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写下种草的经验教训# Living
B*s
1 楼
很多专家、家长,都不主张小孩看太多电视:其一是保护视力;其二是拒绝过早影响孩
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特别是那些动画片里,时不时充斥着谎言、暴力、爱情
甚至不良内容。
有道理,认同!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电视、电脑、手机无处不在,你防得住
吗?
问题一:为何要防?
坦率的说,我对孩子看动画片也是深恶痛绝的,特别是央视拍的《大头儿子与
小头爸爸》,几乎每集一个坏习惯,调皮捣蛋、撒谎逃学、无视规则、使小性子……一
个三四岁的孩子,看这样的动画片,确实对他的三观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记得去年盛夏,傍晚散步,女儿想吃冰激凌,因顾忌到她肠胃不好,妈妈委婉
的拒绝了。没想到女儿脱口而出:妈妈真小气!惊喜女儿词语丰富的同时,也惊诧于她
对妈妈的评价,思考良久也没找到这句话的出处。当我们已经忘记这句话时,某天陪女
儿看动画片,突然听到大头儿子也这样评价她妈妈时,终于恍然大悟。
震惊!因为很多专家学者甚至宝爸宝妈,对这部动画片给予了极好的评价,为
什么到了我女儿这里,就变味了呢?紧急百度,发现质疑《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的父
母,早已充斥网络,甚至有家长发誓不再让孩子看此动画片。
问题二:该如何防?
是以偏概全?矫枉过正吗?还是两者皆有?
对于一刀切,我从来持反对态度,这是我们相关职能部门才喜欢干的事儿,为
的是杜绝麻烦!可教育孩子,父母绝对不能嫌麻烦!
出了问题,我们需要找到症结。这部动画片各大电视台轮播,肯定有可取之处
。为什么别的孩子学到了有益的东西而自己孩子跑偏了呢,我静静的陪女儿看了N集,
得出结论:此动画片,最好需大人陪看。
孩子的思维单纯,《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放大了坏习惯的“趣”,却浓缩了
纠正教育的“理”,导致孩子很容易进入“坏”的角色,模仿学习并实践,最终让家长
痛恨甚至发誓远离。如此,作为大人,实际上也进入了“坏”的程序,没有耐心陪孩子
互动、嫌麻烦不给孩子讲道理,其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与《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异曲
同工。学坏一分钟,学好须十年!因此,建议大人们,在陪孩子看这样的动画片时,多
一些陪伴,多一些讲解,把大头儿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可爱”,当成负面教材及时传递
给孩子,有意识的放大每一集后面的“理”,有纠正,不跑偏!
问题三:可否不防?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防!为什么?孩子的探索求知欲望,严防死守只会适得
其反。
暑假,一部《黑猫警长》的动画片电影强势来袭,勾起了许多人的温馨回忆,
于我,却只是苦笑。小时候到镇上读书,当身边的孩子聚在一起唾沫横飞聊这部动画片
时,我却只能孤独的游离在外,因为我直到初中读完,家里也没看到电视的影子,哪怕
是一台黑白的。因而,当别的孩子能用电视里看到的一切写入作文时,我的作文里,还
在用一双布满补丁的黄胶鞋丈量贫瘠的大山,或是放牛放羊、或是帮父母劳作……新知
识的匮乏,让我的作文上不了台面苍白空洞,即使偶尔上了老师的讲台当范文,我也没
有勇气大声念出来!
若干年后,我们一家人都远离大山,大城市里安家置业完成了我爸妈的心愿。
还记得,我大哥的孩子五岁时来我家作客,看电视时居然能认识很多字,这些字幼儿园
里不曾教过,他们也没有。大哥说,这都是看电视时学的。今年,这小子今年已经考入
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学校。
所以,无论是《黑猫警长》、《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熊出没》、《海绵
宝宝》等动画片,还是其他孩子喜欢看且能一知半解的电视节目,都能让孩子的求知欲
望得到满足,拓宽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新知……
问题四:沉溺咋办?
许多家长,愿意给孩子多讲故事或让孩子多看书,双手双脚赞同。但我想说,
对于小孩,直白的画面肯定比枯燥的文字更能让孩子易于接受。若到了初高中时期,另
当别论。
可家长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小孩的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确实容易走入另一个
极端:沉溺!那么,我想说,选择与引导就是关键。
首先,我说不设防,并非一味放纵。德智体美劳(现在很少讲“劳”了),就
是要让孩子各方面均衡发展,所以需要时间上的主动控制。规则的建立,才是孩子自我
约束的基石,适当的强迫有益于孩子重视、遵守规则;
其次,我说不设防,也非任其自然。电视、电脑、手机,各种节目与资讯精彩
纷呈,每个年龄段,都需要家长全程介入,像选书一样为孩子选节目至关重要。孩子的
成长,离不开引导;
再次,我说不设防,不是放任不管。如我前面所说,每一档节目,呈现在观众
面前肯定有其可取之处,多一点耐心陪同并为孩子讲解,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
所以,多看电视毁三观不是电视节目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在选择
、引导、教育时出了偏差,堵不如疏。当然,不要忽略保护视力!
