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白先勇紐約大學解說崑曲# LeisureTime - 读书听歌看电影
e*c
1 楼
本報記者王鏑紐約報道:著名作家白先勇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為這齣流傳400年的
崑曲經典重新注入生命,「牡丹亭」今天(7日)將於紐約公演,白先勇昨天(6日)特
別在紐約大學開講,詳細介紹了他接觸、沉醉與復興崑曲的緣起,還將「牡丹亭」的意
境說得如何優雅纏綿、淒美動人、演員如何聲情並茂、出神入化。而目的似乎只有一個
,就是要吊觀眾的胃口,吸引大家今天去看戲。熱愛崑劇的人自然早已購票等看好戲,
不懂崑曲的人也被白先勇說得心癢難撓,場後紛紛找票去。
昨天的演講在紐約大學Kimmel中心舉行,吸引了二百余華人出席,活動由華美人文
學會共同主席汪班擔任司儀,汪班用「望穿秋火」來形容美東觀眾的期待。白先勇介紹
說,中華民族美學的最高成就就是崑曲,美學要高到超越語言、文化隔閡,例如西方的
芭蕾/歌劇都是大家所不懂,但美到令人動心,而崑曲也能達到這種境界。他回顧說,
此前他把青春版「牡丹亭」帶到西海岸首演就決定一點不妥協,要把三天九小時全劇帶
到西方,當時他還擔心觀眾能否接受,「我看了也心慌,中場一直在看有沒有人走了,
結果全部回來,每天開一小時汽車來看戲,2400個座位一直坐滿。」結果也顯示了崑曲
能經得起考驗。
白先勇9歲在上海看過梅蘭芳演出,當時就留下了一段記憶,「遊園驚夢」的音樂
一直在腦內縈繞,他說,「原著湯顯祖的文學底蘊深,把中國抒情詩的意境用歌舞表演
在舞台上,崑曲到今天還是知識分子和文人最愛的戲曲,因為它美到極至有點淒涼,「
如花美眷」卻又「似水流年」。「1980年代白先勇受邀到復旦大學當客座教授,結果又
與上海崑劇團結緣,但是到1990年代,他發現崑曲出現名角退休與文化大革命後的斷層
危機,而且觀眾也老化,年青人聽梅艷芳不會聽梅蘭芳,當時他便有心想要把觀眾抓回
來。而且還與香港的崑劇同好談起要做一個青春版「牡丹亭」,吸引年青人欣賞這種傳
統戲曲。
後來有次他被香港政府邀請到沙田大會堂講學,但聽眾卻全是講粵語的青少年,白
先勇笑說,「如何讓這些講廣東話的青少年能全神貫注聽崑曲,不談話、不打電動、不
分心,是他29年教學生涯中最大的挑戰。」結果他決定從崑曲中的男歡女愛說起,還從
中國請了幾位俊男美女來進行示範演講,演「秋江」、「驚夢」等摺子戲,講述崑曲中
追求愛情不惜一切,結果兩場三千學生全部乖乖聽課,還積極提問。
而就在此機緣巧合之下,他替青春版「牡丹亭」找到了俊美的小生俞玖林,後來又
找到花旦沈豐英,昨天還播放了兩人的一段對演。事實上,當代觀眾已無緣看到梅蘭花
的演出,但是他三十多歲才演杜麗娘,縱使演技一流,電影裏留下的她也非青春少艾的
身形,而舞台上沈豐英則分外年青美艷。
沈豐英與俞玖林都說,白先勇為他們訪尋名師,日夜鍛鍊,綵排了一年,最終才能
脫胎換骨。沈豐英說,為了此劇走步法的鞋都破了十幾雙,俞玖林就練到膝蓋流血。他
們一開始以為只是演一、兩場,但是後來除了走遍大中華,更去英國、希臘等地演出,
白先勇笑說,「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命運給他們的任務這麼大。」
白先勇窮多年精力向下一代推廣崑劇,結果如何?他指出,目前台灣熱愛崑曲的人
已經下降到中學生,很多中學生也迷上了崑曲。在大陸的大學生階層也很受歡迎,他說
,北大演了三次,廈大演出三千多人來看戲,那裏從來沒有演過崑曲,意料之外的是合
肥中科大,那是黃梅調的地方,更全是理工生,但是1800個座位擠了3000多人進來。他
認為,文革之後的當代大學生都有心要找回文化認同,他們對自己傳統文化飢渴,剛好
發現崑曲是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演講完結前不久白先勇說,「做了八年很累, 二百場要封箱了。」避免美好的事
物流逝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握當前,因此講座結束後聽眾便立即蜂擁而上,找白先勇簽書
的簽書,找主辦單位買票的買票,但據瞭解,今天下午2時至5時在曼哈頓亨特學院Kaye
