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复活节】王阳明与轮回#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B*t
1
南怀瑾在《金刚经说什么》里提到过明朝大儒王阳明的一段轶事:
“再如明朝有名的王阳明,据有些文献记载,就是一个老和尚转世的。有一次王阳明来
到江西一个庙子,看到一个房间锁著,外面灰尘很厚。和尚说这个房间是不能开的,王
阳明位高权重,怀疑庙子里和尚做坏事,就下令一定要打开;进去只见一个涅磐老和尚
的肉身,已经乾扁了,坐在那里,前面挂著一块布,上面写了几句话:「五十年前王守
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王阳明一看就傻了,但是他一生不再谈这件事。”
这件事只见于野史,不过很有意思。六道轮回,就算此生修行到了老和尚这般高度,出
胎也迷,对于前世之事也忘记了。学佛真是大不易啊。
根据佛经,要修行到罗汉境界,这个肉身才可以告别分段生死,走入变易生死,请长假
告别轮回。罗汉临走时会说这几句话:
“长揖世间,我生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太洒脱了!
avatar
wh
2
我也贴过神神叨叨的转世故事:
嘴里芹菜的香味
台湾 林清玄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
黄山谷,宋朝诗人。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
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
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
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
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
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
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
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
,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
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
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
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
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
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山
谷这样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
了。
有时候我们走在一条巷子里,突然看见有一家特别的熟悉;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陌生人
,却有说不出的亲切;有时候做了一个遥远的梦,梦境清晰如见;有时候一首诗、一个
古人,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
却完全说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旧精魂罢
了。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南怀瑾在《金刚经说什么》里提到过明朝大儒王阳明的一段轶事:
: “再如明朝有名的王阳明,据有些文献记载,就是一个老和尚转世的。有一次王阳明来
: 到江西一个庙子,看到一个房间锁著,外面灰尘很厚。和尚说这个房间是不能开的,王
: 阳明位高权重,怀疑庙子里和尚做坏事,就下令一定要打开;进去只见一个涅磐老和尚
: 的肉身,已经乾扁了,坐在那里,前面挂著一块布,上面写了几句话:「五十年前王守
: 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王阳明一看就傻了,但是他一生不再谈这件事。”
: 这件事只见于野史,不过很有意思。六道轮回,就算此生修行到了老和尚这般高度,出
: 胎也迷,对于前世之事也忘记了。学佛真是大不易啊。
: 根据佛经,要修行到罗汉境界,这个肉身才可以告别分段生死,走入变易生死,请长假
: 告别轮回。罗汉临走时会说这几句话:

avatar
B*t
3
很应景。洋人过复活节,我们讨论佛家的轮回。:)

意。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也贴过神神叨叨的转世故事:
: 嘴里芹菜的香味
: 台湾 林清玄
: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
: 黄山谷,宋朝诗人。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
: 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
: 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
: 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avatar
wh
4
哈哈。那你多写18个字凑个复活节征文?:D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应景。洋人过复活节,我们讨论佛家的轮回。:)
:
: 意。

avatar
x*i
5
也说个类似的故事。据说道教徒撰写的《老子化胡经》上说(伪说)老子出函谷关后,
南行天竺(印度),化身为释迦牟尼,广传佛法的故事:
“初期的佛教传扬不易,所以常依附于黄老道教而行。佛教攀援道教老子大抵可以从东
汉明帝时楚王英说起,《后汉书》说其“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黄老、
浮屠可以共祠,除佛教初期为了阐教刻意依附老子(老子“我有三宝,慈、俭、不敢为
天下先”和佛教重慈悲、戒贪、谦卑相同,可以比附)外,还和当时流传老子入胡为浮
屠有关。《后汉书》之《襄楷传》所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老子化西胡
品》引《太平经》云:“老子往西越80余年,生殷周之际也”(《太平经》撰成在襄揩
前)。并且,这种说法,未必出自道教徒,下一步极为可能是佛教初传,为求在中土流
行,而刻意攀附。佛教攀附道教,混老子浮屠为一,自佛教传入伊始就是如此,似乎一
直沿袭到汉末,汉献帝时牟融《牟子理惑论》中依然混佛老为一。到了三国魏末,鱼豢
《魏略 西戎传》沿成其意说:“《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
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二十有九。”到了西晋惠帝世,道
士王浮根据汉魏流传下来的传说撰写了《老子化胡经》。上述老子化胡的说法,从汉至
西晋,少有佛徒提异议,然而自东晋中叶后,佛教的势力渐盛,不再须要攀附道教,于
是开始反过来攻击老子化胡之说。《老子化胡经》成为佛教徒去之而后快的首要经典,
而王浮也成了泄愤的对象。“
转自: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3CcQc5tkKv7LErN-UP0tYWy3Ob30NU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南怀瑾在《金刚经说什么》里提到过明朝大儒王阳明的一段轶事:
: “再如明朝有名的王阳明,据有些文献记载,就是一个老和尚转世的。有一次王阳明来
: 到江西一个庙子,看到一个房间锁著,外面灰尘很厚。和尚说这个房间是不能开的,王
: 阳明位高权重,怀疑庙子里和尚做坏事,就下令一定要打开;进去只见一个涅磐老和尚
: 的肉身,已经乾扁了,坐在那里,前面挂著一块布,上面写了几句话:「五十年前王守
: 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王阳明一看就傻了,但是他一生不再谈这件事。”
: 这件事只见于野史,不过很有意思。六道轮回,就算此生修行到了老和尚这般高度,出
: 胎也迷,对于前世之事也忘记了。学佛真是大不易啊。
: 根据佛经,要修行到罗汉境界,这个肉身才可以告别分段生死,走入变易生死,请长假
: 告别轮回。罗汉临走时会说这几句话:

