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深情不为岁月改变(转载)#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R*k
1
一个是身经百战的抗日名将;一个是豪门深闺、绝色佳人。虽然只做了两年夫妻,他们
之间的故事却成就了贯穿20世纪的一段传奇。
张灵甫(1903-1947),字灵甫,陕西人。1943年常德之战中,张灵甫率突击队救
援常德守军74军57师,作战异常凶猛,为收复常德立下战功。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
衔。1945年4月芷江保卫战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血战获胜,战后获三
等宝鼎勋章,升任74军中将军长。1947年5月,张灵甫率国民党整编74师与粟裕率华东
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对垒,全军被歼。
王玉龄,1928年出生,17岁嫁给张灵甫。1949年4月,王玉龄先到台湾,之后又远
走美国,读书打工,寻找新的生活。在此期间,王玉龄一直孑然一身,始终未再嫁。她
在航空公司工作了20年,直到退休后,才随儿子再次回到中国。
..............................................................
王玉龄口述
2007年5月,孟良崮战役过去整整60年。我回到了他战死的地方。
天下着些小雨,山路有些滑。我已经79岁了,爬上那个山坡,感到非常吃力。回想
六十年前的情形,我就想到他当时瘸腿爬山的那样子,真是很难为他。
60年前的战役,我没有亲眼目睹,每每遇到电视、电影里有关的镜头,我总是一看
再看。
别人告诉我,孟良崮从前又叫石头山,上面根本没有水。战斗打到最后的时候,他
和他的兵只有喝自己的尿。机关枪打得通红发烫,不能再打了,就拿那个马尿泼上去,
再接着打。
几十万人围着你,车轮战地打,而你就只有这几个人,坐守空山。粮食没有补给、
弹药物资紧缺,周围友军也只顾自保,不来救援。这个仗是打得真得很绝望。
我认识很多共产党的领导和将军们,他们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每每听到这样的话
,我就觉得公道还是在人心的。
抗战60周年的时候,我带我和他的儿子一起去参加纪念大会。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
,谈到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用。听到这些,我双眼泪如泉涌。
当地人在埋葬他的洞上方立了一块墓碑。我对他们说,留一个位置给我吧。他们说
,你还早咧。我说,放在那里等着吧,也快了。
我从来没有对他讲过、告诉过他我爱他。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也不像现在这些男孩
女孩在一起那么亲热啊,爱不爱的。他对我来说很普通、很平常。他战死以后,我一直
很后悔,责备自己说,你这个人怎么会这样吝啬啊,连这样一句话都没有讲。
六十年过去了,我已经79岁了。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在他最痛苦、最绝望
、最无依无靠的时候,我没有跟他在一起。
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全家的心情也跟着好转。
一个周末,家里的几个女孩子约好出去理头发。在理发店,我们坐在椅子上,唧唧
喳喳地说着话。
那天,他穿一身军装,带军帽。碰巧坐在我椅子的背后。我发现他透过理发的镜子
,盯着镜子里面的我打量。我心说,这个人真是讨厌,怎么能这么看着人家,就差把头
贴到镜子里面看,于是就瞪他一眼。
后来他对我讲,他说幸亏你瞪我一眼,不然的话,如果你要对我笑一笑,我就没兴
趣了。我说,你臭美。
不久后,他就托他的朋友张处长请我们全家吃饭。饭桌上,我自顾自,只管吃菜吃
饭。他的朋友张处长就讲话,问我伯母多大年纪了?我伯母说她32岁。张处长就接过话
,说张灵甫副军长你也有32岁啊,你们两个同年的,干一杯吧。
灵甫那年实际42岁还多。这一下,就冒掉了十岁。后来他告诉我,自己从脸到脖子
,一直红到底。
张处长继续说,我们副军长还没有结婚啊,王太太你在长沙,老长沙了,你认识好
