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国庆] 记耶鲁女性系列讲座第一讲:林璎(Maya Lin)
avatar
[国庆] 记耶鲁女性系列讲座第一讲:林璎(Maya Lin)#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wh
1
从这学期开始,耶鲁犹太裔校长Peter Salovey准备开办耶鲁女性系列讲座(Women at
Yale lecture series),每学期搞一个、连搞三年,以纪念耶鲁本科男女同校(
coeducation)五十周年——耶鲁居然在1969年前没有一个本科女生;而藤校中只有
Berkeley本科首招女生比耶鲁早。
上周五下午三点半,77级本科毕业生林璎(Maya Lin)做了这个系列的第一个讲座,名
为“Topologies:Process and Projects”。林璎在大四时以越战纪念碑设计一举成名
,2009年又获得美国最高艺术奖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而1989年耶鲁纪念男
女同校20周年时,校长也请她给耶鲁设计一个雕塑。因此有了1993年落成的耶鲁主图书
馆门前的“Women’s Table”喷泉,上刻耶鲁每年招收的女生数目(见前两天贴的林璎
建筑设计: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2058629.html
林璎隐然是耶鲁当代成功女性的首席代表,而且还是耶鲁首位华裔理事、首位艺术家理
事。而中国人最津津乐道的,则是她和她的姑姑林徽因如此巧合,同事建筑。倘若林徽
因健康地活到今天,该有多高兴。
耶鲁美术馆388人的演讲厅在讲座开始前10分钟突然禁止进入:座位几已满员,按安全
规定不得在走廊里站人。工作人员一面在厅尾的台阶上加座,一面让身边有空位的人举
手,按空座数一个个往里放人。我提心吊胆地和几十人挤在厅外,在开场前一分钟终于
被放入内。校长致开幕词时高高兴兴地说,这个演讲厅选得正正好好,想听的人全部装
下。其实一部分被堵在厅外的人已被劝离;后来的观众更在美术馆门口就已被谢绝进入
。还好早到一步……
校长说,上一次说our speaker needs introduction,是给基辛格讲座致辞;而白发苍
苍的基辛格颤颤巍巍地说:I may be a man who needs no introduction, but I’m
also a man who likes to listen to one. 毫无准备的校长临时搜肠刮肚地拼命回忆
基辛格事迹,事后都不敢问基辛格是否满意……
及至林璎上台,短发,圆脸,黑边眼镜,白色上衣,外搭一件灰白条纹开衫,打扮非常
随意;神情则是标准的学者式的专注。林璎的幽默劲儿不输于校长,自我介绍时说从耶
鲁毕业后,“I did something terrible – I went to Harvard.” 全场哄笑;这个
自我介绍真是深得耶鲁人心。她自感不适合哈佛,一年后又回到耶鲁读研,四年后取得
建筑学院硕士学位。后来又获得荣誉博士学位。
(我拍的照片糊了;借用耶鲁校网的照片:)
林璎从小在Ohio中南部的Athens长大,那儿有什么出名的大沙丘吗?她说她从小爱玩橡
皮泥,爱看水,喜欢波浪。
(以下斜斜的照片是我从边座上拍的她的ppt;正正的图片是我在Maya Lin Studio网站
上找的。)
她放到这一页时观众恍然地赞叹。这是她给University of Michigan设计的图书馆旁边
的草坪,那些浪头很高的,人可以舒舒服服地靠在浪头下面的窝里看书。
迈阿密的水:
再来一波纽约州的水——记得她说这是模拟真的海浪,波浪的间距真实;在波谷与波峰
之间行走,随着视野的变化而产生奇妙的感觉。她喜欢探索空间与距离。
下面这个新西兰的水,每一浪有十几英尺高,是她的同类造型中规模最大的。
林璎说她考上耶鲁时,心里想读的是science。可她数学也很好,又喜欢arts,最后踏
进建筑的门。当时她对建筑系老师的警告“You cannot be an architect and an
artist at the same time”不以为然;现在则深以为然(对我不啻是当头一棒:我的
孩子也喜欢art, maths and science, 我来听讲座的一大动力是给孩子作参考)。不过
她依然在努力同时做艺术和建筑这两样。好像凡是线条类的,她都归入艺术档:
这条瑞典某城堡外的线,叫做The Eleven Minute Line,因为走完全程需要11分钟。
为了保持造型,平时禁止行走,每年只在少数几个假日开放给人,还要限制人数。免受
限制的是动物:
然后再来看一些更复杂的条纹:
下面这个钟楼是给汕头大学设计的,刚造几个月就经受了两次四五六七级台风——弧线
也不能随便设计哦,不然大钟掉下来砸着人脑袋会要命的……
下面这幅她说是人体骨骼放大图,看似固体的骨头中间其实有很多孔洞:
受此启发,她这么设计MIT旁边的Novartis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这又让我想起鸟巢,以及Zaha的这些设计:
从一开始林璎就说,她最关注的其实是环境——这个主题贯穿了她的所有设计。她小时
候在Ohio就曾参与呼吁日本拯救鲸鱼的请愿活动。她关注人类的浪费、生物的收缩、地
球的危机。
图左是1895年一条鳕鱼(cod)的体重(211磅)和长度;人的右边依次是1923年(150
磅)、1953年(30磅)、2008(15磅)的鳕鱼。
她做了一个叫What Is Missing的网站(whatismissing.com),副标题是“A global
memorial to the planet”。点击进去是一幅互动的世界地图,收录各地自然生态下录
制的音频和视频(鸟语、花香……),以及各地的人讲述的环境与生物变迁的故事。她
邀请在座的观众参与这个项目:如果你有什么相关的亲身经历,请上网录音。她的ppt
上出现以下一行接一行的字:
“There have been mass extinctions in the history of our planet.
The last one was caused by an asteroid the size of Manhattan.
We are witnessing the sixth in the world’s history
and the only one not caused by a catastrophic event,
but by mankind.”
这个环境主题几乎占了一半的讲座时间。
一个多小时讲完后,观众久久鼓掌,一些年纪大的人起立致敬。没有Q&A,校长直接请
大家去前厅吃好吃的:面包、蘑菇、花菜、胡萝卜、各种酱、各种饮料……不少人和林
璎合影,林笑容可掬,十分随和。酒足饭饱,尽欢而散。
avatar
m*o
2
她的草坪会不会被割草工人骂死?
avatar
n*8
3
谢谢分享! 非常喜欢。 读过你的 emily dickinson 故居的游记, 希望自己也有机会
去感受。

