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杨绛: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avatar
杨绛: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
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
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
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
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
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
,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
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
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
记。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
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钟书读书做笔记成了习惯。但养成这习惯,也因为我们多年来没个安顿的居处,没地方
藏书。他爱买书,新书的来源也很多,不过多数的书是从各图书馆借的。他读完并做完
笔记,就把借来的书还掉,自己的书往往随手送人了。钟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
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
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钟书的笔记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
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几经折磨,有部分笔记本已字迹模糊,纸张破损。
钟书每天总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常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我听。我曾想为他补裰
破旧笔记,他却阻止了我。他说:“有些都没用了。”哪些没用了呢?对谁都没用了吗
?我当时没问,以后也没想到问。
钟书去世后,我找出大量笔记,经反复整理,分出三类。
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外文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除了极小部分是钟书
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
的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
他读后都做笔记,并记下刊物出版的年、月、日。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
意读书。英国文学,在他已有些基础。他又循序攻读法国文学,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
而二十世纪;也同样攻读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的历代重要作品,一部一部细读,并勤
勤谨谨地做笔记。这样,他又为自己打下了法、德、意大利的文学基础。以后,他就随
遇而读。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而且我又不懂德
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ProfessorDr.
MonikaMotsch)来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她看到目录和片断内容,“馋”得下一年
暑假借机会又到北京来,帮我编排了全部外文笔记。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
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
钟书在国内外大学攻读外国文学,在大学教书也教外国文学,“院系调整”后,他也是
属于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的。但他多年被派去做别的工作,以后又借调中国古典文学
组,始终未能回外文组工作。他原先打算用英文写一部论外国文学的著作,也始终未能
如愿。那些外文笔记,对他来说,该是“没用了”。但是对于学习外国文学的人,对于
研究钱钟书著作的人,能是没用吗?
第二是中文笔记。他开始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一九五二年知识分子第一
次受“思想改造”时,他风闻学生可检查“老先生”的日记。日记属私人私事,不宜和
学术性的笔记混在一起。他用小剪子把日记部分剪掉毁了。这部分笔记支离破碎,而且
都散乱了,整理很费功夫。他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
证。以后的笔记他都亲自记下书目,也偶有少许批语。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
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书的读书心得。日札想是“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开始的。最
初的本子上还有涂抹和剪残处。以后他就为日札题上各种名称,如“容安馆日札”、“
容安室日札”、“容安斋日札”;署名也多种多样,如“容安馆主”、“容安斋居士”
、“槐聚居士”等等;还郑重其事,盖上各式图章。我先还分门别类,后来才明白,这
些“馆”、“斋”、“室”等,只是一九五三年“院系调整”后,我家居住的中关园小
平房(引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审容膝之易安”)。以后屡次迁居,在钟书都是“容膝
易安”的住所,所以日札的名称一直没改。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
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
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
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锥编》里,在在都
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
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
.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
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
二则,不足十七页。
钟书在《管锥编》的序文中说:“……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
“初计此辑尚有《全唐文》等书五种,而多病意懒,不能急就。”读《全唐文》等书
的心得,日札里都有。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
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
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钟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石乞石乞积聚
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遗产。我应当尽我所
能,为有志读书求知者,把钟书留下的笔记和日札妥为保存。
感谢商务印书馆愿将钱钟书的全部手稿扫描印行,保留着手稿原貌,公之于众。我相信
公之于众是最妥善的保存。但愿我这办法,“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杨绛敬序 二零零一年五月四日
(此文为《钱钟书手稿集》序,主标题为编者所加。《钱钟书手稿集》,商务印书馆出
版)
avatar
wh
2
挑一个输入者的typo:孜孜矻矻(ku1)。
本来好奇想看钱钟书具体怎么做笔记,结果只看到几国文字和多少数量等。有人看过《
钱钟书手稿集》吗?手稿写得清晰到可以直接影印,为人肯定很有条理、做事认真了。
我看书的时候很投入专注,但做笔记就很不耐烦。:(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
: 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
: 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
: 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
: 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
: 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
: ,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
: 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
: 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

avatar
s*l
3
钱老 牛!!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
: 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
: 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
: 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
: 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
: 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
: ,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
: 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
: 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

avatar
wh
4
可惜人生有涯,没时间写完他想写的书……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钱老 牛!!
avatar
R*k
5
他这种研究学问的方法完全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就是手工的大数据。
不同的是,机器研究出来的东西没人看,他的东西有许多人愿意捧他的臭脚丫。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可惜人生有涯,没时间写完他想写的书……
avatar
d*h
6

现在电子书,声音映像输入也为做笔记提供方便
英国有个小孩子写了一个APP,就是为长篇累牍的文章自动提取中心思想,虽然这个离
着个人体会还有些差距。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
: 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
: 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
: 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
: 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
: 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
: ,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
: 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
: 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

avatar
f*n
7
你们说的就好像你们会娶一个会做菜会上床的机器人一样
avatar
d*h
8
呵呵
大数据,高处理能力确实可以代替一些,但是肯定不是全部
但是随着机器越来越智能,就不好说了啊 :)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们说的就好像你们会娶一个会做菜会上床的机器人一样
avatar
f*n
9
读书笔记和大数据差远了吧?要只是为了归纳内容,钱的脑子还记不住?
人不能超越上帝,机器当然也不能超越人

