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文海电影俱乐部】说说电影的剪辑
avatar
【文海电影俱乐部】说说电影的剪辑# Literature - 文海拾贝
j*n
1
我主持,别我前脚没出门,你们就吵,好不容易消停。约架,找人,叫上苹果,我看小
yu能陪你们玩几把。约,赶紧约。
avatar
s*a
2
现在看电影一般都把剪辑认为理所当然了,是呀,电影肯定需要剪辑。但是,为什么电
影需要剪辑?
剪辑,实际上预设了电影拍摄后有比需要多的映像,需要把一部分去掉。一个想法,剪
辑是把拍摄得坏的部分去掉。问题马上接着来了,什么是拍摄得坏的部分,相对应的就
是,什么是拍得好的部分?到底什么是好坏的标准?
这篇灌水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标准系统,也就是主流电影的系统:传统好莱坞剪辑
。这个传统是从20世纪初开始,到Griffith得到一次大发展,最后经过Hitchcock等人
的努力到40年代基本定型下来。这个传统在发展中也谨慎地吸收了一些东西,比如俄国
蒙太奇手法。当然这个传统在发展期间和后来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这是后话。不过,
这个剪辑传统仍然是目前主流电影里面用得最多的,不限于好莱坞。(目前还没有一部
详细的电影剪辑史,这个工作既需要对剪辑技术深刻的理解,又需要有对整个电影工业
发展的认识,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项目。另外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剪辑师在业界地位比较低
,被斥之为纯技术工匠,不太受重视。)
对于传统好莱坞电影来说,剪辑,与其说是把坏的部分去掉,不如说是把拍摄的断断续
续的胶片连起来(在这个
avatar
b*m
3
掐架掐架,牌桌上见分晓~哈哈~
牌桌下吵吵就算了,牌桌上相见一笑泯恩仇,刀光剑影不上和气哈~
avatar
s*e
4
报告,偶是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看完的
好莱坞电影真符合消费观念,叫人不用思考
再看其他电影,有时就不知道该往那个地方注意,太发散
但这种两人对话的方式用得太多,以至哪部电影电视都少不了,有时就觉得转得头晕眼花
avatar
g*g
5
反应很快啊,想看表演是要买票滴
avatar
a*d
6
really funny and helpful, thanks :-)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看电影一般都把剪辑认为理所当然了,是呀,电影肯定需要剪辑。但是,为什么电
: 影需要剪辑?
: 剪辑,实际上预设了电影拍摄后有比需要多的映像,需要把一部分去掉。一个想法,剪
: 辑是把拍摄得坏的部分去掉。问题马上接着来了,什么是拍摄得坏的部分,相对应的就
: 是,什么是拍得好的部分?到底什么是好坏的标准?
: 这篇灌水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标准系统,也就是主流电影的系统:传统好莱坞剪辑
: 。这个传统是从20世纪初开始,到Griffith得到一次大发展,最后经过Hitchcock等人
: 的努力到40年代基本定型下来。这个传统在发展中也谨慎地吸收了一些东西,比如俄国
: 蒙太奇手法。当然这个传统在发展期间和后来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这是后话。不过,
: 这个剪辑传统仍然是目前主流电影里面用得最多的,不限于好莱坞。(目前还没有一部

avatar
b*m
7
包子?

【在 g****g 的大作中提到】
: 反应很快啊,想看表演是要买票滴
avatar
s*e
8
其实我觉得早期好莱坞电影几乎都发掘出大多数现在的拍摄剪辑技巧,受技术条件限制的
除外。
比如公民凯恩,我看就是放在现在也没几部比得上它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看电影一般都把剪辑认为理所当然了,是呀,电影肯定需要剪辑。但是,为什么电
: 影需要剪辑?
: 剪辑,实际上预设了电影拍摄后有比需要多的映像,需要把一部分去掉。一个想法,剪
: 辑是把拍摄得坏的部分去掉。问题马上接着来了,什么是拍摄得坏的部分,相对应的就
: 是,什么是拍得好的部分?到底什么是好坏的标准?
: 这篇灌水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标准系统,也就是主流电影的系统:传统好莱坞剪辑
: 。这个传统是从20世纪初开始,到Griffith得到一次大发展,最后经过Hitchcock等人
: 的努力到40年代基本定型下来。这个传统在发展中也谨慎地吸收了一些东西,比如俄国
: 蒙太奇手法。当然这个传统在发展期间和后来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这是后话。不过,
: 这个剪辑传统仍然是目前主流电影里面用得最多的,不限于好莱坞。(目前还没有一部

