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爱交加的农场情缘 ——和小学美女老同学的谈话和的联想# Midlife - 人到中年
S*a
1 楼
”传说有蚕女,父为人掠去,惟所乘马在。母曰:“有得父还者,以女嫁焉。”马闻言
,绝绊而去。数日,父乘马归。母告之故,父不可。马咆哮,父杀之,曝皮于庭。皮忽
卷女而去,栖于桑,女化为蚕。“
大概是说,传说上古时,有一男人被人掳去,家里唯有一女。她娘说:“谁要是帮我找
到她父亲,我就把她嫁给谁“。马听到了,撒开腿蹄子跑出去,几天后父亲就坐着马回
来了。母亲告诉了父亲她的许诺,但是父亲知道真情后,坚决不同意。但是马很不高兴
,大声咆哮,父亲于是杀了马,并剥了它的皮,晒在院子里。忽然,有一天,马皮从地
上跃起,包住了姑娘就跑,她父亲去寻找已不见踪影,只看到桑树上的蚕。
我今天上网的时候,刚好看到有人在讨论这个故事,一时感慨。我小的时候看很多乱七
八糟的书,不求甚解,各种民俗故事也是读很多的,这个也是其一。但当时很多故事我
是一边读一边觉得很愤怒的,比如说这个故事里面,那个小姑娘什么都没有做,没有任
何选择的权利,无端端卷入一场悲剧。大概是一点点大就看多了和丈夫,婚姻联系起来
的悲剧故事,我那个时候一听到别人说我长大后嫁人结婚什么的就很生气很愤怒。我亲
戚当中姑娘出嫁的时候,我看到那晚新娘子和她妈哭的泪人儿似的样子,好像什么东西
一出去就不复返似地,这在我心理留下了极大的震动。
今天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第一反应想到的不是这个女孩有多么可怜,大概是麻木了
吧。而是觉得这匹马不是一匹马,在那个尚有奴隶制的年代,一匹马可比一个奴隶要珍
贵很多,我还记得初中历史书上一张图中,一匹马一匹布可以换三个奴隶。它更像是一
个挣扎在最底层的男性,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的东西,结果对方觉得他的身份太
过低微,就好像是一个没文化没地位的农民工想要娶胡锦涛她孙女。且不论他孙女什么
想法,胡锦涛是断断不会同意的。然后这个愤怒的马使出了暴力手段,不管这个女孩子
幸福不幸福,反正不能让你得到到最后就是了。
但是我的感觉是,故事的原意是指,人要遵守信用,不要毁约,要不然会被报复。
可是我今天看到别人的评论,说为什么大多数人在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无动于衷,
会觉得理所当然,而没有看到用这个故事来说明要遵守信用,对那个女孩子有多么不公
平。我一愣,想是啊,我看到这个的时候,脑袋里好像就有根弦,因为每次觉得太过刺
痛所以故意跳过。
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是不可小觑。很多人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中把很多不那么
公平事情渐渐看的很正常。可惜我不是那种容易被潜移默化的人,恰恰相反是那种比较
容易产生厌烦和反抗情绪的人。我记得小时候读山海经,读着读着对中国古代民俗文化
产生了排斥。后来我又读了很多童话,不小心读了一个著名的《海王子》,被恶心到了
以后从此对童话也不太热衷。
很多时候我试图从某些男性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但有时候实在是做不来。前年Virginia
Tech一个中国女生在白天咖啡馆被一个男同学谋杀的时候,很多人纷纷猜测为什么。
在实事的真相出来之前,网络上谣言纷飞,该女生已经被形容成插座(公交车的意思)
,并且以前男朋友的照片也被挖了出来。我想网络上的非正常人类比较多吧,不理便罢
。便问了其他一些人的意见,结果好几男性朋友说,那个女生肯定有哪里不正常的,要
不然那个男生不会愤怒至此。我知道法律里面有一个无罪假设,就是在你不知道确切的
证据之前,不要用你的”常识“先去假定有罪,而是假定无罪。我不知道大家在骂判”
南京老太案“的法官的时候,在骂他混乱的”你没有问题怎么去扶她?”的逻辑的时候
,有没有扪心问过自己,当悲剧发生的时候,先在心里骂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
处”, 然后问受害人是不是你有什么问题?中国人如此,我们的政府就如此。
我要补充一点,后来我跟美国朋友(都是男生)聊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之所以么有女性
,是因为我周围似乎是个美国女人就是女权主义者,我在她们面前回避这种话题),反
应是截然不同的,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我觉得这个国家作为女人也还是有一样多的尊
严。而不是经历那种国人骂某个女人的时候自己的尊严也被逐步剥离的痛楚感觉。没办
法, 我是一个代入感很强的人。我一直就说,如果女人因为是弱者而受到伤害,那受
到伤害的就绝不仅仅是女人。因为这个社会已经习惯了,因为很多人的思维已经习以为
常了,并不觉得哪里有不妥。就好像那个女孩被害而其他人却在无端怀疑她的时候,根
本没有意识到这些伤害更胜于死亡本身,这是关乎于一个人生存在于世的尊严的问题,
这个问题跟她是不是换过男朋友都没有关系。至于其他一些帮凶的女性,这个心理也是
很微妙的,就好像抗日战争当中的汉奸,本身极度缺少安全感,但是自己的群体又太弱
了,恨不能加入强势的一方,加倍蹂躏自己的群体。
我因为在网上有次骂了武松,找来众多武松的粉丝唾骂。问题是难道武松不该被骂么?
