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易冷(第二片天)#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z*e
1 楼
(一)
我很庆幸在我年少的时候,课本里还有鲁迅的文字。那个时候,我大约刚刚看过行走的
班子在农节里搭台唱的土剧。在台下的喧闹声和台后的乐器声中,我根本听不清上面的
小姐对着丫鬟在唱什么。看到先生写的社戏中的翻筋斗,不禁也神往起来,想必我若往
北走走,总会碰到那水乡独有的乌篷船,坐着就可以去看我们乡里没有的武戏,打来打
去一定很有看头。
我当时也爱在没有人迹的地方冒险。没有荒园和美女蛇的传说,但毒蛇却更可怕些,曾
经在采野莓的路上遇到过一次。一时脚都软了,动不了身子,还是同行的小伙伴拉着
我的手飞奔逃走的。
在这样的年纪,我们没有忧愁。我们还未注意到母亲们白日上山劳作,傍晚归来持家的
辛苦。父辈们则或者在工厂,或者在林中,只有夜里才见到他们灯下歇息的摸样。我们
的世界简单地象未及涂画的白纸,只有这些山花野草,鸣虫飞鸟。而鲁迅笔下的少年,
可不也正是如此。即使是在四角的天空下,也独独只有大人已无暇顾 及的童趣。
(二)
时间飞快,转瞬我已长大。惊觉当时的父母,一年到头为了生计竟如此操劳。农田间赶晴
赶雨,工厂里加班加点。好不容易有点空余时间,家里的修修补补又在等着他们。这样的
心境让我已不满足于先生笔下的少年故事,在他们那个时候,成年人应该是比当代更加辛
苦,更加劳累的吧?
可先生在我这个年纪,已经在外多年,看的是社会更深层的问题了。我遍地找着民国浙北
一带农民们日常生活的痕迹,却是如此的稀少。而在穿梭神游的过程中,赫然发现,那个
时候的桑下田间,竟然有那么多留守的女子,渡过了她们极其忙碌却又卑微苦涩的一生。
我翻开书本,里面只有冰冷的记录叙述生平。那些才华横溢的丈夫们,几乎没有一个为一
生操劳的她们写下丁点感念的言语!
是的,他们在新的世界里,都有了新的爱人。
(三)
女人被吹吹打打地抬进了新门。之前的一切繁琐手续,都为了这拜堂的一刻。媒人八字,
择时定日,聘礼嫁妆。那一天的热闹祝福着这一对新人能从此白头偕老。无论那个男人
是还未懂事莽撞无礼的少年,还是被家母以病危假电催回的留洋之士,或者恰恰好也是
个只想过小日子的普通男子,这些女人都另人吃惊的传统:勤劳,守礼,温良,恭顺。
她们对将要成为她们丈夫的人都情根深种,虽然从未见过面。
我不知道她们的爱情是什么。为什么对从未谋面的那个人,从洞房开始,就能一生相守,
即使那个男人甚至在新婚的当晚,就逃到母亲的房间过夜。或者她们根本不知道爱情?
所有古旧的教条都从儿时就开始灌输。她们踏进了新门,就给自己催了眠:生是你家的
人,死是你家的鬼。
可惜男人们都去了外面的世界,见识了开放的生活,听说了原来和没见过面的女人过
一生叫做封建,追求爱情和自由才是新潮。
裹着小脚的女人们仍在故乡的家里上下忙碌,在殷实的人家她们做着最好的管家,在普通
的人家她们忙好各样的农活。一些老实本份,从未想过改变;一些则努力识字,试图赶上
夫君。但无论哪种情况,大多数的她们等到的,最终不过是一纸休书。
两千年前,有女子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其实,从她的故事开始,多少女人的
一生,到底是纵有良媒又如何!
(四)
溪水之滨,土坡之岸。村头桃花灿烂,正是韶华胜极。女人的一生,最美大约是二十前
后吧,正值嫁到夫家。男人早已在外奔波,桃花盛开的时候,新妇们又开始了在家操
劳的一年。
我小时也养过蚕。摘几片桑叶垫在一个小盒子里,再把蚕宝宝轻轻放上去,用条纱布蒙
着,然后就不再上心了。这种轻率肯定是没有收获的,才过一两天,它就已仙去。养蚕
重要么?养蚕辛苦么?诗中并未有多语,只读过那样一句:"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
连。"大概读我文章的,也多是如我,不过"遍身罗绮者",哪有农间"养蚕人"。
所以在读民国某书的时候,看到农民养蚕时的超常劳累,不禁冷汗涔涔。衣食无忧的人
们,哪里知道这一丝一缕的厚重!虔诚的妇人们孵了蚕子,再不停地剪细桑叶饲蚕,清
除蚕沙。都说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有风雨之声,如此的速度怎会不需要人们去日夜伺候。
村里忙碌到少有说话声,男人不停地去挑桑叶来,小孩此刻亦懂事地来帮忙。他们一日
三餐都潦草带过,夜里女人再起来两三次补桑。
在外云游的男人,这些却恐怕想不起来了,甚至都忘记了缺少他的劳力,新妇将比别人
更加辛苦。时间和距离让一切变淡,而外面的冲击或者欢娱渐渐在他心的周围起茧。
对待旧人,他的心终于变硬变冷。
(五)
女之劳累,犹可说也;女之寂寞,谁人去说?多年前我曾为一位终生独身的女子写过一首
打油诗。自己总记得里面那句--“ 寂夜红灯,清花独落,院中伫立雨潇潇。” 某网
友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带着孩子长期守寡的女人,在难熬的夜里,会向月光下的院子
中撒一把铜钱,再一枚一枚捡回来,以消磨那匍匐满欲望的时光。
我是个性爱至上主义者,对男人长期在外拥着新人,让故乡的女人守活寡,未免义愤填
膺。我宁可相信他回到家乡的时候,等所有的故景都重新被熟悉,激起那前尘往事,
会良心发现原来女人付出那么多,原来故乡还有一个她,在一年一年的劳作中等待,
那和他温存的片刻。
男人的欢娱并不需要爱情。所以这些偶尔回来的男人,会在新妇的床上”享受“或者”
施舍“,然后留下可能的种子扬长而去。而这一定是女人所渴求的,因教条里早已
铭刻着那句”母凭子贵“。就是不知道她们的心中,可有委屈,可有怨恨?
