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也说《不如归去》 (转载)#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b*s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发信人: bos (Bart), 信区: Movie
标 题: 也说《不如归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6 02:59:32 2011, 美东)
看了这个《不如归去》,说说感想。
首先,作为业余作品,相当不错。感觉比起国内的一些影视作品要强。很多国内的影视
作品根本就不会讲故事。《不如归去》把故事很流畅得讲出来了,从头到尾很连贯,不
错。
其实业余精神对于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记得以前读过历史学家,罗兹学者,曾任剑
桥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国会图书馆馆长的Daniel Boorstin的一篇文章,《论业余精神
》,说其实对于创作来说,重要的障碍不是无知,而是觉得什么都已知了。专业人士往
往就是说,我们从来就是这么干的,思维上往往给加上了一个无形的套。业余人士不怕
承认自己不知道,勇于尝试,不担心被说成是业余,反而更有创新精神。很多艺术家为
了不落俗套,往往不停的尝试新项目:第一次是学习掌握,第二次是找到感觉,第三次
就成了重复了,要赶紧换新项目,让自己的思路保持新鲜,不落窠臼。
前不久读到一本传记,讲George R. Price的生平。这个人原来是物理学家,曾经参与
曼哈顿工程,然后觉得物理无聊了,改学计算机,在IBM的实验室里搞图像处理,也混
得不错,出书出 Paper。然后,又无聊了,去伦敦,找到著名的进化论专家WD
Hamilton,说,你们研究进化,我在路上看了你们生物学家的一篇文章,我推导出了一
个公式,你们看看以前有没有人作过?Hamilton看了这个公式以后,马上给了他一个教
授的位置。这个就成了进化里面的著名Price方程。感觉这就是彻底的业余精神。显然
,这个人太聪明了,跟牛顿一样,太聪明的人晚年就习惯钻研神学的牛角尖,最后搞得
晚景很惨。
扯远了,拉回《不如归去》。基本上,本片就是关于主角夫妇二人从美国的安逸小资生
活走向海归的心路历程。故事是说清楚了,不错,但是,看片过程中还是有所感想,在
这里随便说说。反正我也不是行家,看看热闹,就算是英语里面所说的Kibitzer,也算
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吧。
第一个感觉就是,豪宅!好车!男女主角显然是高级小资,那个房子车子得百八十万吧
。想想那个女主角是环保工程师,男的是小公司经理,收入水平养房养车估计玄。当然
,看电影不能太较真,说蝙蝠侠违反物理定律肯定是自找不痛快。但是,这个应该算是
生活片,基本上生活细节还是要靠谱好。这样的生活水准,家庭收入要二十万以上才养
得起吧。两人都跟人打工,而且不是花街药厂,这个收入有些玄。
然后,看了一会,声音突然一下大了起来,震得我一跳。是不是原片里面的我不知道,
也许是压缩时候没有Normalize好出现的artifact?就是那个女一号去钻岩心的时候机
器的声音。
然后就是豪宅里面的布景。感觉太Stylized了一些,什么东西都干干净净,规规矩矩,
不像是过日子的地方。两人都不是闲人,家里也没有butler,怎么会总是收拾得干干净
净呢?如果说女的学家政,在家不上班,那倒是顺利成章了。感觉是家里有一个屏幕外
的butler,或者是household staff随时清洁。这两天在看CSI,里面的豪宅里面也没有
这么干净整洁,感觉是真正的住人的空间,而不是摆设布景。也许这是导演的特异安排
,就像是 Star Trek里面船长的桌面,总是一尘不染,特别干净。记得原来听Ronald D
.Moore的Podcast,他就take issue with that,所以《Battlestar Galactica》里面
总是凌乱的桌面,混乱的房间,血腥的杀戮。
讲故事,除了故事情节以外,还讲究一个氛围。作为一个外行,我也谈不出什么门道,
主观感受吧,主要就是音乐音效,布景用光,这些个东西把气氛渲染起来了,然后角色
之间的interaction和emotion才顺理成章。气氛没有渲染好,故事总有平板的感觉,虽
然也能说下来。让我去朗读袁阔成的三国就完全没有那个感觉和气势。电影就是一个用
视频音频来讲故事,营造氛围特别重要。本片的气氛营造上有明显不足之处,就分音频