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特别是那些动画片里,时不时充斥着谎言、暴力、爱情
甚至不良内容。
有道理,认同!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电视、电脑、手机无处不在,你防得住
吗?
问题一:为何要防?
坦率的说,我对孩子看动画片也是深恶痛绝的,特别是央视拍的《大头儿子与
小头爸爸》,几乎每集一个坏习惯,调皮捣蛋、撒谎逃学、无视规则、使小性子……一
个三四岁的孩子,看这样的动画片,确实对他的三观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记得去年盛夏,傍晚散步,女儿想吃冰激凌,因顾忌到她肠胃不好,妈妈委婉
的拒绝了。没想到女儿脱口而出:妈妈真小气!惊喜女儿词语丰富的同时,也惊诧于她
对妈妈的评价,思考良久也没找到这句话的出处。当我们已经忘记这句话时,某天陪女
儿看动画片,突然听到大头儿子也这样评价她妈妈时,终于恍然大悟。
震惊!因为很多专家学者甚至宝爸宝妈,对这部动画片给予了极好的评价,为
什么到了我女儿这里,就变味了呢?紧急百度,发现质疑《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的父
母,早已充斥网络,甚至有家长发誓不再让孩子看此动画片。
问题二:该如何防?
是以偏概全?矫枉过正吗?还是两者皆有?
对于一刀切,我从来持反对态度,这是我们相关职能部门才喜欢干的事儿,为
的是杜绝麻烦!可教育孩子,父母绝对不能嫌麻烦!
出了问题,我们需要找到症结。这部动画片各大电视台轮播,肯定有可取之处
。为什么别的孩子学到了有益的东西而自己孩子跑偏了呢,我静静的陪女儿看了N集,
得出结论:此动画片,最好需大人陪看。
孩子的思维单纯,《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放大了坏习惯的“趣”,却浓缩了
纠正教育的“理”,导致孩子很容易进入“坏”的角色,模仿学习并实践,最终让家长
痛恨甚至发誓远离。如此,作为大人,实际上也进入了“坏”的程序,没有耐心陪孩子
互动、嫌麻烦不给孩子讲道理,其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与《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异曲
同工。学坏一分钟,学好须十年!因此,建议大人们,在陪孩子看这样的动画片时,多
一些陪伴,多一些讲解,把大头儿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可爱”,当成负面教材及时传递
给孩子,有意识的放大每一集后面的“理”,有纠正,不跑偏!
问题三:可否不防?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防!为什么?孩子的探索求知欲望,严防死守只会适得
其反。
暑假,一部《黑猫警长》的动画片电影强势来袭,勾起了许多人的温馨回忆,
于我,却只是苦笑。小时候到镇上读书,当身边的孩子聚在一起唾沫横飞聊这部动画片
时,我却只能孤独的游离在外,因为我直到初中读完,家里也没看到电视的影子,哪怕
是一台黑白的。因而,当别的孩子能用电视里看到的一切写入作文时,我的作文里,还
在用一双布满补丁的黄胶鞋丈量贫瘠的大山,或是放牛放羊、或是帮父母劳作……新知
识的匮乏,让我的作文上不了台面苍白空洞,即使偶尔上了老师的讲台当范文,我也没
有勇气大声念出来!
若干年后,我们一家人都远离大山,大城市里安家置业完成了我爸妈的心愿。
还记得,我大哥的孩子五岁时来我家作客,看电视时居然能认识很多字,这些字幼儿园
里不曾教过,他们也没有。大哥说,这都是看电视时学的。今年,这小子今年已经考入
了全市最好的高中学校。
所以,无论是《黑猫警长》、《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熊出没》、《海绵
宝宝》等动画片,还是其他孩子喜欢看且能一知半解的电视节目,都能让孩子的求知欲
望得到满足,拓宽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新知……
问题四:沉溺咋办?
许多家长,愿意给孩子多讲故事或让孩子多看书,双手双脚赞同。但我想说,
对于小孩,直白的画面肯定比枯燥的文字更能让孩子易于接受。若到了初高中时期,另
当别论。
可家长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小孩的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确实容易走入另一个
极端:沉溺!那么,我想说,选择与引导就是关键。
首先,我说不设防,并非一味放纵。德智体美劳(现在很少讲“劳”了),就
是要让孩子各方面均衡发展,所以需要时间上的主动控制。规则的建立,才是孩子自我
约束的基石,适当的强迫有益于孩子重视、遵守规则;
其次,我说不设防,也非任其自然。电视、电脑、手机,各种节目与资讯精彩
纷呈,每个年龄段,都需要家长全程介入,像选书一样为孩子选节目至关重要。孩子的
成长,离不开引导;
再次,我说不设防,不是放任不管。如我前面所说,每一档节目,呈现在观众
面前肯定有其可取之处,多一点耐心陪同并为孩子讲解,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
所以,多看电视毁三观不是电视节目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在选择
、引导、教育时出了偏差,堵不如疏。当然,不要忽略保护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