也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如此。有品质高洁者,宁可克制自己动物的欲望,也不愿去动他
不爱的女人。--即使他愿意接了她去外面的世界,即使那个女人在他死后,都自称
自己是他的遗产。我仰慕他高傲的灵魂,却又痛恨他为了自己的骄傲,绝不妥协,让
那女人孤苦了一生。
(六)
有朋友说,旧时代的妇女,生下来就被当作商品。我不禁要质问上天,既然能让女人成为
商品,为什么还要赋她以灵魂,甚至让她比男人更敏感,更情深?想起老子所书: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回头再看那个风云变换的年代,男人自身的命运也都的确已如叶飘零,何苦再让他们担
上这负心薄幸的罪名。或者是重名重利,或者借国大家小,革命斗士们不屑抽什么时间,
来纪念持家留守孤身病死或被遗弃的原配。而前几个月翻看了一本很多人不屑的书,
竟然读到以花心著名的作者,能从明媒正娶开始,把和原配的恩爱详细重述。--这个
同样在外漂流的多情男人,这个在妻子过世多年后仍能回忆起诸多细节的,唯一能为
留守的妻子立传的丈夫,竟然是个大汉奸。历史何等地讽刺!
亦已焉哉。关于那个年代的寂寞烟花,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很庆幸在我年少的时候,课本里还有鲁迅的文字。那个时候,我大约刚刚看过行走的
班子在农节里搭台唱的土剧。在台下的喧闹声和台后的乐器声中,我根本听不清上面的
小姐对着丫鬟在唱什么。看到先生写的社戏中的翻筋斗,不禁也神往起来,想必我若往
北走走,总会碰到那水乡独有的乌篷船,坐着就可以去看我们乡里没有的武戏,打来打
去一定很有看头。
我当时也爱在没有人迹的地方冒险。没有荒园和美女蛇的传说,但毒蛇却更可怕些,曾
经在采野莓的路上遇到过一次。一时脚都软了,动不了身子,还是同行的小伙伴拉着
我的手飞奔逃走的。
在这样的年纪,我们没有忧愁。我们还未注意到母亲们白日上山劳作,傍晚归来持家的
辛苦。父辈们则或者在工厂,或者在林中,只有夜里才见到他们灯下歇息的摸样。我们
的世界简单地象未及涂画的白纸,只有这些山花野草,鸣虫飞鸟。而鲁迅笔下的少年,
可不也正是如此。即使是在四角的天空下,也独独只有大人已无暇顾 及的童趣。
(二)
时间飞快,转瞬我已长大。惊觉当时的父母,一年到头为了生计竟如此操劳。农田间赶晴
赶雨,工厂里加班加点。好不容易有点空余时间,家里的修修补补又在等着他们。这样的
心境让我已不满足于先生笔下的少年故事,在他们那个时候,成年人应该是比当代更加辛
苦,更加劳累的吧?
可先生在我这个年纪,已经在外多年,看的是社会更深层的问题了。我遍地找着民国浙北
一带农民们日常生活的痕迹,却是如此的稀少。而在穿梭神游的过程中,赫然发现,那个
时候的桑下田间,竟然有那么多留守的女子,渡过了她们极其忙碌却又卑微苦涩的一生。
我翻开书本,里面只有冰冷的记录叙述生平。那些才华横溢的丈夫们,几乎没有一个为一
生操劳的她们写下丁点感念的言语!
