷重围。由于张靓蓓的邀约,出这本书,等于帮我将那些隐藏在旮旮角角
: 的困惑再次翻出,去理清楚、连起来。我重回往日时光,一趟反省下来,好像真是到了

avatar
s*w
23
苦熬6年等机会
接下来的6年时间,他一直在美国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工作。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好莱坞
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试图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全
新的作品。那段时间,李安完全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甚至当起了“家庭妇男”。他
每天在家里带孩子、练习厨艺,闲下来就构想剧本。[4]
1990年完成了剧本《推手》,获台湾当局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
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
李安的结婚照李安的结婚照[7]
1992年,他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这是一部反映在纽约
的一家台湾人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片,这部影片在台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
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
,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6]
由于《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获得了执导电影的机会。他的第二部电影是1993年推出
的《喜宴》,是一部关于传统伦理观念的通俗剧。通过这部电影,他探讨了不同民族对
于家庭、两性关系和同性恋的认识。这是一部完全以好莱坞模式制作的中国电影,上映
后赢得了一致的好评。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在西雅图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
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10]
在他的家乡台湾,这部电影获得了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
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从此,李安在国际影视界的声誉猛增,一举跃入世界知名导演行
列。[9]
1994年,他拍摄了《饮食男女》。这是他所执导的第三部电影,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
外语影片提名,第39届亚太电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辑奖,第77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
外语片奖,并获独立制作奖和第7届台北电影奖优秀作品奖,列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
第一名。
“感情三部曲”征服影坛
《色·戒》拍摄现场《色·戒》拍摄现场[11]
1995年他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理智与情感》。这部电影改编自简·奥斯汀的小说
《理智与情感》,编剧是本片的女主角艾玛·汤普逊。该片获得的评价极高,获得了诸
多的奖项,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汤普逊还获得最佳剧本改编奖),在柏林电影节上
获得金熊奖及多项英国学院奖。李安还评选为全国影评协会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
导演。[10]
1997年,李安又开始改编里克·穆迪的小说《冰风暴》。该片的主要演员包括凯文·克
莱恩,西戈尼·韦弗,琼·艾伦和克里斯蒂纳·里奇等。李安在这部片中,恰如其分地
诠释了七十年代美国家庭关系的微妙的一面,本片的成功使李安在国际影视界声誉大振
。这部影片也赢得了许多项国际电影协会的奖项,包括1997年编剧詹姆斯·沙穆斯在戛
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最佳编剧奖。凭借此片,李安确立了他在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中
的地位。[12]
2000年,从小就是个武侠迷的李安接受了台湾前中影公司总经理、目前是纵横国际影视
公司的老板徐功立的邀请,推出了演绎太极拳之博大精深的中文武侠片《卧虎藏龙》。
该片的编剧是与李安在《饮食男女》和《冰风暴》中合作过的犹太裔编剧詹姆斯·沙穆
斯。[13]
《卧虎藏龙》也是第37届台湾金马奖影展的大赢家,共捧走6个奖项。包括:最佳剧情
片、最佳音效、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视觉特效、最佳动作指导及最佳剪辑。2001年
3月11日,李安还凭借此片获得美国“导演协会奖”,风头直逼奥斯卡。[7]
2006年凭电影《断臂山》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4] 在获奖感言中,李
安说:
“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首先,我要感谢两个人,这两个人是片中
的主角,他们并不真实存在。但是,我应该说通过我们电影人丰富的想像力让他们存在
了, 这些电影人包括拉瑞·麦克穆蒂和戴安娜·奥萨纳,而这两个人物就是恩尼斯和
杰克。《断背山》不仅仅是同性恋男人或女人们之间的故事,它表达的是一种广泛意义
上的爱。谢谢你们。还要感谢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给我这个荣誉,感谢制片方的每个人
,尤其是大卫·斯查姆斯,谢谢你的爱和支持。还要感谢比尔·普拉德、托瑞·梅兹吉
尔、伊拉·斯奇雷克以及乔·达佩罗,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们。我爱你们。在
拍《断背山》时,我觉得每天你们都和我在一起。我拍这部片子时我的父亲刚刚过世不
久,所以我把这部片子送给他,最后,感谢我的母亲和家人以及中国内地、台湾、香港
所有的影迷。
谢谢大家的关心!(中文)[15]
2007年,李安执导了张爱玲原著《色·戒》的同名电影,但是在大陆也一直被称作禁片
,女主角汤唯也因此受到封杀。
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李安亲吻奖杯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李安亲吻奖杯
2012年,指导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改编自全球畅销同名小说,“我叫派,
我正在太平洋里的一艘救生艇上漂流,唯一的伴侣是一只叫做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
”,16岁少年“派”的这段不可思议的奇幻旅程曾被认为是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小说,李
安却挑战技术极限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银幕。[7]
2013年2月,在24日晚举行的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好莱坞华人导演李安凭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片击败同场竞技的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人,夺
得最佳导演奖。这是李安继2006年《断背山》后第二次捧得该奖。 李安凭借电影《少
年派的奇幻漂流》获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获奖感言如下:
谢谢大家,谢谢“电影之神”,感谢和我一同工作的3000多名同事,我要和你们分享这
个奖项,感谢你们相信这个故事,感谢你们和我一同分享这个旅程。感谢杨-马特尔的
无以伦比的小说原著,感谢福克斯电影,感谢制片人David Lee,David Womark,在电
影中扮演少年派的苏拉-沙玛,你的表演让人难以置信,还有所有的演员,只是我无法
在有限时间内一一道谢,你们在我心中都拥有一座小金人。感谢印度和加拿大的工作人
员,感谢我的妻子,今年夏天是我们结婚三十年纪念,我爱你。感谢我的儿子们,谢谢
你们对我的支持。谢谢我的经纪人和律师,这话我必须要说……感谢你们对这部电影的
支持。最后谢谢奥斯卡学院。谢谢(中文)。[16]
avatar
x*7
24
看到他这样一路走来,真不容易。那么优秀的华人导演,真太让人觉得骄傲了。
断背山永远会是one of my favorite movies,实在是太完美了。
avatar
l*l
25
是的。我去影院看了三遍。

【在 x*****7 的大作中提到】
: 看到他这样一路走来,真不容易。那么优秀的华人导演,真太让人觉得骄傲了。
: 断背山永远会是one of my favorite movies,实在是太完美了。

avatar
s*w
26
李安为华人立了一个好榜样!