avatar
s*a
9
转得头晕很多就是剪得不好,尤其是电视剧。
一般我们看屏幕,我们眼睛的注意力往往被自然吸引到屏幕上运动的部分。好莱坞片子
虽然动作片多,但是往往同时间在屏幕上只有一个主要运动,观众的视觉导向很清楚。
这和比如tati的片子playtime,经常屏幕上同时有若干个平行运动,的确是很不同。但
这些都取决于片子的目的是什么。好莱坞主要是讲故事,镜头安排最迫切的想法是,这
能不能推进故事?如果影片想的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向观众传达情绪,让观众产生概
念什么的,镜头的要求就不同。
所以俺觉得很多非好莱坞片更应该去电影院大屏幕看,而且需要多看几次。很多人觉得
电影就是娱乐,这样看太累,这符合大多数人对娱乐的理解,但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娱乐,对同一个人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娱乐。娱乐就是消费意义,意义的接受来自于
对意义的准备。
其实倒没有贬低好莱坞的意思。俺很爱看好莱坞片子,学到的东西太多。不过不同的想
法需要不同的技术条件来完成而已。

眼花

【在 s*******e 的大作中提到】
: 报告,偶是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看完的
: 好莱坞电影真符合消费观念,叫人不用思考
: 再看其他电影,有时就不知道该往那个地方注意,太发散
: 但这种两人对话的方式用得太多,以至哪部电影电视都少不了,有时就觉得转得头晕眼花

avatar
s*e
10
恩,明白。
超羡慕在电影院看大银幕的非好莱坞电影的人,去年上海电影节各大影院搞的bergman
作品展播也错过了……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转得头晕很多就是剪得不好,尤其是电视剧。
: 一般我们看屏幕,我们眼睛的注意力往往被自然吸引到屏幕上运动的部分。好莱坞片子
: 虽然动作片多,但是往往同时间在屏幕上只有一个主要运动,观众的视觉导向很清楚。
: 这和比如tati的片子playtime,经常屏幕上同时有若干个平行运动,的确是很不同。但
: 这些都取决于片子的目的是什么。好莱坞主要是讲故事,镜头安排最迫切的想法是,这
: 能不能推进故事?如果影片想的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向观众传达情绪,让观众产生概
: 念什么的,镜头的要求就不同。
: 所以俺觉得很多非好莱坞片更应该去电影院大屏幕看,而且需要多看几次。很多人觉得
: 电影就是娱乐,这样看太累,这符合大多数人对娱乐的理解,但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 娱乐,对同一个人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娱乐。娱乐就是消费意义,意义的接受来自于

avatar
M*m
11
Wow! I will take a back seat and read slowly... Good job. :)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看电影一般都把剪辑认为理所当然了,是呀,电影肯定需要剪辑。但是,为什么电
: 影需要剪辑?
: 剪辑,实际上预设了电影拍摄后有比需要多的映像,需要把一部分去掉。一个想法,剪
: 辑是把拍摄得坏的部分去掉。问题马上接着来了,什么是拍摄得坏的部分,相对应的就
: 是,什么是拍得好的部分?到底什么是好坏的标准?
: 这篇灌水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标准系统,也就是主流电影的系统:传统好莱坞剪辑
: 。这个传统是从20世纪初开始,到Griffith得到一次大发展,最后经过Hitchcock等人
: 的努力到40年代基本定型下来。这个传统在发展中也谨慎地吸收了一些东西,比如俄国
: 蒙太奇手法。当然这个传统在发展期间和后来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这是后话。不过,
: 这个剪辑传统仍然是目前主流电影里面用得最多的,不限于好莱坞。(目前还没有一部

avatar
c*n
12
好文~~~!
另外,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不同的剪辑手法可以造就完全不同的故事
美国大学的电影剪辑课经常会用到的一个例子
是三个剪辑师对同一段原始素材的不同剪辑处理
因为镜头的连续性保持得很好
每一个版本都flows well,看不出瑕疵
作为单独一个作品而言
没有哪个更好哪个更不好之说
只能看个人喜好了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看电影一般都把剪辑认为理所当然了,是呀,电影肯定需要剪辑。但是,为什么电
: 影需要剪辑?
: 剪辑,实际上预设了电影拍摄后有比需要多的映像,需要把一部分去掉。一个想法,剪
: 辑是把拍摄得坏的部分去掉。问题马上接着来了,什么是拍摄得坏的部分,相对应的就
: 是,什么是拍得好的部分?到底什么是好坏的标准?
: 这篇灌水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标准系统,也就是主流电影的系统:传统好莱坞剪辑
: 。这个传统是从20世纪初开始,到Griffith得到一次大发展,最后经过Hitchcock等人
: 的努力到40年代基本定型下来。这个传统在发展中也谨慎地吸收了一些东西,比如俄国
: 蒙太奇手法。当然这个传统在发展期间和后来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这是后话。不过,
: 这个剪辑传统仍然是目前主流电影里面用得最多的,不限于好莱坞。(目前还没有一部