的小姐给我们副军长介绍。我伯母讲,那当然,有好的我一定给你介绍。张处长说,你
们家那么多小姐,也可以介绍嘛。我伯母讲,大的呢,都名花有主了;小的呢,年纪又
都太小了。张处长讲,那就找那个不大不小的嘛,眼睛就朝我看。
我坐在那里当然听得懂嘛,不大也不小的就剩我了。于是我生气了,就把脸一板。
我对他一无所知,他老是穿军服,像是个军人吧。我心里猜测。
伯母告诉我,张军长可是抗日的名将。可别人越是这么说,我就越不把他当一回事
、越不理他。而他呢,大概也是经历过太多事情了吧,可能就是觉得我傻傻地耍着小性
子很让他喜欢。
那次以后,他就越发频繁地到我们家里来,几乎每天都要来。刚刚开始,我看见他
也不讲话,有时候还故意出门避开他。慢慢地,跟他熟了。说他英俊?我不觉得,就觉
得看着还顺眼。
有时候,他给我讲故事。他告诉我,战争爆发前,他在北大读历史系。每一朝每一
代的文化名人、野史传奇,他如数家珍。他喜欢讲,我也喜欢听。 而他自己抗战时打
仗的故事,却从未讲过。
人家说他是跛子。一次战斗中,他负了伤。机关枪扫到了他,子弹留在他的脚里面
。当时的医学不是很发达,打完石膏后,那个脚就不能弯了。可是从他走路的外表一点
也看不出来,只是走得久了会很痛、很累。
他从来不讲他得意的事情,也从来不会告诉我他最痛苦的事情,可能他觉得我太单
纯了吧,不想拿这些事情来烦恼我。我只觉得他很可靠,有时候就觉得他像我爸爸、有
时候也像我的好朋友,所以对他很信赖。
很快,他就对我求婚了。我的母亲对此是很反对的。一方面,觉得我与他24岁的年
龄差距始终很难逾越;另一方面,我的母亲守寡半生,她不喜欢自己的女儿嫁一个军人
。她说军人的生命是不可靠的,她不想我也重复她的命运。
对嫁给一个军人是什么样的想法?如果有一天他走上战场会怎样?不,当时我觉得
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我相信日本人投降,战争结束了。
尽管母亲反对,这门亲事还是定了下来。就在两人决定结婚之际,张灵甫接到了升
迁令,他被提升为74军军长,即刻前往南京报到。于是,两人将婚礼地点定在了上海。
因为时间紧迫,王玉龄穿着大一号的鞋子,张灵甫穿着借来的西装结了婚。婚礼结束的
当晚,两人就坐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车,一个上铺,一个下铺,度过了他们的新婚之夜。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飞抵重庆,国共双方开始会谈。10月10日
,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两党矛盾暂时得以缓解。在南京,张灵甫
与新婚妻子王玉龄度过了一段平静而快乐的时光。
他教我骑马。那时候我刚刚开始学,还不大会骑。他驾着马在前面跑,我的马不知
怎地也在后面跟着他跑,怎么拉缰绳都停不下来。我吓得死叫,大喊:别跑那么快。他
就在马上回头冲我笑。
年龄的隔阂我从没感觉到。他也从来不讲什么很肉麻的话。但是他会说:我讨了一
个好老婆,这比什么财富都重要,我要讨饭的话,我老婆可以给我拿碗。他有时候讲些
话,就会让我很感动。
有一次我与他闹矛盾闹得很严重,我说我要跟他离婚。这可把他吓坏了,他说假如
我要真的离开他的话,他宁可老死于山沟。他向我赔礼道歉,最后干脆在我面前立正,
站得毕恭毕敬,向我敬礼、敬军礼。
看到他这样,我是又好气又好笑,说我又不是你的上司,跟我敬什么礼啊,还不理
他。他说你不原谅我,我手就不放下来。
他身边的人告诉我,张军长如今在南京地位显赫,是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因为驻扎
在南京郊外的74军充当着守卫南京的角色,身为74军军长的张灵甫,地位自然非同一般。
抗战结束后,国共开始和谈,南京的交际活动也越来越多,他不喜欢交际,这个请
那个请他很讨厌的。
最让他高兴的事情还是让他去带兵,好像解放了他一样。
1946年8月,张灵甫接到命令,率部队出南京投入华东战场。
走之前,我为他收拾行李。听到过别人讲的他在战场上的那些英勇经历,我相信他
是不会死的。甚至就觉得好像是出去旅行的样子,还告诉他,觉得饭菜吃得不好的时候
,要记得用维他命补充。还把他行囊中的衣服列了个清单,写了个条子给他。很平常的
心,他让我一点也没有觉得紧张,也没有觉得难过。
10月中下旬,他指挥部队和粟裕的野战军对垒。
期间,他时常给我写信,他也不讲他怎么想念我,就说家里养的鱼要死了,花也要