英语不够好,不太爱说话交流,为人低调厚道。。。。
这不是很多华人的写照?
avatar
w*e
27
不错,我要找来看看。
李安运气在于生在台湾,贵人是台湾新闻局和台湾中央电影公司的徐立功,
当时看到李安的才华,能够拨款给李安拍喜宴这种片子,是需要眼光和勇气的,
这才有柏林影展金熊奖,才有以后的饮食男女,理性与感性等等等等
李安在20年前就写同性恋祖孙恋,像饮食男女,喜宴这种剧本
换了大陆广电部早就给枪毙了,就是拍了也会被封禁。

【在 s*******w 的大作中提到】
: 李安:十年一觉电影梦
: 这是李安拍片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传记,也是迄今为止他认可并授权的唯一一部传记。自
: 2002年卧虎藏龙问鼎奥斯卡以来,这部传记的台湾版就在网络上不断被大陆读者和影迷
: 提及,口碑日隆。《十年一觉电影梦》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李安电影生涯第一
: 个十年的追梦历程。书中真实回顾了他的成长岁月、每部电影创作的用意、遭遇的困难
: 、对演员的看法及相处、参加影展的经验、得奖的幕后、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对人生
: 的感悟等。
: 作者:张靓蓓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  出版时间:2007年10月
: 张靓蓓,美国乔治亚大学视听传播硕士、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学士。 曾任:台湾

avatar
s*w
28
单论才能,可能张艺谋,陈凯歌,冯等等都不差,但党国体制窒息了这些大才的发挥.
avatar
s*w
29
亲爱的李安:
您好。
想了半天,还是无从知晓如何称呼您,叫先生、叫老师、叫导演,似乎都不合适。您并
不认识我,而我不过是一个热爱电影,坐拥二十年华而不知如何是好年轻人,在诸多理
想与现实的雾气茫茫中仰起头,期望能够从您关于电影的梦想光芒里感受到一丝亮度与
温热。我之于您是一种不存在,您之于我,因为我的热爱电影,而成为一个巨大而晃眼
的存在。看到李安这个名字,多少有点偶像崇拜的意思,而偶像是没办法称呼的。比如
我崇拜莫扎特,我不能称呼他为莫扎特先生,或者莫扎特大师,或者莫扎特神童,这都
像是在给偶像戴一顶顶鸟尾巴一样花俏滑稽的帽子,我只愿意称他莫扎特。
看过张靓蓓女士为您整理编著的《十年一觉电影梦》,看的过程很兴奋,因为您的坦诚
,我学到很多东西。书的行文挺奇特,并非您亲手所写,而是根据张女士与您的谈话整
理,用第一人叙述。仿佛您亲口在我耳边絮絮叨叨了许久,而我在听的时候又仿佛有诸
多疑问和回应要向您倾诉,却自知如果对着封面上您微笑的照片说话,多半是自讨没趣
。而我又没有钱钟书先生的想象力,可以用文字组织成魔鬼来夜访他,我无力用文字组
织成一个李安来夜访我。想来想去,干脆写一封有个想象的倾诉对象而没有现实的收信
对象的信,把对于书的感想,或者说对于您这些絮絮叨叨的感想写出来,算作读后感,
也算呼应这本书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法。虽然这行为和对着您的照片自说自话一样傻
得可以。而且,许久没正经写过信,写信能力一定退化得要命,因为现在与人交流,只
有编辑短信的能力了。
《十年一觉电影梦》有很多种读法,有很多种读法的书并不多,因为字里行间需要变化
出许多层意思,有这样功效的字句组合,必要用心,必要有真东西来发酵的。您说的洋
洋三十万言中,我可以读到一本电影教科书,读到一本散文集,读到一本生活的心灵鸡
汤,读到一本对中西文化、社会纠葛的论述文集,当然,也读到一本传记,不过我想,
传记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种读法,虽然书的副标题赫然写作“李安传”。
作为教科书,您居然向我们全面讲解了关于电影的所有操作步骤,包括编剧、导演、独
立制作、摄影、演员、音乐、武打场面、宣传策略,并可以看到你在做这些步骤时的感
悟和经验总结。
导演的方法、构思、镜头、以及拍戏时的坚持,您说的最多。摄影方法的部分,您对运
动镜头进行了尝试和教训总结。编剧的部分,我看到父亲三部曲中对剧情直线顺序发展
的考量,也可以看到《冰风暴》对一种立体结构的实验,您对剧本中剧情着力点的“力