先不说潘金莲那段,他本人就是一个黑道分子,帮着别人黑吃黑,结果要被人暗地除掉
,他一怒就杀了鸳鸯楼上上下下所有男女老少,甭管无辜的不无辜的。再后来看到别人
野地OOXX,怒从心起,杀了,路过的小和尚见了这一幕,也杀了。因为里面侮辱女同胞
的情节太多,我读了只有觉得浑身不舒服恶心的份。然后我跟人说起无法读水浒,很多
人是以为我不喜欢这类书籍而没有意识到完全是因为“虐女”情节的问题,因为对很多
侮辱人的情节见怪不怪,并不觉得哪里有问题,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都是这般这般
。就连以尊重女性出名的红楼梦,对于那些嫁了人变了死鱼眼珠子的老太婆们,对于那
些长得丑还木讷,轮不上当珍珠的女人,也是一脸不在乎的轻描淡写。谁叫这些书籍都
是男人写的呢。这么一比较,我也是宁可看康熙来了也不愿意看这些“高深”的书籍的
。谁也不是那么“伤得起”啊。
一不留神又扯多了。其实很多事情很容易理解,将心比心而已。只不过很多人是不愿意
把自己想象成异性过一下对方的生活体会一下的。我们在高中里和大学寝室里夜聊,说
到性别问题,有一半的女生说如果有下辈子是选择当男人的。男生里面这样的现实生活
里我一个也没有见到过。不能再说了,再说ld又要骂我你这个小变态了。。。
,绝绊而去。数日,父乘马归。母告之故,父不可。马咆哮,父杀之,曝皮于庭。皮忽
卷女而去,栖于桑,女化为蚕。“
大概是说,传说上古时,有一男人被人掳去,家里唯有一女。她娘说:“谁要是帮我找
到她父亲,我就把她嫁给谁“。马听到了,撒开腿蹄子跑出去,几天后父亲就坐着马回
来了。母亲告诉了父亲她的许诺,但是父亲知道真情后,坚决不同意。但是马很不高兴
,大声咆哮,父亲于是杀了马,并剥了它的皮,晒在院子里。忽然,有一天,马皮从地
上跃起,包住了姑娘就跑,她父亲去寻找已不见踪影,只看到桑树上的蚕。
我今天上网的时候,刚好看到有人在讨论这个故事,一时感慨。我小的时候看很多乱七
八糟的书,不求甚解,各种民俗故事也是读很多的,这个也是其一。但当时很多故事我
是一边读一边觉得很愤怒的,比如说这个故事里面,那个小姑娘什么都没有做,没有任
何选择的权利,无端端卷入一场悲剧。大概是一点点大就看多了和丈夫,婚姻联系起来
的悲剧故事,我那个时候一听到别人说我长大后嫁人结婚什么的就很生气很愤怒。我亲
戚当中姑娘出嫁的时候,我看到那晚新娘子和她妈哭的泪人儿似的样子,好像什么东西
一出去就不复返似地,这在我心理留下了极大的震动。
今天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第一反应想到的不是这个女孩有多么可怜,大概是麻木了
吧。而是觉得这匹马不是一匹马,在那个尚有奴隶制的年代,一匹马可比一个奴隶要珍
贵很多,我还记得初中历史书上一张图中,一匹马一匹布可以换三个奴隶。它更像是一
个挣扎在最底层的男性,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的东西,结果对方觉得他的身份太
过低微,就好像是一个没文化没地位的农民工想要娶胡锦涛她孙女。且不论他孙女什么
想法,胡锦涛是断断不会同意的。然后这个愤怒的马使出了暴力手段,不管这个女孩子
幸福不幸福,反正不能让你得到到最后就是了。
但是我的感觉是,故事的原意是指,人要遵守信用,不要毁约,要不然会被报复。
可是我今天看到别人的评论,说为什么大多数人在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无动于衷,
会觉得理所当然,而没有看到用这个故事来说明要遵守信用,对那个女孩子有多么不公
平。我一愣,想是啊,我看到这个的时候,脑袋里好像就有根弦,因为每次觉得太过刺
痛所以故意跳过。
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是不可小觑。很多人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中把很多不那么
