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b*r
1
情人节献礼,介绍一点音乐,给版上单身的小动物们,自由万岁。:)
~~~~~~~~~~~~~~~~~~~~~~~~~~~~~~~
月披在肩上
烛光沁着凉
谁的背影
凝视着窗
把音符串成
风铃
角落里 便闪起
星子的光
丝丝滑滑
弥漫起
咸咸的香
依稀听见
有花
低头不语
在深处
悄悄绽放
下雨的晚上,你可以来听一听肖邦。
忧郁而淡然的眼神,苍白瘦削的脸庞,轻轻蠕动的嘴唇透露着一丝神经质,因病体而日
渐孱弱的身子总是一副拘谨的姿态,让人不敢轻易接近。他也会为女人的热情而羞涩不
安,为最微妙的攻击敏感而受伤害。。。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肖邦。
肖邦是钢琴的诗人,钢琴因为肖邦的音乐而有了诗的语言。肖邦所有的钢琴作品中,不
得不推荐这二十一首夜曲。每一首都是夜的长脚的精灵,梦幻,轻盈,静谧,华美,所
有能够想像出来的温柔的触感都在这里缓缓生发,美得让人不敢正视。曲子里左手变化
万端的和弦有时是踌躇的脚步,有时是沥沥细雨,有时候又是静水深流,还可以是夜海
上漂漾的小舟。右手的旋律却多是浅吟低唱,沉思默想,欲言又停的哀愁,止水微澜般
的娇羞,细腻而扑朔,虚实相生,是肖邦用最简单的笔触勾勒出的最诗意气质。
avatar
b*r
2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的。:)我以前没有认真想过,只是从感性的角度认为音乐和诗是相
通的。现在试着说说,对诗了解的很少,有不少臆测,大家随便指正。
先泛泛的说,音乐和诗的共同点之一大概就是情感的带入性和对思考的引发,同时因为
人们理性和感性特征的不相同,同一段音乐、同一首诗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吧,也就
是被用烂的那句“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音乐和诗歌还都可以激
发人们丰富的想像力。肖邦的钢琴音乐更具有诗意,我笼统的体会就是她们更容易触动
听者,包涵很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感,任何一首拿来,即使感触各不相同,相信很
多人都会为之动容。
当然,夜曲是抒情诗,浪漫抒情不是肖邦的全部。他写过很多首波兰民间舞蹈气质的“
玛祖卡”和“波兰舞曲”,热情活泼,像民风淳朴的民谣。他写过四首结构庞大的“叙
事曲”,其中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是肖邦波兰遭到入侵、流亡法国期间创作的,
那几乎就是一部史诗,音乐起伏跌宕、辽阔深沉,充满悲壮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质,这
一首在所有肖邦作品中是我的最爱,断断续续练了快一年了还没有练出来呢,呵呵。
award提到的《革命练习曲》,我也很喜欢,那里你会看到一个
avatar
b*r
3
上回书,说到古典音乐中的和声,再补充两句。单说钢琴里的和弦之美,在贝多芬和肖
邦的作品都是非常出神入化的,一连串的和弦音阶,一个一个慢练过去,体会声音之间
的不断由内生而递进的流动性,那感觉真的就是一个词,“和谐”,harmony,可惜了
这样一个美好的词汇现在被无聊地滥用。和弦是不是也有点像古诗词里的对仗呢?两个
对称的句子,互为独立又相互依存,总是给人以更协和的美感和音乐感。
award提到的和弦之间的度数问题也很有意思,两个音之间的距离的不同体现着不一样
的和谐关系,也给听者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我没有研究过这些,大致的体会是纯三度
和纯五度的和弦最为和谐,而增减三度更富有张力和收缩感,增减五度则是不和谐的。
这一点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点类似,恰到好处的距离与共鸣容易引起彼此的欣赏,
而如果差异是针锋相对的或者八竿子打不着的,也就谈不上距离产生美了吧,呵呵。
第三,正如诗歌讲究平仄韵律, 作曲是必须遵从调式的,也就是一支旋律里,高低不
同的音要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来组织,成为稳定的体系。前一阵子偷学秋菱老师的文章
,对这一段话很有体会,“平仄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他们能表达不同的 感
avatar
b*r
4
肖邦的钢琴作品,除了在旋律的构筑、和弦的运用、调式的转换、表情的标注方面都是
天才的,他的作品也有独特的地方。一是自由节奏,rubato,往往是当旋律在一个高音
刚刚站稳,立刻顺着楼梯一样的音阶跌跌撞撞地滚落,不要求节奏,那种撩拨,实在让
人怅然不已。另一个属于肖邦特点的是他作品中的装饰音,这个倒类似古诗词中的衬字
、虚字,轻轻一两个装饰音,有时候却好似少女未言先笑,妩媚全出,怎能不心神荡漾
!还有就是踏板,肖邦曲子中踏板的使用很多,但并不是滥用。踏板的使用有些类似唱
歌的时候加了“回声”之类的功能,轻盈的旋律更空灵梦幻,沉重的旋律更壮阔深沉,
也许这样的渲染,也增强了音乐的诗意或者说倾诉感。
到了这会儿,又想推翻自己的所谓论证了。事实上,艺术大概是不能全靠刻意的技巧的
,真正是作家或者作曲家的气质和天分,融进作品,成就了不同的风格,古典主义,浪
漫主义,印象主义,民族主义。没有火一样想像力,没有纤细的情感,没有深沉的内心
体验,什么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之所以会与肖邦的某些音乐产生共鸣,是因为内心
的某一个部份有类似的气质吧。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会不约而同地说,听音乐是在听自己
,就像一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