和视频两方面来说说吧。
首先,音频。音乐和音效都很平淡,没有明显的败笔(除了那个取岩心的时候音量突然
变化),但是也没有出彩的地方。音效和音乐是非常困难的,做好了的时候其实是感觉
不出来的,观众自然就被音乐导入片中的那个世界去了。这部片子,总是感觉我浮游在
人物之外,没有进入影片所营造的境界里面。原来看《The Consersation》的时候感触
颇深。不过那个是Walter Murch做的音效。
然后就是视频图像。图像很清晰,每个画面都很Balance,白平衡也配得很好。但是,
拍片讲故事不是普通摄影,片子的色调要配合剧情氛围,大多数的影视作品里面的色调
的白平衡都是故意扭曲来营造某些特定的氛围的。这一点在CSI里面感觉特别明显,在
人物特写和不同场景的切换的时候,往往用特殊的色调来讲故事,set up。而且,很多
时候选用大光圈来虚化背景,突出人物的表情和眼神。本片在这个方面欠缺,前景背景
基本上都清晰对焦,色调都基本一致,办公室,家,没有明显的气氛感。我想,在办公
室里应该多用一些压抑的色调,凌乱的布景来强调一下女主角工作中的不满和玻璃天花
板的主观感受,然后男主角和小三的出轨的那场戏,对于肤色强调一下,打光用暖色调
,增强情戏的张力。情戏里面白平衡显得色温太高,影响气氛。
中景用得很多,但是人物特写不够,人物表情也不足。说起人物,不得不说男二号显得
很出彩,男女一号都平淡,而且男一号总像是拿着架子放不下,进入不了人物角色里面
去,显得僵硬。其他角色都还过得去。
这里不得不说那个有点疯颠的物理男。他的出场让我想到了《革命道路》里面的那个疯
子,把男女二人欺骗自己的面具完全揭穿。不知道编剧推演剧情的时候是否这么想过?
说道《革命道路》,不得不想到一些肤浅的相似:滋润的小资生活,不甘平淡的女主角
,疯子的数落,逼丈夫去梦想的世界(巴黎或者中国)?虽然《不如归去》里面的结尾
没有《革命道路》里面那样惨,但是也没有那样震撼。
再说说人物造型。对于女主角的打扮穿着我觉得不妥。作为工程师,头发和makeup总是
一丝不苟,总觉不对劲。根据我的有限经验和电视培养出来的 stereotype,总觉得那
种打扮不适合女主角。刚刚看完CSI,觉得女主角的造型应该类似Sara Sidle才对。要
提高性感潜质,也应该向Stella Bonasera那个方向靠。
女二号身材很好,很诱惑。但是穿着显得太性感了一些,在办公场所是否有些不妥。搞
得有些office slut的感觉。
有些外景用作场景转换有时略显冗长。这个可能与我看多了CSI有关。CSI里面的切换都
很快,几秒钟一个的cut太多,养成了我现在看片有不耐烦的毛病。
一开场的时候,为了说明老公外遇是有原因的时候,烛光晚餐后那一场戏,女主角对于
男主角的邀欢的拒接太生硬。烛光晚餐的时候,不会不知老公是另有企图,居然那么生
硬地拒绝,对于女主角的情商处理过于简单,不够Nuance的。
很多时候,对白显得过于突兀,没有合适的铺垫。例如,水边点烟火讨论不归的时候,
女主角的突然爆发有些莫名,铺垫不够。
今天晚上Chardonney喝多了,胡说了很多。有些挑刺的味道。当然,业余制作经费器材
有巨大的限制,能把故事完整有条理的说出来就很不简单。总体说来,片子不错,但是
有提高的余地。打个比方,这个算是素描,要是上色雕琢的话,也可以,但是基本轮廓
构思都在那里了。进一步雕琢就要花大价钱了。
avatar
l*r
2
haha,说得不错,很有同感。看来lz是个csi迷啊。

【在 b*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vie 讨论区 】
: 发信人: bos (Bart), 信区: Movie
: 标 题: 也说《不如归去》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6 02:59:32 2011, 美东)
: 看了这个《不如归去》,说说感想。
: 首先,作为业余作品,相当不错。感觉比起国内的一些影视作品要强。很多国内的影视
: 作品根本就不会讲故事。《不如归去》把故事很流畅得讲出来了,从头到尾很连贯,不
: 错。
: 其实业余精神对于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记得以前读过历史学家,罗兹学者,曾任剑
: 桥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国会图书馆馆长的Daniel Boorstin的一篇文章,《论业余精神

avatar
x*8
3
看个头,感觉很烂。看着假模假样的打扮就看不下去了。太装逼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