avatar
a*e
13
哇,介绍得非常详细,真是好文!
avatar
a*e
14
贬低好莱坞的一般都是国内眼高手低的艺术片小导演们,要么是真牛的,走巴赞路线的
大导演们。我有一本讲剪辑跟镜头调度的书,到现在还没读完,实在是细到极致,连人
物的走位都有详细规范,正面人物左出,反面右出,还有一个frame里不同的切线,视
角安排,层次划分…… 真是一门学问!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转得头晕很多就是剪得不好,尤其是电视剧。
: 一般我们看屏幕,我们眼睛的注意力往往被自然吸引到屏幕上运动的部分。好莱坞片子
: 虽然动作片多,但是往往同时间在屏幕上只有一个主要运动,观众的视觉导向很清楚。
: 这和比如tati的片子playtime,经常屏幕上同时有若干个平行运动,的确是很不同。但
: 这些都取决于片子的目的是什么。好莱坞主要是讲故事,镜头安排最迫切的想法是,这
: 能不能推进故事?如果影片想的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向观众传达情绪,让观众产生概
: 念什么的,镜头的要求就不同。
: 所以俺觉得很多非好莱坞片更应该去电影院大屏幕看,而且需要多看几次。很多人觉得
: 电影就是娱乐,这样看太累,这符合大多数人对娱乐的理解,但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 娱乐,对同一个人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娱乐。娱乐就是消费意义,意义的接受来自于

avatar
a*e
15
我来猜一下最后问题的答案:突然换位后谈话的节奏与紧张度一下子上升了,出现这么
突兀的一个镜头,如果不是因为缺乏其他镜头不得已为之,那就是有意争取观众注意力?
sasa下回讲讲日本电影的剪辑吧,尤其小津?
avatar
s*a
16
我看剪辑师写的东西,都说没有两个剪辑师剪出来的东西会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导演越懂剪辑,拍的胶片越少越精确,剪辑的变化越少。比如传说中john
ford就是拍的胶片极少,他都不用给剪辑师说,就肯定知道哪些镜头一定会在片子里面
。但是也经常有导演拍的胶片不够,让剪辑师抓狂。
一个场面很难判断哪个版本剪得好,但是从影片整体来看,会有一个判断,主要标准是
表达和节奏。

【在 c******n 的大作中提到】
: 好文~~~!
: 另外,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 不同的剪辑手法可以造就完全不同的故事
: 美国大学的电影剪辑课经常会用到的一个例子
: 是三个剪辑师对同一段原始素材的不同剪辑处理
: 因为镜头的连续性保持得很好
: 每一个版本都flows well,看不出瑕疵
: 作为单独一个作品而言
: 没有哪个更好哪个更不好之说
: 只能看个人喜好了

avatar
s*a
17
还好电影有一个传统依靠,就是戏剧。戏剧舞台调度可以更加复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一旦在舞台上,虽然观众的主要视线会集中在说话的人身上,但是不像电影,观众的视
线是不能控制的,整个舞台都是暴露在视线中的。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贬低好莱坞的一般都是国内眼高手低的艺术片小导演们,要么是真牛的,走巴赞路线的
: 大导演们。我有一本讲剪辑跟镜头调度的书,到现在还没读完,实在是细到极致,连人
: 物的走位都有详细规范,正面人物左出,反面右出,还有一个frame里不同的切线,视
: 角安排,层次划分…… 真是一门学问!

avatar
a*d
18
赫赫,给你这么一说,想起京剧来了:-)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贬低好莱坞的一般都是国内眼高手低的艺术片小导演们,要么是真牛的,走巴赞路线的
: 大导演们。我有一本讲剪辑跟镜头调度的书,到现在还没读完,实在是细到极致,连人
: 物的走位都有详细规范,正面人物左出,反面右出,还有一个frame里不同的切线,视
: 角安排,层次划分…… 真是一门学问!