学结构”分析,说的是很深的道理,却直观好懂;我还可以看到《卧虎藏龙》中怎样解
决对白的现代古代,中方西方调和的问题,再有,您对电影改编小说忠实不忠实原著的
问题,一针见血。您选择“毁掉原著拍部好电影”而不是“忠于原著拍部烂片”。您看
中的是原著小说的素材和题材,而不是故事、精神。我很佩服您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冰
风暴》的原著作者直接说破:“这是我的电影,不是你的书,It's not your story
anymore”,甚至对简•奥斯汀在改编时也需要某种程度的轻视。而我们的编剧教
材还在讨论“忠于原著精神基础上的改编”,而这已经是五十多年前夏衍同志的理论,
五十年后居然一尘不变,腐朽的可以。
对演员的调教您也十分有一套,您让还是新人的章子怡练毛笔字,以练她拿剑的腕力,
并将浮躁的心气沉下去;您故意给凯文•克莱恩和爱玛•汤普森设置障碍,
甚至打击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分神,以调动他们纯熟演技之外久违的纯真。您对武打画
面的见解,甚至把八爷袁和平恼得摇头叹气。您关于音乐选择的意见,喜欢在电影中用
民族乐器融合西方乐器体现感性与理性的交融,让我很受启发。您对父亲三部曲制作过
程的描述,就是独立制作活生生的例子。您配合索尼经典对《卧虎藏龙》进行的一年宣
传过程,完全可以拿来当作电影宣传营销策略的案例来解读,让我了解到一部电影如果
需要打入不同阶层的市场,需要使用多少种不同的宣传策略和具体形式。
记得在电影杂志工作的时候,同事就说过,李安是真的什么都懂,所以片场没人可以糊
弄他。确实,一个能够分得清楚十六分之一档光圈亮度变化的导演,能在交响乐团演奏
的配乐里听出几个错误音符的导演,谁能糊弄的了呢?
这本“教科书”,有着谦虚与骄傲并存的骨气,您一直用一种共同学习的语气来叙述自
己对事情的总结和见解,而不是把观念强加于人。比如您说自己到了《喜宴》还是小孩
,到了《理智与情感》就变为成人,开始与独立制作不同的大联盟制作方式,要学会为
观众、为片方、为投资人担负一个导演的责任。您不断自省独立制片与大联盟的不同,
并将之总结成一种可以遵照的经验。
其实只有拍电影之前那么多年的准备,才有对这些类似教科书经验总结的可能。您很多
话一出口,就让人了解厚积薄发的意义。
作为散文集,书里我们看到您的童年往事,您对父亲一直“恨铁不成钢”的愧疚,您在
学校闷声不响的性格,您挨老师的打,您不停转学;以及您在艺专和大学里的戏剧式生
活,看到您的恋爱。等您开始拍电影,又可以看到您和演员之间的感情,和爱玛•
;汤普森成为知己,并且真心的说“I love her dearly”。和好机器公司、制片人詹姆
斯一起成长的友谊,都有趣极了。
当作心灵鸡汤来看,可以在书中感觉到励志,感悟您的人生感悟。您会描述将近中年还
居家六载的日子,直言其中的寂寞和压力,甚至羞赧得想到日本男人的“切腹”。看您
从推手开始转运,开始不断走向一条上升之路,看到您第一次拿奖,都不由自主地感到
一丝奋进。您在功成名就之时,却也没有一丝解脱、舒展的气息,没有从六载寂寞中跳
脱的快意,您只是告诉我,人生不论如何“命定”,只要努力,命定的结果也会很不一
样。
您给自己定位为“外人”的说法,您关于中原文化在台湾的传承,您关于美国文化和中
国文化的比较,让人深思不同社会、文化间的差别、影响和纠结。您在台湾是外省人,
在美国是外国人,在大陆又变成台胞,这导致您缺乏归宿感,只愿把电影当家。您在书
里带着这种尴尬奇怪的“外人”目光,审视着美国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入侵,并让您有了
令东方文化回流美国的努力,并关注着年代发展里中国、美国家庭、社会的变革。这些
都在您的论述之列,并且有很多渗入您的电影,放到大银幕上,继续引起我们的思考。
作为传记,这一本的态度最可贵。您在大陆版的序言里说:“其实这本书有个特点,它
不神秘,我们从头道来,蛮老实的”。现在的世道,不老实太容易,老实太难得。您是
个坦率的人,把值得说的,自己所有的经验与体验都拿出来,对权力、荣誉,实荣或者
虚荣的感想,也都不避讳。
分析了很多之后,您说了一句,电影就是要“好玩”的。电影、拍电影的意义在哪里,
这一个简单的词实际上说了很多。我想起陈丹青在《退步集续编》里对鲁迅的评价,就
是一个“好玩”的人,陈丹青说好玩是一种极高级的境界与人格,绝不只是滑稽可笑,