【在 d**********h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
: 大数据,高处理能力确实可以代替一些,但是肯定不是全部
: 但是随着机器越来越智能,就不好说了啊 :)

avatar
N*e
10
我们仨里,她也讲过当年钱锺书在英国读书的情况,两个人生活得很有规律,读书,散
步,格物致知,再读书,吃饭吃得很简单,要求也不高,我当时看着就觉得,果然是大
学问家啊,时间,热情花在哪里,哪里就有成效呀
avatar
M*c
11
高山仰止一下。其实笔记重要,如果能把笔记系列的写成书,以此展开论述头脑中的想
法也很重要。可惜没机会了~
avatar
o*e
12
zan!
avatar
a*u
13
属实。文科生秀逗了!

【在 R******k 的大作中提到】
: 他这种研究学问的方法完全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就是手工的大数据。
: 不同的是,机器研究出来的东西没人看,他的东西有许多人愿意捧他的臭脚丫。

avatar
a*u
14
钱副博士的老婆不会做饭,所以两个人天天吃方便面。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们仨里,她也讲过当年钱锺书在英国读书的情况,两个人生活得很有规律,读书,散
: 步,格物致知,再读书,吃饭吃得很简单,要求也不高,我当时看着就觉得,果然是大
: 学问家啊,时间,热情花在哪里,哪里就有成效呀

avatar
wh
15
有没有依据呀?啥牌子的方便面……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钱副博士的老婆不会做饭,所以两个人天天吃方便面。
avatar
c*x
16

整个的牛津图书馆系统就叫Bodleian,由大大小小几十个专业和学院图书馆组成。一般
的书可以外借,只有绝版稀少的书才保留,绝大部分在Radcliffe camera,就是电影哈
利坡特飞翔时出现过的圆顶圆屋。钱的研究应该正好多用到这些书,Radcliffe camera
里面的采光通风和取暖都不算好,所以这些读书笔记更是不容易。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
: 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
: 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
: 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
: 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
: 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
: ,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
: 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
: 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

avatar
c*x
17

刚好看到我们三里头讲在牛津的吃饭问题,刚开始在老金家包一日四餐,然后伙食日差
,老钱吃不饱。他们两口子便搬出来独住。杨一个大家闺秀如何学做饭,从一无所知到
让老钱吃饱吃开心。愿阿玉也早日遇到你的杨绛吧!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钱副博士的老婆不会做饭,所以两个人天天吃方便面。
avatar
N*6
18
除了围城,他的其它东西我根本不看。他的老婆我连正眼都不看。。
去年我就开始怀疑他的人生,在知乎上问了,无奈, xxx之人太多。。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们说的就好像你们会娶一个会做菜会上床的机器人一样
avatar
N*e
19
他乱讲的啦。那时候方便面还木有诞生啦
杨绛不善厨艺,但是也能做水烫肉之类的饭菜,搞个炖肉,钱钟书要求也不高,总能吃
得津津有味。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有没有依据呀?啥牌子的方便面……
avatar
N*e
20
美国好多大学图书馆也这样呀,窗小,屋深,白天也要电灯读书。倒是适合沉心静气,
好好读书,倒是。

camera

【在 c***x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好看到我们三里头讲在牛津的吃饭问题,刚开始在老金家包一日四餐,然后伙食日差
: ,老钱吃不饱。他们两口子便搬出来独住。杨一个大家闺秀如何学做饭,从一无所知到
: 让老钱吃饱吃开心。愿阿玉也早日遇到你的杨绛吧!

avatar
s*l
21
哈哈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钱副博士的老婆不会做饭,所以两个人天天吃方便面。
avatar
N*e
22
赶紧找个能对你拍桌子的f2是正经
老看你点大小事就大吼大叫的,彰显存在感,真烦

【在 a***u 的大作中提到】
: 钱副博士的老婆不会做饭,所以两个人天天吃方便面。
avatar
s*l
23
为什么中国旧时的男人被列强们打得全无尊严,中国的女同学还对他们那么死忠?偶再
次陷入了沉思。。。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赶紧找个能对你拍桌子的f2是正经
: 老看你点大小事就大吼大叫的,彰显存在感,真烦

avatar
B*t
24
记得很早看过杨绛的一篇文章,对其中引用的一首诗印象深刻 -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要走了”
钱钟书是个大学问家,可惜只写了一本《围城》,对文学的贡献还是小了些。当然了,
钱老醉心学术研究,其中的乐趣非常人可以理解了。
avatar
s*l
25
哪里。本来是想借机开导一下阿玉,男人代表着文化的先进性,文化的草木都毁灭了,
泥土肯定要流失。当然,旧时的封闭与中西在种族与心理上的相互排斥也有一定关系。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赶紧找个能对你拍桌子的f2是正经
: 老看你点大小事就大吼大叫的,彰显存在感,真烦

avatar
s*e
26
Internet changed everything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
: 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
: 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 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Bodleian——他译为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因为
: 饱蠹楼的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
: 痕迹,只能边读边记。钟书的“饱蠹楼书记”第一册上写着如下几句:“廿五年(一九
: 三六年)二月起,与绛约间日赴大学图书馆读书,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
: ,铁画银钩,虚说千毫之秃,是为引。”第二册有题辞如下:“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
: 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默存题,季康以狼鸡杂毫笔书于灯
: 下)”这都是用毛笔写的,显然不是在饱蠹楼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然后写成的笔

avatar
wh
27
你在牛津呆过呀?