avatar
s*a
19
小柯你给我出难题 ;-) 如果你喜欢小津,你就应该写写呀。我对小津有偏见,唉。其
实看看剪辑怎么制造恐怖,喜悦,绝望什么的,都有意思。你不是喜欢恐怖片吗?
关于换位置谈话这个镜头,没有什么正确答案的,不过我们可以来揣摩导演剪辑的意图
,和看这种意图是否达到(如果能找到剪辑师自己献身说法意图是什么,当然更好。但
是观众永远可以问到底效果有没有达到,对吧?)。我的理解是,这是剪辑师尝试用镜
头来表达两个人物的角色转换:记者pacino本应是发问的人,crowe应该是回答的人,
但是在2:36左右这个冲突里面,位置调换过来,crowe甚至质疑记者有什么资格来讲他
的故事,而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记者问受访者有什么资格受访。有意思的是,pacino说
完,I was out there giving my word and backing it up with action之后,镜头左
右关系又回到了开始的时候。这里导演的意图应该是,pacino把crowe说服了,回到了
正常的角色关系。
但是我觉得这个尝试很勉强。pacino的台词比较空洞,很难让人信服他这样就说服了
crowe。这是希望靠镜头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来猜一下最后问题的答案:突然换位后谈话的节奏与紧张度一下子上升了,出现这么
: 突兀的一个镜头,如果不是因为缺乏其他镜头不得已为之,那就是有意争取观众注意力?
: sasa下回讲讲日本电影的剪辑吧,尤其小津?

avatar
s*a
20
你给讲讲京剧的舞台调度?我是很有兴趣的。

【在 a***d 的大作中提到】
: 赫赫,给你这么一说,想起京剧来了:-)
avatar
a*e
21
黄小邪在芝加哥的论文就是做昆曲的。这两年昆曲在国内有大热的趋势。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你给讲讲京剧的舞台调度?我是很有兴趣的。
avatar
a*e
22
我其实倾向于巴赞派——长镜头靠构图+演员表演来表达情感,对剪辑也是最近才开始
看点书。提到小津是因为觉得日本电影的路数和欧美很不一样,你文章中提到的多种方
法体系在日本电影中似乎都有相应的alternative套路,比如小津就不善用shoulder
shot,倒是仰角多,出来效果就很不一样。要是研究剪辑的,比较一下东西差异估计也
是个有意思的课题。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柯你给我出难题 ;-) 如果你喜欢小津,你就应该写写呀。我对小津有偏见,唉。其
: 实看看剪辑怎么制造恐怖,喜悦,绝望什么的,都有意思。你不是喜欢恐怖片吗?
: 关于换位置谈话这个镜头,没有什么正确答案的,不过我们可以来揣摩导演剪辑的意图
: ,和看这种意图是否达到(如果能找到剪辑师自己献身说法意图是什么,当然更好。但
: 是观众永远可以问到底效果有没有达到,对吧?)。我的理解是,这是剪辑师尝试用镜
: 头来表达两个人物的角色转换:记者pacino本应是发问的人,crowe应该是回答的人,
: 但是在2:36左右这个冲突里面,位置调换过来,crowe甚至质疑记者有什么资格来讲他
: 的故事,而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记者问受访者有什么资格受访。有意思的是,pacino说
: 完,I was out there giving my word and backing it up with action之后,镜头左
: 右关系又回到了开始的时候。这里导演的意图应该是,pacino把crowe说服了,回到了

avatar
s*a
23
我还记得多年前是你推荐黄小邪的博客和文章。后来俺也时常去转转。
不过她的博客里面花哨的东西多,思考的成分少。这算不上批评吧,毕竟,在博客上面
少花点时间好。完了,俺成了八卦专业户了。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黄小邪在芝加哥的论文就是做昆曲的。这两年昆曲在国内有大热的趋势。
avatar
r*e
24
真是深入浅出:)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看电影一般都把剪辑认为理所当然了,是呀,电影肯定需要剪辑。但是,为什么电
: 影需要剪辑?
: 剪辑,实际上预设了电影拍摄后有比需要多的映像,需要把一部分去掉。一个想法,剪
: 辑是把拍摄得坏的部分去掉。问题马上接着来了,什么是拍摄得坏的部分,相对应的就
: 是,什么是拍得好的部分?到底什么是好坏的标准?
: 这篇灌水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标准系统,也就是主流电影的系统:传统好莱坞剪辑
: 。这个传统是从20世纪初开始,到Griffith得到一次大发展,最后经过Hitchcock等人
: 的努力到40年代基本定型下来。这个传统在发展中也谨慎地吸收了一些东西,比如俄国
: 蒙太奇手法。当然这个传统在发展期间和后来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这是后话。不过,
: 这个剪辑传统仍然是目前主流电影里面用得最多的,不限于好莱坞。(目前还没有一部