“……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
人格乃至命运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严肃,一旦愤
怒激烈,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我觉得您深知这种“好玩
”,虽然书里全篇的叙述态度都如您在电视里给世人的映像,温和谦逊得仿佛没有一点
好玩的影子,但光看您为了《卧虎藏龙》的武术所作的种种努力,就知道您的“好玩”
,您钻研武书,研究拳法,剑法、刀法、枪法,研究内藏的劲道,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述
刀枪剑戟斧钺勾叉,猫窜狗闪兔滚鹰翻,甚至到纽约找到武术大家,拜师取经习武。一
个文人,做这些有趣的事情,目的仍旧很文人:期望能让华语银幕上不总是那些不能入
主流的武打表演,而是把真的武术、以及武书中与人生相合的道理带上大银幕,以此提
升武侠电影的层次,不再停留于B级制作。虽然不断被深知武打场面如何出效果的八爷
骂“文人说大话”,也要厚着脸皮去试验,好在,您研究许多武功道理,不至于像很多
功夫武打片导演那样反受武指控制,文戏归文戏,武戏归武戏,甚至不能衔接顺畅,您
事前修炼的力道与功夫,足可以控制武戏场面的效果,让武打场面真的展示出儒雅的境
地,即便让八爷苦恼于无法拍得尽兴也在所不惜。好的导演,控制欲一般都强烈得无法
自拔,所有事情都期望把握在自己手上,一如您每部片中的事事躬亲。丰富的侧面,宽
厚的背景,大约就是这样。
而电影要“好玩”,也很难。大多数电影,仅只技术性的“好看”而已,好玩需要的是
情怀。一个导演也经常会从好玩变得不好玩起来。比如拍《红高粱》和《有话好好说》
的张艺谋是好玩的,而拍《黄金甲》和搞奥运会开幕式的张艺谋就显得不那么好玩;拍
《黄土地》和《荆轲刺秦王》的陈凯歌是好玩的,而拍《和你在一起》或者《无极》的
陈凯歌就显得不那么好玩;拍《小武》和《站台》的贾樟柯是好玩的,拍《世界》和《
三峡好人》的贾樟柯就不那么好玩;拍《甲方乙方》和《手机》的冯小刚是好玩的,而
拍《夜宴》的冯小刚就不那么好玩。每个导演都会有这么一种好玩的时候,保持好玩的
境界,很难,因为电影拍得越多,可供进步和回旋的地界越狭窄,经常一个转身,就会
退步。而您即便是到了极高的地步,每一部电影所做的探索和转变,仍会把您带向更高
的境地。
至于拍电影中的好玩之处,还是您自己的言语最能说出:“它是我与幻想扭斗,企图将
他显象过程中的一抹留痕。它是我将思想表达在纸张,胶卷,音符等媒体上的一个烙印
。它是一种颠倒众生,真情流露的做作。它是我的青冥剑,使我心里的玉娇龙,是我心
底深处那个自作多情的小魔鬼。它是我企图自圆其说所留下的一笔口供。他是我想要了
解这个世界的一点努力。”我越深知好玩的意义,越沮丧于自己的不好玩,或者说沮丧
于修炼到好玩境界的难度。不过好在,至少我可以感受您的好玩,尽管这边的电影院经
常把您的作品搞得很不完整,给您的好玩打个折扣。
《十年一觉电影梦》,书在五年前就完成,那时《卧虎藏龙》刚刚告一段落。但您的梦
远未到醒来的那一天,《卧虎藏龙》之后,又有《绿巨人》、《断背山》和《色戒》,
而您又拿了两次金狮,拿到了《卧虎藏龙》时期望但没能拿到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终
于面对十亿观众用中文说出了对父母的感谢。从Imdb上知道,您下一步作品的计划可能
是《小游戏》(A Little Game),一个有趣的夫妻假冒分手的故事。尽管这边关于《
色|戒》的争论还没有完全停息,还有人在说些“美化汉奸、色情污染”之类的扯淡话
,而您,想必已经计划着进入一个新梦境了。
看到您拍摄和宣传《卧虎藏龙》时身体垮掉的段落,很希望您的梦不要每次做起来都让
您那么苦闷,搞到《卧虎藏龙》里那种“死过去”、或者在拍《色戒》时痛哭不已的状
态。不过更真心的话是,假如您不受苦了,我到哪儿去看画面中那些最真切的情感,到
哪儿去体会假戏中的真情。苦闷来源于您的经验、您的生活、您对现实生活中情感的体
会,您得以打动我的原因,也就是你所发现并在每一个电影梦中所展示的生活之苦以及
无可奈何。从一开始的父亲三部曲,父亲对儿女种种期许的失落与无可奈何;《理智与
情感》和《卧虎藏龙》中企图超越规矩来获得情感,但自知不可得的苦闷与压抑;《冰
风暴》里家庭情感不可维持的迷茫;《断背山》里人人心中都珍藏而非同性恋独有的对
