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虚伪文化的祖师爷# Midlife - 人到中年
n*e
1 楼
要说中国文化是虚伪的,那是逆子。要说中国文化没有虚伪,那是骗子。
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事件就是孔子问道。这个事件可以看作后来成为万代
宗师的孔子从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手中接过中华文化航船的舵轮。关于这个事件
的细节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黄沙中。但是从流传到现在的两部典籍《道德经》和《论语》
,我们很确切地知道,孔子问道就是中国文化从以老子为代表的关注自然与人的自然属
性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关注社会与人的社会属性转换的一个分水岭。所以孔子理所当然是
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奠基人。中国虚伪文化的祖师爷当然非孔子莫属。
中国文化的虚伪性是有目共睹的。酒文化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美国人喝醉都是自愿的
。中国人喝醉都是被灌醉的。酒本来是五谷精华,琼浆玉液。在中国却被当成了毒药。
嘴里是称兄道弟,心里想的却是怎样把对方灌倒。当年尼罗河科里的年轻医生结婚,新
郎居然被人灌到血压下降直接送进病房抢救。再看看中国官场也好生意场也好,多少人
被酒肉害得面目全非,中国的酒文化已经演变成害人文化。
尼罗河这就以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权威著作《论语》为证,说明为什么中国虚伪文化的
祖师爷非孔子莫属。
《论语》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所谓信就是诚信。“言而有信,雖曰未
學,吾必謂之學矣。”。问题出在“信”是以首先满足仁义礼智为条件。比如孔子曰: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里的直是正直。儿子
隐瞒父亲偷羊符合仁义礼智的要求,所以是正直的。实际上在西方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值得称道的行为。
更要紧的是《论语》提供了一种虚伪文化的范本。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这个段子是说孔子的学生微
生,有人向他借醋,微生自己没有就去邻居借来给人。孔子对微生的评价显然是负面的
:孰謂微生高直?
从正面理解孔子意思,他认为微生没醋就直接说嘛,何必去拐着弯作好人。山东人都很
直率。这样认为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孔子本人在《论语》中的表现可不像一个直率的山东汉子。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个段子中,孔子先
是谎称自己有病。而后又“取瑟而歌,使之闻之。”。意在羞辱一个想见他的人。
《论语》并没有解释孔子对孺悲如此无礼。既然入选,推测在当时的其他文献中应该可
以找到符合仁义礼智缘由。但是下面一个段子更令人费解。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
「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
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
仕矣。」
这段说的阳货想见孔子被拒,就送了孔子猪肉。如此孔子就一定要登门答礼。但是孔子
还是不想看见他,就趁他外出之际回访。没想到在回来的路上遇上了。阳货还给孔子开
示了一番道理,令孔子深受教益。
我们不妨借孔子评论微生借醋的话用在孔子身上:孰謂孔子高直?
两千年前孔子之所为活生生就是中国官场上的政客们今日之所为。最令人不安的是,本
来就是一个虚伪的政客偏偏要装正直,就像薄熙来当众宣称他们家没有一分钱存款,就
像周永康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脑袋验枪。
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事件就是孔子问道。这个事件可以看作后来成为万代
宗师的孔子从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手中接过中华文化航船的舵轮。关于这个事件
的细节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黄沙中。但是从流传到现在的两部典籍《道德经》和《论语》
,我们很确切地知道,孔子问道就是中国文化从以老子为代表的关注自然与人的自然属
性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关注社会与人的社会属性转换的一个分水岭。所以孔子理所当然是
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奠基人。中国虚伪文化的祖师爷当然非孔子莫属。
中国文化的虚伪性是有目共睹的。酒文化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美国人喝醉都是自愿的
。中国人喝醉都是被灌醉的。酒本来是五谷精华,琼浆玉液。在中国却被当成了毒药。
嘴里是称兄道弟,心里想的却是怎样把对方灌倒。当年尼罗河科里的年轻医生结婚,新
郎居然被人灌到血压下降直接送进病房抢救。再看看中国官场也好生意场也好,多少人
被酒肉害得面目全非,中国的酒文化已经演变成害人文化。
尼罗河这就以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权威著作《论语》为证,说明为什么中国虚伪文化的
祖师爷非孔子莫属。
《论语》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所谓信就是诚信。“言而有信,雖曰未
學,吾必謂之學矣。”。问题出在“信”是以首先满足仁义礼智为条件。比如孔子曰:
“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里的直是正直。儿子
隐瞒父亲偷羊符合仁义礼智的要求,所以是正直的。实际上在西方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值得称道的行为。
更要紧的是《论语》提供了一种虚伪文化的范本。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这个段子是说孔子的学生微
生,有人向他借醋,微生自己没有就去邻居借来给人。孔子对微生的评价显然是负面的
:孰謂微生高直?
从正面理解孔子意思,他认为微生没醋就直接说嘛,何必去拐着弯作好人。山东人都很
直率。这样认为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孔子本人在《论语》中的表现可不像一个直率的山东汉子。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个段子中,孔子先
是谎称自己有病。而后又“取瑟而歌,使之闻之。”。意在羞辱一个想见他的人。
《论语》并没有解释孔子对孺悲如此无礼。既然入选,推测在当时的其他文献中应该可
以找到符合仁义礼智缘由。但是下面一个段子更令人费解。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
「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
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
仕矣。」
这段说的阳货想见孔子被拒,就送了孔子猪肉。如此孔子就一定要登门答礼。但是孔子
还是不想看见他,就趁他外出之际回访。没想到在回来的路上遇上了。阳货还给孔子开
示了一番道理,令孔子深受教益。
我们不妨借孔子评论微生借醋的话用在孔子身上:孰謂孔子高直?
两千年前孔子之所为活生生就是中国官场上的政客们今日之所为。最令人不安的是,本
来就是一个虚伪的政客偏偏要装正直,就像薄熙来当众宣称他们家没有一分钱存款,就
像周永康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脑袋验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