Playhouse劇場的演出門票就剩下20幾張,即使今次白先勇帶來的只是三小時的精華摺
子版,而非全本。
崑曲經典重新注入生命,「牡丹亭」今天(7日)將於紐約公演,白先勇昨天(6日)特
別在紐約大學開講,詳細介紹了他接觸、沉醉與復興崑曲的緣起,還將「牡丹亭」的意
境說得如何優雅纏綿、淒美動人、演員如何聲情並茂、出神入化。而目的似乎只有一個
,就是要吊觀眾的胃口,吸引大家今天去看戲。熱愛崑劇的人自然早已購票等看好戲,
不懂崑曲的人也被白先勇說得心癢難撓,場後紛紛找票去。
昨天的演講在紐約大學Kimmel中心舉行,吸引了二百余華人出席,活動由華美人文
學會共同主席汪班擔任司儀,汪班用「望穿秋火」來形容美東觀眾的期待。白先勇介紹
說,中華民族美學的最高成就就是崑曲,美學要高到超越語言、文化隔閡,例如西方的
芭蕾/歌劇都是大家所不懂,但美到令人動心,而崑曲也能達到這種境界。他回顧說,
此前他把青春版「牡丹亭」帶到西海岸首演就決定一點不妥協,要把三天九小時全劇帶
到西方,當時他還擔心觀眾能否接受,「我看了也心慌,中場一直在看有沒有人走了,
結果全部回來,每天開一小時汽車來看戲,2400個座位一直坐滿。」結果也顯示了崑曲
能經得起考驗。
白先勇9歲在上海看過梅蘭芳演出,當時就留下了一段記憶,「遊園驚夢」的音樂
一直在腦內縈繞,他說,「原著湯顯祖的文學底蘊深,把中國抒情詩的意境用歌舞表演
在舞台上,崑曲到今天還是知識分子和文人最愛的戲曲,因為它美到極至有點淒涼,「
如花美眷」卻又「似水流年」。「1980年代白先勇受邀到復旦大學當客座教授,結果又
與上海崑劇團結緣,但是到1990年代,他發現崑曲出現名角退休與文化大革命後的斷層
危機,而且觀眾也老化,年青人聽梅艷芳不會聽梅蘭芳,當時他便有心想要把觀眾抓回
來。而且還與香港的崑劇同好談起要做一個青春版「牡丹亭」,吸引年青人欣賞這種傳
統戲曲。
後來有次他被香港政府邀請到沙田大會堂講學,但聽眾卻全是講粵語的青少年,白
先勇笑說,「如何讓這些講廣東話的青少年能全神貫注聽崑曲,不談話、不打電動、不
分心,是他29年教學生涯中最大的挑戰。」結果他決定從崑曲中的男歡女愛說起,還從
中國請了幾位俊男美女來進行示範演講,演「秋江」、「驚夢」等摺子戲,講述崑曲中
追求愛情不惜一切,結果兩場三千學生全部乖乖聽課,還積極提問。
而就在此機緣巧合之下,他替青春版「牡丹亭」找到了俊美的小生俞玖林,後來又
找到花旦沈豐英,昨天還播放了兩人的一段對演。事實上,當代觀眾已無緣看到梅蘭花
的演出,但是他三十多歲才演杜麗娘,縱使演技一流,電影裏留下的她也非青春少艾的
身形,而舞台上沈豐英則分外年青美艷。
沈豐英與俞玖林都說,白先勇為他們訪尋名師,日夜鍛鍊,綵排了一年,最終才能
脫胎換骨。沈豐英說,為了此劇走步法的鞋都破了十幾雙,俞玖林就練到膝蓋流血。他
們一開始以為只是演一、兩場,但是後來除了走遍大中華,更去英國、希臘等地演出,
白先勇笑說,「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命運給他們的任務這麼大。」
白先勇窮多年精力向下一代推廣崑劇,結果如何?他指出,目前台灣熱愛崑曲的人
已經下降到中學生,很多中學生也迷上了崑曲。在大陸的大學生階層也很受歡迎,他說
,北大演了三次,廈大演出三千多人來看戲,那裏從來沒有演過崑曲,意料之外的是合
肥中科大,那是黃梅調的地方,更全是理工生,但是1800個座位擠了3000多人進來。他
認為,文革之後的當代大學生都有心要找回文化認同,他們對自己傳統文化飢渴,剛好
發現崑曲是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演講完結前不久白先勇說,「做了八年很累, 二百場要封箱了。」避免美好的事
物流逝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握當前,因此講座結束後聽眾便立即蜂擁而上,找白先勇簽書
的簽書,找主辦單位買票的買票,但據瞭解,今天下午2時至5時在曼哈頓亨特學院Kaye
Playhouse劇場的演出門票就剩下20幾張,即使今次白先勇帶來的只是三小時的精華摺
子版,而非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