真爱的求不得;直到《色|戒》,也还是再说得不到的那份爱,只不过这一部最极端。
说来说去,您讲述的都是我们身上最普通的,这一辈子必会经历到的感情和失落,谁不
做儿女呢,谁不想把家庭维持好呢,谁心中不藏一个遗憾一辈子的爱呢,所以您会文艺
得如此大众。您真的是处处考虑观众,而不是仅仅顾及自己爽快的导演,就像在书里讲
述拍摄电影的每一个章节里,都会看到你对广大观众反响的预测和反思。“广大观众”
这个词在您那儿,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存在,而不是嘴上的口号。
看完这本书,看完您原原本本将每一部电影里的痛苦和挣扎说出来,才完全理解张靓蓓
在序言里的话,“写李安,当初想得很单纯、很简单!我没想到自己选上的是一座这么
难爬的山。”
这书的繁体字版五年前在台湾出版,那时刚进大学不久,看电影还仅是找乐子的事情,
尚不懂电影究竟是何物,不懂蒙太奇,不懂镜头还要调度,不懂电影还有叙事结构,不
懂分辨表演的好坏。现在知道一些,也学会给电影指手画脚,做些大而无当的分析,甚
至靠这点本事吃了一段时间杂志编辑的饭。但总觉得电影还有太多玄机。所以之于我,
这书现在于大陆出版,恰好能够让我提升对电影的理解,仿佛一条坚实的阶梯出现在陡
峭而无路的半山腰。当然会有很多理解电影深刻得多的人,会觉得这书都是老生常谈,
毫无新意,但我觉得总还可以通过您对片场故事的描述,体会到您那份坦诚,体会到拍
电影时的兴奋,至少看到您获奖的情节,可以激动一番。
您让我吃了鸡蛋,又惊喜地看到了鸡下蛋的历程,我万分感激。
此致,
崇拜您的,灰土豆
avatar
s*w
30
沉甸甸,厚達五百頁的〈十年一覺電影夢〉,雖然是資深記者張靚蓓長達一年半的採訪
紀錄,但是實際上,這本書是李安同意出版的第一本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的書名
是由李安所取,內容是以第一人稱所寫,書中記錄了李安從小到大,電影生涯的點點滴
滴。李安表示,出版這本書就像一個心理治療。他說,平常想不清楚的事,例如民族情
結、觀眾反應以及中西跨界等問題,以前在面對媒體或觀眾發問時,含混過去即可,但
是要出書就要說清楚,就像當初他想拍武俠片的時候,面對片商就要拿出最精采,並且
合乎理性的內容來。所以,這本書顯得特別豐富。
我平常會注意李安的電視採訪。偶然發現,李安的臉上有個招牌酒窩
,在〈十年一覺電影夢〉這本書裡,提到了這個特殊標記。想不到的是,李安說:這個
酒窩是「狗咬的」。這並不是李安的幽默感,而是真A!原來那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
有一次狗狗猛然撲上來,張口咬了李安,上牙咬住他的眉骨,留下一記疤,下牙則是深
陷在臉頰上,後來就成了酒窩,當時李安滿臉是血,大人們都嚇壞了。你一定會好奇,
那隻狗狗後來怎麼了?居然敢咬華人之光,聽說這隻狗狗最後「鬱抑而終」,被埋了起
來。
無論是從電視新聞,還是頒獎實況,李安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個平易近人的好好先生
,說話輕聲細語,考慮再三,表現他那種處事盡量面面俱到
、凡事求全的個性。我記得李安說過:他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給自己、給別人都留有
餘地,他最擔心的就是「得罪別人」。李安還說:有時候很氣自己,因為自己已經到了
「爛好人」的地步。在李安出名之後,他仍然一如往常地隱藏銳氣,以和為貴。除了這
種儒家傳統的個性,他還有不顧一切的癡與執著,這讓李安渡過了他人生最低潮的時期。
一九八五年,李安從紐約大學電影研究所畢業之後,陷入了「窩居」的六年,需要
靠朋友救濟才能過活。李安說,當時老覺得自己像是京劇中
,潦倒困在小客棧裡,被迫賣馬的秦瓊,有志不得伸,這樣一路苦等著時機,當機會快
來時,已經瀕臨絕境,快要不行。直到《推手》、《喜宴》在台灣得獎了,整個運勢才
從谷底翻揚上來。許多人好奇李安是如何熬過那一段心情鬱悶的六年?他說,當時他沒
辦法跟命運抗衡,但是他死皮賴臉地待在電影圈,繼續從事這一行,當時機來了,就迎
上前去,如此而已
。就是對電影的這份執著,抓住機會、辛勤耕耘的李安,到了2006年
,十幾年的累積下,他已經變成了華人第一的國際級導演。
回顧過去,李安表示:「我沒想到自己會走到今天的局面,大概是時勢造英雄吧!
