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Roku3退了 (转载)# PDA - 掌中宝
m*d
1 楼
心理学说大部分人的性取向都是界于两个极端之间的双性恋
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再推广下:gay的心理状态也可以处在0和1之间的很多中间状态
,比如0.1 0.2 0.3....
于是~~~任意一个gay的心理状态可以普遍的写成
φ=(A1*|1> + A2*|0>)
|1>代表攻,|0>代表受...
A1 A2是两个数字,相对比例表示此gay的状态处于哪个中间状态
例如,0.1*|1> + 0.9*|0>就表示10%的成分是攻,90%的成分是受.... [注1]
φ则称为"波函数"
尽管某个gay的心理状态可以处于中间
但是,一旦发生"实际的测量",那么此gay的"实际状态"将要么是1,要么是0
(省略关于"实际的测量"的邪恶定义N字...请自行YY)
这就是传说中的波函数坍缩~~
用量子力学的语言就是"波函数坍缩指的是某些量子力学体系与外界发生某些作用后波
函数发生突变,变为其中一个本征态"(from wiki)
如果攻的成分越大(φ表达式里A1的值相对A2越大),那么实际表现为攻的概率也就越大,
这就是"波函数的概率诠释"
现在让我们想象有两个gay,A和B
为了方便,我们用符号⊗连接A和B的状态,表示总的状态
例如, |1>⊗|0>就表示A B的状态分别是1和0
现在假设A和B的初始心理状态分别表示为
φA=(A1*|1> + A2*|0>)
φB=(B1*|1> + B2*|0>)
如果他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则总的状态就是
(A1*|1> + A2*|0>) ⊗ (B1*|1> + B2*|0>) ,即,他们各自仍然保持各自的状态
(省略关于"相互作用"的邪恶定义N字...请自行YY)
但是...如果A B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则总的状态将要么是|0>⊗|1>,要么是|1>
⊗|0>
为什么没有|0>⊗|0>??因为,如果都为1,或者都为0,那是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
于是,再发生"相互作用"之后,总的状态变成
P1*|0>⊗|1> + P2*|1>⊗|0>
P1 P2分别表示出现|0>⊗|1>和|1>⊗|0>的概率,数值和"相互作用"的具体细
节有关..
如果此时我们关心A的状态,则A有P1的几率是|0>,有P2的几率是|1>
但是!!! A的状态却不是P1*|0>+P2*|1> !!
因为P1*|0>+P2*|1>表示的是介于1与0之间的一个"已知状态",而不是"有几率分布的未
知状态"
我们把前者(P1*|0>+P2*|1>)叫做"纯态",后者(有P1几率为|0>,有P2几率为|1>)则叫"混
合态"
P1*|0>⊗|1> + P2*|1>⊗|0>这个总的状态,就叫做A B之间的"纠缠态" ~~~
[注1]:量子力学中概率为复数,取模之后才是概率
[注2]:把gay换成电子,把攻/受换成电子的上自旋/下自旋,那么上述过程就是电子自旋
的量子力学描述
#
现实中的实物的量子叠加态的确有点难以想象,因为我们过去没有发展出描述这种情况
的词语,因此当我们的思维定义在语言符号的表象中时,我们始终难以叙述这种情况
如果不借助于数学,你始终会觉得"猫的半死半活态"其实只是经典概率的50%死50%活,而
没有意识到这两个根本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才不得不用人的心理状态来做类比,因为这更加类似量子态
我们的心理状态可以模糊在各个可能的行为之间,而最终化为行动时,却必须要出现一个
确定的选择
例如,你在两个选择之间做权衡取舍时,你必须要感觉各种假想的情况,类似路径积分一
样,你的心理状态通常不会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而是折中的,但当你必须要作出行为时,
却只能二选一
这个和量子力学之间的对应可能并不仅仅只是"比喻",神经网络的决策过程和量子系统
的确有诸多数学上的相似之处,因此有quantum neuroscience这种东西....这个扯太远
了,实际上我也没有学过....
