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红-抛砖引玉#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x*a
1 楼
讨论电影的人很多,我抛砖引玉,稍稍说说她的作品吧。
大学的时候读过萧红,因为她的书故事性比较差,所以拿了《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都是阅后即忘。远远没有张爱玲的故事看得过瘾。但是觉得她的文字很美,一种透着
灵动的优美,也仅此而已。
后来常常读到她的八卦,忍住不耐烦又去读她的书。想在书中去寻觅那样一个无法无天
、屡有惊世骇俗举动的奇女子。一篇篇看过去,忍不住,很多叹息。
她是大富人家的小姐,童年却在姥爷家度过。看她的文章就可以感受到她多么眷恋那段
时光,一草一木都记录在她的作品中。聪明的女孩和慈祥耐心的老人,然而,这样的祖
孙生活总要结束。当她回到家里,面对的却是与父母的隔阂。从此,那个早慧、敏感、
多情、又反叛的女孩,开始了她找爱的一生,而更重要的,是她用短短三十年时光,成
为二十世纪最有才华的女作家的一生。人的才华,真是和寿命成反比。
《生死场》是使萧红红遍上海滩的作品,鲁迅为她作序。这部小说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
,没有主角,而是一个不断变换镜头角度的蒙太奇,在不同的乡村人家闪过,一个个时
空穿插的镜头,构成了一个被悲剧笼罩的村庄。读着书,眼前仿佛可以浮现出那样一个
白山黑水之间的村庄,所有的人,特别是女人,在自身制造的和外界施加的苦难中挣扎
。作者萧红就那样一刀刀凌迟读者的心,不给你一点希望。
《呼兰河传》是她后期的作品,她死于1942年,呼兰河传成书于1940年,应该是在病榻
上的作品。回忆录是一种很可怕的书,好像人在丧失了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候,就会开
始回忆。萧红也是这样。可是和追忆似水流年那种温情脉脉不同,萧红的回忆,也是黑
色的。一个孩子,对故乡的核心记忆却是死亡。这是怎样悲观的一个人啊?
不过不奇怪,这里忍不住又要夹带私货,我自己也是姥爷带大,父母生疏,敏感反叛类
型的。很类似的,我也是一个隐藏很深的悲观主义者。也许,是一直找爱的艰难让我们
都如此悲观吧。如此的依赖、却又不断反叛,真正的根源,是内心深处的不安。因为本
应从父母身上获得的那种安全信任,我们都没有福气得到太多。
话说回来,如果你觉得自己心灵够阳光抵得住那种悲观,如果你也是爱文艺的女青年,
那么至少看看这两部作品吧。在那个年代,我觉得是相当有现代感的小说,浓烈的喷薄欲
出的情感、还有作者强劲的笔力,都是值得花那么几个小时去欣赏的。
大学的时候读过萧红,因为她的书故事性比较差,所以拿了《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都是阅后即忘。远远没有张爱玲的故事看得过瘾。但是觉得她的文字很美,一种透着
灵动的优美,也仅此而已。
后来常常读到她的八卦,忍住不耐烦又去读她的书。想在书中去寻觅那样一个无法无天
、屡有惊世骇俗举动的奇女子。一篇篇看过去,忍不住,很多叹息。
她是大富人家的小姐,童年却在姥爷家度过。看她的文章就可以感受到她多么眷恋那段
时光,一草一木都记录在她的作品中。聪明的女孩和慈祥耐心的老人,然而,这样的祖
孙生活总要结束。当她回到家里,面对的却是与父母的隔阂。从此,那个早慧、敏感、
多情、又反叛的女孩,开始了她找爱的一生,而更重要的,是她用短短三十年时光,成
为二十世纪最有才华的女作家的一生。人的才华,真是和寿命成反比。
《生死场》是使萧红红遍上海滩的作品,鲁迅为她作序。这部小说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
,没有主角,而是一个不断变换镜头角度的蒙太奇,在不同的乡村人家闪过,一个个时
空穿插的镜头,构成了一个被悲剧笼罩的村庄。读着书,眼前仿佛可以浮现出那样一个
白山黑水之间的村庄,所有的人,特别是女人,在自身制造的和外界施加的苦难中挣扎
。作者萧红就那样一刀刀凌迟读者的心,不给你一点希望。
《呼兰河传》是她后期的作品,她死于1942年,呼兰河传成书于1940年,应该是在病榻
上的作品。回忆录是一种很可怕的书,好像人在丧失了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候,就会开
始回忆。萧红也是这样。可是和追忆似水流年那种温情脉脉不同,萧红的回忆,也是黑
色的。一个孩子,对故乡的核心记忆却是死亡。这是怎样悲观的一个人啊?
不过不奇怪,这里忍不住又要夹带私货,我自己也是姥爷带大,父母生疏,敏感反叛类
型的。很类似的,我也是一个隐藏很深的悲观主义者。也许,是一直找爱的艰难让我们
都如此悲观吧。如此的依赖、却又不断反叛,真正的根源,是内心深处的不安。因为本
应从父母身上获得的那种安全信任,我们都没有福气得到太多。
话说回来,如果你觉得自己心灵够阳光抵得住那种悲观,如果你也是爱文艺的女青年,
那么至少看看这两部作品吧。在那个年代,我觉得是相当有现代感的小说,浓烈的喷薄欲
出的情感、还有作者强劲的笔力,都是值得花那么几个小时去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