是的,他们在新的世界里,都有了新的爱人。
(三)
女人被吹吹打打地抬进了新门。之前的一切繁琐手续,都为了这拜堂的一刻。媒人八字,
择时定日,聘礼嫁妆。那一天的热闹祝福着这一对新人能从此白头偕老。无论那个男人
是还未懂事莽撞无礼的少年,还是被家母以病危假电催回的留洋之士,或者恰恰好也是
个只想过小日子的普通男子,这些女人都另人吃惊的传统:勤劳,守礼,温良,恭顺。
她们对将要成为她们丈夫的人都情根深种,虽然从未见过面。
我不知道她们的爱情是什么。为什么对从未谋面的那个人,从洞房开始,就能一生相守,
即使那个男人甚至在新婚的当晚,就逃到母亲的房间过夜。或者她们根本不知道爱情?
所有古旧的教条都从儿时就开始灌输。她们踏进了新门,就给自己催了眠:生是你家的
人,死是你家的鬼。
可惜男人们都去了外面的世界,见识了开放的生活,听说了原来和没见过面的女人过
一生叫做封建,追求爱情和自由才是新潮。
裹着小脚的女人们仍在故乡的家里上下忙碌,在殷实的人家她们做着最好的管家,在普通
的人家她们忙好各样的农活。一些老实本份,从未想过改变;一些则努力识字,试图赶上
夫君。但无论哪种情况,大多数的她们等到的,最终不过是一纸休书。
两千年前,有女子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其实,从她的故事开始,多少女人的
一生,到底是纵有良媒又如何!
(四)
溪水之滨,土坡之岸。村头桃花灿烂,正是韶华胜极。女人的一生,最美大约是二十前
后吧,正值嫁到夫家。男人早已在外奔波,桃花盛开的时候,新妇们又开始了在家操
劳的一年。
我小时也养过蚕。摘几片桑叶垫在一个小盒子里,再把蚕宝宝轻轻放上去,用条纱布蒙
着,然后就不再上心了。这种轻率肯定是没有收获的,才过一两天,它就已仙去。养蚕
重要么?养蚕辛苦么?诗中并未有多语,只读过那样一句:"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
连。"大概读我文章的,也多是如我,不过"遍身罗绮者",哪有农间"养蚕人"。
所以在读民国某书的时候,看到农民养蚕时的超常劳累,不禁冷汗涔涔。衣食无忧的人
们,哪里知道这一丝一缕的厚重!虔诚的妇人们孵了蚕子,再不停地剪细桑叶饲蚕,清
除蚕沙。都说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有风雨之声,如此的速度怎会不需要人们去日夜伺候。
村里忙碌到少有说话声,男人不停地去挑桑叶来,小孩此刻亦懂事地来帮忙。他们一日
三餐都潦草带过,夜里女人再起来两三次补桑。
在外云游的男人,这些却恐怕想不起来了,甚至都忘记了缺少他的劳力,新妇将比别人
更加辛苦。时间和距离让一切变淡,而外面的冲击或者欢娱渐渐在他心的周围起茧。
对待旧人,他的心终于变硬变冷。
(五)
女之劳累,犹可说也;女之寂寞,谁人去说?多年前我曾为一位终生独身的女子写过一首
打油诗。自己总记得里面那句--“ 寂夜红灯,清花独落,院中伫立雨潇潇。” 某网
友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带着孩子长期守寡的女人,在难熬的夜里,会向月光下的院子
中撒一把铜钱,再一枚一枚捡回来,以消磨那匍匐满欲望的时光。
我是个性爱至上主义者,对男人长期在外拥着新人,让故乡的女人守活寡,未免义愤填
膺。我宁可相信他回到家乡的时候,等所有的故景都重新被熟悉,激起那前尘往事,
会良心发现原来女人付出那么多,原来故乡还有一个她,在一年一年的劳作中等待,
那和他温存的片刻。
男人的欢娱并不需要爱情。所以这些偶尔回来的男人,会在新妇的床上”享受“或者”
施舍“,然后留下可能的种子扬长而去。而这一定是女人所渴求的,因教条里早已
铭刻着那句”母凭子贵“。就是不知道她们的心中,可有委屈,可有怨恨?
也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如此。有品质高洁者,宁可克制自己动物的欲望,也不愿去动他
不爱的女人。--即使他愿意接了她去外面的世界,即使那个女人在他死后,都自称
自己是他的遗产。我仰慕他高傲的灵魂,却又痛恨他为了自己的骄傲,绝不妥协,让
那女人孤苦了一生。
(六)
有朋友说,旧时代的妇女,生下来就被当作商品。我不禁要质问上天,既然能让女人成为
商品,为什么还要赋她以灵魂,甚至让她比男人更敏感,更情深?想起老子所书: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回头再看那个风云变换的年代,男人自身的命运也都的确已如叶飘零,何苦再让他们担
上这负心薄幸的罪名。或者是重名重利,或者借国大家小,革命斗士们不屑抽什么时间,
来纪念持家留守孤身病死或被遗弃的原配。而前几个月翻看了一本很多人不屑的书,
竟然读到以花心著名的作者,能从明媒正娶开始,把和原配的恩爱详细重述。--这个
同样在外漂流的多情男人,这个在妻子过世多年后仍能回忆起诸多细节的,唯一能为
留守的妻子立传的丈夫,竟然是个大汉奸。历史何等地讽刺!
亦已焉哉。关于那个年代的寂寞烟花,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