at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从这学期开始,耶鲁犹太裔校长Peter Salovey准备开办耶鲁女性系列讲座(Women at
: Yale lecture series),每学期搞一个、连搞三年,以纪念耶鲁本科男女同校(
: coeducation)五十周年——耶鲁居然在1969年前没有一个本科女生;而藤校中只有
: Berkeley本科首招女生比耶鲁早。
: 上周五下午三点半,77级本科毕业生林璎(Maya Lin)做了这个系列的第一个讲座,名
: 为“Topologies:Process and Projects”。林璎在大四时以越战纪念碑设计一举成名
: ,2009年又获得美国最高艺术奖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而1989年耶鲁纪念男
: 女同校20周年时,校长也请她给耶鲁设计一个雕塑。因此有了1993年落成的耶鲁主图书
: 馆门前的“Women’s Table”喷泉,上刻耶鲁每年招收的女生数目(见前两天贴的林璎
: 建筑设计:

avatar
f*n
4
诺华楼是她设计的啊
真的审美观严重不合
avatar
wh
5
哈哈。那种高头大浪,不知道机器开不开得上去。她说固型还挺麻烦,那个最高的浪,
本来想弄八个,结果现场一铺,发现只够弄五个。弄了一半已经入冬,可能风大、容易
松动还是怎么,要等到第二年春夏再挖土、整形、固定。