……任何一部電影,都是一群人的成績,只是以我做為代表
,以我的意願出發,然而不一定以我的意願收尾。」我一直很好奇李安說話的方式,他
講話時,斷斷續續,若有所思,好像你正在觀看一個意念生長的過程,這個意念尚未定
論,仍在發展當中——其實他的談話與他的電影兩者,內在的運作是很類似的。共事過
的夥伴曾經形容,跟李安工作的過程就像是在投籃,因為必須去琢磨他不斷變化的心思
,跟隨他去捕捉腦袋裡閃過的靈感。李安一直在摸索意念,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已經真
的掌握到,他只求努力去揣摩,去實現。
在最後一章〈電影夢〉,李安描述這樣的歷程:「我經常要尋找新的題材。在摸索
中,有時有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到最後搞不通……。在整個過程裡,我要去經驗,得承
擔後果……。每次我都是拼命去做,盡最大的努力,毫無保留。總覺得唯有自己的奮鬥
意志到位,才對得起大家,我才能坦然。至於之後受到什麼評議,也不要不服氣,事情
本是如此。……(
電影)就像我的孩子,一部分出自於我的基因、我的培養,但以後長成什麼樣兒是他的
事,我只是盡了一份心力。回首十年的電影夢,……我試圖走入一個自造的夢境,似夢
似醒,支離破碎,但又似自有理路。」
〈十年一覺電影夢〉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裡面除了有李安從小到大的珍貴照片
,還談到了很多題材,很多從文學、藝術與歷史觸發而來的意念。以及李安真正的想法
:例如在東西跨界時遭遇的文化衝擊與困境,例如在劇本對白上所下的功夫,例如對普
遍性、本土性、發言權與好萊塢關係的思考,以及李安對於影展、得獎、社會資源等等
現實面的瞭解。我在奧斯卡頒獎的前夕,撰寫這篇文章,要預祝李安拿下最佳導演(這
是必然的),為華人贏得電影的最高榮耀。雖然描寫同志議題的《斷背山》要獲頒最佳
影片,仍有變數,但是也期待《斷背山》連拿兩項最大獎。
avatar
s*w
31
奥斯卡主戏登场
抱着平静的心情,我3 月22日从加拿大飞抵洛杉矶,参加奥斯卡及之前的相关
活动,这是我第四次入围,第三次参加奥斯卡。
颁奖典礼当天我带着太太、两个儿子于下午三点多抵达会场,这是我们一家四
口第一次一起走红地毯。我穿着阿玛尼提供的西装,太太被我硬逼着放弃那套唯一
的三宅一生黑礼服,挑了雷切尔·泰勒(racheltyler )的燕尾服新装,足蹬高跟
凉鞋,她只好抱着"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的心情尽她的义务。结果半天下来
把她累惨了,凉鞋的带子嵌进脚背留下好深的一道痕,事后她说:" 真是痛彻心肺!"
平常她都是球鞋一双就打发了。不过那天她还是全程陪伴我、支持我。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奥斯卡是抱着凑热闹、参加派对的心情来的,这次心理上多
少有点准备。进场后大家坐一排,很有风度,颁奖前,镜头都会对准你,一宣布时,
镜头刷的一下对准得奖者扫过去,就很现实!
当天颁奖典礼上,我主要的心情就是:希望一切进行顺利,平平安安度过,不
要出什么纰漏。那天晚上,《卧虎藏龙》团队很风光,成为晚会的主题之一。从我
们进场、就座、表演、得奖的反应,到上台领奖等等,整个实况透过电视立即传送
到全世界十亿观众面前,面子十足。四个人得奖上台致辞,也都很拉风,好像一家
人一样,谁得奖大家都跳起来,又抱又叫地为他高兴。整体来看,华人频频露脸,
一会领奖,一会周润发、杨紫琼上台颁奖,李玟唱主题曲,马友友大提琴演奏,章
子怡入场秀礼服……旗袍、西装、晚礼服等等都很称头。第二天报纸一翻开,赏心
悦目,煞是好看!