公平事情渐渐看的很正常。可惜我不是那种容易被潜移默化的人,恰恰相反是那种比较
容易产生厌烦和反抗情绪的人。我记得小时候读山海经,读着读着对中国古代民俗文化
产生了排斥。后来我又读了很多童话,不小心读了一个著名的《海王子》,被恶心到了
以后从此对童话也不太热衷。
很多时候我试图从某些男性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但有时候实在是做不来。前年Virginia
Tech一个中国女生在白天咖啡馆被一个男同学谋杀的时候,很多人纷纷猜测为什么。
在实事的真相出来之前,网络上谣言纷飞,该女生已经被形容成插座(公交车的意思)
,并且以前男朋友的照片也被挖了出来。我想网络上的非正常人类比较多吧,不理便罢
。便问了其他一些人的意见,结果好几男性朋友说,那个女生肯定有哪里不正常的,要
不然那个男生不会愤怒至此。我知道法律里面有一个无罪假设,就是在你不知道确切的
证据之前,不要用你的”常识“先去假定有罪,而是假定无罪。我不知道大家在骂判”
南京老太案“的法官的时候,在骂他混乱的”你没有问题怎么去扶她?”的逻辑的时候
,有没有扪心问过自己,当悲剧发生的时候,先在心里骂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
处”, 然后问受害人是不是你有什么问题?中国人如此,我们的政府就如此。
我要补充一点,后来我跟美国朋友(都是男生)聊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之所以么有女性
,是因为我周围似乎是个美国女人就是女权主义者,我在她们面前回避这种话题),反
应是截然不同的,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我觉得这个国家作为女人也还是有一样多的尊
严。而不是经历那种国人骂某个女人的时候自己的尊严也被逐步剥离的痛楚感觉。没办
法, 我是一个代入感很强的人。我一直就说,如果女人因为是弱者而受到伤害,那受
到伤害的就绝不仅仅是女人。因为这个社会已经习惯了,因为很多人的思维已经习以为
常了,并不觉得哪里有不妥。就好像那个女孩被害而其他人却在无端怀疑她的时候,根
本没有意识到这些伤害更胜于死亡本身,这是关乎于一个人生存在于世的尊严的问题,
这个问题跟她是不是换过男朋友都没有关系。至于其他一些帮凶的女性,这个心理也是
很微妙的,就好像抗日战争当中的汉奸,本身极度缺少安全感,但是自己的群体又太弱
了,恨不能加入强势的一方,加倍蹂躏自己的群体。
我因为在网上有次骂了武松,找来众多武松的粉丝唾骂。问题是难道武松不该被骂么?
先不说潘金莲那段,他本人就是一个黑道分子,帮着别人黑吃黑,结果要被人暗地除掉
,他一怒就杀了鸳鸯楼上上下下所有男女老少,甭管无辜的不无辜的。再后来看到别人
野地OOXX,怒从心起,杀了,路过的小和尚见了这一幕,也杀了。因为里面侮辱女同胞
的情节太多,我读了只有觉得浑身不舒服恶心的份。然后我跟人说起无法读水浒,很多
人是以为我不喜欢这类书籍而没有意识到完全是因为“虐女”情节的问题,因为对很多
侮辱人的情节见怪不怪,并不觉得哪里有问题,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都是这般这般
。就连以尊重女性出名的红楼梦,对于那些嫁了人变了死鱼眼珠子的老太婆们,对于那
些长得丑还木讷,轮不上当珍珠的女人,也是一脸不在乎的轻描淡写。谁叫这些书籍都
是男人写的呢。这么一比较,我也是宁可看康熙来了也不愿意看这些“高深”的书籍的
。谁也不是那么“伤得起”啊。
一不留神又扯多了。其实很多事情很容易理解,将心比心而已。只不过很多人是不愿意
把自己想象成异性过一下对方的生活体会一下的。我们在高中里和大学寝室里夜聊,说
到性别问题,有一半的女生说如果有下辈子是选择当男人的。男生里面这样的现实生活
里我一个也没有见到过。不能再说了,再说ld又要骂我你这个小变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