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春节# Midlife - 人到中年
D*6
1 楼
看了BBC的中国新年,五味涌陈。不管我承不承认,视频里,一大家人欢乐相聚
,其乐融融的画面,不管是在我们家还是在老公家,已经不可能出现了。
老公他们家从我们结婚开始,兄弟姐妹就从未聚齐过,偶尔和两个姐姐吃个年夜
饭,她们也总是来去匆匆,所谈及的话题,也与乐和无关。哥哥嫂嫂则在大家庭的年夜
饭桌上从未出现过。
我们家,在弟妹们未成年时,也曾有过欢乐齐聚的时候吧?!但是当所有人都成
年后,不管任何时候,相聚总被争吵和哀愁冲的愁云惨淡,母亲一脸哀怨,让人直升“
不如不见”之感。
在美国已经五年了,如果问我,你想见你妈吗?不想,真是不想。不见已经万分
纠结,见了也只是徒增伤悲吧。
前几天和二妹视频,聊了母亲的近况:小弟和媳妇不和,小弟在西安兴平一带没
人知道他在干什么,母亲在秦岭山里的一个小镇上和弟媳一起带快一岁的孙子。据说弟
媳脾气不好,据说她想离婚未果。
除了无语还是无语,如此执着奉献的母亲,说或不说什么,于她的根本处境,没
什么用。我也已经过了她呕心沥血一心为小儿子,而我呕心沥血为了老娘的那个阶段了
——我还想健康的活下去,我还得考虑自己的儿子和未来。
其实所有的成年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所有偏执的单相思,从来都是悲剧而
不会善终,因为太违背人性了。
又和三妹聊天,她说母亲所有的今天的一切,都是源于三十年前去世的父亲,因
为他把母亲“扔在半路上”,母亲才在再婚时选择了继父,才有了游手好闲不成器的小
儿子。这句话当时真是让我气到发抖,中年丧夫的女人多了去了,有些命运其实是自己
一手铸造的,怨不得任何人,何况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父亲;纵使这个父亲,也多少是
母亲当初选择的结果。
纵观母亲的一生,生于新中国刚刚建立,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初
始,略微享受到农村经济大改善的成果时,父亲去世;再婚,拖着五个孩子又再添一个
小六,懒惰成性又毫无体恤的继父让她的生活在税负严重的农村,举步维艰;整个中年
期,母亲都生活在以农养工,农村人口从各方面受到碾压的大时代背景下;到了老年,
小儿子游手好闲挥霍成性,她四处幕钱举债供养,包括借高利贷。
面对任何我们五个人,母亲都是愁眉不展的,难以抒怀,也怨大家没有按她的想法
去帮助老小。
而就像我和二妹说的,如果从另一面去解读母亲的一生,是非常温暖的:
生于新中国建立次年,在三年自然灾害和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中,关中很多人食不
果腹,但外公本着自己的勤劳和勇敢,进山出山,保证全家人的口粮从未吃紧;在人民
公社时,外公和外婆一个管粮,一个管食堂,一家人从未为吃穿发愁,母亲可以安然的
活在外公外婆的大伞下。和父亲结婚后,父亲能干也勤劳,里里外外对母亲照顾、体谅
,及至去世前,家里起了那时村里很少有的新房还有存款。到父亲意外去世,那是85年
夏,外公外婆总是有急救急直到七年后我接棒;那是1992年,我中专毕业开始工作,承
担弟弟妹妹的学费、家里秋夏两季农收农种的费用等等,一直到2009年,大弟大学毕业
后工作安顿。在这些过程中,二妹、三妹、小妹一个个也都是在自己自立以后,力所能
及的帮助母亲。纵使大多数农村人口在大背景下仍然经济紧张,但母亲在很长的一段时
间,最起码在考虑小弟的立业成家前,再也不用为经济发愁。及至到了老年,比起很多
悲惨的农村老人的现状,她有五个子女是积极为她养老、考虑她的福利的,包括养谈不
上情分的继父。
这些不知道母亲会不会想起,想起来暖不暖心?从09年始,大家庭就裂痕重重,母
亲的心里似乎一直都是有怨气的,怨我不给小弟出钱开店、买房,怨我“管了”其他的
四个“不管”小的,更直面说我强迫她让她不要管小的。
而我唯一能说的是,作为母亲,怎么奉献某个子女为其牺牲是母亲的事,只是,她
所谓的管,是让我拿钱的话,我没有,拿不起;纵使拿得起,我宁可给希望工程捐款—
—这句话说出时是2011年。从那年的前一年开始,每年我只给母亲生活费用,其他人有
事的话必须自己和我商量,不能通过母亲。对于其他人的要求,我可能满足可能不,无
关乎心情和亲情,只看合不合我的原则和底线。对于小弟和后面母亲的作为,早已越过
了我的原则和底线。
人从来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纵使那个人是你的母亲。