那天晚上我们是先盛后衰,第一个奖项最佳美术设计由叶锦添拿下,之后是鲍
德熹拿摄影、谭盾拿最佳音乐。当最佳外语片由朱丽娅·比诺什(juliettebinoche
)宣布"台湾,《卧虎藏龙》" 时,大家也都高兴地跳起来,我先是拥抱坐在身边的
太太,接着和工作伙伴们相拥祝贺,上台致辞时,我感谢美国影艺学院的肯定外,
同时也谢谢两岸三地的工作伙伴及亲友。就这样,前面一直得奖,到了后半段就全
部杠龟,是有些可惜。不过那种场合,很少想到个人,我想到自己的,就是上台致
辞时别讲得乱七八糟,担心的就是这些事。
最佳导演奖公布的一刻,我没得,当时感觉只是有点奇怪,大家都回过头来安
慰我,说没有关系,镜头照到我,我正在拍手。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soderbergh)
那边则爆出欢呼及掌声。我很抱歉没拿下导演奖,没机会再次上台用中文谢谢
双亲及家人,太太则安慰我说:" 没关系,人不可以太贪心!" 事后也没什么侧面
消息,因为这么多人投票,大概百分之六十五都是演员,原因谁也不知道。
其实一路导演奖的得与失都很意外,我是从拿下金球奖最佳导演后,才开始觉
得角逐奥斯卡最佳导演有点希望。之后,没想到英国的bafta 颁给我,美国导演公
会又是我拿。导演公会的最佳导演奖很难拿,由内部成员投票,是个最核心、最男
性、最白人的奖,听说是年轻一辈的导演支持我。拿了这个导演奖后,我心里才比
较笃定了些,有了点信心。所以,奥斯卡是我唯一为" 最佳导演" 准备感谢稿的一
次,结果反而没得。
本来一部外语片要角逐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照以往的情势来看,根本
不可能。颁奖前我们之所以燃起希望,就是因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几个重要指标:
泰勒莱影展、多伦多影展观众票选奖、美国影艺学院年度义演影片、《好莱坞报道》
奥斯卡特辑封面的电影、金球奖及美国导演公会,《卧虎藏龙》全中。每一中鹄,
就引起大家谈论,也凝聚起对《卧》片的向心力,所以我们也有了侥幸的心理。比
较吃亏的可能是我们男女主角都没入围,不过主角要入围真的很难,一来很难提名
外国演员,二来我们不是走传统的明星路线,加上戏份又分掉了。唯一觉得稍有希
望的是新人章子怡,也没入围。加上索尼经典电影一家公司,在票源上、气势上也
都抵不住两大片厂合挺的片子。
身在人家的地头上,能拿下四座奖已经很不容易了,也算是为华语片争光了。
奥斯卡七十三年来,毕竟这是亚洲电影第一次拿下四座奖。我觉得每个奖就单
项来看都还好,包括最佳外语片,只因为华语片从未得过比较稀奇些。在我眼里,
三个技术奖及十项提名来得更重要及有意义,那个面子比较大,是对影片整体制作
的肯定。
这次总算是争了一口气!
avatar
s*w
32
影展像选美
在我感觉里,影展竞赛很像选美,胜负不由己。
我天性竞争性不强,碰到竞赛,我会退缩。跟我自己竞争没问题,要跟别人竞
争,我很不自在,我没那个好胜心。从《推手》第一次参加柏林影展时的雾煞煞,
到现在成为影展常客,这也是命,由不得我。
记得拍摄《冰风暴》前,陈凯歌拍完《风月》到纽约,我俩吃过饭在车里聊天
谈起影展参赛的甘苦。他正说得兴起,我一时牙关没咬紧蹦出一句话来:" 你几岁
了,还在比赛!"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讲出这么二百五的话来。后来他到台湾和
记者说起这事儿:" 还是人家通达!" 我从《世界日报》上看到这则消息,心想:
" 哇,不知又得罪多少人!" 不过也是报应,后来我自己也得参加影展竞赛。
大凡竞赛就得有个标准。可是影展竞赛又不像体育竞赛,譬如赛跑,一个起点
一个终点,不管你身体状况如何,谁最先抵达终点,大家都看得到,有个公平性。
影展竞赛的标准比较主观,见仁见智,不管评审人数是多是少,都是一种" 看
法" 。
但参赛时,人还是会被竞争的气氛影响,没法子酷到完全无动于衷,就是一种
欲拒还迎的心情。尤其是奥斯卡,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包括世界名导都是。你以为
他清高不在乎,得不得奖潇洒不甩,其实不然。而且大家都知道奥斯卡并不是艺术
绝对值的判断指标,得奖是跌份儿的事,但对奥斯卡却都放不下,少有例外。如大
导演库布里克(stanleykubrick)配合角逐过一次,整个人被带到那种心情,结果
没得,伤到后来他再也不去了。同时在所有合约里注明,不可报名奥斯卡或参加奥
斯卡的各项活动。
因为只要参赛,人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这种气氛中。拍电影,带影片参展,为
的就是争取最大的回报。既然参加了,再讲什么都多余。你不能在乎也不能不在乎。
在乎了,不清高;不在乎,你臭屁啊?!