avatar
B*t
6
没问题!加了一段,标题也改好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哈哈。那你多写18个字凑个复活节征文?:D
avatar
wh
7
赞美。变易生死、不受后有是什么意思?罗汉告别肉身后会怎样?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没问题!加了一段,标题也改好了。
avatar
B*t
8
这个有点牵强啊。不过鲁迅写过故事新编《出关》,挺有意思。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也说个类似的故事。据说道教徒撰写的《老子化胡经》上说(伪说)老子出函谷关后,
: 南行天竺(印度),化身为释迦牟尼,广传佛法的故事:
: “初期的佛教传扬不易,所以常依附于黄老道教而行。佛教攀援道教老子大抵可以从东
: 汉明帝时楚王英说起,《后汉书》说其“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黄老、
: 浮屠可以共祠,除佛教初期为了阐教刻意依附老子(老子“我有三宝,慈、俭、不敢为
: 天下先”和佛教重慈悲、戒贪、谦卑相同,可以比附)外,还和当时流传老子入胡为浮
: 屠有关。《后汉书》之《襄楷传》所说:“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老子化西胡
: 品》引《太平经》云:“老子往西越80余年,生殷周之际也”(《太平经》撰成在襄揩
: 前)。并且,这种说法,未必出自道教徒,下一步极为可能是佛教初传,为求在中土流
: 行,而刻意攀附。佛教攀附道教,混老子浮屠为一,自佛教传入伊始就是如此,似乎一

avatar
B*t
9
变易生死,化身境界,但不是佛的化身。罗汉属于小乘极果,不继续修大乘的话,历经
数劫,还要回来。佛学太博大精深了,我也是才刚刚入门。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赞美。变易生死、不受后有是什么意思?罗汉告别肉身后会怎样?
avatar
wh
10
我很喜欢故事新编,虽然鲁迅自己觉得写得油滑了,有的地方也比较刻薄。最记得乌鸦
炸酱面,哈哈哈。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有点牵强啊。不过鲁迅写过故事新编《出关》,挺有意思。
avatar
wh
11
噢。我刚有个朋友说要读佛经。你们都是有心人。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变易生死,化身境界,但不是佛的化身。罗汉属于小乘极果,不继续修大乘的话,历经
: 数劫,还要回来。佛学太博大精深了,我也是才刚刚入门。

avatar
x*i
12
嗯,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有点牵强啊。不过鲁迅写过故事新编《出关》,挺有意思。
avatar
B*t
13
鲁迅这种天才,真是几代人才能出一个。许寿裳说过:“鲁迅从民三开始,研究佛经,
用功很猛,别人赶不上”。他曾经对许寿裳说过“释迦牟尼真是大哲”。其实他的语言
风格受到了佛经不少的影响。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很喜欢故事新编,虽然鲁迅自己觉得写得油滑了,有的地方也比较刻薄。最记得乌鸦
: 炸酱面,哈哈哈。