浇水了,还有就什么时候回来,其他什么也没说。他还给我画了一个图样,设计我们家
的花园。在图里画了什么花要种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种什么花,他都写给我。
在我面前,他从来没有将战争当作一件很大的、很了不起的事情,他让我也没这种
好像恐惧,也没这种感受。
1947年的春天,我去前线看他。
当时我已经怀了9个月的身孕。怀孕让我一下子长了40磅,走路也很吃力。我说哎
呀怎么得了,长得这么胖。他说忧愁就会瘦,就像哄孩子一样叫我睡在床上,闭着眼睛
去找忧愁。你说我傻不傻,19岁不晓得什么叫忧愁。闭着眼睛找忧愁,忧愁没找到,结
果我睡着了。
此刻的我并不知道,忧愁马上就要来了。来得太多,太快了。
家里突然派来了两个卫士在门口站岗,所有的报纸也都停掉不再递送。
十天前,我们的儿子出生了。他打电话来,跟我说话。听得出他很高兴。在听筒里
乐得哈哈大笑,问我儿子声音响不响亮,还说我心地善,将来一定多子多孙。并让我赶
紧把儿子的照片寄给他看。
此后,他再没有打过电话回来。我在家坐月子,有人来看我的时候,卫士也跟进跟
出。我隐约觉得有些奇怪。
周围的太太们告诉我,从前跟日本人打仗的时候都是一两个月没什么消息,很正常
,没事。
我一听好像大家都这样说,就觉得应该没有事情。
几个月后的一天,他的部下杨参谋突然来到家中,一进屋就一下子跪倒在我的面前
。 我一下子就懵了。
杨参谋哭着告诉我,孟良崮一役十分惨烈。张军长打了一辈子的仗,知道是撑不下
去了,友军根本不来。最后没有办法了,一死难逃,打了电报给蒋介石,说他将决战到
最后,以报国家,请蒋介石请照顾家人。
副军长蔡仁杰跪在他面前,求他带些人冲下去,冲出重围还是可能的。并说:到了
南京以后,你就在蒋介石面前,报告这个战争的惨烈情形以及友军的冷漠。如果蒋介石
坚持还要怪罪,你就在在他面前自杀。
灵甫说,回南京,看到我夫人,我就不想死了。
他把一封信交给参谋,说一定要交给太太手里,并说以后不管太太想做什么,你们
都不要违反她的意志,一定要顺着她。
“余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绝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部属与人民。老父
来京,未见痛极,望善侍之,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5月16
日,孟良崮。”
很长时间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每一天,我到我们从前去过的地方,去坐一坐。
在此之前我是根本不知道忧愁为何物的人,这一下天都塌了。差一点就成神经病了
,连讲话也不会讲。
后来,宋美龄要来接见我们这些寡妇。到了总统府,我们坐在外面,等啊等,等了
很久很久。一个秘书跑出来讲,今天夫人身体不太舒服,所以夫人们你们请回吧,就这
样。
那一刻就觉得心里有一种很凉的感觉,觉得很生气,我觉得好像人怎能这样,人家
好像都是为了你把这个性命都送掉了,你却这么不把别人当回事情。
我从来没有怨过他。有人讲,你不要想念他,他连你都不顾了,就去死掉,这算什
么。
我觉得这个话好像也是不对。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职责,他要吃了这碗饭,他就要做
好他这一份事情。
1973年,我收到好友代为转达的信息,说周恩来想请我去北京看一看。一番周折之
后,我见到了周恩来。周总理说: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将材,我是他的老师,没有争取他
过来,错误在我。在总理面前,我泣不成声。
2005年,我和儿子来到上海,颇为意外地接到当年华野指挥官粟裕大将的侄子粟刚
兵的邀请。 他说他想请我吃饭,想见见我,怕我不会去,只有通过别人委婉转达。
我说那有什么关系呢,谁叫我的先生是职业军人呢。历史的事情,我不会计较,也
没办法去计较。你说你能恨谁啊?对不对?这个问题太大了吧。战争就是残酷的。
2007年5月,我去了孟良崮。
在我丈夫殒命的山洞里,放上了一束花环。 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就是他在最
痛苦的时候,在最无依的时候,我没有跟他在一起。所以看到那个山洞的时候,我心里
感慨很多很多。
...............................................................