avatar
s*a
25
你说你属于巴赞派,我想了想,你这个反乌托邦,当然应该属于巴赞派呀。:-)
不过你也要警惕哟,其实很多realists是最浪漫和理想主义的,这个从realists的老祖
宗修昔底德开始就是这样。
关于剪辑在电影中的作用,当然又是一桩历史公案。我倾向于认为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
的手段,如果拍公路汽车追踪,没有剪辑来调整节奏,是不可能的。
小津的视角是从坐在榻榻米的人眼位置仰视的。你说的这个有意思,本来我在文章里面
想讨论的,但是我觉得太啰嗦了。就是好莱坞对话并不是自然的,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
对话能让听者坐到对话者的肩膀上,这不是我们现实体验对话的方式,所以有评论家说
这是上帝的视角。相对来说,小津的拍摄对话方式,是更现实的办法,观众就像坐在面
对对话者的榻榻米上面倾听一样。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其实倾向于巴赞派——长镜头靠构图+演员表演来表达情感,对剪辑也是最近才开始
: 看点书。提到小津是因为觉得日本电影的路数和欧美很不一样,你文章中提到的多种方
: 法体系在日本电影中似乎都有相应的alternative套路,比如小津就不善用shoulder
: shot,倒是仰角多,出来效果就很不一样。要是研究剪辑的,比较一下东西差异估计也
: 是个有意思的课题。

avatar
s*x
26
大有收获,你说的这些我以前不懂,以后注意一下。我实在喜欢用大营幕看各种效果。
个人认为在网上用电脑看在线电影实在是对电影的亵渎,所以家里自备projector在家
的大白墙上放映电影,再配上好的音箱,很有影院效果,呵呵。
avatar
x*u
27
自己买的?

【在 s******x 的大作中提到】
: 大有收获,你说的这些我以前不懂,以后注意一下。我实在喜欢用大营幕看各种效果。
: 个人认为在网上用电脑看在线电影实在是对电影的亵渎,所以家里自备projector在家
: 的大白墙上放映电影,再配上好的音箱,很有影院效果,呵呵。

avatar
s*x
28
当然了,打折的时候很便宜。猪兄也喜欢看电影?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自己买的?
avatar
x*u
29
呵呵,俺就是看个热闹。

【在 s******x 的大作中提到】
: 当然了,打折的时候很便宜。猪兄也喜欢看电影?
avatar
s*x
30
彼此彼此,俺就是对热闹的效果要求高了一点点,俺们都在远处阁楼上看热闹,只是我
多拿了一个望远镜

【在 x*****u 的大作中提到】
: 呵呵,俺就是看个热闹。
avatar
a*e
31
库布里克这个完美主义者就对他的电影该如何欣赏睚眦必争,他对放映时屏幕的比例斤
斤计较,不安他的要求(一般来说是4:3)会被yelled at。他那部伟大的《2001太空
之旅》就是“体验电影”,尤其那段长达十分钟的黑洞镜头,不在大屏幕前根本体会不
到那种光影轰炸的妙处。

【在 s******x 的大作中提到】
: 大有收获,你说的这些我以前不懂,以后注意一下。我实在喜欢用大营幕看各种效果。
: 个人认为在网上用电脑看在线电影实在是对电影的亵渎,所以家里自备projector在家
: 的大白墙上放映电影,再配上好的音箱,很有影院效果,呵呵。

avatar
s*x
32
说的及是,小科推荐几部尤其需要大营幕可以看出效果的电影吧?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库布里克这个完美主义者就对他的电影该如何欣赏睚眦必争,他对放映时屏幕的比例斤
: 斤计较,不安他的要求(一般来说是4:3)会被yelled at。他那部伟大的《2001太空
: 之旅》就是“体验电影”,尤其那段长达十分钟的黑洞镜头,不在大屏幕前根本体会不
: 到那种光影轰炸的妙处。

avatar
s*t
33
an absolutely refreshing post! :)
avatar
a*e
34
我一般是看好莱坞大制作的特效动作片绝对去影院,比如近期的Terminator 4,还有就
要上映的变形金刚II之类;还有就是以摄影取胜的一些导演,比如Carlos Sorin, 阿莫
多瓦,托纳多雷;再有就是Film Noir风格的,我觉得一定要看大屏幕听影院效果才有
感觉。
当然对于你全心喜爱的导演,比如对我那就是库布里克,什么片子都必须要有机会去影
院看过才算完满。:)