avatar
wh
14
是吗,说说他怎么受佛经影响的?他倒是写过好几次耶稣受难,但重点基本不在于受难
,在于大众的冷漠。越到后期越拒绝受难、自我牺牲的被动,越转向主动进攻型的复仇。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鲁迅这种天才,真是几代人才能出一个。许寿裳说过:“鲁迅从民三开始,研究佛经,
: 用功很猛,别人赶不上”。他曾经对许寿裳说过“释迦牟尼真是大哲”。其实他的语言
: 风格受到了佛经不少的影响。

avatar
x*i
15
嗯,我也想入门。所以就从《心经》开始了。贴在版上是也为了督促自己,哈哈。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854509.html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变易生死,化身境界,但不是佛的化身。罗汉属于小乘极果,不继续修大乘的话,历经
: 数劫,还要回来。佛学太博大精深了,我也是才刚刚入门。

avatar
B*t
16
有两个人对鲁迅的思想影响最大 - 释迦牟尼和尼采。推荐一本书,王乾坤所著的《鲁
迅的生命哲学》
鲁迅的《野草》是最能反映他的思想的著作。试举一例(摘自野草中的《墓碣文》):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
救。……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仇。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吗,说说他怎么受佛经影响的?他倒是写过好几次耶稣受难,但重点基本不在于受难
: ,在于大众的冷漠。越到后期越拒绝受难、自我牺牲的被动,越转向主动进攻型的复仇。

avatar
wh
18
以前练心经书法时有手无心,只管写字,不知道意思,有的字还不会念。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嗯,我也想入门。所以就从《心经》开始了。贴在版上是也为了督促自己,哈哈。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854509.html

avatar
x*i
19
刚想问你的入门经验呢。等找来看看。谢谢。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推荐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
avatar
B*t
20
南怀瑾老先生曾经痛陈现代教育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忽视,这么一个大宝库,我们现代
人却读起来很吃力,遗憾啊。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刚想问你的入门经验呢。等找来看看。谢谢。
avatar
x*i
21
你比我强多了。我一遍也没写过,只是读了很多遍。记得好像是南怀瑾说的,他每天为
家人念《心经〉和《金刚经〉,就决心也每天为远在中国的父母念《心经》。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以前练心经书法时有手无心,只管写字,不知道意思,有的字还不会念。
avatar
wh
22
嗯,我就是从尼采转读鲁迅的。鲁迅最早在日本接触到日译的尼采,带有很多日本文化
的影子。精英受难、庸众冷漠的思想也有尼采的主要成分。不过鲁迅是入世哲学,除了
血写的文字这种和尼采相似的精神贯穿他的文字,其他和尼采倒是越离越远。
野草我只知道深受日本文学和日译西方文学影响,有些段落基本是照搬。我觉得野草是
个实验作品,没有完全消化外来影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两极对立互换的说法倒
不罕见,这一段在佛经里有很对应的文字吗?抉心自食有相似的佛经故事?知道他早期
花很多时间抄碑、读经,可我不通古文,就没太注意这方面对他文字的影响。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有两个人对鲁迅的思想影响最大 - 释迦牟尼和尼采。推荐一本书,王乾坤所著的《鲁
: 迅的生命哲学》
: 鲁迅的《野草》是最能反映他的思想的著作。试举一例(摘自野草中的《墓碣文》):
: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
: 救。……
: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 ……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
: 仇。

avatar
f*a
23
这楼庙盖得太高了, 俺们与佛又近了一小步。
avatar
wh
24
咳,我一遍都没读过……我去西藏玩时,在珠峰脚下的定日县认识一个佛教徒,他说那
里的气好。他每天抄一遍还是几遍心经。他送了我一张,我准备带回家临。结果在兰州
被人偷了包,连心经一块丢了。回家后给他写信,他又寄给我一张。我压在写字台玻璃
下面,每个周末回家临。临写经文心很静。对了你们看到古典版的小胖猪临的心经吗: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900273.html
他的金刚经我也转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LeisureTime/1873659_3.html
我临过文殊般若经,也有“尔时世尊”、“波罗蜜”,我不知道是不是同样的经……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比我强多了。我一遍也没写过,只是读了很多遍。记得好像是南怀瑾说的,他每天为
: 家人念《心经〉和《金刚经〉,就决心也每天为远在中国的父母念《心经》。