后记
1945年,抗战胜利后,经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主婚,年仅17岁的王玉
龄在上海金门饭店和一代抗日名将——时任国民党七十四军中将军长的张灵甫结为了夫
妻,这对英雄才子碧玉佳人的结合轰动一时,引为佳话。
婚后两人一直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直至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在解放军华野
五大主力纵队的包围下战死孟良崮。
唐诗人张籍有名句:“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如是情景可谓是王玉
龄的写照。
在七十四军,在所有的将校军官太太中,王玉龄岁数最小,但该军好多老人都评论
说,她最懂事。好多太太比她大,有的大一倍,却没她宽容,也没她娴静,不像她那样
天高云淡,与世无争。
所以一直到现在,在七十四军,无论军人眷属,不分官长士兵,她没有敌人,只有
朋友。张灵甫在的时候,七十四军的人都赞赏她;后来张灵甫不在了,七十四军的人更
加尊重她。
20世纪70年代,她从美国回台湾,七十四军的老人坐了满满二十桌,一个接一个的
端着酒、流着泪敬她……
张灵甫死时,王玉龄才19岁,且上有老母,下有幼儿,一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寡妇
的处境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前夕,王玉龄携老母、幼儿去了台湾。
作为国民党追赠陆军二级上将的遗孀,而且张灵甫又是蒋介石爱将中的爱将,王玉
龄本可依靠抚恤金以度日,可是她想到自己应该继续学习,自谋事业。
在张灵甫死后的第6年,25岁的她在当时台湾陆军总司令孙立人(系王玉龄的姨父)
的私人帮助下,办了去美国的护照,留下老母和6岁的幼儿,只身去了美国求学。
1953年,王玉龄考入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她上午做文秘工
作,下午和晚上到大学听课。通过4年的苦读,王玉龄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了。其后
,在罗斯福医院任会计2年,后在五星级的朴拉沙饭店工作3年,最后在美国航空公司工
作21年直到退休。
随着岁月的飞逝,王玉龄老了,可是她的晚年却充满了天伦之乐。她的母亲王罗希
韫直到去年百岁高龄才仙逝。她是母亲的独生女,1948年母亲随她去台湾,尔后,她在
美国工作时,母亲又随她移居美国,母女俩一直相依为命。
母亲暮年思乡,为了满足母亲的乡恋,她于1997年7月偕母回到故乡湖南跃沙,一
直在家乡陪伴老母到去世为止。
王玉龄与张灵甫所生的惟一子女张道宇先生,现亦已年近花甲,浮沉商海多年。他
在台湾创办了美菲企业有限公司和美陇企业有限公司,经营童装,生意兴隆。王玉龄平
时除读书或做其他消遣外,有时还协助儿予搞些商务,间或去西安等地看望张灵甫前妻
的儿女。
王玉龄于2008年7月2日来北京参加张灵甫将军的文化衫首发活动,身体健康,精神
很好。
只是,提起丈夫,她就会动情落泪。
深情不为岁月改变 ...
东方红
2014 09 28
avatar
c*d
2
这个快看哭了我。。。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是身经百战的抗日名将;一个是豪门深闺、绝色佳人。虽然只做了两年夫妻,他们
: 之间的故事却成就了贯穿20世纪的一段传奇。
: 张灵甫(1903-1947),字灵甫,陕西人。1943年常德之战中,张灵甫率突击队救
: 援常德守军74军57师,作战异常凶猛,为收复常德立下战功。1945年2月授陆军中将军
: 衔。1945年4月芷江保卫战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血战获胜,战后获三
: 等宝鼎勋章,升任74军中将军长。1947年5月,张灵甫率国民党整编74师与粟裕率华东
: 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对垒,全军被歼。
: 王玉龄,1928年出生,17岁嫁给张灵甫。1949年4月,王玉龄先到台湾,之后又远
: 走美国,读书打工,寻找新的生活。在此期间,王玉龄一直孑然一身,始终未再嫁。她
: 在航空公司工作了20年,直到退休后,才随儿子再次回到中国。

avatar
x*a
3
没人说他杀上一个妻子的事情?
avatar
M*c
4
王玉龄说是他上个老婆的错。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