回到gay这个例子,假设有这么个状态
0.3*|1> + 0.7*|0>
发生测量时,将有30%可能是1,有70%可能是0,然而这个概率是在测量之后才出现的,测量
前的状态是不含有概率的全部信息已知的"纯态",代表一个略偏向0的gay
虽然越偏向0,此gay在"实际表现"中越可能是0,但并不是说测量之前就已经是|0>
而对于混合态,则是在测量之前状态就已经按经典概率分布了,是信息不完全的态
当然,我知道你一定会反驳:一个纯态和一个混合态完全可能测量结果出现一样的概率分
布,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要假设纯态有超越测量之外的性质
好了,这就是不同之处:它们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是不一样的,这使我们最终能在测量中发
现区别
仍然继续gay这个例子,现在我们想象,某gay去看片,此片口味特别,将导致任何gay的状
态向0偏移10%.....
于是我们将此片定义为一个操作F,作用在gay态φ=A1*|1> + A2*|0>上结果是
F(φ)=(A1-0.1)*|1> + (A2+0.1)*|0>
此外有个条件,F(|0>)=|0>
即,F不能改变|0>,因为已经是坚定不移的0了,再看还是一样.......[注1]
现在假设有这么两个态,φ是纯态=0.3*|1> + 0.7*|0>,ψ是混合态="有30%可能为|1>,
有70%可能为|0>" ,他们测量后表现的1和0的概率分布都一样((30%为1, 70%为0))
现在让F作用到φ和ψ上
纯态φ,经过F操作后,结果是0.2*|1> + 0.8*|0>,
而那个混合态ψ,经过F操作后,结果却是
"有30%可能为 0.9*|1>+0.1*|0> ,有70%可能为 |0>"
此时再测量操作后的混合态,则0.9*0.3=27%的可能是1,然后73%可能是0
这已经和操作后的纯态的测量结果的概率分布(20%为1, 80%为0)不同了
当然,这种混合有经典概率的框架我也并不满意,这必然要产生一个问题:经典概率是哪
里来的,或者说怎么从一个全部信息已知的态变到一个具有概率性的未知的态,或者说"
退相干"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好象还没有公认的解释,而且"退相干"都变成量子计算的
严重瓶颈了
[注1]:量子力学中的算符不能对系数做加减,而应该是相乘(这例子中当然也可以用带权
重的乘法,只是数学计算变的更复杂).另外,量子力学中 A1 A2是复数,取模平方后才是
概率,复数的相位对动力学过程也有实际影响.
回应 删除
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再推广下:gay的心理状态也可以处在0和1之间的很多中间状态
,比如0.1 0.2 0.3....
于是~~~任意一个gay的心理状态可以普遍的写成
φ=(A1*|1> + A2*|0>)
|1>代表攻,|0>代表受...
A1 A2是两个数字,相对比例表示此gay的状态处于哪个中间状态
例如,0.1*|1> + 0.9*|0>就表示10%的成分是攻,90%的成分是受.... [注1]
φ则称为"波函数"
尽管某个gay的心理状态可以处于中间
但是,一旦发生"实际的测量",那么此gay的"实际状态"将要么是1,要么是0
(省略关于"实际的测量"的邪恶定义N字...请自行YY)
这就是传说中的波函数坍缩~~
用量子力学的语言就是"波函数坍缩指的是某些量子力学体系与外界发生某些作用后波
函数发生突变,变为其中一个本征态"(from wiki)
如果攻的成分越大(φ表达式里A1的值相对A2越大),那么实际表现为攻的概率也就越大,
这就是"波函数的概率诠释"
现在让我们想象有两个gay,A和B
为了方便,我们用符号⊗连接A和B的状态,表示总的状态
例如, |1>⊗|0>就表示A B的状态分别是1和0
现在假设A和B的初始心理状态分别表示为
φA=(A1*|1> + A2*|0>)
φB=(B1*|1> + B2*|0>)
如果他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则总的状态就是
(A1*|1> + A2*|0>) ⊗ (B1*|1> + B2*|0>) ,即,他们各自仍然保持各自的状态
(省略关于"相互作用"的邪恶定义N字...请自行YY)
但是...如果A B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则总的状态将要么是|0>⊗|1>,要么是|1>
⊗|0>
为什么没有|0>⊗|0>??因为,如果都为1,或者都为0,那是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
于是,再发生"相互作用"之后,总的状态变成
P1*|0>⊗|1> + P2*|1>⊗|0>
P1 P2分别表示出现|0>⊗|1>和|1>⊗|0>的概率,数值和"相互作用"的具体细
节有关..