avatar
x*i
25
很可能你在兰州救了这个人, 然后他/她就开始传播《心经》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咳,我一遍都没读过……我去西藏玩时,在珠峰脚下的定日县认识一个佛教徒,他说那
: 里的气好。他每天抄一遍还是几遍心经。他送了我一张,我准备带回家临。结果在兰州
: 被人偷了包,连心经一块丢了。回家后给他写信,他又寄给我一张。我压在写字台玻璃
: 下面,每个周末回家临。临写经文心很静。对了你们看到古典版的小胖猪临的心经吗: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900273.html
: 他的金刚经我也转过: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LeisureTime/1873659_3.html
: 我临过文殊般若经,也有“尔时世尊”、“波罗蜜”,我不知道是不是同样的经……

avatar
x*i
26
找到了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
http://www.shixiu.net/nanshi/zhuzuo/rhxzff/
《如何修证佛法》简述: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
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
了本书(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
、“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壹阿含经》、《华严经》
、《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
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被译成英
文,流传于西方国家。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推荐南怀瑾的《如何修证佛法》
avatar
wh
27
那敢情好。或许是他前世救过我……:)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很可能你在兰州救了这个人, 然后他/她就开始传播《心经》了......
avatar
x*i
28
有可能, 这样想就行了。去年六月份,我和老公一起出去,结果他的钱包丢了,里面
有1000多现金和各种信用卡,全丢了。不知为什么我们俩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儿丢的,
因为就去了两个地方, 回去问都说没看见。老公很沮丧, 我就劝他说,这些钱肯定能
使另一个人或家庭很高兴,也许他/她们当时真的很需要...这样想老公就真的不难过了。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那敢情好。或许是他前世救过我……:)
avatar
B*t
29
这和我的观点还真是不同啊,我认为《野草》是最能代表鲁迅哲学思想的书,不过确实
很难读懂。我对日本文学了解不多,也许《野草》在行文上有日本文字的风格吧,不过
思想和内容确实是鲁迅自己的。说起日本,跑个题,不少人认为鲁迅有可能是被那个日
本医生故意医死的。
我引用的那些文字,只是感觉和佛学的精神颇为相近,倒是从来没有探究过是否佛经中
有类似故事,并且,这些散文诗,更是一种隐喻吧。
两极相互对立的说法,也许和西方存在主义中的荒谬哲学更接近吧。抉心自食,更像是
毁灭假我,试图寻找真我?这是佛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无论假我怎么变化,那个不变
的自性的我,该如何找到?破我执,是人生的一大难题。
鲁迅曾经说过“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释迦牟尼)居然大部分早
已明白启示了”
王乾坤在论述鲁迅的佛缘时给出鲁迅的一段文字“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绝异其前,入于
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谓真之进步,在于己之足下。人必
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惟此自性,即造物主。惟有此我,本属自由;既本有
矣,而更外求也,是曰矛盾。” 也许更能说明佛学对鲁迅的影响。
推荐你看王乾坤这本从生命哲学角度解读鲁迅的书: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001136217&uk=151232964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嗯,我就是从尼采转读鲁迅的。鲁迅最早在日本接触到日译的尼采,带有很多日本文化
: 的影子。精英受难、庸众冷漠的思想也有尼采的主要成分。不过鲁迅是入世哲学,除了
: 血写的文字这种和尼采相似的精神贯穿他的文字,其他和尼采倒是越离越远。
: 野草我只知道深受日本文学和日译西方文学影响,有些段落基本是照搬。我觉得野草是
: 个实验作品,没有完全消化外来影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两极对立互换的说法倒
: 不罕见,这一段在佛经里有很对应的文字吗?抉心自食有相似的佛经故事?知道他早期
: 花很多时间抄碑、读经,可我不通古文,就没太注意这方面对他文字的影响。

avatar
wh
30
哎呀同感,我以前在桂林坐公共汽车时被偷掉口袋里仅有的一百块钱,心疼得直想就当
为桂林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你们是丢了找不到,我是傻乎乎没经验,在兰州是下车
之前、在桂林是上车之前把钱包或钱掏出来确认,就被盯上了。很见识和佩服小偷的手
艺,只撞了我一下,我一点都没感觉到包被拉开或口袋被掏,厉害!

了。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有可能, 这样想就行了。去年六月份,我和老公一起出去,结果他的钱包丢了,里面
: 有1000多现金和各种信用卡,全丢了。不知为什么我们俩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儿丢的,
: 因为就去了两个地方, 回去问都说没看见。老公很沮丧, 我就劝他说,这些钱肯定能
: 使另一个人或家庭很高兴,也许他/她们当时真的很需要...这样想老公就真的不难过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