【在 m***o 的大作中提到】
: 她的草坪会不会被割草工人骂死?
avatar
wh
6
谢谢。林璎和dickinson都很亲近自然。你附近有什么艺术家故居吗?我特爱逛故居……

【在 n******8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分享! 非常喜欢。 读过你的 emily dickinson 故居的游记, 希望自己也有机会
: 去感受。
:
: at

avatar
wh
7
咋啦?这个楼她还说得特别多一点,好像楼里公共空间很大,鼓励人走出办公室,一起
社交。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诺华楼是她设计的啊
: 真的审美观严重不合

avatar
f*n
8
外面坑坑洼洼不好看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咋啦?这个楼她还说得特别多一点,好像楼里公共空间很大,鼓励人走出办公室,一起
: 社交。

avatar
wh
9
图上看起来蛮有意思的。我就好奇那一格格的形状和排列有没有规则?还是纯粹按她的
喜好设计?建筑工人造起来比较费事。

【在 f*****n 的大作中提到】
: 外面坑坑洼洼不好看
avatar
f*n
10
不就和海浪沙丘一样吗?你觉得有没有规则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图上看起来蛮有意思的。我就好奇那一格格的形状和排列有没有规则?还是纯粹按她的
: 喜好设计?建筑工人造起来比较费事。

avatar
n*8
11
惭愧, 住的小镇和周边算得上文化沙漠了, 虽然华盛顿州, 但是小镇紧挨着 Idaho
。 你能想象了吧。 不过有自然风光

……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林璎和dickinson都很亲近自然。你附近有什么艺术家故居吗?我特爱逛故居……
avatar
c*x
12

at
赞分享!很有意思。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从这学期开始,耶鲁犹太裔校长Peter Salovey准备开办耶鲁女性系列讲座(Women at
: Yale lecture series),每学期搞一个、连搞三年,以纪念耶鲁本科男女同校(
: coeducation)五十周年——耶鲁居然在1969年前没有一个本科女生;而藤校中只有
: Berkeley本科首招女生比耶鲁早。
: 上周五下午三点半,77级本科毕业生林璎(Maya Lin)做了这个系列的第一个讲座,名
: 为“Topologies:Process and Projects”。林璎在大四时以越战纪念碑设计一举成名
: ,2009年又获得美国最高艺术奖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而1989年耶鲁纪念男
: 女同校20周年时,校长也请她给耶鲁设计一个雕塑。因此有了1993年落成的耶鲁主图书
: 馆门前的“Women’s Table”喷泉,上刻耶鲁每年招收的女生数目(见前两天贴的林璎
: 建筑设计:

avatar
e*e
13
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2016/09/29/the-quiet-power-of-maya-lin/
上次读到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的这篇,才知道越战纪念碑是她的作品,当年第一
眼看到时就很喜欢。

at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从这学期开始,耶鲁犹太裔校长Peter Salovey准备开办耶鲁女性系列讲座(Women at
: Yale lecture series),每学期搞一个、连搞三年,以纪念耶鲁本科男女同校(
: coeducation)五十周年——耶鲁居然在1969年前没有一个本科女生;而藤校中只有
: Berkeley本科首招女生比耶鲁早。
: 上周五下午三点半,77级本科毕业生林璎(Maya Lin)做了这个系列的第一个讲座,名
: 为“Topologies:Process and Projects”。林璎在大四时以越战纪念碑设计一举成名
: ,2009年又获得美国最高艺术奖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而1989年耶鲁纪念男
: 女同校20周年时,校长也请她给耶鲁设计一个雕塑。因此有了1993年落成的耶鲁主图书
: 馆门前的“Women’s Table”喷泉,上刻耶鲁每年招收的女生数目(见前两天贴的林璎
: 建筑设计: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