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最后的摇滚智者# MusicPlayer - 乐手之家
a*t
1
最后的摇滚智者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甲壳虫(TheBeatles
)成员,是至今极少数登上流行乐坛顶峰的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1940年10月9日,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由姨妈抚养长大。约翰从小着迷于流行
音乐,早年就读于利物浦艺术学院。18岁时,母亲死于车祸,这一切在约翰的心灵中留
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1956年的一天,约翰在伍尔登教区节上结识了14岁的保尔·麦卡尼(PaulMcCartney)。两
天后,约翰请保尔加入他的乐队-"采石工"。1958年,保尔的好友乔治·哈里逊(Georg
eHarlison)加入乐队。经历了人员的变更和在德国的演出,甲壳虫乐队基本成型。在经
纪人布里安·爱泼斯坦的帮助下,1962年5月正式与伦敦EMI公司下的一家小商号Parlop
hone签下录音合同。同年9月11日,首张单曲《LoveMeDo》问世。《请让我快乐》大获全
胜,使甲壳虫真正拥有了为之癫狂的庞大歌迷行列。继而它以"不列颠入侵"的主角横扫
美国,唱片倾销一空。
1964年底甲壳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3张专辑
avatar
a*t
2
最后的摇滚智者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甲壳虫(TheBeatles
)成员,是至今极少数登上流行乐坛顶峰的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1940年10月9日,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由姨妈抚养长大。约翰从小着迷于流行
音乐,早年就读于利物浦艺术学院。18岁时,母亲死于车祸,这一切在约翰的心灵中留
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1956年的一天,约翰在伍尔登教区节上结识了14岁的保尔·麦卡尼(PaulMcCartney)。两
天后,约翰请保尔加入他的乐队-"采石工"。1958年,保尔的好友乔治·哈里逊(Georg
eHarlison)加入乐队。经历了人员的变更和在德国的演出,甲壳虫乐队基本成型。在经
纪人布里安·爱泼斯坦的帮助下,1962年5月正式与伦敦EMI公司下的一家小商号Parlop
hone签下录音合同。同年9月11日,首张单曲《LoveMeDo》问世。《请让我快乐》大获全
胜,使甲壳虫真正拥有了为之癫狂的庞大歌迷行列。继而它以"不列颠入侵"的主角横扫
美国,唱片倾销一空。
1964年底甲壳虫有30首歌曲列入该年"佳曲100首"行列,他们的3张专辑垄断专辑排行榜
之首达30周之久。此后的5年中,《YELLOWSUBMARINE》(黄色潜水艇)、《THEWHITEAL
BUM》(白色专辑)、《MAGICALMYSTERYTOUR》(神秘之旅)、《SGT.PEPPER’SLONELY
HEARTSCLUBBAND》(佩勃军士孤心俱乐部乐队)、《REVOLVER》(左轮手枪)等专辑都
成为乐坛经典。1968年,约翰和辛西娅的婚姻破裂,随后遇见了纽约实验派艺术家大野
洋子。1969年他们在直布罗陀结婚。1970年专辑《ABBEYROAD》(修道院之路)的发行引
起乐队成员的分歧,约翰和保尔纷纷指责对方的妻子过分介入乐队的事务,从而引发口
角乃至起诉,甲壳虫终于在70年代的第一年里分道扬镳,曲终人散。
约翰·列侬的生命在完成了与大野洋子(YokoOno)的结合后,才进入了真正艺术家淡漠
率性的创作世界和对人文化历程的真性回归。甲壳虫时期的约翰·列侬是"意外造神运动
"的辉煌胜者,幸运的眷顾使甲壳虫成为摇滚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演唱组合和最具才华的
艺术家。他们改变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人,把自己的音乐铸进了那代年轻人的生命回忆,