在我的感觉里,影展的竞赛很像选美活动。其实怎么能用容貌姣好、身材曼妙
(艺术形式风格显眼),或机智得体(隽永)地回答一两个问题,或看起来很有爱
心(社会议题、人道主义),或文化(国情),来评断这个女人(这部影片)比其
他女人(其他影片)美好?选美本身就是一种很表面的东西。大家也知道,女人的
美丑及价值不是这样评断的。但奇怪的是,电视上转播的选美大赛大家还都爱看,
只要转到那一台,我也会看。有人说选美有贬低女人价值的意味,可是拼死拼活带
着女儿去报名参加选美的,却多是妈妈,还不是爸爸。这中间就有着一种掺杂的心
理。
对我来讲,导演和美女并无高低之分。我觉得从评论电影的角度来看,竞赛是
没道理的,但它是很重要的电影活动。得了奖我也想看,这和看选美的心理没两样。
电影靠的就是一股人气,影展与选美,都是能凝聚人气的活动。电影在本质上
是都市属性,就是要把人气、把新闻炒起来。所以做宣传,我都到都市或旅游区等
人多的地方,因为它是人为的市场。
世界各大影展中,除了奥斯卡摆明是一门大生意外,其他影展的竞赛多少有着
跟奥斯卡抗衡的意味。假设它清高、脱俗、反好莱坞,可是去参赛被评比,本身就
已经是一种从俗的行为了,同时没有卖座为靠山,得整个豁下去,对结果更在乎。
我去影展,基本上就是为影片造势推销。华语片走入国际市场,多靠导演亲自
叫卖,这是华语片、非英语片特有的现象。因为华语片在本地不景气,又没有海外
市场,需要额外费力去打出来,明星不可能像我这样地毯式地做宣传。宣传《喜宴》、
《饮食男女》时,我各花六七个月扫遍各地,很累。到了《理性与感性》,按照好
莱坞影片的模式做。我本以为以后都是如此,有明星时,导演只要在一旁说两句就
成了。《冰风暴》的大明星最多,没想到访问却又多指定要我,尤其是第一次戛纳
影展首映后的记者会,当时一排人坐在台上,问题却都针对我而来。我当时才有点
意识到,大家的兴趣还是我,这是导演的片子。《与魔鬼共骑》时宣传重点也在我
身上。到了《卧虎藏龙》,访问更是排山倒海而来,这才慢慢弄明白,是我把自己
搞到这步田地的。
本来宣传做到一个地步,累积出一个知名度后,就不需要做那么多了。我只是
没想到,从《喜宴》起做了那么多年,到现在居然还要做更多。我想,大概全世界
很少,甚至没有导演像我做这么多宣传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我的拍片路数和市场性
的某种结合。拍片路数和个性、天分、文化背景及机缘有关,我的片子就得自己宣
传,想通了,也怪不了别人。
avatar
s*w
33
上页下页
章子怡和原来想像的玉娇龙不同
分享到:
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
大伙努力,章子怡是被塑造出来了,将来红不红就看她的造化了。电影有时是“戏包人
”,有时是“人扛戏”,不可能都是戏包人。新人拥有一种可爱、可信的纯真,当有了
历练后,会开始世故、油了,观众也习惯她了,她会有压力。纯真感已消失,接下来要
靠演技。演技终究是技术,要动人越来越难。如果没有演技,就得有明星魅力,有观众
投缘的形象。要是也没有,就很容易被后来的取代,因为更新鲜的出来了。
当初我选角时,选的就是老中青三代的武侠皇后。六十年代的郑佩佩,八九十年代的杨
紫琼,当然我心里希望章子怡也成为新一代的武侠皇后,我期望她是第三代。
章子怡和书里描述的、我想像的及剧本里的玉娇龙都不一样。我本来想做内心刚烈、外
表很小姐的玉娇龙,但章子怡本身的气质和我设想的完全相反,她的长处是性感、轻柔
,看到她完全想不到阳刚的一面。不得已我只得转向,顺着她的特色发展,走性感路线
。因为她给我的困难特别大,所以在调教她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刺激。玉娇龙好比是
创作里隐藏的那条龙,代表着心性的不稳定外,同时与中国人的禁忌——性欲有关,因
此也落实了竹林的想法。在我原先的设想里,竹林戏只是打。以前大家只在竹林里打,
没见过人到竹林上面打,我则对此有所幻想。后来整个竹林的色调——绿色,加上她跟
李慕白的迷离情愫,才有了如今的新方向。因为前面两女对决的戏,杀之兴起,已经酣
畅淋漓地实打了四分钟,之后的竹林再打下去也怕腻味,因而想到走“意乱情迷”的路
线,这都是因章子怡而得到的启发。
对我来说,玉娇龙这个角色,她是一个谜,不是为让人了解的,而是为让人迷惑而设的
一个陷阱。她是我对年轻女性不了解的一种幻想,本身就是个疑题,会吸引人投入。不
只是我,主创工作人员做章子怡时似乎都在琢磨自己想像的“玉娇龙”——人人内心里
那股完全不受管制的欲望。
avatar
x*7
34
哇,还有这么多,要慢慢看,忙死了。
avatar
s*w
35
终于看完了这部大厚书。
很有感慨啊。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