只是母亲的梦里,多是愁云和哀伤吧 。
春节将至,惟愿所有人一世安好。如果有来世的话,愿母亲只见温暖不见哀伤。
因为此生,我真的已经尽力。
,其乐融融的画面,不管是在我们家还是在老公家,已经不可能出现了。
老公他们家从我们结婚开始,兄弟姐妹就从未聚齐过,偶尔和两个姐姐吃个年夜
饭,她们也总是来去匆匆,所谈及的话题,也与乐和无关。哥哥嫂嫂则在大家庭的年夜
饭桌上从未出现过。
我们家,在弟妹们未成年时,也曾有过欢乐齐聚的时候吧?!但是当所有人都成
年后,不管任何时候,相聚总被争吵和哀愁冲的愁云惨淡,母亲一脸哀怨,让人直升“
不如不见”之感。
在美国已经五年了,如果问我,你想见你妈吗?不想,真是不想。不见已经万分
纠结,见了也只是徒增伤悲吧。
前几天和二妹视频,聊了母亲的近况:小弟和媳妇不和,小弟在西安兴平一带没
人知道他在干什么,母亲在秦岭山里的一个小镇上和弟媳一起带快一岁的孙子。据说弟
媳脾气不好,据说她想离婚未果。
除了无语还是无语,如此执着奉献的母亲,说或不说什么,于她的根本处境,没
什么用。我也已经过了她呕心沥血一心为小儿子,而我呕心沥血为了老娘的那个阶段了
——我还想健康的活下去,我还得考虑自己的儿子和未来。
其实所有的成年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所有偏执的单相思,从来都是悲剧而
不会善终,因为太违背人性了。
又和三妹聊天,她说母亲所有的今天的一切,都是源于三十年前去世的父亲,因
为他把母亲“扔在半路上”,母亲才在再婚时选择了继父,才有了游手好闲不成器的小
儿子。这句话当时真是让我气到发抖,中年丧夫的女人多了去了,有些命运其实是自己
一手铸造的,怨不得任何人,何况已经去世三十多年的父亲;纵使这个父亲,也多少是
母亲当初选择的结果。
纵观母亲的一生,生于新中国刚刚建立,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初
始,略微享受到农村经济大改善的成果时,父亲去世;再婚,拖着五个孩子又再添一个
小六,懒惰成性又毫无体恤的继父让她的生活在税负严重的农村,举步维艰;整个中年
期,母亲都生活在以农养工,农村人口从各方面受到碾压的大时代背景下;到了老年,
小儿子游手好闲挥霍成性,她四处幕钱举债供养,包括借高利贷。
面对任何我们五个人,母亲都是愁眉不展的,难以抒怀,也怨大家没有按她的想法
去帮助老小。
而就像我和二妹说的,如果从另一面去解读母亲的一生,是非常温暖的:
生于新中国建立次年,在三年自然灾害和一些重大的社会活动中,关中很多人食不
果腹,但外公本着自己的勤劳和勇敢,进山出山,保证全家人的口粮从未吃紧;在人民
公社时,外公和外婆一个管粮,一个管食堂,一家人从未为吃穿发愁,母亲可以安然的
活在外公外婆的大伞下。和父亲结婚后,父亲能干也勤劳,里里外外对母亲照顾、体谅
,及至去世前,家里起了那时村里很少有的新房还有存款。到父亲意外去世,那是85年
夏,外公外婆总是有急救急直到七年后我接棒;那是1992年,我中专毕业开始工作,承
担弟弟妹妹的学费、家里秋夏两季农收农种的费用等等,一直到2009年,大弟大学毕业
后工作安顿。在这些过程中,二妹、三妹、小妹一个个也都是在自己自立以后,力所能
及的帮助母亲。纵使大多数农村人口在大背景下仍然经济紧张,但母亲在很长的一段时
间,最起码在考虑小弟的立业成家前,再也不用为经济发愁。及至到了老年,比起很多
悲惨的农村老人的现状,她有五个子女是积极为她养老、考虑她的福利的,包括养谈不
上情分的继父。
这些不知道母亲会不会想起,想起来暖不暖心?从09年始,大家庭就裂痕重重,母
亲的心里似乎一直都是有怨气的,怨我不给小弟出钱开店、买房,怨我“管了”其他的
四个“不管”小的,更直面说我强迫她让她不要管小的。
而我唯一能说的是,作为母亲,怎么奉献某个子女为其牺牲是母亲的事,只是,她
所谓的管,是让我拿钱的话,我没有,拿不起;纵使拿得起,我宁可给希望工程捐款—
—这句话说出时是2011年。从那年的前一年开始,每年我只给母亲生活费用,其他人有
事的话必须自己和我商量,不能通过母亲。对于其他人的要求,我可能满足可能不,无
关乎心情和亲情,只看合不合我的原则和底线。对于小弟和后面母亲的作为,早已越过
了我的原则和底线。
人从来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纵使那个人是你的母亲。
只是母亲的梦里,多是愁云和哀伤吧 。
春节将至,惟愿所有人一世安好。如果有来世的话,愿母亲只见温暖不见哀伤。
因为此生,我真的已经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