把历史熔于了音乐。这种辉煌是艺术成就的终极认可吗?我怀疑,约翰·列侬更不这样
以为。这位"不安分"的甲壳虫领袖在他艺术生涯的后半程里,以世俗的贬誉和不理解的
惋惜,开始了音乐生命的重生。
大野洋子、一个此后与约翰·列侬朝夕为伴的女子,在此也不能不着以笔墨。1933年2月
18日生于东京一传统日本家庭,14岁时全家迁居纽约。60年代初,她在文学、哲学和电
影创作等方面就已才华横溢,是当时纽约前卫艺术舞台上的风云人物。70年出版了著名
诗集《葡萄柚》(Grapefruit),同年执导电影《羽化登仙》(Apotheosis)和《飞翔
》(Fly),作为先锋派电影的代表作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参赛。她擅长于制造艺术事件
,扰乱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对现有的世界观提出质疑。1969年3月20日,他们结婚后,开
始了行为艺术的尝试和个人音乐的探索。他们飞到维也纳,在那里发明了一种新奇的沟
通方式-在一只大口袋里召开记者招待会,约翰称之为"无偏见的全面沟通";他们周游世
界,以"卧床请愿"的方式争取世界和平;他们拍摄手拉手的背裸插页放入新唱片的文案
之中;约翰的画展怪诞离奇到警方出面干涉;他还会为"黑豹党"(美国60-70年代的激
进黑人组织,主张暴力争取种族平等)剪发募捐……这些行为令人不解而且惊慌,他们
看着一个弱小却太有主见的黄种女子把自己的摇滚皇帝带出了故有的"家园",不能接受
而且诚惶诚恐。抨击和指责接踵而来,约翰·列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刊的社会版,而
不是原有的音乐专栏。然而全新生活的开始让约翰退离了鲜花和掌声围绕的偶像位置,
他在音乐、绘画、诗歌的艺术天地里历炼自己的心灵。世俗的阴影赋予了他厚重的悲剧
感和丰富的人生体验,1969年他与洋子组建了"塑料洋子乐队"(PlasticOnoBand),成
员有EricClapton、AlanWhite等,推出了《给和平一次机会》、《寒冷的土耳其》等传
世佳作。
70年代,约翰·列侬和大野洋子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安家,继续音乐和艺术创作。他的歌
曲不再任意掀动排行榜的更替,却深深地发自内心,它们再现了摇滚乐中最具内敛和历
史震撼力的东西。乐队专辑《JOHNLENNON-PLASTICONOBAND》和个人专辑《IMAGINE》(
想象)、《MINDGAMES》(思想游戏)、《WALLSANDBRIDGES》(墙和桥)、《SHAVEDFI
SH》(被屠之鱼)、《ROCK’N’ROLL》(摇滚乐)、《DOUBLEFANTASY》(双重幻想)
相继推出。他在音乐里第一次如此自由和真挚地歌唱自己的童年、失去的母亲,歌唱成
为可笑的塑料偶像,歌唱被贪婪和偏见所控制的世界。最为不朽的作品当然是1971年10
月推出的《想象》专辑的同名歌曲,列侬以智者般悲天悯人的气质和音乐中朴质感伤的
情怀,演练着双重世界里的忧伤与绝望。1980年12月8日晚,约翰在为洋子的歌曲《如履
薄冰》配完吉它曲的回家路中,被一名疯狂的持枪者枪杀于自己曼哈顿公寓的门口。他
的死震惊世界,葬礼是自肯尼迪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他的去世也代表了一个摇滚时
代的结束。
约翰·列侬的一生仿佛经历过两次生命,辉煌的偶像生涯和平实的艺术之路为他的生命
注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由此他的死也好象是天遣的作弄,好象是上天的安排。前半生
的辉煌奠定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归宿,而后半的投入和执着才真正流传了不朽的睿智和
虔诚。仅管甲壳虫时期的作品,象《佩勃军士的孤心俱乐部乐队》开创了摇滚乐历史和
唱片业中最伟大的创意和最值得纪念的音乐,而不只是停留在偶像音乐的浮夸轻狂与浅
薄可笑的层面,可它就象个被宠坏的聪明孩子,乐于接受旁人轻易的夸奖("甲壳虫"音
乐的任何革命性和开创性意义都掩盖不了他们自以为是的得意)。只有约翰·列侬才真
正归于对艺术如宗教般地虔诚。他有一种抛弃辉煌的智慧和勇气,他甘于牧师般的清平
和投入。他的后半生以及最终的离开,真正赋予了摇滚乐内敛和悲悯的涵义。记住约翰
·列侬,倾听他的音乐。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