【在 s******x 的大作中提到】
: 说的及是,小科推荐几部尤其需要大营幕可以看出效果的电影吧?
avatar
a*e
35
当时巴黎的新浪潮是挺反苏联那套蒙太奇政治片的,赫赫。对了,Andrew Niccol据说
将执笔《美丽新世界》的剧本,计划2011上映,我太期待了。
国内这一阵子好像日本电影比较热,尤其《入殓师》得了最佳外语片之后,貌似出了基
本有关小津的书。我其实也不太感冒小津的,但是觉得要了解日本电影貌似不爬过这座
山不行啊。
Sasa有没有看过敕史河源宏的《砂之女》?有空讲讲这一部电影的剪辑?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你属于巴赞派,我想了想,你这个反乌托邦,当然应该属于巴赞派呀。:-)
: 不过你也要警惕哟,其实很多realists是最浪漫和理想主义的,这个从realists的老祖
: 宗修昔底德开始就是这样。
: 关于剪辑在电影中的作用,当然又是一桩历史公案。我倾向于认为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
: 的手段,如果拍公路汽车追踪,没有剪辑来调整节奏,是不可能的。
: 小津的视角是从坐在榻榻米的人眼位置仰视的。你说的这个有意思,本来我在文章里面
: 想讨论的,但是我觉得太啰嗦了。就是好莱坞对话并不是自然的,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
: 对话能让听者坐到对话者的肩膀上,这不是我们现实体验对话的方式,所以有评论家说
: 这是上帝的视角。相对来说,小津的拍摄对话方式,是更现实的办法,观众就像坐在面
: 对对话者的榻榻米上面倾听一样。

avatar
m*k
36
make sense
spt
avatar
a*d
37

把这篇文章给淹掉了,顶一下。
电影剪辑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其实每个人看电影都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得到剪辑的效果
。sasa 在文里也提出了好些有意思的话题,什么是拍摄得坏的部分,什么是拍得好的部
分?到底什么是好坏的标准?大家是不是还记得那些电影里有明显的对断裂时空进行的
剪辑呢?视觉暂留和大脑的推理能力组合在一起,会产生多少有趣的效果?等等等等。
大家尽情发挥吧。:-)
部分,相对应的就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看电影一般都把剪辑认为理所当然了,是呀,电影肯定需要剪辑。但是,为什么电
: 影需要剪辑?
: 剪辑,实际上预设了电影拍摄后有比需要多的映像,需要把一部分去掉。一个想法,剪
: 辑是把拍摄得坏的部分去掉。问题马上接着来了,什么是拍摄得坏的部分,相对应的就
: 是,什么是拍得好的部分?到底什么是好坏的标准?
: 这篇灌水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标准系统,也就是主流电影的系统:传统好莱坞剪辑
: 。这个传统是从20世纪初开始,到Griffith得到一次大发展,最后经过Hitchcock等人
: 的努力到40年代基本定型下来。这个传统在发展中也谨慎地吸收了一些东西,比如俄国
: 蒙太奇手法。当然这个传统在发展期间和后来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这是后话。不过,
: 这个剪辑传统仍然是目前主流电影里面用得最多的,不限于好莱坞。(目前还没有一部

avatar
s*t
38
学习学习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现在看电影一般都把剪辑认为理所当然了,是呀,电影肯定需要剪辑。但是,为什么电
: 影需要剪辑?
: 剪辑,实际上预设了电影拍摄后有比需要多的映像,需要把一部分去掉。一个想法,剪
: 辑是把拍摄得坏的部分去掉。问题马上接着来了,什么是拍摄得坏的部分,相对应的就
: 是,什么是拍得好的部分?到底什么是好坏的标准?
: 这篇灌水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个标准系统,也就是主流电影的系统:传统好莱坞剪辑
: 。这个传统是从20世纪初开始,到Griffith得到一次大发展,最后经过Hitchcock等人
: 的努力到40年代基本定型下来。这个传统在发展中也谨慎地吸收了一些东西,比如俄国
: 蒙太奇手法。当然这个传统在发展期间和后来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这是后话。不过,
: 这个剪辑传统仍然是目前主流电影里面用得最多的,不限于好莱坞。(目前还没有一部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