如果此时我们关心A的状态,则A有P1的几率是|0>,有P2的几率是|1>
但是!!! A的状态却不是P1*|0>+P2*|1> !!
因为P1*|0>+P2*|1>表示的是介于1与0之间的一个"已知状态",而不是"有几率分布的未
知状态"
我们把前者(P1*|0>+P2*|1>)叫做"纯态",后者(有P1几率为|0>,有P2几率为|1>)则叫"混
合态"
P1*|0>⊗|1> + P2*|1>⊗|0>这个总的状态,就叫做A B之间的"纠缠态" ~~~
[注1]:量子力学中概率为复数,取模之后才是概率
[注2]:把gay换成电子,把攻/受换成电子的上自旋/下自旋,那么上述过程就是电子自旋
的量子力学描述
#
现实中的实物的量子叠加态的确有点难以想象,因为我们过去没有发展出描述这种情况
的词语,因此当我们的思维定义在语言符号的表象中时,我们始终难以叙述这种情况
如果不借助于数学,你始终会觉得"猫的半死半活态"其实只是经典概率的50%死50%活,而
没有意识到这两个根本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才不得不用人的心理状态来做类比,因为这更加类似量子态
我们的心理状态可以模糊在各个可能的行为之间,而最终化为行动时,却必须要出现一个
确定的选择
例如,你在两个选择之间做权衡取舍时,你必须要感觉各种假想的情况,类似路径积分一
样,你的心理状态通常不会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而是折中的,但当你必须要作出行为时,
却只能二选一
这个和量子力学之间的对应可能并不仅仅只是"比喻",神经网络的决策过程和量子系统
的确有诸多数学上的相似之处,因此有quantum neuroscience这种东西....这个扯太远
了,实际上我也没有学过....
回到gay这个例子,假设有这么个状态
0.3*|1> + 0.7*|0>
发生测量时,将有30%可能是1,有70%可能是0,然而这个概率是在测量之后才出现的,测量
前的状态是不含有概率的全部信息已知的"纯态",代表一个略偏向0的gay
虽然越偏向0,此gay在"实际表现"中越可能是0,但并不是说测量之前就已经是|0>
而对于混合态,则是在测量之前状态就已经按经典概率分布了,是信息不完全的态
当然,我知道你一定会反驳:一个纯态和一个混合态完全可能测量结果出现一样的概率分
布,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为什么要假设纯态有超越测量之外的性质
好了,这就是不同之处:它们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是不一样的,这使我们最终能在测量中发
现区别
仍然继续gay这个例子,现在我们想象,某gay去看片,此片口味特别,将导致任何gay的状
态向0偏移10%.....
于是我们将此片定义为一个操作F,作用在gay态φ=A1*|1> + A2*|0>上结果是
F(φ)=(A1-0.1)*|1> + (A2+0.1)*|0>
此外有个条件,F(|0>)=|0>
即,F不能改变|0>,因为已经是坚定不移的0了,再看还是一样.......[注1]
现在假设有这么两个态,φ是纯态=0.3*|1> + 0.7*|0>,ψ是混合态="有30%可能为|1>,
有70%可能为|0>" ,他们测量后表现的1和0的概率分布都一样((30%为1, 70%为0))
现在让F作用到φ和ψ上
纯态φ,经过F操作后,结果是0.2*|1> + 0.8*|0>,
而那个混合态ψ,经过F操作后,结果却是
"有30%可能为 0.9*|1>+0.1*|0> ,有70%可能为 |0>"
此时再测量操作后的混合态,则0.9*0.3=27%的可能是1,然后73%可能是0
这已经和操作后的纯态的测量结果的概率分布(20%为1, 80%为0)不同了
当然,这种混合有经典概率的框架我也并不满意,这必然要产生一个问题:经典概率是哪
里来的,或者说怎么从一个全部信息已知的态变到一个具有概率性的未知的态,或者说"
退相干"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好象还没有公认的解释,而且"退相干"都变成量子计算的
严重瓶颈了
[注1]:量子力学中的算符不能对系数做加减,而应该是相乘(这例子中当然也可以用带权
重的乘法,只是数学计算变的更复杂).另外,量子力学中 A1 A2是复数,取模平方后才是
概率,复数的相位对动力学过程也有实际影响.
回应 删除