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第二节 时代的抒情:《桂林山水歌》与《长江三日》
avatar
第二节 时代的抒情:《桂林山水歌》与《长江三日》# Literature - 文海拾贝
v*n
1
对于6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来说,虽然刚刚经过了严峻的大饥荒的灾难,但其
建构的时代共名已经不可动摇地被确立了主导地位。文学界进入了一个宏大叙事的"抒情
时期","现实实际上是指对现实的一种判断。对现实的描写与热情本身意味着一种抒情
"(注6).这种抒情性在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中是以貌似客观的面目出现的,即通过对客观
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古老的借景抒情手法所抒的不再是个人的感触,而是借自然界的秀
美与崇高来隐喻时代的美好与崇高,传统的艺术技巧也带上了新的意识形态色彩。贺敬
之《桂林山水歌》与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注7)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
这两个作品都成功于对景物的描写与刻画,文体上带有"赋"的特征。《桂林山水歌
》开始对景色的概括描写:"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
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在今天读来,这些诗句还是具有较好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刘白羽也有描写景物的才能,《长江三日》对三峡景物的描写,不论是瞿
塘峡的险峻、巫峡的秀美还是西陵峡的凶恶,都有出色的描绘。正如汉赋浸透了汉帝国
刚建立时的精神气韵一样,这两个作品也显示了对国家政权的膜拜和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