camera

【在 c***x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好看到我们三里头讲在牛津的吃饭问题,刚开始在老金家包一日四餐,然后伙食日差
: ,老钱吃不饱。他们两口子便搬出来独住。杨一个大家闺秀如何学做饭,从一无所知到
: 让老钱吃饱吃开心。愿阿玉也早日遇到你的杨绛吧!

avatar
wh
28
钱杨两人好像从小家里都有仆人,结婚后大部分时间也有佣人吧,除了伦敦、文革等几
段时间?我有个舅妈从来不会做饭,没出嫁时爸妈做,出嫁后吃食堂或请保姆或吃饭店
,她家楼下就是饭店。我们都说她一辈子福气好。:)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他乱讲的啦。那时候方便面还木有诞生啦
: 杨绛不善厨艺,但是也能做水烫肉之类的饭菜,搞个炖肉,钱钟书要求也不高,总能吃
: 得津津有味。

avatar
wh
29
你俩时时一搭一档地宣扬大男子主义,踩一下中国女人,有什么苦大仇深的经历吗?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哪里。本来是想借机开导一下阿玉,男人代表着文化的先进性,文化的草木都毁灭了,
: 泥土肯定要流失。当然,旧时的封闭与中西在种族与心理上的相互排斥也有一定关系。

avatar
wh
30
我还喜欢杨绛在我们仨里引用的钱钟书的一句话: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
钱钟书还有一篇《猫》也挺有名……

【在 B********t 的大作中提到】
: 记得很早看过杨绛的一篇文章,对其中引用的一首诗印象深刻 -
: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 火萎了,
: 我也要走了”
: 钱钟书是个大学问家,可惜只写了一本《围城》,对文学的贡献还是小了些。当然了,
: 钱老醉心学术研究,其中的乐趣非常人可以理解了。

avatar
wh
31
找资料容易多了,但细嚼慢咽的功夫浅了。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Internet changed everything
avatar
s*l
32
我坚决反对大男子主义,你搞反了。我本想劝阿玉的是,由于传统文化与道德被毛摧毁
,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自豪感和向心力,国女才加速流失,国男才成光棍,当然有
其它原因,但这个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阿玉实际是毛的受害者,被毛害了还替毛唱赞
歌,但我知道劝也是没用的。你的现在明白我的意思?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俩时时一搭一档地宣扬大男子主义,踩一下中国女人,有什么苦大仇深的经历吗?
avatar
c*x
33

如果想着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这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还喜欢杨绛在我们仨里引用的钱钟书的一句话:
: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
: 钱钟书还有一篇《猫》也挺有名……

avatar
g*d
34

肉食者。。。

【在 N********e 的大作中提到】
: 他乱讲的啦。那时候方便面还木有诞生啦
: 杨绛不善厨艺,但是也能做水烫肉之类的饭菜,搞个炖肉,钱钟书要求也不高,总能吃
: 得津津有味。

avatar
c*x
35

赞屎壳郎明白人。
阿玉有两个自我矛盾的论调“读书无用论”和“先主席万岁”。他那个“书”大概特指
文史哲类的书,务实的来看确实没用,但是从统治阶级角度看却是最为可怕 -- 因为文
史哲是思想生产的最初源泉,然后这些思想以各种形式trickle down到政经法,政经法
又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利益分配结构。
先主席通过彻底摧毁文史哲中最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部分,重新掌握了
中国社会的思想源泉。经济改革虽然大大改善了科学和应用学科的人员待遇 -- 因为科
技是第一生产力嘛,却依旧把文史哲的“读书人”置于利益分配的边缘。
我们当然可以argue这是市场机制的使然,但是又如何证明这不是统治阶级的蓄意?当
“读书人”不得不为了五斗米折腰,纷纷与权力妥协,与商业媾和,如何指望他们生产
“独立”与“自由”的思想?
有时候觉得,阿玉应该也不至于不明白,所以,我终究是不太明白他的。

【在 s*l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坚决反对大男子主义,你搞反了。我本想劝阿玉的是,由于传统文化与道德被毛摧毁
: ,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自豪感和向心力,国女才加速流失,国男才成光棍,当然有
: 其它原因,但这个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阿玉实际是毛的受害者,被毛害了还替毛唱赞
: 歌,但我知道劝也是没用的。你的现在明白我的意思?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